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闪光名片
何其莘,男,1975年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曾任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1996年被确认为全国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教育部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兼英语组组长,与亚历山大合作主编新版《新概念英语》。2006年,调任中国人民大学外语学院院长。
似水年华
何其莘虽然讲一口流利的北京话,也谙熟鼻音很重的陕西话,实际上他却是个地地道道的南方人。
1947年7月28日,何其莘出生在东南亚半岛的马来西亚,1959年,全家移居北京。
何其莘从小就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初中毕业时他获得了中学生金质奖章,这是北京市第101中学的最高荣誉。上高中后,他迷上了外国文学,课外阅读了大量的世界名著,甚至还翻阅了兰姆兄妹撰写的《莎士比亚戏剧故事》的英文版本。
高中毕业后,就在何其莘准备参加高考时,随着文化大革命开始,他的大学梦也随之破灭。后来,何其莘被分配到远离北京的青海一特种钢厂当了机修钳工。幸运的是,1972年春,他作为第一批“工农兵学员”被推荐到西安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学习,终于圆了他的大学梦。然而,那时的大学生是怎样的一种生活呀:学工、学农又学军;评《红楼梦》和《水浒》;批林批孔;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和反击右倾翻案风……所幸的是,三年后,他毕业留校当了教师。
全国恢复高考后,何其莘申请自费去美国攻读研究生学位。在美国,他花了5年时间先后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毕业返回母校西安外国语学院后,何其莘就出任英语系主任,次年被破格评为正教授。在他的带领下,英语系建立了英美文学课程系列。两年后,该课程系列即被评为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他本人也于1989年秋荣获“全国教育战线劳动模范”称号,并被授予“人民教师”勋章。
1990年底,何其莘正式调到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任教。92年任北外外国文学研究所副所长,93年任北外英语系系主任,94年出任北外副校长,主管学校的研究生教育和科研。
何其莘在中国外语教育界以及英美文学研究领域所作出的贡献为国人瞩目,他先后被清华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二十多所名牌院校聘为客座教授,并担任教育部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兼英语组组长。
从“工农兵学员”到留美归来的博士,从普通外语院校的讲师到名牌院校的教授,何其莘一次又一次地向自己的人生高度挑战。在不断接受英美文学新著的同时,他也时时翻阅大量的中文报刊。“把自己培养成精通中英文和中西文化的学者”,是何其莘为自己确立的一生的奋斗目标。
人生感悟
用英文思维是许多英语学习者都希望达到的一种境界,因为这是用英语流畅地表达思想的基础。对于一个生活在非英语环境中的中国学生来说,要做到部分或全部用英文来思考确有很大难度,但也不是可望而不可及。从自己学习英语的经历中,我体会到坚持大量阅读是实现这一目标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今日母校
说到西安,人们马上会想到秦始皇陵兵马俑。如果将陕西省地图看作是一个兵马俑中跪射俑的形状,西安正好位于这个跪射俑心脏的位置。
毫无疑问,西安是一座古城。据说,在西安的大街小巷,随便捡一块砖头。不是秦砖就是汉瓦。而坐落在古城的众多高校,也大多有着辉煌的历史。即使像西安外国语大学这样的小字辈,也同样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历程。
1952年3月,当时的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决定,将西北大学俄语系、兰州大学俄语系、西北局党校俄文班合并,组建了西北俄文专科学校,成为新中国最早建立的4所外语院校之一。1958年,学校更名为西安外国语学院,开始招收本科学生。2006年,学校更名为西安外国语大学。现在,学校共有4个校区,本科生绝大部分已经搬到市外的长安新校区,老校区雁塔校区相对较为繁华,目前只有对外汉语专业(属汉学院)仍留守于此,留学生和研究生也大部分在此上课。另外两个校区,一个是影视传媒学院。一个是高职学院。
西安是全国第三大高教中心。这里云集了众多的重点高校,而西安外国语大学既不是名校,也不是“211”,甚至在许多外省人眼里,它连“一本”也轮不上,然而西外人丝毫没有“巨人面前矮三分”的感觉,它充分发挥自己外语的优势,在培养外语师资方面做足了文章,50多年来,为当地的高等院校培养了大批的外语教师,成为西北地区培养外语人才的基地。学校曾对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长安大学等17所陕西省的高校外语师资情况进行过统计调查,结果发现西外的毕业生占这些名校外语教师总人数的52.7%。难怪有人说,在陕西的高校中。10个外语教师至少有5个是从西外毕业的。
除此之外,从西外还走出了一些“领袖式”人物,像国家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外交部财务司司长屈生武、拉美司司长曾刚、中国驻加拿大大使卢树民、中国驻多哥大使张士贤、中国驻苏里南大使苏格、中国驻尼日尔大使陈公来……他们所取得的成就,激励着新一代西外学子奋然而前行。
西外非常注重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经常参与省市重大外事活动。如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俄罗斯总统普京和法国前总统希拉克等来西安访问、第二届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市长会议、世界文化遗址大会、欧亚经济论坛等,这些活动的口笔译任务或志愿者服务都是由西外师生完成的。西外的师生因为这种活动而经常得到磨练提高的机会,同时也为学校赢得了很高的荣誉。
学校是全国19所“非通用语种提前单独招生单位”之一,同时也是教育部指定的陕西6所与国外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的高校之一。2006年12月,哈萨克斯坦国总统应邀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访问期间,中国国家汉办与哈萨克斯坦欧亚大学签署了合作建设孔子学院的正式协议,由此,西外又成为陕西省惟一所在海外举办孔子学院的高校。
近年来,为实现建设多科性综合外国语大学的奋斗目标,西外人一步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各项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2005年长安新校区建成和全面投入使用后,学校校园环境更加磅礴大气:多媒体网络教室、语言实验室、计算机实验室、同声传译室、模拟导游实验室、新闻采编实验室等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先进的卫星接收系统可接受不同语种国家电视节目;图书馆实行计算机管理,并建有大型电子学术期刊文献库。设施先进,品位高雅,新校区已成为一座现代化、特色化、人文化、生态化的一流校园。2006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正式更名为西安外国语大学,完成了由单科外语院校向突出外语特色,人文学科为主体、社会学科、管理学科和理学学科协调发展的多学科外国语大学的转变,使西外的发展迈上了一个更新的台阶。
志愿宝典
西安外国语大学属于二本院校,近年来,个别省份已把其列入一本批次招生。在多数省份招生时,分数线接近一本线。学校所有专业均文理兼收,考生必须参加当地招办组织的外语口试,不限外语语种。报考学校小语种专业的考生要留意其招生办法:参加学校提前自行组织的语文、英语笔试,外语口试和面试,综合考核,择优选招,被录取考生不再参加全国统一高考。报考者一般是省会城市的省、市级重点中学及非省会城市省级重点中学的应届在籍高中毕业生,每个考生限报一个专业。笔试形式、难易程度与高考近似,口试包括英语口语、所报语种语音模仿、跟读。录取时分专业排队,学生入学后,不得以任何理由提出转专业的申请。
(编校 李振东)
何其莘,男,1975年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曾任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1996年被确认为全国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教育部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兼英语组组长,与亚历山大合作主编新版《新概念英语》。2006年,调任中国人民大学外语学院院长。
似水年华
何其莘虽然讲一口流利的北京话,也谙熟鼻音很重的陕西话,实际上他却是个地地道道的南方人。
1947年7月28日,何其莘出生在东南亚半岛的马来西亚,1959年,全家移居北京。
何其莘从小就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初中毕业时他获得了中学生金质奖章,这是北京市第101中学的最高荣誉。上高中后,他迷上了外国文学,课外阅读了大量的世界名著,甚至还翻阅了兰姆兄妹撰写的《莎士比亚戏剧故事》的英文版本。
高中毕业后,就在何其莘准备参加高考时,随着文化大革命开始,他的大学梦也随之破灭。后来,何其莘被分配到远离北京的青海一特种钢厂当了机修钳工。幸运的是,1972年春,他作为第一批“工农兵学员”被推荐到西安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学习,终于圆了他的大学梦。然而,那时的大学生是怎样的一种生活呀:学工、学农又学军;评《红楼梦》和《水浒》;批林批孔;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和反击右倾翻案风……所幸的是,三年后,他毕业留校当了教师。
全国恢复高考后,何其莘申请自费去美国攻读研究生学位。在美国,他花了5年时间先后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毕业返回母校西安外国语学院后,何其莘就出任英语系主任,次年被破格评为正教授。在他的带领下,英语系建立了英美文学课程系列。两年后,该课程系列即被评为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他本人也于1989年秋荣获“全国教育战线劳动模范”称号,并被授予“人民教师”勋章。
1990年底,何其莘正式调到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任教。92年任北外外国文学研究所副所长,93年任北外英语系系主任,94年出任北外副校长,主管学校的研究生教育和科研。
何其莘在中国外语教育界以及英美文学研究领域所作出的贡献为国人瞩目,他先后被清华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二十多所名牌院校聘为客座教授,并担任教育部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兼英语组组长。
从“工农兵学员”到留美归来的博士,从普通外语院校的讲师到名牌院校的教授,何其莘一次又一次地向自己的人生高度挑战。在不断接受英美文学新著的同时,他也时时翻阅大量的中文报刊。“把自己培养成精通中英文和中西文化的学者”,是何其莘为自己确立的一生的奋斗目标。
人生感悟
用英文思维是许多英语学习者都希望达到的一种境界,因为这是用英语流畅地表达思想的基础。对于一个生活在非英语环境中的中国学生来说,要做到部分或全部用英文来思考确有很大难度,但也不是可望而不可及。从自己学习英语的经历中,我体会到坚持大量阅读是实现这一目标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今日母校
说到西安,人们马上会想到秦始皇陵兵马俑。如果将陕西省地图看作是一个兵马俑中跪射俑的形状,西安正好位于这个跪射俑心脏的位置。
毫无疑问,西安是一座古城。据说,在西安的大街小巷,随便捡一块砖头。不是秦砖就是汉瓦。而坐落在古城的众多高校,也大多有着辉煌的历史。即使像西安外国语大学这样的小字辈,也同样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历程。
1952年3月,当时的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决定,将西北大学俄语系、兰州大学俄语系、西北局党校俄文班合并,组建了西北俄文专科学校,成为新中国最早建立的4所外语院校之一。1958年,学校更名为西安外国语学院,开始招收本科学生。2006年,学校更名为西安外国语大学。现在,学校共有4个校区,本科生绝大部分已经搬到市外的长安新校区,老校区雁塔校区相对较为繁华,目前只有对外汉语专业(属汉学院)仍留守于此,留学生和研究生也大部分在此上课。另外两个校区,一个是影视传媒学院。一个是高职学院。
西安是全国第三大高教中心。这里云集了众多的重点高校,而西安外国语大学既不是名校,也不是“211”,甚至在许多外省人眼里,它连“一本”也轮不上,然而西外人丝毫没有“巨人面前矮三分”的感觉,它充分发挥自己外语的优势,在培养外语师资方面做足了文章,50多年来,为当地的高等院校培养了大批的外语教师,成为西北地区培养外语人才的基地。学校曾对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长安大学等17所陕西省的高校外语师资情况进行过统计调查,结果发现西外的毕业生占这些名校外语教师总人数的52.7%。难怪有人说,在陕西的高校中。10个外语教师至少有5个是从西外毕业的。
除此之外,从西外还走出了一些“领袖式”人物,像国家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外交部财务司司长屈生武、拉美司司长曾刚、中国驻加拿大大使卢树民、中国驻多哥大使张士贤、中国驻苏里南大使苏格、中国驻尼日尔大使陈公来……他们所取得的成就,激励着新一代西外学子奋然而前行。
西外非常注重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经常参与省市重大外事活动。如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俄罗斯总统普京和法国前总统希拉克等来西安访问、第二届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市长会议、世界文化遗址大会、欧亚经济论坛等,这些活动的口笔译任务或志愿者服务都是由西外师生完成的。西外的师生因为这种活动而经常得到磨练提高的机会,同时也为学校赢得了很高的荣誉。
学校是全国19所“非通用语种提前单独招生单位”之一,同时也是教育部指定的陕西6所与国外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的高校之一。2006年12月,哈萨克斯坦国总统应邀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访问期间,中国国家汉办与哈萨克斯坦欧亚大学签署了合作建设孔子学院的正式协议,由此,西外又成为陕西省惟一所在海外举办孔子学院的高校。
近年来,为实现建设多科性综合外国语大学的奋斗目标,西外人一步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各项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2005年长安新校区建成和全面投入使用后,学校校园环境更加磅礴大气:多媒体网络教室、语言实验室、计算机实验室、同声传译室、模拟导游实验室、新闻采编实验室等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先进的卫星接收系统可接受不同语种国家电视节目;图书馆实行计算机管理,并建有大型电子学术期刊文献库。设施先进,品位高雅,新校区已成为一座现代化、特色化、人文化、生态化的一流校园。2006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正式更名为西安外国语大学,完成了由单科外语院校向突出外语特色,人文学科为主体、社会学科、管理学科和理学学科协调发展的多学科外国语大学的转变,使西外的发展迈上了一个更新的台阶。
志愿宝典
西安外国语大学属于二本院校,近年来,个别省份已把其列入一本批次招生。在多数省份招生时,分数线接近一本线。学校所有专业均文理兼收,考生必须参加当地招办组织的外语口试,不限外语语种。报考学校小语种专业的考生要留意其招生办法:参加学校提前自行组织的语文、英语笔试,外语口试和面试,综合考核,择优选招,被录取考生不再参加全国统一高考。报考者一般是省会城市的省、市级重点中学及非省会城市省级重点中学的应届在籍高中毕业生,每个考生限报一个专业。笔试形式、难易程度与高考近似,口试包括英语口语、所报语种语音模仿、跟读。录取时分专业排队,学生入学后,不得以任何理由提出转专业的申请。
(编校 李振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