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科教学(美术)教育硕士作为专业学位的一种,培养以实践性为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层次、高水平、应用型”中小学美术教师。因此,在教育硕士的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的锻炼尤为重要。学校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模式,引导研究生积极主动参与实践教学活动,加强校内外导师的合作交流,不断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等措施,夯实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为社会培养更多高质量的美术教育教学研究工作者。
关键词:学科教学(美术)、实践教学 、教学能力
As one kind of professional degree, the Master of Education in Subject Teaching (Fine Arts) cultivates "high-level, high-tone, application-oriented" fine arts teacher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who are practical oriented and application-oriented. Therefore, in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master’s training, practice teaching exercise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Schools should guide postgraduates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practical teaching activities through various practical teaching modes, strengthen the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 between tutors inside and outside the school, and constantly improve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practical teaching, tamping the professional skill level of students,training more high-quality research workers of fine arts education for the society.
學科教学(美术)教育硕士以培养毕业后成为合格的中小学美术教师为主,要求是,即具有扎实的美术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也应拥有较强的美术教育教学能力和一定的美术教育研究能力的基础美术教育教学人员。作为一名教育硕士,提高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是胜任教师职业的基础,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主要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教学决策能力、德育与班级管理能力等。虽然我国教育硕士培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为社会输送了大量高水平的美术教育工作者。但也认识到了当前学科教学(美术)教育硕士研究生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全日制教育硕士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基本技能欠缺
教育硕士实践教学的训练,不仅影响着研究生的专业技能提升、专业理论研究的深入,也关系着教育硕士毕业后能否顺利进入中小学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教学研究工作者。通过学科教学(美术)教育实践发现,教育硕士的教师专业基本技能比较欠缺。例如教育硕士在刚进入实践基地时,不清楚如何规范填写听课记录;对于教案的书写格式也是含糊不清;初次上课时对教学语言的组织、教学时长的把控、课堂氛围的渲染等都不能很好的掌握。一方面的原因是,我校教育硕士主要以非师范专业为主,大多数学生在本科学习期间无任何教育教学方面的实习经验。另一方面,我校开设的学位基础课程具有较高的理论性,这与中小学实际的教学情况并不能完美的结合,导致学生无法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及时地运用到实践中去进行检验和内化,同时也难以运用所学理论对教育实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反思和解决。[1]此外,对于从未受过教育实习的美术教育硕士来讲,很难在一学期的教育实习期间将这些教育理论知识与教学基本技能完美整合。还有一方面,教育硕士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还处于本科阶段的以美术专业技能为主。对于实践教学与教育课程内容的安排、教学技能的提升以及学位论文的撰写之间的联系,认识程度不深,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连贯性,对校内导师布置的学习内容和必读书目并没有足够重视。“在这些情况下,实践教学本身的效果被大大削弱,难以真正提高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实践技能和能力。”[2]
2、校内外导师的指导作用不够
目前,教育硕士的培养普遍实行“双导师”制,即由校内和校外导师共同担任。其中,校内导师是第一责任人,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负责对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学位论文撰写等环节的全程指导;校外导师为中学骨干教师,主要负责研究生实践教学能力与学位论文写作方面的指导。双导师制的实施可以很好地实现专业引领和实践教学的双向互动,既厚实专业基础,又提升实践能力,有助于实现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3]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现有的“双导师”参与实践教学的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校内外导师之间多缺乏合作交流,对学生的交互联合指导力度不够,尤其是校外导师在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学位论文写作中的参与度不足,使得学生不能很好的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阻碍了学生实践教学能力的发展。具体来看,一是校外导师与校内导师之间缺乏沟通。研究生在校外集中教育实习时,校外导师对于研究生实践教学期间的思想状况、行为表现等情况并没有其反馈给校内导师,从而得到导师的指导;二是校外导师指导作用被弱化。一般情况下,校内导师全程跟踪、指导学生学位论文的设计与写作,而校外导师在理论学习、论文写作方面的指导往往缺失。校外导师指导作用的弱化使得“双导师制”在很大程度上停留于表面或名义上,专业化指导不足成为教育硕士实践教学中的突出问题。[4] 3、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目前,学科教学(美术)专业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实践教学主要以见习报告、实习报告的形式来呈现,这种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指导评价模式直接导致了研究生对实践教学轻视。现有的考核评价体系中,对研究生的实践教学评价过于笼统和粗略,缺乏针对性和反馈性,对研究生实践全过程并未进行细致的量化考核,这将不同程度的影响了研究生实践教学的质量。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是提高教育硕士实践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
二、全日制教育硕士实践教学培养环节的改进措施
1 、加强学术探索与锻炼,充分提高教学技能
作为一名教育硕士,提升教师基本教学技能是研究生在联合培养实践基地实践的第一任务,同时为了突出教育硕士的专业性,其第二任务就是研究性,自主能动的进行教育教学研究与探索。因此,教育硕士在自身的学习中要不断的加强对学术的探索与锻炼,培养一种研究“意识”,善于发现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钻研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为培养高质量的教育硕士打下坚实的基础。 [5]美术教育硕士在联合培养基地进行教育实践时,要结合教育理论课程的学习及教育实践的总结与深化,在实践中总结规律,找出方法,充分利用好“第二课堂”,积极开展各类有意义的教学活动和管理工作,进而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教学能力水平。
2、加强校内外导师的指导作用
“双导师制”是教育硕士培养的一大特点。加强教育实习过程管理,完善实践教学实施办法,精准制定各专业领域方向教育实习大纲,要求研究生在“双导师”指导下制订自身教育实践计划。[6]因此,教育硕士在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时,校内外指导教师可成立教育实习监管小组,在教育硕士进入实践基地实习时,校内导师要定期的到实践基地开展教学检查,与参加教育实践的教育硕士召开实践教学会议,对教育硕士的实践教学进行全方面的考察与指导,及时了解教育硕士在实习期间的教学动态。其次,还要构建交流平台,定期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技能大赛。由校内外指导教师共同担任评委,“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最终达到教育硕士教学技能的提升。
3、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评价考核体系
对于研究生的实践教学评价,不应完全只以其完成的实践报告和学位论文为依据,更重要的是研究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各方面的综合表现。一方面,要制定一套健全、可行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方法,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流程规划、清晰实践目的、教育调查、校本行动研究等。有针对性地對研究生的实践效果进行评价,加强教育硕士在教育实践期间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能力。另一方面,联合培养基地要给予研究生进行学生与教师角色转换的时间,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实践。教育硕士刚进入实践基地时,对中小学教学环境比较陌生,联合培养基要搭建学科交流平台,定期组织研究生进行学术研讨和问题交流活动,进而提高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科专业水平。此外,在进行实践教学评价时,也要参考研究生本人对于实践教学过程中自我表现的反思与总结。通过自我对实践教学过程的回顾与思考,发现问题与不足,及时地进行总结与反思。这也是强化实践教学效果的一种方式。
参考文献:
[1]戴晶,余维祥,浅谈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实践教学问题---以思政学科教学专业为例[J],科教文汇,2017(6).
[2]张弛,孙富强,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10)..
[3]张凤莲,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双导师制”的思考[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7(1):74-76,91.
[4]渠爱雪,全日制教育硕士实践教学高质量发展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9(29).
[5]施莉,教育实习中培养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实践能力探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6(8).
[6]邵光华,魏 侨,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改革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9(10).
关键词:学科教学(美术)、实践教学 、教学能力
As one kind of professional degree, the Master of Education in Subject Teaching (Fine Arts) cultivates "high-level, high-tone, application-oriented" fine arts teacher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who are practical oriented and application-oriented. Therefore, in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master’s training, practice teaching exercise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Schools should guide postgraduates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practical teaching activities through various practical teaching modes, strengthen the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 between tutors inside and outside the school, and constantly improve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practical teaching, tamping the professional skill level of students,training more high-quality research workers of fine arts education for the society.
學科教学(美术)教育硕士以培养毕业后成为合格的中小学美术教师为主,要求是,即具有扎实的美术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也应拥有较强的美术教育教学能力和一定的美术教育研究能力的基础美术教育教学人员。作为一名教育硕士,提高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是胜任教师职业的基础,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主要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教学决策能力、德育与班级管理能力等。虽然我国教育硕士培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为社会输送了大量高水平的美术教育工作者。但也认识到了当前学科教学(美术)教育硕士研究生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全日制教育硕士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基本技能欠缺
教育硕士实践教学的训练,不仅影响着研究生的专业技能提升、专业理论研究的深入,也关系着教育硕士毕业后能否顺利进入中小学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教学研究工作者。通过学科教学(美术)教育实践发现,教育硕士的教师专业基本技能比较欠缺。例如教育硕士在刚进入实践基地时,不清楚如何规范填写听课记录;对于教案的书写格式也是含糊不清;初次上课时对教学语言的组织、教学时长的把控、课堂氛围的渲染等都不能很好的掌握。一方面的原因是,我校教育硕士主要以非师范专业为主,大多数学生在本科学习期间无任何教育教学方面的实习经验。另一方面,我校开设的学位基础课程具有较高的理论性,这与中小学实际的教学情况并不能完美的结合,导致学生无法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及时地运用到实践中去进行检验和内化,同时也难以运用所学理论对教育实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反思和解决。[1]此外,对于从未受过教育实习的美术教育硕士来讲,很难在一学期的教育实习期间将这些教育理论知识与教学基本技能完美整合。还有一方面,教育硕士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还处于本科阶段的以美术专业技能为主。对于实践教学与教育课程内容的安排、教学技能的提升以及学位论文的撰写之间的联系,认识程度不深,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连贯性,对校内导师布置的学习内容和必读书目并没有足够重视。“在这些情况下,实践教学本身的效果被大大削弱,难以真正提高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实践技能和能力。”[2]
2、校内外导师的指导作用不够
目前,教育硕士的培养普遍实行“双导师”制,即由校内和校外导师共同担任。其中,校内导师是第一责任人,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负责对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学位论文撰写等环节的全程指导;校外导师为中学骨干教师,主要负责研究生实践教学能力与学位论文写作方面的指导。双导师制的实施可以很好地实现专业引领和实践教学的双向互动,既厚实专业基础,又提升实践能力,有助于实现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3]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现有的“双导师”参与实践教学的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校内外导师之间多缺乏合作交流,对学生的交互联合指导力度不够,尤其是校外导师在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学位论文写作中的参与度不足,使得学生不能很好的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阻碍了学生实践教学能力的发展。具体来看,一是校外导师与校内导师之间缺乏沟通。研究生在校外集中教育实习时,校外导师对于研究生实践教学期间的思想状况、行为表现等情况并没有其反馈给校内导师,从而得到导师的指导;二是校外导师指导作用被弱化。一般情况下,校内导师全程跟踪、指导学生学位论文的设计与写作,而校外导师在理论学习、论文写作方面的指导往往缺失。校外导师指导作用的弱化使得“双导师制”在很大程度上停留于表面或名义上,专业化指导不足成为教育硕士实践教学中的突出问题。[4] 3、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目前,学科教学(美术)专业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实践教学主要以见习报告、实习报告的形式来呈现,这种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指导评价模式直接导致了研究生对实践教学轻视。现有的考核评价体系中,对研究生的实践教学评价过于笼统和粗略,缺乏针对性和反馈性,对研究生实践全过程并未进行细致的量化考核,这将不同程度的影响了研究生实践教学的质量。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是提高教育硕士实践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
二、全日制教育硕士实践教学培养环节的改进措施
1 、加强学术探索与锻炼,充分提高教学技能
作为一名教育硕士,提升教师基本教学技能是研究生在联合培养实践基地实践的第一任务,同时为了突出教育硕士的专业性,其第二任务就是研究性,自主能动的进行教育教学研究与探索。因此,教育硕士在自身的学习中要不断的加强对学术的探索与锻炼,培养一种研究“意识”,善于发现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钻研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为培养高质量的教育硕士打下坚实的基础。 [5]美术教育硕士在联合培养基地进行教育实践时,要结合教育理论课程的学习及教育实践的总结与深化,在实践中总结规律,找出方法,充分利用好“第二课堂”,积极开展各类有意义的教学活动和管理工作,进而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教学能力水平。
2、加强校内外导师的指导作用
“双导师制”是教育硕士培养的一大特点。加强教育实习过程管理,完善实践教学实施办法,精准制定各专业领域方向教育实习大纲,要求研究生在“双导师”指导下制订自身教育实践计划。[6]因此,教育硕士在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时,校内外指导教师可成立教育实习监管小组,在教育硕士进入实践基地实习时,校内导师要定期的到实践基地开展教学检查,与参加教育实践的教育硕士召开实践教学会议,对教育硕士的实践教学进行全方面的考察与指导,及时了解教育硕士在实习期间的教学动态。其次,还要构建交流平台,定期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技能大赛。由校内外指导教师共同担任评委,“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最终达到教育硕士教学技能的提升。
3、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评价考核体系
对于研究生的实践教学评价,不应完全只以其完成的实践报告和学位论文为依据,更重要的是研究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各方面的综合表现。一方面,要制定一套健全、可行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方法,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流程规划、清晰实践目的、教育调查、校本行动研究等。有针对性地對研究生的实践效果进行评价,加强教育硕士在教育实践期间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能力。另一方面,联合培养基地要给予研究生进行学生与教师角色转换的时间,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实践。教育硕士刚进入实践基地时,对中小学教学环境比较陌生,联合培养基要搭建学科交流平台,定期组织研究生进行学术研讨和问题交流活动,进而提高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科专业水平。此外,在进行实践教学评价时,也要参考研究生本人对于实践教学过程中自我表现的反思与总结。通过自我对实践教学过程的回顾与思考,发现问题与不足,及时地进行总结与反思。这也是强化实践教学效果的一种方式。
参考文献:
[1]戴晶,余维祥,浅谈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实践教学问题---以思政学科教学专业为例[J],科教文汇,2017(6).
[2]张弛,孙富强,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10)..
[3]张凤莲,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双导师制”的思考[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7(1):74-76,91.
[4]渠爱雪,全日制教育硕士实践教学高质量发展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9(29).
[5]施莉,教育实习中培养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实践能力探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6(8).
[6]邵光华,魏 侨,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改革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