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代在变,社会在变,学生会出现越来越复杂的问题,校园暴力、网络成瘾、心灵荒芜……在职校这些问题表现尤甚,使教育工作者不得不慨叹:问题生,想说爱你不容易!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面对这些层出不穷的新问题,需要的不是推卸责任,而是勇敢地反思自我。反思是痛苦的,然而这才是教育成功的第一步。
一、反思:遭遇问题生,老师出问题
为何会有这样的现象呢,家长自然有很大的干系,但学校教育也难辞其咎。很多老师在遭遇问题生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导致学生的问题越积越深,由本来可以轻而易举治愈的“小感冒”变成了复杂的“疑难杂症”,甚至是“绝症”。
1.迷信师爱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真理;有了爱,也不等于有了教育,这也是真理。
小李是才毕业的大学生,分配到一所职业中学,她带着满腔热忱投入到班级管理中去。她信奉有爱就有一切,没有老师的架子,对学生有求必应,和学生的关系很近。刚开始一切还算顺利,师生相处融洽,但一个多月过后问题便暴露了,部分学生开始迟到旷课,抽烟喝酒,甚至夜不归宿。他们不屑地说反正小李子不会对他们怎么样。
老师认为只要有爱,一切皆有可能。只要我爱你,你就会转变。不可否认,师爱对少数问题生起作用,但问题生的问题形形色色、各不相同,想用千篇一律的爱解决所有的问题是行不通的。试问,他的父母不爱他吗,老师的爱会高过父母的爱吗,为何他们还会成为问题孩子?可见爱有时是害孩子,爱仅仅是必要条件而已,绝不是充分条件。没有爱不行,只有爱更不行。
2.老生常谈
经常在办公室看到老师对学生进行苦口婆心的教育,讲事实摆道理,引经据典,滔滔不绝,越说越激动。学生要么抿嘴窃笑,不屑一顾;要么装模作样条件反射般地点头应付;要么面无表情,一言不发,更多的是不耐烦,高昂着头,眼看着窗外或天花板。
很多道理父母讲,幼儿园讲,小学讲,初中讲,到了高中仍然是这样的老生常谈。老师还没张嘴,学生早已知道老师要说什么,甚至比老师说得还透彻。老师说老师的,他们心里早已满心厌烦。他们的问题不是不明白道理,而是不能控制自己,明知是错的还是要去做。比如上自习课说话,谁都知道是违反课堂纪律的,但是还是要说。
如果老师像《大话西游》里的唐僧,一直反反复复把道理进个不停,啰唆到悟空要抬起打妖精的金箍棒把师傅打死,我们的老师也就危险了。教育绝不是只靠语言进行的,即使要说,也应该说点对症下药的话。
3.“态度”挂帅
老师在乎的并不是对问题生的引导,而是问题生对自己的态度。出现问题非要强迫学生低头认罪。若是学生“认罪”态度较好,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老师便心满意足,认为达到了教育的目的。殊不知早已被颇有心机的学生骗了一次又一次。若问题生闯祸的时候顶撞老师,态度很没礼貌,有时近于蛮横,老师便怒火万丈,不顾一切地要压倒对方的气焰,打掉他的恶劣态度。此时的老师就再不可能冷静地调查和分析问题,老师的身份就会降为和学生吵架的对手,此时师生会两败俱伤。当然,老师伤得更惨,因为学生是未成年人,可以毫不顾忌,老师却要顾着成年人的身份和脸面,及教育人、引导人的重担。
4.情绪左右
老师心情好时看什么都顺眼,满面春风,笑靥如花,问题生的问题也不再是问题,宽容无比,一再地耐心劝导,不厌其烦,甚至姑息迁就,一再纵容。若情绪不好,学生则成了出气筒,不问青红皂白一顿狂风暴雨,当众大发雷霆,声色俱厉,随意惩罚,不考虑学生的感受。即使考虑也是觉得自己委屈,自己是受害者,谁让你是问题学生,活该如此。
5.思维定势
老师或者道听途说,或者通过很表面地了解观察,先入为主地给学生贴上问题生的标签,形成思维定势。然后满眼都是学生的缺点,认为这样的学生保准做不了什么好事。同样一件事发生在老师眼里的好学生身上和问题生身上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待遇。
小林平时自由散漫,成绩更是一塌糊涂,小朋则学习勤奋,成绩优异。英语课上小林破天荒地问了老师一个问题,老师极不耐烦地说,你怎么连这个都不会。小朋问了同样一个问题,老师立刻大声表扬,你看人家小朋,能问出这样的水平。问题生私自调了位,老师第一感觉便是这个学生想要说话方便,便大加斥责。好学生私自调位了,老师会认为人家是为了互相学习方便,真是个懂事的孩子。这样的例子能举出很多,这就是对问题生的思维定势。久而久之,问题生真的会优点越来越少,缺点越来越多。老师正在把一个轻度患者往重症、绝症上推。
6.埋怨他人
很多老师被问题生“折磨”得茶饭不香,夜不能寐。于是开始埋怨自己选错了行,埋怨所谓的教育专家净在书上睁着眼睛说瞎话,把自己引入歧途,埋怨家长没从根上把孩子教育好,埋怨小学、初中的老师成天混日子,送来这样的“歪瓜裂枣”,埋怨教育体制没有以人为本,老师心理负担太重回报又少,埋怨领导偏听偏信,分给自己这样的学生,更加埋怨世上怎么会有这样的学生。当然,很多埋怨也有一定的道理,但这种埋怨只会暂时地麻醉自己,为自己开脱,老师本人的能力无法得到切实的提高,问题生的问题只会越来越严重,工作会越来越不顺利,恶性循环,老师只会吃一个又一个的败仗,而孩子,则会越来越糟糕。
7.急功近利
“你不是答应老师不再犯了吗?已经给你几次机会了?你还想不想上,不想上滚。”
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教育场景。当三板斧用尽学生依然故我时,老师会感觉自己的生命在做无谓的消耗,身心俱疲,宣布放弃。这样的老师把教育看得太过简单,缺乏耐心和宽容心,太过急功近利,以为一次谈话,一个活动就能解决学生的问题,恨不得一夜之间老母鸡变鸭。教育是慢的艺术,来不得速成,这需要老师极大的耐心和爱心,还要付出极大的心血。若是老师说一次话学生就能转变,到了高中阶段哪里还有什么问题生。所以要让自己有足够的耐心,静静地倾听花开的声音。
二、行动:弹好六弦琴,教育是首歌
反思痛苦,付诸行动,用我们的智慧爱心转化一个个陷入歧途的孩子。让我们用心弹好教育六弦琴,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谱就一首首以爱为主旋律的动人乐曲。
1.第一道弦:良好心态
要想和问题生过招,首先要有一个好心态。对问题生的期望值要适当,放低要求。要相信,所有问题都有一个时间的积累,问题生到了高中阶段,有的问题已经很严重,所以要允许他们通过一定的时间来改正,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同时也不要认为自己能够做成一切,尽心尽力去做,相信佛渡有缘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要情况不是变得更糟就是胜利。不要因为问题生的反复出现的顽固性问题而气馁,否则很容易心浮气躁,情绪激动。
2.第二道弦:研究角度
首先,问题生的言行有时确实很让人反感,如果老师能把他当做一个研究对象的时候,老师的反感就减轻了,对老师本人的心理健康大有好处,同时也有利于对问题生的引导。其次,从研究的角度让我们形成遇到问题先找清“为什么”,而不是着急要知道“怎么办”。接连不断对“为什么”的探询,这样会利于我们找到问题生出现问题的根源,然后对症下药,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有了这样一种科学的态度和探询的精神,才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利于自己的专业成长。
3.第三道弦:沉着冷静
问题生总是善于制造突发事件,在突发事件来临时,全班同学可能都在关注老师怎么处理,无论他们闯出什么祸,老师首要的是沉着冷静,才有可能让自己保持理性,稳住事态的发展,利于问题的解决。否则很容易急躁、失控,冲动冒进,接着就会把事情弄僵,陷入被动,在学生中失去威信。
一、反思:遭遇问题生,老师出问题
为何会有这样的现象呢,家长自然有很大的干系,但学校教育也难辞其咎。很多老师在遭遇问题生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导致学生的问题越积越深,由本来可以轻而易举治愈的“小感冒”变成了复杂的“疑难杂症”,甚至是“绝症”。
1.迷信师爱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真理;有了爱,也不等于有了教育,这也是真理。
小李是才毕业的大学生,分配到一所职业中学,她带着满腔热忱投入到班级管理中去。她信奉有爱就有一切,没有老师的架子,对学生有求必应,和学生的关系很近。刚开始一切还算顺利,师生相处融洽,但一个多月过后问题便暴露了,部分学生开始迟到旷课,抽烟喝酒,甚至夜不归宿。他们不屑地说反正小李子不会对他们怎么样。
老师认为只要有爱,一切皆有可能。只要我爱你,你就会转变。不可否认,师爱对少数问题生起作用,但问题生的问题形形色色、各不相同,想用千篇一律的爱解决所有的问题是行不通的。试问,他的父母不爱他吗,老师的爱会高过父母的爱吗,为何他们还会成为问题孩子?可见爱有时是害孩子,爱仅仅是必要条件而已,绝不是充分条件。没有爱不行,只有爱更不行。
2.老生常谈
经常在办公室看到老师对学生进行苦口婆心的教育,讲事实摆道理,引经据典,滔滔不绝,越说越激动。学生要么抿嘴窃笑,不屑一顾;要么装模作样条件反射般地点头应付;要么面无表情,一言不发,更多的是不耐烦,高昂着头,眼看着窗外或天花板。
很多道理父母讲,幼儿园讲,小学讲,初中讲,到了高中仍然是这样的老生常谈。老师还没张嘴,学生早已知道老师要说什么,甚至比老师说得还透彻。老师说老师的,他们心里早已满心厌烦。他们的问题不是不明白道理,而是不能控制自己,明知是错的还是要去做。比如上自习课说话,谁都知道是违反课堂纪律的,但是还是要说。
如果老师像《大话西游》里的唐僧,一直反反复复把道理进个不停,啰唆到悟空要抬起打妖精的金箍棒把师傅打死,我们的老师也就危险了。教育绝不是只靠语言进行的,即使要说,也应该说点对症下药的话。
3.“态度”挂帅
老师在乎的并不是对问题生的引导,而是问题生对自己的态度。出现问题非要强迫学生低头认罪。若是学生“认罪”态度较好,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老师便心满意足,认为达到了教育的目的。殊不知早已被颇有心机的学生骗了一次又一次。若问题生闯祸的时候顶撞老师,态度很没礼貌,有时近于蛮横,老师便怒火万丈,不顾一切地要压倒对方的气焰,打掉他的恶劣态度。此时的老师就再不可能冷静地调查和分析问题,老师的身份就会降为和学生吵架的对手,此时师生会两败俱伤。当然,老师伤得更惨,因为学生是未成年人,可以毫不顾忌,老师却要顾着成年人的身份和脸面,及教育人、引导人的重担。
4.情绪左右
老师心情好时看什么都顺眼,满面春风,笑靥如花,问题生的问题也不再是问题,宽容无比,一再地耐心劝导,不厌其烦,甚至姑息迁就,一再纵容。若情绪不好,学生则成了出气筒,不问青红皂白一顿狂风暴雨,当众大发雷霆,声色俱厉,随意惩罚,不考虑学生的感受。即使考虑也是觉得自己委屈,自己是受害者,谁让你是问题学生,活该如此。
5.思维定势
老师或者道听途说,或者通过很表面地了解观察,先入为主地给学生贴上问题生的标签,形成思维定势。然后满眼都是学生的缺点,认为这样的学生保准做不了什么好事。同样一件事发生在老师眼里的好学生身上和问题生身上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待遇。
小林平时自由散漫,成绩更是一塌糊涂,小朋则学习勤奋,成绩优异。英语课上小林破天荒地问了老师一个问题,老师极不耐烦地说,你怎么连这个都不会。小朋问了同样一个问题,老师立刻大声表扬,你看人家小朋,能问出这样的水平。问题生私自调了位,老师第一感觉便是这个学生想要说话方便,便大加斥责。好学生私自调位了,老师会认为人家是为了互相学习方便,真是个懂事的孩子。这样的例子能举出很多,这就是对问题生的思维定势。久而久之,问题生真的会优点越来越少,缺点越来越多。老师正在把一个轻度患者往重症、绝症上推。
6.埋怨他人
很多老师被问题生“折磨”得茶饭不香,夜不能寐。于是开始埋怨自己选错了行,埋怨所谓的教育专家净在书上睁着眼睛说瞎话,把自己引入歧途,埋怨家长没从根上把孩子教育好,埋怨小学、初中的老师成天混日子,送来这样的“歪瓜裂枣”,埋怨教育体制没有以人为本,老师心理负担太重回报又少,埋怨领导偏听偏信,分给自己这样的学生,更加埋怨世上怎么会有这样的学生。当然,很多埋怨也有一定的道理,但这种埋怨只会暂时地麻醉自己,为自己开脱,老师本人的能力无法得到切实的提高,问题生的问题只会越来越严重,工作会越来越不顺利,恶性循环,老师只会吃一个又一个的败仗,而孩子,则会越来越糟糕。
7.急功近利
“你不是答应老师不再犯了吗?已经给你几次机会了?你还想不想上,不想上滚。”
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教育场景。当三板斧用尽学生依然故我时,老师会感觉自己的生命在做无谓的消耗,身心俱疲,宣布放弃。这样的老师把教育看得太过简单,缺乏耐心和宽容心,太过急功近利,以为一次谈话,一个活动就能解决学生的问题,恨不得一夜之间老母鸡变鸭。教育是慢的艺术,来不得速成,这需要老师极大的耐心和爱心,还要付出极大的心血。若是老师说一次话学生就能转变,到了高中阶段哪里还有什么问题生。所以要让自己有足够的耐心,静静地倾听花开的声音。
二、行动:弹好六弦琴,教育是首歌
反思痛苦,付诸行动,用我们的智慧爱心转化一个个陷入歧途的孩子。让我们用心弹好教育六弦琴,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谱就一首首以爱为主旋律的动人乐曲。
1.第一道弦:良好心态
要想和问题生过招,首先要有一个好心态。对问题生的期望值要适当,放低要求。要相信,所有问题都有一个时间的积累,问题生到了高中阶段,有的问题已经很严重,所以要允许他们通过一定的时间来改正,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同时也不要认为自己能够做成一切,尽心尽力去做,相信佛渡有缘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要情况不是变得更糟就是胜利。不要因为问题生的反复出现的顽固性问题而气馁,否则很容易心浮气躁,情绪激动。
2.第二道弦:研究角度
首先,问题生的言行有时确实很让人反感,如果老师能把他当做一个研究对象的时候,老师的反感就减轻了,对老师本人的心理健康大有好处,同时也有利于对问题生的引导。其次,从研究的角度让我们形成遇到问题先找清“为什么”,而不是着急要知道“怎么办”。接连不断对“为什么”的探询,这样会利于我们找到问题生出现问题的根源,然后对症下药,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有了这样一种科学的态度和探询的精神,才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利于自己的专业成长。
3.第三道弦:沉着冷静
问题生总是善于制造突发事件,在突发事件来临时,全班同学可能都在关注老师怎么处理,无论他们闯出什么祸,老师首要的是沉着冷静,才有可能让自己保持理性,稳住事态的发展,利于问题的解决。否则很容易急躁、失控,冲动冒进,接着就会把事情弄僵,陷入被动,在学生中失去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