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中学生来说,阅读能力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中学生应该具备的一项重要素质。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要努力改变过去“一言堂”的现象,让阅读教学设计向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方向培养,有利于学生从多角度理解课文,有利于提高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方向发展。在这种背景下,语文教师该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想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树立全新教学观
首先,变“讲堂”为“学堂”,把学习的主动权和活动空间还给学生。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建构互动的思维活动空间,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获得阅读的情感体验。
其次,变“一言堂”为“群言堂”,给学生各抒己见、共同讨论的空间。在语文阅读课教学中,教师不应再是照本宣科、“满堂灌”,而是应和学生共同讨论,变“一言堂”为“群言堂”。
最后,变“接受者”为“发现者”,给学生个性化阅读和探究阅读的空间。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高屋建瓴,把“渔”授以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展示出学习的主体性,并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去获取“鱼”。在获取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质疑、释疑中的曲折、反复、失败与成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身的阅读学习能力。
二、优化阅读教学设计,激发学生阅读欲望
在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阅读文本这三者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教师是教学过程的引导者,是一个重要的信息源,直接发送信息给学生;同时也是信息的接受者,接受来自阅读文本和学生的信息。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既接受教师和阅读文本发来的信息,又是信息输出者,向教师输出信息。阅读文本是教与学的中介。
因此,在课堂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突出《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教学重点是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而在方法与过程上,以学生讨论、探究的形式,有效地引导学生把课文内容变为自身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既领略课文的内涵,又在潜移默化中提高阅读能力。
三、强化课堂阅读训练,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的一种实践活动。阅读能力的培养必须在这种实践活动中才能得以真正的完成,因而阅读能力必须注重有效的训练。
首先,教师以各单元难度较大的讲读课文为例,将深广的阅读知识、阅读理论、阅读方法等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详细地向学生讲解、示范。
其次,找来难度不大的自读课文,对学生放手,积极鼓励并耐心引导他们根据教师示范,通过有意识地运用阅读理论和方法来自编阅读提纲。
最后,根据近几年的中考题,适当选编有一定难度的课外阅读材料,学生阅读解答时要真正消化閱读知识和阅读理论,要熟练运用阅读方法;教师讲析时,要举一反三地讲透讲深,要着重分析三者在阅读过程中的具体运用。
四、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学生的课业负提是很繁重的,要使学生的阅读从被迫消极转向主动积极,就必须加强课外阅读的组织与指导,使课外阅读真正落到实处。
首先,具体引导,激发兴趣。初中生的年龄特点使他们在课外阅读时容易受情感的支配,所以我们要对学生进行具体引导和指导,采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文学欣赏课、诗歌朗诵会、演讲赛、文学社活动等等,以此来激发学生健康的阅读兴趣。
其次,配合教学,选择读物。根据课外阅读计划,配合教材的学习,认真审慎地选取高品位、高质量的读物,开列一个比较适量的系统的清单。作为语文教师更要广泛涉猎,及时了解阅读有关适合中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教师也应该有自己的课外阅读,这样更有利于向学生推荐书目,更有利于与学生交流,对其进行引导。
再次,传授方法,培养习惯。为了提高阅读效率,必须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用科学的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切实解决决“怎么读”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阅读方法包括读书的方法和做读书笔记的方法,传授这些方法要指导学生在具体运用时不拘一格,根据自己的需要灵活运用。
最后,组织交流,检查督促。在课外阅读中组织好学生之间的交流非常重要,学生间的互相影响产生的作用有时比教师指导更大。另外,交流活动还能激发兴趣,促进课外阅读的开展。教师应分阶段地开展一些活动,如召开读书报告会和读书经验交流会,开展读书笔记展览评比,举行读书知识比赛,举行朗读或快速阅读比赛,举办手抄报、演讲会、故事会、网上作文比赛等。组织这些活动要有计划,认真实施。
语文教师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不管采取的是什么方法,对学生取得的成绩,哪怕一点点,也要予以充分肯定,同时也要中肯地提出不足之处。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阅读兴趣会大大增加,听说读写能力也会全面得到提高,从而形成课外阅读的良性循环。
以上是笔者在教学中的一点不成熟的见解。阅读教学是一门艺术,有待我们语文教师长期探究,笔者愿与同仁们在这条路上不断进取。
一、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树立全新教学观
首先,变“讲堂”为“学堂”,把学习的主动权和活动空间还给学生。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建构互动的思维活动空间,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获得阅读的情感体验。
其次,变“一言堂”为“群言堂”,给学生各抒己见、共同讨论的空间。在语文阅读课教学中,教师不应再是照本宣科、“满堂灌”,而是应和学生共同讨论,变“一言堂”为“群言堂”。
最后,变“接受者”为“发现者”,给学生个性化阅读和探究阅读的空间。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高屋建瓴,把“渔”授以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展示出学习的主体性,并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去获取“鱼”。在获取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质疑、释疑中的曲折、反复、失败与成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身的阅读学习能力。
二、优化阅读教学设计,激发学生阅读欲望
在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阅读文本这三者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教师是教学过程的引导者,是一个重要的信息源,直接发送信息给学生;同时也是信息的接受者,接受来自阅读文本和学生的信息。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既接受教师和阅读文本发来的信息,又是信息输出者,向教师输出信息。阅读文本是教与学的中介。
因此,在课堂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突出《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教学重点是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而在方法与过程上,以学生讨论、探究的形式,有效地引导学生把课文内容变为自身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既领略课文的内涵,又在潜移默化中提高阅读能力。
三、强化课堂阅读训练,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的一种实践活动。阅读能力的培养必须在这种实践活动中才能得以真正的完成,因而阅读能力必须注重有效的训练。
首先,教师以各单元难度较大的讲读课文为例,将深广的阅读知识、阅读理论、阅读方法等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详细地向学生讲解、示范。
其次,找来难度不大的自读课文,对学生放手,积极鼓励并耐心引导他们根据教师示范,通过有意识地运用阅读理论和方法来自编阅读提纲。
最后,根据近几年的中考题,适当选编有一定难度的课外阅读材料,学生阅读解答时要真正消化閱读知识和阅读理论,要熟练运用阅读方法;教师讲析时,要举一反三地讲透讲深,要着重分析三者在阅读过程中的具体运用。
四、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学生的课业负提是很繁重的,要使学生的阅读从被迫消极转向主动积极,就必须加强课外阅读的组织与指导,使课外阅读真正落到实处。
首先,具体引导,激发兴趣。初中生的年龄特点使他们在课外阅读时容易受情感的支配,所以我们要对学生进行具体引导和指导,采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文学欣赏课、诗歌朗诵会、演讲赛、文学社活动等等,以此来激发学生健康的阅读兴趣。
其次,配合教学,选择读物。根据课外阅读计划,配合教材的学习,认真审慎地选取高品位、高质量的读物,开列一个比较适量的系统的清单。作为语文教师更要广泛涉猎,及时了解阅读有关适合中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教师也应该有自己的课外阅读,这样更有利于向学生推荐书目,更有利于与学生交流,对其进行引导。
再次,传授方法,培养习惯。为了提高阅读效率,必须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用科学的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切实解决决“怎么读”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阅读方法包括读书的方法和做读书笔记的方法,传授这些方法要指导学生在具体运用时不拘一格,根据自己的需要灵活运用。
最后,组织交流,检查督促。在课外阅读中组织好学生之间的交流非常重要,学生间的互相影响产生的作用有时比教师指导更大。另外,交流活动还能激发兴趣,促进课外阅读的开展。教师应分阶段地开展一些活动,如召开读书报告会和读书经验交流会,开展读书笔记展览评比,举行读书知识比赛,举行朗读或快速阅读比赛,举办手抄报、演讲会、故事会、网上作文比赛等。组织这些活动要有计划,认真实施。
语文教师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不管采取的是什么方法,对学生取得的成绩,哪怕一点点,也要予以充分肯定,同时也要中肯地提出不足之处。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阅读兴趣会大大增加,听说读写能力也会全面得到提高,从而形成课外阅读的良性循环。
以上是笔者在教学中的一点不成熟的见解。阅读教学是一门艺术,有待我们语文教师长期探究,笔者愿与同仁们在这条路上不断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