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视角下对文学作品的解读

来源 :语文建设·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as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与文学虽然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形式,两者之间各有各的特点,但是从古至今音乐与文学二者之间都存在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二者之间相互依存共同发展。我们可以从音乐和文学两种艺术形式当中找到更多的契合点,通过音乐视角对文学作品进行解读,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有利于促进音乐与文学共同前进与发展。
  关键词:音乐 文学 联系 解读
  文学作品和音乐都具有艺术性,很多的文学作品都蕴含着音乐的节奏与韵律。从艺术形式上看,很多艺术领域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希腊诗人西蒙尼德斯曾经这样说过:“画是无声的诗,而诗则是有声的画”。从这句话中我们不难看到,文学可以与其他的艺术相联系,并且与其他的艺术相融合。现在学术界对文学与其他艺术,特别是对与音乐之间关系的研究还比较少,音乐具有轻重缓急,而在文学作品当中也有语调语速的不同,音乐具有节奏性,文学作品的语言也是具有节奏的,文学的艺术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语言的文字上,音乐主要是通过人们的听觉来进行欣赏的,文学与音乐在很多方面都具有相似之处,在《毛诗序》当中对文学与音乐之间的学习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知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故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在这句话中阐述出了文学、音乐、舞蹈之间的相互联系,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文学也具有音乐性,文学与音乐二者都能够表达人们内心的情感,所以我们要把文学与音乐相结合起来进行研究,这样有助于促进音乐与文学两种艺术的发展,下面我们就对文学与音乐之间的关系进行解读。
  一、音乐作品中所体现出的诗歌艺术
  我国的很多诗歌都被人填上了乐曲,诗歌作为乐曲的歌词被人们广为传颂。在我国古时候,诗词一般都是以歌词的形式来体现出来的,诗歌就是诗词与歌曲相结合所表现的一种文学形式。人们对于诗的喜爱与歌曲这种艺术形式相结合起来,能够更加促进诗歌的传播,通过乐曲也能够更好地突出诗歌的文学特性。诗词艺术与音乐之间的完美结合,能够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诗词与音乐结合这种艺术形式从古至今都是屡见不鲜的。
  诗歌艺术在我国古时候就有记录,在《礼记·乐记》当中对诗歌艺术有这样的记载,通过诗能够表达人们的内心远大的志向,歌曲能够抒发人们内心的情感,舞蹈能够增加人们的魅力,把三者能够很好地融为一体,就能够让人们的审美情感得到提升,中国最早的音乐也是把诗、歌、舞蹈相结合所产生的。在我国古典名著《诗经》当中,有三百零五首诗歌,其中包括“风”、“雅”、“颂”三种类型,其中“风”主要记录的是当时的民间音乐,“雅”主要记录的是当时宫廷当中的音乐,“颂”主要记录的是当时祭祀所用的音乐。诗是文学中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诗与音乐相结合,能够更加突出诗歌当中的意境之美,这也是音乐文学的一个重要的体现。在《吕氏春秋·古乐》当中也记载了当时国君为了庆祝而“歌”,这里所说的“歌”并不单纯的指音乐,这里的“歌”包含有诗与乐两方面的意思,把诗通过音乐的形式表达出来,所以诗歌与音乐二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二者的结合有助于把两种艺术形式的优点共同表现出来。
  我国在很早以前就有专门管理音乐的机构,汉朝时期设立了乐府,随着国家的日益强盛,乐府的规模也在逐渐的壮大,乐府中的乐工数量甚至能够达到上千人。在汉朝时期,文学与音乐之间的关系也显得格外的紧密,乐府通过对民间音乐进行的搜集和整理,并对所搜集的民间音乐进行编纂,形成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在汉朝时期,乐府的工作主要是交由李延年来负责的,通过他和其他乐工的共同努力,把汉朝时期的诗与音乐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他把《出关》《黄鹤》《出塞》《入塞》等那时候著名的诗歌作品融合在了一起,同时他们又把西域的旧曲《摩柯兜勒》进行了翻新,最终形成了著名的《新声二十八解》。在这部音乐作品当中,叙述了战士英勇抗击匈奴的伟绩,从这部作品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战士们英勇无畏、保家卫国、奋勇杀敌的情景,诗歌当中蕴含着一种慷慨激昂的感情,可以想象到当时配合诗歌的音乐肯定也是具有鲜明的节奏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我国汉代时期,文学与音乐之间就已经相互结合,音乐在文学作品当中已经能够很好地体现出来了。
  二、音乐与文学之间相伴而生
  在我国古代有很多音乐类型的划分,在乐曲演奏方面,主要是依靠琵琶与琴两种乐器,这两种乐器不但可以作为伴奏的乐器也可以作为独奏乐器。所以在我国古时候有很多琵琶独奏以及古琴独奏的曲目,在这些著名的曲目当中,也有很多都是与文学作品紧密相连的。例如我国古代非常著名的曲目《高山流水》《阳关三叠》《广陵散》《关山月》《饮马长城》《胡笳十八拍》等,这些曲目单单只从名字上就能够体会出它的优雅,在这些曲目中基本上都蕴含着一些故事在其中,例如在古琴曲《高山流水》中就蕴含着伯牙断琴的故事,在《胡笳十八拍》当中有着一首感人至深的千古绝唱在其中,这些曲目通过与文学相结合都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使得在音乐的表现力方面更加的鲜明,《阳关三叠》和《送元二使安西》相结合在一起,诗歌与音乐相应而生,更能够突出乐曲情感与诗歌的意境。《广陵散》与文学作品相结合,能够让人有“绕梁三日尤不绝”的感受,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音乐能够对很多人造成影响。在唐朝时期创作的《渔舟唱晚》一曲中,描绘出了渔翁醉酒之后撒网捕鱼时的场景,在乐曲当中对渔翁撒网捕鱼时的每一个动作都做出了详细的描写,曲中以小舟泊湖和渔父醉歌作为曲调,在整个乐曲当中体现出了浓浓的诗意。《关山月》原为李白所著的诗,后被改编为乐曲,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文学作品和音乐之间也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唐代是我国古代音乐发展的一个顶峰时期,由于唐代的经济发展快速,人民生活富足,对精神方面的需求不断地提升,促使唐代的音乐快速发展。唐代吸取了前朝音乐的精华,对前朝的音乐进行了继承与发展,唐朝时期兴起胡琵琶,演奏起来有一种异域的风情,当时受到许多人的喜爱。琵琶这种乐器能够表达出人们细腻的情感,即可以作为伴奏,又可以作为独奏,这使得琵琶成为当时人们最为喜爱的乐器之一。在古代的宫廷之中也广泛地采用琵琶作为音乐伴奏时的乐器。唐代时期以琵琶为对象的诗歌作品也有很多,例如《琵琶行》《玉琵琶》《琵琶弦》等等,根据统计,我国关于琵琶的诗歌就有上百首,有些诗歌作品也对琵琶音色的研究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在白居易所著的《琵琶行》中,对琵琶的悦耳音色有这样的描写:“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诗歌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了琵琶演奏过程中给人的美的享受。在唐朝时期琵琶乐也多与唐诗相结合,这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文学作品与音乐之间是可以相互交融的。而且很多琵琶曲的名字都是来源于诗歌,从琵琶曲当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文学的影子。   三、唐诗中所蕴含的音乐元素
  文学作品的创作与音乐的创作一样要有一个完整的体系,通过建立起完整的体系表达出作者内心当中的情感。音乐中的语言要通过音乐来表现出来,音乐具有很强的节奏、节拍,通过语言可以使音乐作品显得更为完整。诗歌的创作也具有很强的音乐元素,尤其在我国的唐诗中,音乐元素表现得特别明显。
  唐代诗人李白曾经作过一首诗名为《独坐敬亭山》的诗,在诗歌中描写了敬亭山怡人的景色,在诗中有一个亭子名为敬山亭,李白也是在这个亭子中有感而发作了这首诗。李白在作这首诗的时候,正值自己被贬官离京已十年的时候,诗把“独坐敬亭山”作为题目,可见诗人当时内心的孤寂。在诗中有这样的景色描写“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从这两句诗歌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内心的寂寞。诗人通过寄情于山水之间,来排解自己内心的苦闷。“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从这两句诗歌中能够看出作者仕途不顺的遭遇,作者寓情于景,在诗中包括节奏、节拍以及语调的变化,这些都与音乐有着相似之处。
  音乐是通过节奏、韵律、速度、力度、节拍以及配合乐器来达到传递情感的作用,是一种听觉上的艺术,文学是通过文字的排列与组合,用语言抒发作者内心情感的一种文学形式,文学属于语言方面的艺术。音乐与文学两种艺术形式之间有着相通之处,文学与音乐之间的融合能够使语言更具表现力,音乐更富感染力。文学与音乐相结合能够融合两种艺术的长处,在它们二者的共同作用之下使作品更为生动。在我国历史上也出现了很多音乐文学型的人才,例如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苏轼,在他的词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音乐的韵律之美。文学可以表达人们内心的情感与思想,音乐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我们通过对音乐和文学二者的探讨,找寻文学中所存在的音乐元素,能够进一步促进二者之间的相互融合和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梁筱妹,陈珊.音乐与文学的相关关系探究[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
  [2]曾娴.浅谈音乐与文学的关联性与发展[J].时代文学(上半月),2012(06).
  [3]赵洋洋.谈音乐中的文学性因素[J].作家,2011(14).
  [4]曾宪文.歌词对当代新诗的启示与救赎[J].社会科学论坛,2010(12).
  [5]陈静,王海英.论新浪漫主义音乐风格中戏剧性与文学性特征的突出体现[J].名作欣赏,2011(18).
其他文献
  近年来由于城市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的飞速发展,严重创伤患者呈逐年增加趋势,如何提高危重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成为创伤骨科及相关科室的研究热点之一。自上世纪90年代损害
期刊
摘要:高校艺术教育历来备受瞩目,艺术教育往往与艺术素养紧密联系,而语言素养又是艺术素养的外在表现形式。本文立足高校艺术教育,通过四个方面来全面阐述如何在高校艺术教育中培养语言素养:以文艺关怀为起点,全面认知语言素养;以人文学科为基点,逐步提升语言素养;以校园文化为依托,持续提升语言能力;以艺术修养为目标,自觉抓好语言素养。  关键词:高校艺术教育 语言素养 培养 提升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要
读罢董文老师的《呼唤语文命题的科学和严谨》(《语文建设》2012年第3期),颇多感慨,颇多喜悦。感慨的是,高考卷及高考模拟卷中的现代文阅读客观题的不科学与不严谨普遍存在,一线教师感受颇深而又无可奈何;喜悦的是,这个问题终于被董老师写成稿件并被《语文建设》刊发,可以促进语文命题的探讨,促进语文命题的严谨,促进高考题型的改革。有感于此,我也写写感受,参与讨论。  董老师对高考语文命题的不科学与不严谨现
在淡化知识的背景下,各语文教学刊物也将属于知识(这里所说的“知识”指狭义“知识”,即指字、词、句、语法、修辞等知识)的东西作了淡化处理。我认为,语文教学刊物不应淡化知识,应
汶川地震灾区内受灾严重的医院医学资料严重缺失,灾区内建制相对完整的医院也存在未住院病人资料不全、缺少最后治疗效果等情况,灾区外医院伤员资料较为齐全,但不能反映本次地震
摘要:生命运动离不开水,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水的底蕴和魅力不断地被人们去丰富,水逐渐成为了一种文化的象征。水文化描绘出了水的底蕴,呈现出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人文情感,其饱含着丰富的道德因素和人文精神。本文通过解读高中语文教材中关于文人墨客描绘水的素材,解读水文化所蕴含的魅力与底蕴,从而使人们能够更好地认识高中语文水文化教学价值,引导学生从文化内涵的角度去欣赏课本,养成培养文化素养的意识习惯,促进
语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育教学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作用。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当前许多小学语文的教学策略不得当,使学生的语文成绩很难得到提高,就此进行了探讨。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教学策略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每个教师都应该在教学中注意思考,努力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以提高整体教学质量,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的教学问题使语文教学进入了困境,学生对语文兴
由于语文教学不被重视,导致本课程文化教育功能大大弱化了,学生普遍认为语文并不怎么重要,培优补差均与语文无关。
贾志敏老师讲的语文课是真语文课。因为听了太多的假语文课,所以感到唯此真语文课才享受、才舒畅、才崇敬。  从第一次听贾老师的课及讲座并与贾老师攀谈后,我带着如沐春风的感觉,在语文出版社主办的《语言文字报》和《语文建设》杂志上,不吝篇幅地进行了宣传;我还发了一篇博文和数篇微博表达内心感受。我以为,对当下语文教学所稀缺的好老师、好课堂就该舍得笔墨,以助其发扬光大。  那之后,我和贾老师通过电话,也做过交
本文从翻译模因论来探讨汉语网络流行语的翻译,译者对源语模因的解码和用目的语模因重新编码这两个过程,通过对源语模因库和目标语模因库分析,发现两种语言存在多种模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