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国内诸多有关课堂师生互动的研究中,大多是有关教师课堂活动话语的调查研究或单从学生的课堂行为参与模式进行研究,全面的对教师课堂行为进行实证研究的却不多。本文旨在观察分析大学英语专业课堂中教师行为和学生的参与程度的基本状况,并通过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水平,找出教师课堂行为中的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关键词:英语专业;教师行为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实际上是一种多极主体间的交往互动活动。在此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发生着频繁而密切的联系。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构成影响。这些影响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所以,我们必须要重视教师的课堂行为。
教师的课堂行为可以分为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
(1)言语行为主要为教师话语,它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话语的复杂程度、说话方式、句子长短、停顿时间、语速、重音位置等等都影响学生的课堂情绪,并对学生在课堂上的理解及活动参与产生影响。
(2)非言语行为是指教师运用面部表情、身势、手势、目光接触等非声音方式传递相关信息的行为,它能表达一个人的性格、意图和情绪,同时又是言语的有效补充。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主要包括①动觉系统,如手势、面部表情和体态变化;②时空组织系统,如提问的时机、和学生交流时双方的所保持的距离等;③目光接触系统。这三个非言语行为系统对学生的课堂心理同样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研究旨在对江苏大学英语专业老师的课堂行为进行深度的研究,力图挖掘英语专业教师课堂行为中的一些问题并且希望对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上课效率起到促进作用。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查看教学日志及学生学习心得记录等有关文本实物等来深化对教师课堂语言行为的理解。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有效分析和对学生学习心得记录,我们发现:①学生不喜欢整个课堂由教师一直讲授知识点。课堂应该缩短教师的话语时间,而增加学生的话语时间,这符合当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②学生也不喜欢老师一成不变的上课模式,这会令学生感到乏味进而产生厌学心理。课堂活动应该根据教学内容设定,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力争每堂课给学生带来新的感觉。③学生普遍喜欢老师上课时有丰富的肢体语言,这能使他们上课注意力集中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所以教师需要学会运用非语言交际行为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④在知识点讲解方面,学生普遍认为教师应以英语为主,必要时用汉语进行解释。这样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并且可以灵活应用。⑤学生认为教师在组织活动时,既要有小组活动也要有全班活动,让全班共同参与才能营造较好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通过以上分析发现:教师不仅要通过授课内容来吸引学生的兴趣,而且要运用各种课堂行为来引导学生的注意力,以有效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向学生提供更多的可理解性输入,并最终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同时,运用多媒体视听设备,向学习者提供丰富多彩的语言情景,以此来吸引学习者的注意。此外,要适时地调整教学模式,以防止学生长期接受一种单一教学模式而产生的厌倦心理而导致注意力降低,力争每堂课给学生带来新的感觉。
参考文献:
[1] Amin, N,1997. Race and the identity of the nonnative ESL teacher. TESOL Quarterly 31, 580e583.
[2] Beaumont, M,O’Brien, T,2000. Collaborative Research in Second Language Education. Trentham Books, Stoke-on-Trent.
[3] Bogdan, R.C,Biklen, S.K,1982. Qualitative Research for Education: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Methods. Allyn& Bacon, Boston.
[4] Cochran-Smith, M,2005. The new teacher education: for better or for worse? Educational Researcher 34, 3e17
[5] 束定芳: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关键词:英语专业;教师行为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实际上是一种多极主体间的交往互动活动。在此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发生着频繁而密切的联系。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构成影响。这些影响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所以,我们必须要重视教师的课堂行为。
教师的课堂行为可以分为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
(1)言语行为主要为教师话语,它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话语的复杂程度、说话方式、句子长短、停顿时间、语速、重音位置等等都影响学生的课堂情绪,并对学生在课堂上的理解及活动参与产生影响。
(2)非言语行为是指教师运用面部表情、身势、手势、目光接触等非声音方式传递相关信息的行为,它能表达一个人的性格、意图和情绪,同时又是言语的有效补充。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主要包括①动觉系统,如手势、面部表情和体态变化;②时空组织系统,如提问的时机、和学生交流时双方的所保持的距离等;③目光接触系统。这三个非言语行为系统对学生的课堂心理同样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研究旨在对江苏大学英语专业老师的课堂行为进行深度的研究,力图挖掘英语专业教师课堂行为中的一些问题并且希望对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上课效率起到促进作用。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查看教学日志及学生学习心得记录等有关文本实物等来深化对教师课堂语言行为的理解。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有效分析和对学生学习心得记录,我们发现:①学生不喜欢整个课堂由教师一直讲授知识点。课堂应该缩短教师的话语时间,而增加学生的话语时间,这符合当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②学生也不喜欢老师一成不变的上课模式,这会令学生感到乏味进而产生厌学心理。课堂活动应该根据教学内容设定,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力争每堂课给学生带来新的感觉。③学生普遍喜欢老师上课时有丰富的肢体语言,这能使他们上课注意力集中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所以教师需要学会运用非语言交际行为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④在知识点讲解方面,学生普遍认为教师应以英语为主,必要时用汉语进行解释。这样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并且可以灵活应用。⑤学生认为教师在组织活动时,既要有小组活动也要有全班活动,让全班共同参与才能营造较好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通过以上分析发现:教师不仅要通过授课内容来吸引学生的兴趣,而且要运用各种课堂行为来引导学生的注意力,以有效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向学生提供更多的可理解性输入,并最终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同时,运用多媒体视听设备,向学习者提供丰富多彩的语言情景,以此来吸引学习者的注意。此外,要适时地调整教学模式,以防止学生长期接受一种单一教学模式而产生的厌倦心理而导致注意力降低,力争每堂课给学生带来新的感觉。
参考文献:
[1] Amin, N,1997. Race and the identity of the nonnative ESL teacher. TESOL Quarterly 31, 580e583.
[2] Beaumont, M,O’Brien, T,2000. Collaborative Research in Second Language Education. Trentham Books, Stoke-on-Trent.
[3] Bogdan, R.C,Biklen, S.K,1982. Qualitative Research for Education: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Methods. Allyn& Bacon, Boston.
[4] Cochran-Smith, M,2005. The new teacher education: for better or for worse? Educational Researcher 34, 3e17
[5] 束定芳: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