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有意义学习理论对初中教学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初中数学教师将这一理论迁移到数学教学中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努力,这四个方面分别为重视与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关注学生各知识点的差异、善于利用引导性的教学材料和创造有利客观条件培养学生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关键词:有意义学习;初中数学教学;应用途径
一、研究背景
初中数学教学对学生思维发展与综合素质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一些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活动中忽视了科学方法的使用,例如,教师在教“正数与负数”一节的时候,仅仅是把“大于0的数为正数”“在正数前面加‘—’即为负数”之类的概念直接传授给学生,忽视了这些新知识与学生知识基础的联系,这影响了学生建构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严重降低了教学的效率,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先进教学理论,并将其迁移到教学中。由奥苏贝尔提出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理论,对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二、有意义学习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价值
(1)有意义学习理论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效率提高。有意义学习理论倡导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善于利用这些联系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由于具有完整的数学知识网络,便能够将新旧知识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掌握新的概念与定理。例如,在“角”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其内容同学生之前学习的“直线、射线、线段”的知识联系起来,即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和把握“角”的定义与作用,又将两个部分有机结合起来,方便学生的掌握与记忆。
(2)有意义学习理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知识的迁移体现的学生能够利用已学知识学习和利用新知识的能力,学生知识迁移能够的提升对对其学习力和素质提高有积极的帮助。有意义学习理论关注初中生数学知识基础以及知识联系,能够提升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整式加减”知识与“整式乘除”一章的“幂的运算”、“单项式相乘”、“整式乘法”等内容具有密切联系。学生在有意义学习理论教学下,能够有效巩固“整式加减”一章的知识基础,将其学习内容与方法迁移到“整式乘除”学习中。
三、初中数学教学有意义学习理论的应用途径
(1)重视与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要实现知识的掌握必须重视原有的知识基础,将已有知识与新知识形成联系,基于这一理念,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知识基础的学习与巩固。例如,在“数轴”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理解它的概念,加深学生对“数轴是一条直线”、“它用点来表示数”这些基本要点的印象,从而帮助他们巩固“数轴”的知识基础。又如,教师在“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中要教授学生最基本的解题方法,即在了解实际问题的情况下设方程式和列方程。数学教师不能认为这些基本步骤简单而忽视它的教学意义,学生只有在良好掌握知识基础的情况下,方能实现新知识的有意义学习,进而丰富自身的数学知识和解题策略。
(2)关注不同知识点的区别。有意义学习不赞同传统死记硬背的机械学习,主张学生在理解不同知识理论异同的情况下,掌握知识。学生由于正确梳理了知识,因而能够更有效选择适用于问题情景的知识。初中数学教师要在教学中明确不同知识点的区别,比方说,刚学习“方程式”时,一些学生有时难以区分它与“算式”的区别,不能很好掌握它的含义。教师可以对两者进行区分,明确“算式”为算式公式的计算过程,而“方程式”则是依据相等的条件求未知数。这种区分帮助学生打好“方程式”的知识基础,有助于其更为有效学习“方程式”的知识。又如,“直线”、“射线”与“线段”三者具有一定的差异,学生正确把握三者的区别是学习几何知识的一个关键。数学教师可以利用表格列出三者的定义和区别,让学生对三者区别有直观感受,在此基础上,数学教师可以配上相关的练习题,进一步促进学生内化所学知识,正确把握三者的不同点。
(3)善于利用引导性教学材料。“先行组织者策略”是有意义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方法,倡导教师在进行新知识教学前向学生呈现引导性材料,帮助学生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例如,“平行线”是两条没有交点的直线,这一知识的学习涉及到直线的相关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之前,可以利用“引导性教学材料”,引导学生复习“直线”的定义与性质,并将其与“平行线”是两条直线的特点联系起来,即帮助学生巩固了“直线”知识,又促进其学习新的数学知识。又如,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时候,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引导性材料,先帮助学生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与解法,加深学生对方程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数学教师通过引导性材料将教学重点引向“二元一次方程组”,这有利于强化学生“方程”与“方程组”的联系,促使其更好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相关知识。
(4)创造有利客观条件培养学生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奥苏贝尔认为学习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于学生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学生只有具有了有意义学习的意识与动机,方能积极从事相关的学习活动,实现知识的掌握,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关注学生有意义学习心向的培养。学生有意义学习心向的培养需要有良好的客观条件,这一客观条件具体表现为教学内容与学生知识水平相契合。例如,数学教师在教“一元一次方程”的时候,可以按照“方程概念——方程解法——实际问题解决”的顺序进行教学。这样的顺序符合学生对知识理解,促进其有意义学习活动的开展。又如,在“全等三角形”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先让学生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后让他们了解“全等三角形”的判断标准。在他们掌握了概念与判断标准的前提下,数学教师再让他们了解相关的中考题目和数学竞赛题。这些良好的客观条件,避免学习材料超越学生的理解而给其带来学习挫败感,有利于其循序渐进提高自身数学水平。
有意义学习理论对初中教学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奥苏贝尔提出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理论,对教学活动的应用途径值得我们继续探讨反思。
参考文献:
[1] 徐光考.数学探究性课堂教学的探索[J].数学通报,2005(10):24-27.
[2]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修订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 渠东剑.让数学活动设计更精当[J].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2010(6):6-8.
[4] 何先友、罗显成.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再探[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8,(2):12-15.
[5] 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关键词:有意义学习;初中数学教学;应用途径
一、研究背景
初中数学教学对学生思维发展与综合素质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一些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活动中忽视了科学方法的使用,例如,教师在教“正数与负数”一节的时候,仅仅是把“大于0的数为正数”“在正数前面加‘—’即为负数”之类的概念直接传授给学生,忽视了这些新知识与学生知识基础的联系,这影响了学生建构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严重降低了教学的效率,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先进教学理论,并将其迁移到教学中。由奥苏贝尔提出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理论,对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二、有意义学习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价值
(1)有意义学习理论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效率提高。有意义学习理论倡导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善于利用这些联系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由于具有完整的数学知识网络,便能够将新旧知识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掌握新的概念与定理。例如,在“角”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其内容同学生之前学习的“直线、射线、线段”的知识联系起来,即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和把握“角”的定义与作用,又将两个部分有机结合起来,方便学生的掌握与记忆。
(2)有意义学习理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知识的迁移体现的学生能够利用已学知识学习和利用新知识的能力,学生知识迁移能够的提升对对其学习力和素质提高有积极的帮助。有意义学习理论关注初中生数学知识基础以及知识联系,能够提升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整式加减”知识与“整式乘除”一章的“幂的运算”、“单项式相乘”、“整式乘法”等内容具有密切联系。学生在有意义学习理论教学下,能够有效巩固“整式加减”一章的知识基础,将其学习内容与方法迁移到“整式乘除”学习中。
三、初中数学教学有意义学习理论的应用途径
(1)重视与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要实现知识的掌握必须重视原有的知识基础,将已有知识与新知识形成联系,基于这一理念,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知识基础的学习与巩固。例如,在“数轴”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理解它的概念,加深学生对“数轴是一条直线”、“它用点来表示数”这些基本要点的印象,从而帮助他们巩固“数轴”的知识基础。又如,教师在“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中要教授学生最基本的解题方法,即在了解实际问题的情况下设方程式和列方程。数学教师不能认为这些基本步骤简单而忽视它的教学意义,学生只有在良好掌握知识基础的情况下,方能实现新知识的有意义学习,进而丰富自身的数学知识和解题策略。
(2)关注不同知识点的区别。有意义学习不赞同传统死记硬背的机械学习,主张学生在理解不同知识理论异同的情况下,掌握知识。学生由于正确梳理了知识,因而能够更有效选择适用于问题情景的知识。初中数学教师要在教学中明确不同知识点的区别,比方说,刚学习“方程式”时,一些学生有时难以区分它与“算式”的区别,不能很好掌握它的含义。教师可以对两者进行区分,明确“算式”为算式公式的计算过程,而“方程式”则是依据相等的条件求未知数。这种区分帮助学生打好“方程式”的知识基础,有助于其更为有效学习“方程式”的知识。又如,“直线”、“射线”与“线段”三者具有一定的差异,学生正确把握三者的区别是学习几何知识的一个关键。数学教师可以利用表格列出三者的定义和区别,让学生对三者区别有直观感受,在此基础上,数学教师可以配上相关的练习题,进一步促进学生内化所学知识,正确把握三者的不同点。
(3)善于利用引导性教学材料。“先行组织者策略”是有意义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方法,倡导教师在进行新知识教学前向学生呈现引导性材料,帮助学生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例如,“平行线”是两条没有交点的直线,这一知识的学习涉及到直线的相关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之前,可以利用“引导性教学材料”,引导学生复习“直线”的定义与性质,并将其与“平行线”是两条直线的特点联系起来,即帮助学生巩固了“直线”知识,又促进其学习新的数学知识。又如,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时候,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引导性材料,先帮助学生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与解法,加深学生对方程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数学教师通过引导性材料将教学重点引向“二元一次方程组”,这有利于强化学生“方程”与“方程组”的联系,促使其更好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相关知识。
(4)创造有利客观条件培养学生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奥苏贝尔认为学习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于学生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学生只有具有了有意义学习的意识与动机,方能积极从事相关的学习活动,实现知识的掌握,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关注学生有意义学习心向的培养。学生有意义学习心向的培养需要有良好的客观条件,这一客观条件具体表现为教学内容与学生知识水平相契合。例如,数学教师在教“一元一次方程”的时候,可以按照“方程概念——方程解法——实际问题解决”的顺序进行教学。这样的顺序符合学生对知识理解,促进其有意义学习活动的开展。又如,在“全等三角形”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先让学生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后让他们了解“全等三角形”的判断标准。在他们掌握了概念与判断标准的前提下,数学教师再让他们了解相关的中考题目和数学竞赛题。这些良好的客观条件,避免学习材料超越学生的理解而给其带来学习挫败感,有利于其循序渐进提高自身数学水平。
有意义学习理论对初中教学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奥苏贝尔提出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理论,对教学活动的应用途径值得我们继续探讨反思。
参考文献:
[1] 徐光考.数学探究性课堂教学的探索[J].数学通报,2005(10):24-27.
[2]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修订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 渠东剑.让数学活动设计更精当[J].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2010(6):6-8.
[4] 何先友、罗显成.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再探[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8,(2):12-15.
[5] 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