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long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新教材要求我们从事数学教育的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构思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尤其要尊重学生的情感需求和认知规律,敢于“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引领学生主动探究,最终实现自主学习,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能体验数学学习所带来的成功与快乐.
  【关键词】 自主学习;数学思维;教师指导
  
  在新课程理念的倡导下,自主学习正逐渐成为初中数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种教学模式激发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唤醒了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思维意识. 然而笔者发现,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旧不能走出“师”本论的阴影,不理学生感悟,只重知识灌输,我行我素;也有的课堂教学出现学生忙“自习”、教师被“闲置”的现象,表面上看似自主学习开展得有声有色,实则流于形式. 因而缺乏教师指导的教学,学生会感到无所适从,无章可循;教师唱独角戏式的教学,学生同样会感到枯燥乏味、不堪重负. 教师只有敢于真正“放手”,让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获取过程,实现自主学习,学生才能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一、自学不等于自会,教师指导不可少
  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认为学生“自学”就是“自会”,片面地理解为只要安排好自习的内容,学生就会通过阅读理解并掌握其中的大部分内容,然后通过教师的点拨、分析,学生练习就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实际上,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教材内容深浅不同,学生自学往往只停留在认知与理解层面. 如果教师一味地依靠学生“自学成才”,学生不但会感到力所不及,而且教师也失去了“主导”作用. 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绝不能扮演“旁观者”的角色,而要精于教学设计,巧妙地设置自主学习的“启发点”、“兴趣点”,让学生有条不紊地实现自主学习.
  如在教学“正数与负数”一节时,教科书将大量的生活、生产、科研的实例,诸如温度计的计数、输赢球的得分、零件加工的误差范围以及特定的数的表示均引入到本节内容中,材料浅显易懂,适合学生自行阅读. 但是,对于“为什么会产生负数,0的意义何在,正数什么情况下会变成负数”这样的问题如果教师不加引导和启发,学生就只停留在浅层的材料认知上,而没有形成理性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
  二、演绎思维的体操,引领学生做数学知识的发现者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 ”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不断探究的过程. 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从生活中选择实例,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运用数学思维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为了满足学生们的探究欲望,我设置了以下题目:
  小明的爸爸新买了一部手机,他从电信宣传单上了解到目前有两种移动电话计费方式:
  现在小明的爸爸正在为选择哪款手机犹豫不决,请同学们就此事帮他出个主意.
  这是一道有关移动电话收费的问题,选择经济实惠的资费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会充分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学生进行求解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探究不断自主学习的过程. 看到题目后,教师不要全部自己讲解,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表格, “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题中200分钟时全球通的费用高于神州行,300分钟时全球通的费用低于神州行. 如何去发现两者的“平衡点”呢?此时学生在头脑中会逐步地建立以方程求解的思想. 最终通过设累计通话时间t分,费用相同时建立0.6t = 50 + 0.4t方程,得到t = 250分钟. 既然找到了点,那么选择什么样的计费更省钱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教师通过“放手”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了数学知识的发现者.
  三、给学生一个机会,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猜想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世界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数学被称为思维的体操,想象力是数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 给学生一个机会进行合理想象,不但可以产生许多奇思妙想,而且也会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应变能力. 所以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适当地设计“猜想”题,可以让学生发散思维,探究规律.
  例题:观察按下列顺序排列的等式:
  9 × 0 + 1 = 1;
  9 × 1 + 2 = 11;
  9 × 2 + 3 = 21;
  9 × 3 + 4 = 31;
  9 × 4 + 5 = 41;
  ……
  猜想:第n个等式(n为正整数)用n表示,可以表示成_______________.
  看到这个题目,应该避免教师一言堂,而不注重学生的感悟. 相反,教师应该还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讨论,合作交流,教师再做适当的引导,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想,最终得出结论:猜想这个等式的基本结构形式为9 × 一个数 + 另一个数 = 结果.
  其中,“另一个数”就是等式的序号n;“一个数”比它小1,即为n - 1;结果的个位为1,个位以前的数字等于“一个数”n - 1,所以结果表示为10(n - 1)+1. 因此,这个等式为9(n - 1) + n = 10(n - 1) + 1.
  这个猜想的结果是否正确,还可以用整式运算的知识加以验证. 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让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让错误同样美丽,引领学生学会 “反思”
  “错误是最好的老师”,回答问题、课堂练习、平时测试时学生出现失误是在所难免的,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善待”学生出现的错误,既不要小题大做,也不要置之不理. 有了错误说明学生在理解上还有偏差或者还存在误区,教师要敏锐地发现问题,亡羊补牢. 利用有利时机抓住“错误”改错误,还原“错误”真相,进而引领学生进行反思,帮助学生分析原因,优化解决方案,最终实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目的.
  例题:(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分别是9和5,则此三角形的周长为 ( ).
  (2)已知Rt△ABC的两边是12和5,则此三角形的面积为 ( ).
  对于问题(1),学生的答案主要分为23和19两种.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有人想当然地把9当成了腰或把5当成了腰,因而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 答案应为“23或19”. 问题(2)题目中并没有明确声明12和5哪一个是直角边,所以答案也应为两个.
  在这样的例题讲解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先不要讲解,而是“放手”让学生自己解题,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别小题大做,而是让同学之间进行互相修改,解释,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老师,而教师作为一个旁听者倾听学生的答案,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会让学生在错误中发现问题,掌握知识点. 从而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五、还课堂别样精彩,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
  数学是抽象的,同样数学也是精彩的. 摆脱数学的枯燥乏味,还课堂生机活力既需要教师的智慧,也需要学生的参与. 自主学习正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从内心情感的需求出发,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数学的魅力,从而收获成功与快乐. 林格伦说:“如果学校不能在课堂中给予学生更多成功的体验,他们就会以既在学校内也在学校外都完全拒绝学习而告终. ”因而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动手做,既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也能实现寓教于乐.
  在上“轴对称图形”这节课时,我安排了这样一道题:为了美化学校环境,在正方形空地上分别种植四种不同的花草,要求:(1)分割后的整个图形必须是轴对称图形;(2)四块图形形状相同.
  在教学过程中,我先让每名学生准备一张正方形纸片,依据正方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这一特征,充分地去构想符合要求的各种图案,让学生在纸上画下来,再通过小组合作,师生交流等形式最终得到了多种方案,既提高了学生想象能力,又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要敢于“放手”, 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 给学生一片自由的天空去“翱翔”,教师的指导是“方向”. 教师首先要尊重他们,信任他们,让他们有勇气、有信心地去面对数学. 教师要善于引领他们做一个生活中的“发现者”,用数学的思维和眼光学会观察,学会分析,真正去体验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与快乐.
  
  【参考文献】
  [1]沈国平.初中数学活动设计有效性探究.《教学月刊》(中学版·下).2009.4.
  [2]张新玉,马静.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初探.《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0.1.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