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2+1”人才培养模式为例,针对高职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深入分析解决问题的对策,并围绕网络平台应用探讨基于网络平台的党建导师团队机制,为高职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平台探索了新的途径和运作模式。
【关键词】学生党员 “2+1”人才培养模式 党员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C-0037-02
学生党员质量保障是大学生政治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职人才培养战略的重要内容。如何造就一批高质量的学生党员,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对政治素质人才的根本需求,也是高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根本要求。高职是我国基层企业人才的主要输送者,因此,高职学生党员质量的高低、党员使命发挥与否,关系到党在基层企业与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声望,关系到企业党建与社会的进步。学生党员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目前已有研究者探索了党员培养教育、考核与管理监督、学制及学分制等因素对党员质量的影响,并提出了有效的应对策略,但是很少有研究探讨特定人才培养模式对党员质量带来的影响。而实际上,人才培养模式决定人才培养的目标、培养的方式以及教学模式,影响学生时间与精力的分配,因而必然会给学生政治素质的培养带来一定的影响。以“2+1”人才培养模式为例,该模式中人才培养过于偏重专业教育和职业素质,而相对忽视学生政治素质的培养与提升,这是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也不利于学生党员队伍质量的提升。为此,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层面,剖析党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构建适合的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平台,可以有效地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提高高职人才政治素质培养质量。本文试以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结合“2+1”人才培养模式的27个工学结合专业,剖析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探索制约党员队伍建设的因素,寻找构建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平台的新途径。
一、高职学生党员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
“2+1”人才培养模式实行2年校内教学、1年校外顶岗实习。理论教学于前2年内完成,顶岗实习于后1年内完成。特定的教育特点对党员教育带来新的挑战。分析如下:
(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弱化倾向。“2+1”人才培养模式将学生素质分为基本素质和职业素质,政治素质是基本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政治素质培养课程主要包含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安排48课时、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安排64课时、形势与政策安排16课时,总共128个课时,占基本素质课程课时的23.8%,占全部理论课程课时9.1%(表1)。调查表明课程教学存在思想政治教育弱化的倾向,不利于学生政治素质的培养,对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带来巨大的挑战。
(二)学生可自由支配学习时间偏低。理论课程安排在高职一、二年级,课堂学习占据大量时间。经调查发现,学期平均授课课时占可用课时61.2%(表2),14个专业超过70%,5个专业超过80%(表3)。表明学生大部时间和精力被课堂理论学习占用,可支配的自由时间偏低,不少专业的学生自由支配时间不足20%,学习时间相对被动。由于学习任务重、学习自由性低等原因,不少学生缺乏时间、精力顾及党课或者党校的学习,甚至不得不放弃接受党课学习或党校学习。高职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因此受到巨大的影响,出现集中学习排课困难,因专业课程冲突而请假、旷课。
(三)实习期党员跟踪教育空缺。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学生的实习任务是职业技术、管理和营销岗位进上轮岗实习,指导教师由企业的技术员与学校专业教师共同组成,学校对实习学生开展巡回指导。实际上,一方面,由于企业更注重经济效益,对学生的指导偏重职业指导、岗位技能指导,很少顾及学生思想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另一方面,由于党员教师数量偏低、熟悉学生党务的专业教师严重不足(平均占教师总数12.7%,见表4)等因素,学校很难保证在巡回指导中配足有学生党建经验的专业教师。调查研究表明,将近90%的专业教师不熟悉学生党建业务,甚至不少专业教师不是党员,因此,在巡回指导中,仅依靠专业教师很难顾及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实习中的学生党建巡回指导几乎处于空缺状态,学生党员疏于监督与教育培养。
二、高职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对策与建议
如何提升党员队伍质量,是学生党员队伍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2+1”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存在政治素质培养弱化、学生学习自由性低、党建师资薄弱、实习跟踪教育难等问题,导致学生党员在理论提升、自主学习、跟踪培养等方面都处于被动,不利于党员质量的保障与提升。为应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强化学生党员队伍建设。首先,深化课程改革,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全程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势与政策对培养学生政治素质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三门课程仅占总课时的9.1%,不利于政治素质培养的系统化、全程化。因此,专业课程的内容要改革,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专业课程在目标、内容、考核等方面应该突出政治素质的地位,实现学生政治素质培养系统化、全程化。其次,深化教学改革,实现学习自主权交还给学生。理论教学被压缩2年内完成,理论课程课时量大,学生可自由支配的学习时间少。课堂教学占用了学生的大量学习时间,使得大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失去了课堂以外的自我提升机会,导致不少学生不得不放弃接受党课教育或党校学习的机会,不利于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升,不利于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因此,高职教学应该围绕专业核心技能、核心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整合课程、减少课程量,将更多学习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从课堂、教室中解放出来。最后,创新互动模式,实现党员教育摆脱时空制约。在顶岗实训中,学生党员队伍建设面临的最大困难之一就是互动如何展开。实际上,由于学生分布在各区域、流动性强,以及党建师资、巡回指导时空因素等,学校对校外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很难顾及,学生党建指导几乎处于空缺状态。因此,为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强化党员教育与监督,应使师生间的互动与跟踪教育摆脱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应当积极探索新媒体平台、社交软件在党员队伍教育中的运用,实现党员培养教育随时随地开展。 (二)构建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平台。整合网络平台(如QQ群、飞信、微信等社交平台)、构建基于网络的党员队伍建设机制,将党建师资、党课资源、跟踪培养与网络平台密切融合,促使党员队伍建设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引导学生获取网络教育资源,强化自主学习,强化党员队伍跟踪培养与教育。第一,搭建导师团队。网络平台改变了传统的交流模式,催生新的教育辅导模式。师生通过电脑、移动设备可以随时随地在线交流,实现教育辅导摆脱时空限制。基于网络平台建立导师团队,可以充分发挥团队的优势,采用联合培养、共享资源、多对一互动等形式,加强对学生党员教育与监督,强化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第二,搭建党课资源库。利用网络平台的视频推送功能,导师团队可以精心设计微党课的内容、考核互动模式,以微党课向学生推送视频,以图文、视频、电影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送达学生面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借助网络课堂打破传统课堂对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知识获取的灵活性,提升政治素质修养的自觉性。第三,创新导师团队辅导机制。通过QQ、微信、微博等工具主动抢占网络平台,力争第一时间在线交流。积极探讨与推进个别辅导、谈心谈话、思想汇报、跟踪培养等与网络平台相结合,使网络交流成为教学辅导的新途径,加强党员队伍的教育与培养,提高党员质量。
三、小结与展望
在网络环境下,借助网络工具及网络资源,构建基于网络的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平台,有利于使学习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利于使师生沟通更便捷、快速,有利于加强对学生党员的跟踪培养。借助网络平台,能够积极应对学生党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思想政治教育被弱化、学习自由性偏低、党建师资薄弱、跟踪培养困难等问题。
学生党员队伍建设任重而道远,需要不断创新教育途径。在信息时代下,构建基于网络的党员队伍建设平台,推进党员队伍建设创新,是解决学生党建问题的可靠途径。基于网络平台的导师团队建立与服务机制、微党课与教学资源推送等相关研究,将进一步提升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的水平。
【参考文献】
[1]赵健.党的十七大以来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研究述略[J].职业教育,2013(9)
[2]范杰.对“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考[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3(15)
[3]邱冠.论高校学生网络党建工作平台建设——以玉林师范学院为例[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4(6)
[4]张朝兵.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的探索[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8)
[5]吕文玲,成艳军.顶岗实习背景下高职院校党建工作探索[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4)
[6]苏璟楠.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思考[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
[7]胡业权.基于网络平台的高校大学生党建模式创新[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1)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广西高校党建工作研究专项课题“‘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2014ZZZ038)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莫意清(1983— ),男,壮族,广西宾阳人,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李韦嫦(1984— ),女,壮族,广西柳州人,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王亚丽(1981— ),女,吉林人,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学科教学。
(责编 刘健华)
【关键词】学生党员 “2+1”人才培养模式 党员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C-0037-02
学生党员质量保障是大学生政治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职人才培养战略的重要内容。如何造就一批高质量的学生党员,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对政治素质人才的根本需求,也是高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根本要求。高职是我国基层企业人才的主要输送者,因此,高职学生党员质量的高低、党员使命发挥与否,关系到党在基层企业与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声望,关系到企业党建与社会的进步。学生党员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目前已有研究者探索了党员培养教育、考核与管理监督、学制及学分制等因素对党员质量的影响,并提出了有效的应对策略,但是很少有研究探讨特定人才培养模式对党员质量带来的影响。而实际上,人才培养模式决定人才培养的目标、培养的方式以及教学模式,影响学生时间与精力的分配,因而必然会给学生政治素质的培养带来一定的影响。以“2+1”人才培养模式为例,该模式中人才培养过于偏重专业教育和职业素质,而相对忽视学生政治素质的培养与提升,这是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也不利于学生党员队伍质量的提升。为此,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层面,剖析党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构建适合的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平台,可以有效地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提高高职人才政治素质培养质量。本文试以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结合“2+1”人才培养模式的27个工学结合专业,剖析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探索制约党员队伍建设的因素,寻找构建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平台的新途径。
一、高职学生党员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
“2+1”人才培养模式实行2年校内教学、1年校外顶岗实习。理论教学于前2年内完成,顶岗实习于后1年内完成。特定的教育特点对党员教育带来新的挑战。分析如下:
(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弱化倾向。“2+1”人才培养模式将学生素质分为基本素质和职业素质,政治素质是基本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政治素质培养课程主要包含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安排48课时、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安排64课时、形势与政策安排16课时,总共128个课时,占基本素质课程课时的23.8%,占全部理论课程课时9.1%(表1)。调查表明课程教学存在思想政治教育弱化的倾向,不利于学生政治素质的培养,对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带来巨大的挑战。
(二)学生可自由支配学习时间偏低。理论课程安排在高职一、二年级,课堂学习占据大量时间。经调查发现,学期平均授课课时占可用课时61.2%(表2),14个专业超过70%,5个专业超过80%(表3)。表明学生大部时间和精力被课堂理论学习占用,可支配的自由时间偏低,不少专业的学生自由支配时间不足20%,学习时间相对被动。由于学习任务重、学习自由性低等原因,不少学生缺乏时间、精力顾及党课或者党校的学习,甚至不得不放弃接受党课学习或党校学习。高职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因此受到巨大的影响,出现集中学习排课困难,因专业课程冲突而请假、旷课。
(三)实习期党员跟踪教育空缺。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学生的实习任务是职业技术、管理和营销岗位进上轮岗实习,指导教师由企业的技术员与学校专业教师共同组成,学校对实习学生开展巡回指导。实际上,一方面,由于企业更注重经济效益,对学生的指导偏重职业指导、岗位技能指导,很少顾及学生思想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另一方面,由于党员教师数量偏低、熟悉学生党务的专业教师严重不足(平均占教师总数12.7%,见表4)等因素,学校很难保证在巡回指导中配足有学生党建经验的专业教师。调查研究表明,将近90%的专业教师不熟悉学生党建业务,甚至不少专业教师不是党员,因此,在巡回指导中,仅依靠专业教师很难顾及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实习中的学生党建巡回指导几乎处于空缺状态,学生党员疏于监督与教育培养。
二、高职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对策与建议
如何提升党员队伍质量,是学生党员队伍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2+1”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存在政治素质培养弱化、学生学习自由性低、党建师资薄弱、实习跟踪教育难等问题,导致学生党员在理论提升、自主学习、跟踪培养等方面都处于被动,不利于党员质量的保障与提升。为应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强化学生党员队伍建设。首先,深化课程改革,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全程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势与政策对培养学生政治素质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三门课程仅占总课时的9.1%,不利于政治素质培养的系统化、全程化。因此,专业课程的内容要改革,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专业课程在目标、内容、考核等方面应该突出政治素质的地位,实现学生政治素质培养系统化、全程化。其次,深化教学改革,实现学习自主权交还给学生。理论教学被压缩2年内完成,理论课程课时量大,学生可自由支配的学习时间少。课堂教学占用了学生的大量学习时间,使得大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失去了课堂以外的自我提升机会,导致不少学生不得不放弃接受党课教育或党校学习的机会,不利于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升,不利于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因此,高职教学应该围绕专业核心技能、核心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整合课程、减少课程量,将更多学习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从课堂、教室中解放出来。最后,创新互动模式,实现党员教育摆脱时空制约。在顶岗实训中,学生党员队伍建设面临的最大困难之一就是互动如何展开。实际上,由于学生分布在各区域、流动性强,以及党建师资、巡回指导时空因素等,学校对校外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很难顾及,学生党建指导几乎处于空缺状态。因此,为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强化党员教育与监督,应使师生间的互动与跟踪教育摆脱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应当积极探索新媒体平台、社交软件在党员队伍教育中的运用,实现党员培养教育随时随地开展。 (二)构建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平台。整合网络平台(如QQ群、飞信、微信等社交平台)、构建基于网络的党员队伍建设机制,将党建师资、党课资源、跟踪培养与网络平台密切融合,促使党员队伍建设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引导学生获取网络教育资源,强化自主学习,强化党员队伍跟踪培养与教育。第一,搭建导师团队。网络平台改变了传统的交流模式,催生新的教育辅导模式。师生通过电脑、移动设备可以随时随地在线交流,实现教育辅导摆脱时空限制。基于网络平台建立导师团队,可以充分发挥团队的优势,采用联合培养、共享资源、多对一互动等形式,加强对学生党员教育与监督,强化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第二,搭建党课资源库。利用网络平台的视频推送功能,导师团队可以精心设计微党课的内容、考核互动模式,以微党课向学生推送视频,以图文、视频、电影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送达学生面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借助网络课堂打破传统课堂对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知识获取的灵活性,提升政治素质修养的自觉性。第三,创新导师团队辅导机制。通过QQ、微信、微博等工具主动抢占网络平台,力争第一时间在线交流。积极探讨与推进个别辅导、谈心谈话、思想汇报、跟踪培养等与网络平台相结合,使网络交流成为教学辅导的新途径,加强党员队伍的教育与培养,提高党员质量。
三、小结与展望
在网络环境下,借助网络工具及网络资源,构建基于网络的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平台,有利于使学习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利于使师生沟通更便捷、快速,有利于加强对学生党员的跟踪培养。借助网络平台,能够积极应对学生党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思想政治教育被弱化、学习自由性偏低、党建师资薄弱、跟踪培养困难等问题。
学生党员队伍建设任重而道远,需要不断创新教育途径。在信息时代下,构建基于网络的党员队伍建设平台,推进党员队伍建设创新,是解决学生党建问题的可靠途径。基于网络平台的导师团队建立与服务机制、微党课与教学资源推送等相关研究,将进一步提升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的水平。
【参考文献】
[1]赵健.党的十七大以来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研究述略[J].职业教育,2013(9)
[2]范杰.对“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考[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3(15)
[3]邱冠.论高校学生网络党建工作平台建设——以玉林师范学院为例[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4(6)
[4]张朝兵.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的探索[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8)
[5]吕文玲,成艳军.顶岗实习背景下高职院校党建工作探索[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4)
[6]苏璟楠.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思考[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
[7]胡业权.基于网络平台的高校大学生党建模式创新[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1)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广西高校党建工作研究专项课题“‘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2014ZZZ038)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莫意清(1983— ),男,壮族,广西宾阳人,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李韦嫦(1984— ),女,壮族,广西柳州人,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王亚丽(1981— ),女,吉林人,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学科教学。
(责编 刘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