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考不同。对2017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和样题的研究,我们要抓住“语文素养”“传统文化”“思维能力”这几个基本方向,也要具备比较与发展的眼光。对比2016年的考纲,2017年有如下变化:
第一,“识记”能力层级中增加了“要求能识别和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和名句名篇等”。在“文化常识和名句名篇”方面,2016年考题在文言文阅读中出现过,考查选文中出现的文化常识,且这些常识多与教材有某种程度的关联。2017年将其正式写入考纲,想必这类题是要保留的。
第二,在“理解”能力层级中,增加了“要求能够领会并解释词语、句子、段落等的意思”。对于“领会并解释词语”,试题主要通过考查成语的形式进行,而“领会并解释词语、句子、段落”这个要求,结合近几年文学类与实用类阅读的题型来看,都未曾涉及。据笔者多年来的统计,全国卷对句意的理解和句段的分析最近出现是2014年的《听雨》,全国卷对句子赏析的考查更是从2011年起就未出现过,各省市卷倒是考得频繁。2017年明确写进考纲,看来是要回归语文基础了,这至少说明一点,全国卷在开始寻求变化。因此在文学类阅读中,多年来未涉及的句意理解题、句子赏析题、段落分析题很可能要重现。
第三,在“分析综合”能力层级中,将“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改为“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并增加了“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析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内容。这个变化实际上为实用类阅读的选材作好了理论铺垫。在实用类阅读中,要体现“分析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和“注重真实性和应用性”,比较适合的是新闻类材料。2016年的样题说明就出现了以非连续性新闻作为材料的样题,今年也一样,并在考试大纲中明确。而且近五年来全国卷对人物传记的考查形式几乎一成不变,所以求“变”意图明显,实用类阅读选新闻的可能性不小。
第四,在“探究”能力层级中,将“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改为“有发现、有创见,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创新思维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这个能力要求主要体现在文学类阅读的探究题中,从这个改变可以看出,更明确地强调探究是在理解文本内容基础上“发现”与“创见”,而不是天马行空地发挥或创新。所以,如果出现探究题,一定是立足于文本分析之上的合理探究。
接下来谈一谈大家最关心的2017年试题结构与题型的变化。可以肯定的是,未来的语文考题将朝着更加灵活的方向发展,越来越体现语文素养,即考语文能力。因此,“随文命题”(根据文章情况来命制题目)的趋势也将越来越明显,近几年北京卷已出现这种做法,其目的是防止一线语文教学落入程式化、功利化,所以要引导老师注重全面复习。但依据不再设置“必考内容”“选考内容”“均为必考内容”的要求和稳中求变的指导思想,试题的结构基本可以确定为:(1)论述类阅读不变,还是三道选择题,9分;(2)实用類阅读“四选一”的选择题+“五选二”的选择题+一道主观题,12分;(3)文学类阅读一道“四选一”的选择题+两道主观题,14分;(4)文言文阅读题型不变,但要注意断句与实词的考查,19分;(5)诗歌鉴赏一道“五选二”的选择题+一道主观题,11分;(6)名句默写减为5空,5分;(7)语言文字运用题与作文不变。因为没有选考题,因此实用类阅读与文学类阅读材料的字数也将大大缩减,估计都在1100字左右。当然,以上结构可能因“随文命题”的原因会有局部的调整,但不会影响整个框架的稳定。
最后再说说作文和备考问题。综观近几年全国卷作文,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注重思维能力的考查;二是时代特点鲜明,一定程度上体现当年热点理念。
2015年“女儿举报父亲开车打电话”与依法治国的理念不谋而合,2016年的漫画作文“巴掌与吻”与马上要进行的高考改革息息相关。因此,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仍将受到青睐。所以,老师在指导学生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如结合当下一些热点问题,如孝道、女排精神、传统文化、实干精神、教育改革中的“走班制”和“高考改革”等,训练学生找出问题的原因,分析现象的本质,培养学生在行文中一分为二、多角度思考等方面的能力。
(作者单位:江西省景德镇市第十六中学)
□责任编辑 胡波波
E-mail:[email protected]
第一,“识记”能力层级中增加了“要求能识别和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和名句名篇等”。在“文化常识和名句名篇”方面,2016年考题在文言文阅读中出现过,考查选文中出现的文化常识,且这些常识多与教材有某种程度的关联。2017年将其正式写入考纲,想必这类题是要保留的。
第二,在“理解”能力层级中,增加了“要求能够领会并解释词语、句子、段落等的意思”。对于“领会并解释词语”,试题主要通过考查成语的形式进行,而“领会并解释词语、句子、段落”这个要求,结合近几年文学类与实用类阅读的题型来看,都未曾涉及。据笔者多年来的统计,全国卷对句意的理解和句段的分析最近出现是2014年的《听雨》,全国卷对句子赏析的考查更是从2011年起就未出现过,各省市卷倒是考得频繁。2017年明确写进考纲,看来是要回归语文基础了,这至少说明一点,全国卷在开始寻求变化。因此在文学类阅读中,多年来未涉及的句意理解题、句子赏析题、段落分析题很可能要重现。
第三,在“分析综合”能力层级中,将“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改为“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并增加了“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析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内容。这个变化实际上为实用类阅读的选材作好了理论铺垫。在实用类阅读中,要体现“分析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和“注重真实性和应用性”,比较适合的是新闻类材料。2016年的样题说明就出现了以非连续性新闻作为材料的样题,今年也一样,并在考试大纲中明确。而且近五年来全国卷对人物传记的考查形式几乎一成不变,所以求“变”意图明显,实用类阅读选新闻的可能性不小。
第四,在“探究”能力层级中,将“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改为“有发现、有创见,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创新思维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这个能力要求主要体现在文学类阅读的探究题中,从这个改变可以看出,更明确地强调探究是在理解文本内容基础上“发现”与“创见”,而不是天马行空地发挥或创新。所以,如果出现探究题,一定是立足于文本分析之上的合理探究。
接下来谈一谈大家最关心的2017年试题结构与题型的变化。可以肯定的是,未来的语文考题将朝着更加灵活的方向发展,越来越体现语文素养,即考语文能力。因此,“随文命题”(根据文章情况来命制题目)的趋势也将越来越明显,近几年北京卷已出现这种做法,其目的是防止一线语文教学落入程式化、功利化,所以要引导老师注重全面复习。但依据不再设置“必考内容”“选考内容”“均为必考内容”的要求和稳中求变的指导思想,试题的结构基本可以确定为:(1)论述类阅读不变,还是三道选择题,9分;(2)实用類阅读“四选一”的选择题+“五选二”的选择题+一道主观题,12分;(3)文学类阅读一道“四选一”的选择题+两道主观题,14分;(4)文言文阅读题型不变,但要注意断句与实词的考查,19分;(5)诗歌鉴赏一道“五选二”的选择题+一道主观题,11分;(6)名句默写减为5空,5分;(7)语言文字运用题与作文不变。因为没有选考题,因此实用类阅读与文学类阅读材料的字数也将大大缩减,估计都在1100字左右。当然,以上结构可能因“随文命题”的原因会有局部的调整,但不会影响整个框架的稳定。
最后再说说作文和备考问题。综观近几年全国卷作文,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注重思维能力的考查;二是时代特点鲜明,一定程度上体现当年热点理念。
2015年“女儿举报父亲开车打电话”与依法治国的理念不谋而合,2016年的漫画作文“巴掌与吻”与马上要进行的高考改革息息相关。因此,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仍将受到青睐。所以,老师在指导学生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如结合当下一些热点问题,如孝道、女排精神、传统文化、实干精神、教育改革中的“走班制”和“高考改革”等,训练学生找出问题的原因,分析现象的本质,培养学生在行文中一分为二、多角度思考等方面的能力。
(作者单位:江西省景德镇市第十六中学)
□责任编辑 胡波波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