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西晋城有对老夫妻,十多年来拍摄家乡古村落,足迹遍及山西省晋城市、长治市,还出了4部古建专著。作家冯骥才给他们的书题序说:“影响一个人心灵的是音乐,而影响一个人全部的就是建筑。”
程画梅喜爱摄影多年,曾任山西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晋城市摄影家协会主席。2000年秋,她与丈夫阎法宝以及几位朋友相约,到浙江楠溪江一带采风。最令程画梅难忘的是那里的古村落,尤其是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芙蓉村古建筑群,几度让程画梅流连忘返。
她不禁与丈夫感慨道:“你看,江浙地区的文物保护意识非常强,不仅盘活了老祖宗留下的遗产,也丰富了后人的精神生活。而我们的家乡晋城,明明是一块充满绚丽色彩的文化沃土,也有很多民居古建,但却鲜为人知,简直太可惜了。”
两个人12个古村
怀着对家乡的热爱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夫妻俩很快达成共识:“我们应该好好拍拍咱晋城的古村落,唤起更多人对家乡、对文物的保护意识。”
因为有了在浙江楠溪江沿线拍摄古村落的经历,阎法宝和程画梅最开始定的计划是拍摄晋城的12座古村落。
2005年4月的一天上午,夫妻俩按照事先拟好的拍摄计划,去高平市拍摄一个古村落。中午休息时,一位当地的小学教师下班途中路遇阎法宝和程画梅,热情地告诉他们:“离这儿不远的寺庄镇王报村有一座罕见的道教庙宇二郎庙,庙内最引人注目的一个古戏台,比此前公认的国内最古老的戏台还要早100年,应该可以称得上是中国最早的古戏台。”
第二天一大早,夫妻俩便驾车来到王报村,一路披荆斩棘登上了二郎庙,找到了位于二郎庙南端的戏台。最重要的是,他们在戏台右侧的第二块束腰石上找到了一则铭文题记,上面写着“时大定二十三年岁次癸卯秋十有三日,石匠赵显、赵志刊”,石板右上角还刻有“博士李皋”四字。考古专家认为,这两行石刻文字提供了二郎庙戏台确切的创建年代:金大定二十三年(即公元1183年),距今已有830年历史,被文物专家认定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戏台。
一村一庙一戏台
2007年8月的一天上午,阎法宝和程画梅按照计划,在一位退休教师的带领下从县城出发开了30多公里的山路,准备去沁水县姚家河拍摄龙王寺元代舞楼遗址。可是,车子进入乡村道路后,因为道路两侧的杂草长得很高、周围也没有什么明显标志,一行人走着走着竟然迷路了,而且当时乡村里也没有卫星信号,导航也没有办法用。
一行人万般无奈之下准备回撤,就在他们找地方调转车头时,突然听到不远处传来一阵清脆的铃声。循着声音,他们看到远远走来一位50岁左右的放羊汉子,嘴里还轻快地哼着当地的小调。得知一行人此行的目的,放羊汉子热情地招呼他们:“我认識那个地方,我来给你们带路吧。”
就这样,阎法宝一行跟着这位放羊汉子,在茂密的树林、荆棘灌木丛中艰难穿行了3个多小时,最终才发现了一片大约有200多亩的开阔地带。眼前的情景让阎法宝和程画梅愣住了:寺院殿宇仅存残垣断壁,戏台遗址前灌木丛生,台基上的8根石柱仅剩下5根了。站在废墟前,阎法宝和程画梅万分伤感,连连感叹自己“来得太晚了”。
除了拍摄,关于古村落的史料收集,也占用了他们不少的时间和精力。为了让妻子能够集中精力拍摄,阎法宝主动揽下了收集文字的活,有的借鉴地方志、县志等史书来考证,更多的古村落历史要靠走访、查阅资料或根据当地村民的口述汇集而成。就这样,阎法宝白天给妻子开车、帮妻子背繁重的摄影器械,晚上还要挑灯夜战,将当天搜集到的资料全部整理出来,保证照片和资料要能贴合。
在戏曲较为发达的晋东南一带,村村都有庙,一庙一戏台。阎法宝夫妇在拍摄古村古寺过程中,时常被散落在乡村田间地头的古戏台和古村落吸引。他们由此渐渐地有了更多的想法,觉得自己光是这样拍摄,资料仅局限于自己掌握,还没有起到保护古村落、让更多的人加入进来的目的,于是他们想到了出书。
2006年10月,正在高平良户村拍摄的程画梅夫妇与一位老者不期而遇,他就是长期从事中国乡土建筑调查的古建筑专家、清华大学教授陈志华。当时,程画梅将他们出版的第一本《走近太行古村落》送到陈志华教授的手中。
乡野寻踪十余载
2008年开春后,这对62岁的伉俪又动身了。之后三年,他们两人走访了山西晋城、长治等地的100多个乡镇、500多个村庄,行程16000多公里,拍摄记录了上自金元下至明清不同时代具有代表性的200多座古戏台。
这对退休夫妻放弃退休后的惬意生活,跋涉于太行山脉拍摄古村落的消息,很快在当地不胫而走。不少热心人纷纷向他们提供古村落的线索,并主动提出义务给他们带路,阎法宝夫妇的拍摄计划因此从当初的12个古村落,慢慢地增加到了38个。这期间,他们还拍摄了48座古寺庙及上党地区200多座古戏台、156处寺庙的壁画,先后结集出版了《走近太行古村落》《寻踪太行古寺庙》《上党古戏台》《上党寺观壁画》等古建专著。
2016年9月30日,程画梅、阎法宝夫妇的作品《上党寺观壁画精品展》,在山西省晋城市荆浩美术馆1号展厅展出。
值得一提的是,程画梅、阎法宝夫妇十几年来坚持关注拍摄古村落的行动,不仅在晋城掀起了一股拍摄古村落的热潮,使得不少古村落得到合理开发,而且还引起了社会各界和广大读者、省内外乡土建筑保护部门及摄影界、文化界的关注和共鸣。清华大学、西北美院等高等院校相继打来电话购买孤本,用于研究和收藏;《大众摄影》《环球人文地理》杂志等刊物也先后多次转载刊发书中的作品。作家冯骥才特意给他们的书题序,说:“影响一个人心灵的是音乐,而影响一个人全部的就是建筑。在文化遗产里,建筑是历史的见证。是一个地域的代表,也是一种审美价值的表现。”
让两位老人欣慰的是,他们这些年来拍摄的一些古寺庙,如今不少都已经列入了国家重点保持文物的名单,不少古村落得到重视并被合理开发。其中一些古建筑还吸引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的注意,专门组织人前来考察研究,国内的相关部门也对程画梅夫妇的举动给予了高度评价,表示“这在国内摄影界、文化界都是绝无仅有的”。
2017年1月,阎法宝、程画梅夫妇当选为“感动山西”十大人物。
(责编:辛娅)
程画梅喜爱摄影多年,曾任山西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晋城市摄影家协会主席。2000年秋,她与丈夫阎法宝以及几位朋友相约,到浙江楠溪江一带采风。最令程画梅难忘的是那里的古村落,尤其是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芙蓉村古建筑群,几度让程画梅流连忘返。
她不禁与丈夫感慨道:“你看,江浙地区的文物保护意识非常强,不仅盘活了老祖宗留下的遗产,也丰富了后人的精神生活。而我们的家乡晋城,明明是一块充满绚丽色彩的文化沃土,也有很多民居古建,但却鲜为人知,简直太可惜了。”
两个人12个古村
怀着对家乡的热爱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夫妻俩很快达成共识:“我们应该好好拍拍咱晋城的古村落,唤起更多人对家乡、对文物的保护意识。”
因为有了在浙江楠溪江沿线拍摄古村落的经历,阎法宝和程画梅最开始定的计划是拍摄晋城的12座古村落。
2005年4月的一天上午,夫妻俩按照事先拟好的拍摄计划,去高平市拍摄一个古村落。中午休息时,一位当地的小学教师下班途中路遇阎法宝和程画梅,热情地告诉他们:“离这儿不远的寺庄镇王报村有一座罕见的道教庙宇二郎庙,庙内最引人注目的一个古戏台,比此前公认的国内最古老的戏台还要早100年,应该可以称得上是中国最早的古戏台。”
第二天一大早,夫妻俩便驾车来到王报村,一路披荆斩棘登上了二郎庙,找到了位于二郎庙南端的戏台。最重要的是,他们在戏台右侧的第二块束腰石上找到了一则铭文题记,上面写着“时大定二十三年岁次癸卯秋十有三日,石匠赵显、赵志刊”,石板右上角还刻有“博士李皋”四字。考古专家认为,这两行石刻文字提供了二郎庙戏台确切的创建年代:金大定二十三年(即公元1183年),距今已有830年历史,被文物专家认定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戏台。
一村一庙一戏台
2007年8月的一天上午,阎法宝和程画梅按照计划,在一位退休教师的带领下从县城出发开了30多公里的山路,准备去沁水县姚家河拍摄龙王寺元代舞楼遗址。可是,车子进入乡村道路后,因为道路两侧的杂草长得很高、周围也没有什么明显标志,一行人走着走着竟然迷路了,而且当时乡村里也没有卫星信号,导航也没有办法用。
一行人万般无奈之下准备回撤,就在他们找地方调转车头时,突然听到不远处传来一阵清脆的铃声。循着声音,他们看到远远走来一位50岁左右的放羊汉子,嘴里还轻快地哼着当地的小调。得知一行人此行的目的,放羊汉子热情地招呼他们:“我认識那个地方,我来给你们带路吧。”
就这样,阎法宝一行跟着这位放羊汉子,在茂密的树林、荆棘灌木丛中艰难穿行了3个多小时,最终才发现了一片大约有200多亩的开阔地带。眼前的情景让阎法宝和程画梅愣住了:寺院殿宇仅存残垣断壁,戏台遗址前灌木丛生,台基上的8根石柱仅剩下5根了。站在废墟前,阎法宝和程画梅万分伤感,连连感叹自己“来得太晚了”。
除了拍摄,关于古村落的史料收集,也占用了他们不少的时间和精力。为了让妻子能够集中精力拍摄,阎法宝主动揽下了收集文字的活,有的借鉴地方志、县志等史书来考证,更多的古村落历史要靠走访、查阅资料或根据当地村民的口述汇集而成。就这样,阎法宝白天给妻子开车、帮妻子背繁重的摄影器械,晚上还要挑灯夜战,将当天搜集到的资料全部整理出来,保证照片和资料要能贴合。
在戏曲较为发达的晋东南一带,村村都有庙,一庙一戏台。阎法宝夫妇在拍摄古村古寺过程中,时常被散落在乡村田间地头的古戏台和古村落吸引。他们由此渐渐地有了更多的想法,觉得自己光是这样拍摄,资料仅局限于自己掌握,还没有起到保护古村落、让更多的人加入进来的目的,于是他们想到了出书。
2006年10月,正在高平良户村拍摄的程画梅夫妇与一位老者不期而遇,他就是长期从事中国乡土建筑调查的古建筑专家、清华大学教授陈志华。当时,程画梅将他们出版的第一本《走近太行古村落》送到陈志华教授的手中。
乡野寻踪十余载
2008年开春后,这对62岁的伉俪又动身了。之后三年,他们两人走访了山西晋城、长治等地的100多个乡镇、500多个村庄,行程16000多公里,拍摄记录了上自金元下至明清不同时代具有代表性的200多座古戏台。
这对退休夫妻放弃退休后的惬意生活,跋涉于太行山脉拍摄古村落的消息,很快在当地不胫而走。不少热心人纷纷向他们提供古村落的线索,并主动提出义务给他们带路,阎法宝夫妇的拍摄计划因此从当初的12个古村落,慢慢地增加到了38个。这期间,他们还拍摄了48座古寺庙及上党地区200多座古戏台、156处寺庙的壁画,先后结集出版了《走近太行古村落》《寻踪太行古寺庙》《上党古戏台》《上党寺观壁画》等古建专著。
2016年9月30日,程画梅、阎法宝夫妇的作品《上党寺观壁画精品展》,在山西省晋城市荆浩美术馆1号展厅展出。
值得一提的是,程画梅、阎法宝夫妇十几年来坚持关注拍摄古村落的行动,不仅在晋城掀起了一股拍摄古村落的热潮,使得不少古村落得到合理开发,而且还引起了社会各界和广大读者、省内外乡土建筑保护部门及摄影界、文化界的关注和共鸣。清华大学、西北美院等高等院校相继打来电话购买孤本,用于研究和收藏;《大众摄影》《环球人文地理》杂志等刊物也先后多次转载刊发书中的作品。作家冯骥才特意给他们的书题序,说:“影响一个人心灵的是音乐,而影响一个人全部的就是建筑。在文化遗产里,建筑是历史的见证。是一个地域的代表,也是一种审美价值的表现。”
让两位老人欣慰的是,他们这些年来拍摄的一些古寺庙,如今不少都已经列入了国家重点保持文物的名单,不少古村落得到重视并被合理开发。其中一些古建筑还吸引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的注意,专门组织人前来考察研究,国内的相关部门也对程画梅夫妇的举动给予了高度评价,表示“这在国内摄影界、文化界都是绝无仅有的”。
2017年1月,阎法宝、程画梅夫妇当选为“感动山西”十大人物。
(责编:辛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