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学科素养培养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与落实,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成为初中數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然而,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却存在诸多限制学生创造力培养的主客观因素,这给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产生了极大的阻碍。因此,如何打破现有教学瓶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成为初中数学教学必须要面对的现实问题之一。
一、创设创造性环境,促进学生创造力的生成
在教学中,环境对教学目标实现和教学实效提升有重要影响。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力培养存在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学中缺少有利于学生创造力培养的环境。因此,在有效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力培养创设创造性的环境,促进学生创造力在创造性环境下有效生成。
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当解决了一个具体的数学问题后,可以再继续问学生:“这个问题还有别的解决方法吗?”“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吗?”通过教师这样的引导,学生会更加主动地进行思考,进而营造浓厚的创造氛围。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为学生搭建辩论的舞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分式方程解法的教学,需要对方程的解加以检验,学生对这个问题并不是很明白,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在这一环节设置一个辩论性的教学情境:“分式方程的解不进行讨论可以吗?”让学生对争议进行讨论,学生针对问题提出了对立的意见,于是教师为了让学生能正确认识对方程的解加以检验的必要性,特意出了两个解相同的分式方程,但是将方程的解带入其中一个方程原式中方程无意义,所以无解。通过这种方法,学生认识到对分式方程的解进行验证的必要性。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教学内容中知识点存在的争议和问题的多角度解决途径,有意识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为学生设置具有创造性的环境,让学生在对问题进行探究、思考和反思的过程中形成有独立见解的思维,促进其创造力的自然生成。
二、加强创造性的认知,推动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创造力的培养最终要让学生能够形成创造性认知,让学生在学习中和对问题的认识中能够以创造性的认知去看待问题。让创造性认知成为推动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动力。而这一切的关键在于,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各种创造性认知的培养,使学生在教学训练中养成利用创造性认知去看待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其创造力。
例如,在“反比例函数”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将其与“正比例函数”进行对比:两种函数图像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两种函数解析式的异同;在常数值相同的情况下,两种函数值随自变量变化的趋势有何差异。这种问题情境中,师生相互讨论、交流,不仅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创造力自然也得到了发展。同时学生对两种函数的性质、图像特点、解析式等知识要点都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识,知识结构得到很好的构建。
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让学生在掌握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做到自主学习,促进其创造力的形成。
例如,在“多边形内角和”这一节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在指导学生通过画图来寻找解法并得出结论后,为帮助学生对结论加以拓展和延伸,可以指导学生针对结论加以质疑,具体可以设计问题:“如果将多边形的顶点改为多边形上的任意一点会得出怎样的结论?”通过对这类问题的分析讨论和比较,学生的疑惑得到了解决,真正掌握了知识并且做到融会贯通。最后教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潜能。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观察。如,在求一个两边分别为3和6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首先分析这种三角形有几种情况,学生很快列举3为腰6为底和3为底6为腰两种情况,但是结合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又可以发现,当3为腰、6为底时,并不满足组成三角形的条件,所以舍去这一种情况,最终求得周长为12。
上述案例中,作为教师,在对学生开展函数教学、多边形内角和以及等腰三角形相关问题的教学中,将学生创造性认知的培养贯穿到教学内容的问题设计中去,通过合理的问题设计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始终充满了创造性认知,有效推动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三、培养学生创造性人格,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创造性的人格是学生创造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初中阶段创造力的培养中,学生创造性人格的不健全是影响其创造力发展的重要内在因素之一。因此,在学生创造力培养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将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培养作为突破学生创造力培养瓶颈的重要突破口,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
例如,在教学《乘方》这一节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一个探索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一张纸的厚度为0.01cm,我们将这张纸对折30多次以后,其高度有10座珠穆朗玛峰那样高,同学们相信吗?知道是为什么吗?”这样一个问题瞬间就将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学生会深深思考其计算方法,迫切想知道问题的答案,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此外,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首先必须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在教学“反比例函数”的知识点时,为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可以结合实际生活设计问题:“充满气体的气球,如果我们用脚去踩,很容易爆,这是为什么?”在学生思考一段时间没有得出答案后,教师向学生介绍:“这涉及气体的体积和压强之间的关系。在温度不变的前提下,气体的压强与体积之间成反比例关系,当气球充满气体时,我们用脚踩气球,会使得其中气体的体积变小,而由于此时温度是恒定的,所以气体的压强变大,最终就导致了气球的爆炸。”
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注重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对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要注意针对他的进步及时给予鼓励,帮助其树立信心。如,可以为其布置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让其在完成这些简单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树立学习数学、学好数学的信心。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创造性的人格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本主观条件,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受到客观和主观因素的双重影响,而学生创造性人格正是其中主观因素的重要内容。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从学生好奇心的调动、自信心的增强以及求知欲的激发三个方面加强对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塑造和培养,让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在其健全创造性人格的基础上得到有效落实。
针对初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以数学教学为依托,以上从学生创造性人格培养、加强创造性的认知、创设创造性环境三个方面对利用初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造力进行了分析,希望为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有效培养提供参考。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东陈初级中学)
(责任编辑 吴 磊)
一、创设创造性环境,促进学生创造力的生成
在教学中,环境对教学目标实现和教学实效提升有重要影响。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力培养存在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学中缺少有利于学生创造力培养的环境。因此,在有效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力培养创设创造性的环境,促进学生创造力在创造性环境下有效生成。
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当解决了一个具体的数学问题后,可以再继续问学生:“这个问题还有别的解决方法吗?”“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吗?”通过教师这样的引导,学生会更加主动地进行思考,进而营造浓厚的创造氛围。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为学生搭建辩论的舞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分式方程解法的教学,需要对方程的解加以检验,学生对这个问题并不是很明白,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在这一环节设置一个辩论性的教学情境:“分式方程的解不进行讨论可以吗?”让学生对争议进行讨论,学生针对问题提出了对立的意见,于是教师为了让学生能正确认识对方程的解加以检验的必要性,特意出了两个解相同的分式方程,但是将方程的解带入其中一个方程原式中方程无意义,所以无解。通过这种方法,学生认识到对分式方程的解进行验证的必要性。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教学内容中知识点存在的争议和问题的多角度解决途径,有意识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为学生设置具有创造性的环境,让学生在对问题进行探究、思考和反思的过程中形成有独立见解的思维,促进其创造力的自然生成。
二、加强创造性的认知,推动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创造力的培养最终要让学生能够形成创造性认知,让学生在学习中和对问题的认识中能够以创造性的认知去看待问题。让创造性认知成为推动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动力。而这一切的关键在于,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各种创造性认知的培养,使学生在教学训练中养成利用创造性认知去看待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其创造力。
例如,在“反比例函数”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将其与“正比例函数”进行对比:两种函数图像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两种函数解析式的异同;在常数值相同的情况下,两种函数值随自变量变化的趋势有何差异。这种问题情境中,师生相互讨论、交流,不仅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创造力自然也得到了发展。同时学生对两种函数的性质、图像特点、解析式等知识要点都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识,知识结构得到很好的构建。
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让学生在掌握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做到自主学习,促进其创造力的形成。
例如,在“多边形内角和”这一节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在指导学生通过画图来寻找解法并得出结论后,为帮助学生对结论加以拓展和延伸,可以指导学生针对结论加以质疑,具体可以设计问题:“如果将多边形的顶点改为多边形上的任意一点会得出怎样的结论?”通过对这类问题的分析讨论和比较,学生的疑惑得到了解决,真正掌握了知识并且做到融会贯通。最后教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潜能。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观察。如,在求一个两边分别为3和6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首先分析这种三角形有几种情况,学生很快列举3为腰6为底和3为底6为腰两种情况,但是结合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又可以发现,当3为腰、6为底时,并不满足组成三角形的条件,所以舍去这一种情况,最终求得周长为12。
上述案例中,作为教师,在对学生开展函数教学、多边形内角和以及等腰三角形相关问题的教学中,将学生创造性认知的培养贯穿到教学内容的问题设计中去,通过合理的问题设计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始终充满了创造性认知,有效推动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三、培养学生创造性人格,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创造性的人格是学生创造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初中阶段创造力的培养中,学生创造性人格的不健全是影响其创造力发展的重要内在因素之一。因此,在学生创造力培养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将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培养作为突破学生创造力培养瓶颈的重要突破口,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
例如,在教学《乘方》这一节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一个探索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一张纸的厚度为0.01cm,我们将这张纸对折30多次以后,其高度有10座珠穆朗玛峰那样高,同学们相信吗?知道是为什么吗?”这样一个问题瞬间就将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学生会深深思考其计算方法,迫切想知道问题的答案,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此外,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首先必须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在教学“反比例函数”的知识点时,为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可以结合实际生活设计问题:“充满气体的气球,如果我们用脚去踩,很容易爆,这是为什么?”在学生思考一段时间没有得出答案后,教师向学生介绍:“这涉及气体的体积和压强之间的关系。在温度不变的前提下,气体的压强与体积之间成反比例关系,当气球充满气体时,我们用脚踩气球,会使得其中气体的体积变小,而由于此时温度是恒定的,所以气体的压强变大,最终就导致了气球的爆炸。”
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注重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对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要注意针对他的进步及时给予鼓励,帮助其树立信心。如,可以为其布置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让其在完成这些简单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树立学习数学、学好数学的信心。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创造性的人格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本主观条件,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受到客观和主观因素的双重影响,而学生创造性人格正是其中主观因素的重要内容。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从学生好奇心的调动、自信心的增强以及求知欲的激发三个方面加强对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塑造和培养,让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在其健全创造性人格的基础上得到有效落实。
针对初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以数学教学为依托,以上从学生创造性人格培养、加强创造性的认知、创设创造性环境三个方面对利用初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造力进行了分析,希望为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有效培养提供参考。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东陈初级中学)
(责任编辑 吴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