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综合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SHL)患者心理状态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2012年6月—2014年4月我院诊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170例(200耳)分为两组,对照组80例(90耳)行常规护理,护理组90例(110耳)行以心理护理为主的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和治疗后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抑郁、焦虑及恐怖等不良心理均有所改善,治疗后护理组患者的抑郁、焦虑及恐怖的因子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73%、73.33%,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突发性耳聋患者实行综合护理干预,可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消除其心理障碍,让患者能主动配合治疗,提高疗效。
关键词:综合护理;突发性耳聋;心理状态;效果
本研究对2012年6月—2014年4月我院诊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进行综合护理,效果明显,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选自2012年6月—2014年4月我院诊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170例,共计200耳,所有患者均符合《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关于SHL的诊断标准。将其分为两组,护理组90例(110耳)中,男52例(68耳),女38例(42耳);年龄为22—78岁,平均年龄为(45±4.58)岁;发病到就诊时间为0.5—6d,平均为(3±1.05)d;病程为5—25d,平均病程为(12±2.58)d;耳聋程度:轻度18例,中度34例,中重度26例,重度12例。对照组80例(90耳)中,男48例(52耳),女32例(38耳);年龄为23—79岁,平均年龄为(45±4.58)岁;发病到就诊时间为0.5—7.5d,平均为(3±2.11)d;病程为4—24d,平均病程为(11±1.89)d;耳聋程度:轻度12例,中度30例,中重度25例,重度1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耳聋程度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其常规的药物治疗和高压氧治疗后,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护理组行以心理护理为主的综合护理措施。
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具体内容为: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保持病房的安静整洁、空气清新,护理人员还需向患者讲解疾病知识及治疗效果、注意事项等,以消除患者的环境陌生感。
研究组:给予患者一系列的综合护理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⑴心理护理及心理疏导:突发性耳聋患者会出现焦虑、绝望、孤独、忧虑等不良情绪,会致使患者的精神高度紧张,局部的血供受阻,进而影响到疗效。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的性格特点,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方案,如采取言语安抚、疾病知识普及等方法,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对于治疗效果不佳、需佩戴助听器或者全聋的患者,护理人员需根据医嘱,给出最佳的建议,让患者能积极乐观地面对疾病,配合医生治疗。
⑵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热情接待,并向其介绍医院的医疗设备、环境和医师的专长。在交流中,对于单侧耳聋患者,需在其健侧交谈,对双耳全聋患者,可通过手势、文字等方式,与患者交流。同时护理人员需主动关爱患者,以获取患者的信任[1]。
⑶生活护理: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饮食和睡眠,并禁止烟酒;避免其出现长时间看电视节目、使用随身听和手机通话的行为等。
⑷高压氧治疗护理及用药护理:患者在进行高压氧治疗的过程中,患者会产生透不过气、与世隔绝的感觉,进而衍生恐惧感,护理人员需向患者介绍高压氧治疗的效果和注意事项,并教会其正确佩戴吸氧面罩的方法,帮助患者掌握中耳调压的动作,进而让患者能适应治疗;患者在药物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向其讲解服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注意观察患者用药后的情况,定期性凝血功能检查。
⑸健康指导:大部分突发性耳聋患者,特别是中老年患者,均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等疾病,突发性耳聋的发生与其患有慢性疾病具备一定的联系,因此,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进行慢性疾病治疗。护理人员需定期向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并制作健康教育的宣传册,内容包括健康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等,向患者及其家属发放。
1.3疗效判定标准
1.3.1心理状态判定
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2个疗程后,用帕里夫编制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定抑郁、恐怖和焦虑的症状。因子分=组成某因子的各项分数之和/组成某因子的项目数反映出患者在各因子项目的严重度及症状,分值越高则症状越严重[2]。
1.3.2疗效判定
痊愈:在0.25—4.00kHz的各频率听阈恢复到正常水平,或达到健耳的水平;显效:在0.25—4.00kHz的各频率平均听力提高≥30dB;有效:上述频率平均听力提高在15—30dB之间;无效:上述频率平均听力无改善或者改善<15dB。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用SPSS 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处理,一般资料用( ±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前后的心理状态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抑郁、焦虑及恐怖等不良心理均有所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护理组患者的抑郁、焦虑及恐怖的因子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疗效情况
护理组的总有效率为92.7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突发性耳聋可能受病毒感染和内耳血液循环障碍等因素影响而致病,本病具备发病急、进展快和病情严重等特点,病初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和剧烈眩晕等症状,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工作生活[3]。本研究运用药物治疗和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后,比较患者行常规护理与综合护理的效果,发现综合护理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表明在药物治疗等前提下,对患者实施以心理护理为主的综合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能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消除其心理障碍,对恢复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听力,效果显著。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治疗中出现的不良情绪,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促使体内缩血管因子的血管因子减少,舒血管因子的血管因子增加,起到血管扩张的作用从而维持人体的内环境平衡,增加受损的毛细血管血供,促进患者的听力恢复。
综上所述,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以心理护理为主的综合护理,能有效缓解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不良情绪,消除其心理障碍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提高其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黃佩云,吴丰果.综合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心理状态及疗效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4,14(2):329.
[2]杨慧,杨梅,王丽.心理诱导护理在突发性耳聋治疗中的辅助作用[J].实用预防医学,2010;17(10):2118~2119
[3]彭用智.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北方药学,2011,8(1):28.
关键词:综合护理;突发性耳聋;心理状态;效果
本研究对2012年6月—2014年4月我院诊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进行综合护理,效果明显,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选自2012年6月—2014年4月我院诊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170例,共计200耳,所有患者均符合《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关于SHL的诊断标准。将其分为两组,护理组90例(110耳)中,男52例(68耳),女38例(42耳);年龄为22—78岁,平均年龄为(45±4.58)岁;发病到就诊时间为0.5—6d,平均为(3±1.05)d;病程为5—25d,平均病程为(12±2.58)d;耳聋程度:轻度18例,中度34例,中重度26例,重度12例。对照组80例(90耳)中,男48例(52耳),女32例(38耳);年龄为23—79岁,平均年龄为(45±4.58)岁;发病到就诊时间为0.5—7.5d,平均为(3±2.11)d;病程为4—24d,平均病程为(11±1.89)d;耳聋程度:轻度12例,中度30例,中重度25例,重度1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耳聋程度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其常规的药物治疗和高压氧治疗后,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护理组行以心理护理为主的综合护理措施。
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具体内容为: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保持病房的安静整洁、空气清新,护理人员还需向患者讲解疾病知识及治疗效果、注意事项等,以消除患者的环境陌生感。
研究组:给予患者一系列的综合护理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⑴心理护理及心理疏导:突发性耳聋患者会出现焦虑、绝望、孤独、忧虑等不良情绪,会致使患者的精神高度紧张,局部的血供受阻,进而影响到疗效。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的性格特点,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方案,如采取言语安抚、疾病知识普及等方法,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对于治疗效果不佳、需佩戴助听器或者全聋的患者,护理人员需根据医嘱,给出最佳的建议,让患者能积极乐观地面对疾病,配合医生治疗。
⑵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热情接待,并向其介绍医院的医疗设备、环境和医师的专长。在交流中,对于单侧耳聋患者,需在其健侧交谈,对双耳全聋患者,可通过手势、文字等方式,与患者交流。同时护理人员需主动关爱患者,以获取患者的信任[1]。
⑶生活护理: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饮食和睡眠,并禁止烟酒;避免其出现长时间看电视节目、使用随身听和手机通话的行为等。
⑷高压氧治疗护理及用药护理:患者在进行高压氧治疗的过程中,患者会产生透不过气、与世隔绝的感觉,进而衍生恐惧感,护理人员需向患者介绍高压氧治疗的效果和注意事项,并教会其正确佩戴吸氧面罩的方法,帮助患者掌握中耳调压的动作,进而让患者能适应治疗;患者在药物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向其讲解服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注意观察患者用药后的情况,定期性凝血功能检查。
⑸健康指导:大部分突发性耳聋患者,特别是中老年患者,均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等疾病,突发性耳聋的发生与其患有慢性疾病具备一定的联系,因此,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进行慢性疾病治疗。护理人员需定期向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并制作健康教育的宣传册,内容包括健康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等,向患者及其家属发放。
1.3疗效判定标准
1.3.1心理状态判定
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2个疗程后,用帕里夫编制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定抑郁、恐怖和焦虑的症状。因子分=组成某因子的各项分数之和/组成某因子的项目数反映出患者在各因子项目的严重度及症状,分值越高则症状越严重[2]。
1.3.2疗效判定
痊愈:在0.25—4.00kHz的各频率听阈恢复到正常水平,或达到健耳的水平;显效:在0.25—4.00kHz的各频率平均听力提高≥30dB;有效:上述频率平均听力提高在15—30dB之间;无效:上述频率平均听力无改善或者改善<15dB。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用SPSS 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处理,一般资料用( ±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前后的心理状态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抑郁、焦虑及恐怖等不良心理均有所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护理组患者的抑郁、焦虑及恐怖的因子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疗效情况
护理组的总有效率为92.7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突发性耳聋可能受病毒感染和内耳血液循环障碍等因素影响而致病,本病具备发病急、进展快和病情严重等特点,病初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和剧烈眩晕等症状,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工作生活[3]。本研究运用药物治疗和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后,比较患者行常规护理与综合护理的效果,发现综合护理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表明在药物治疗等前提下,对患者实施以心理护理为主的综合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能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消除其心理障碍,对恢复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听力,效果显著。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治疗中出现的不良情绪,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促使体内缩血管因子的血管因子减少,舒血管因子的血管因子增加,起到血管扩张的作用从而维持人体的内环境平衡,增加受损的毛细血管血供,促进患者的听力恢复。
综上所述,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以心理护理为主的综合护理,能有效缓解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不良情绪,消除其心理障碍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提高其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黃佩云,吴丰果.综合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心理状态及疗效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4,14(2):329.
[2]杨慧,杨梅,王丽.心理诱导护理在突发性耳聋治疗中的辅助作用[J].实用预防医学,2010;17(10):2118~2119
[3]彭用智.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北方药学,2011,8(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