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分析了嘉兴城镇化建设中金融支持的现状,再此基础上进一步剖析城镇化建设中金融支持的短板,找出其潜存的问题,基于此,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背景下,从政府、金融机构、监管部门三个层面分别给出对策建议。以其为金融机构改进服务方式,完善服务功能,相关政府部门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关键词:城镇化;金融支持;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2-000-02
一、嘉兴城镇化建设中金融支持的现状分析
(一)各县市政府用于城镇化建设的资金比例加大,且偏重于基础设施建设
嘉兴各县市政府层面十分重视城镇化建设,有部分县市政府用于城镇化建设的资金占到了总资金的30%,大量的资金投入对于促进嘉兴城镇化建设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政府层面对城镇化建设中的基础类设施建设较为重视,而道路建设、旧城改造和其他城镇建设所占比例都在10%-20%之间,搬迁则占到最低,只有3.8%。
(二)金融机构更愿意为大型企业放贷,并运用于企业的扩张,农业所需资金贷款额较低
对嘉兴五县两区的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调研统计分析,接近60%的金融机构更愿意贷款给大型企业,20%的金融机构更愿意贷款给中小型企业,而愿意为农业所需资金贷款的仅占2.5%。其中,有44.7%的被调查者表示更愿意贷款对象将资金用于企业的扩张,而将资金用于农业投资方面的意愿为23.7%,用于新房屋建造的为15.8%,用于温室大棚等固定资产投资的仅为10.5%。
(三)企业、农业及居民需求层面
1.企业普遍采取银行贷款的方式融资,且不同企业规模的贷款额度有较大的差异
从调研中发现,企业在融资方式上主要采取间接融资,并将融资所得运用于企业规模的扩大。直接融资几乎为0。通过对企业规模和贷款额度进行交叉列联表分析(如下图),得到:中小型企业的贷款额度集中在10万以下,10万-50万的次之,为28.0%。而大型企业的贷款额度集中在500万以上。进一步对企业规模和贷款额度进行卡方检验,表明企业规模和贷款额度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
2.嘉兴农业主要以种植基本农作物为主,高效经济作物及农业产业化经营缺乏资金支持
嘉兴市农业总体来看是以种植基本农作物为主,占总体的66.7%。其中,海宁、嘉善和桐乡三地,基本农作物所占比重都约为三分之二。嘉兴两区基本农作物和高效经济农作物的配比约为1:1,可以看出,嘉兴两区更加重视高效经济作物的培育发展。
此外,从调研访谈了解到,嘉兴五县两区高效经济作物及农业规模产业化经营缺乏相应
的资金支持。金融机构普遍都不愿意投资在农业上面,原因主要在于农业经济基础薄弱,风险控制能力弱。
3.居民对金融需求与日俱增,金融创新产品的更递有待加强
从调研统计发现,嘉兴居民对金融需求与日俱增,除存贷款外,居民办理个人理财业务也较多,已占到了27.9%,基金业务和黄金等贵金属买卖也开始递增。从对金融业务需求方面的调查显示,电话、网银业务需求程度最大,占43.2%,仅次于电话、网银业务的是投资业务,为30.9%,外汇业务也开始递增。此外,从对农户的访谈中了解到,部分产业化的实施都是来自自有资金或向亲戚所借,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门槛较高,希望能够提供适合小农产业化发展的金融产品。
二、嘉兴城镇化建设中金融支持的短板剖析
(一)城镇化建设融资结构失衡,直接融资比例过低
嘉兴五县两区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几乎为0。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必然要求原本就资本供给极度匮乏的乡镇地区的中小企业设法扩融资,再加上城镇化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若依旧选用传统的银行信贷融资是无法满足整个城镇化过程中对金融产品多元化的需求。将降低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阻碍城镇化的进程。
(二)金融机构市场定位欠佳,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金融供给不足
嘉兴五县两区的银行等金融机构争相竞争的都是大企业和优质客户,对小农生产、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支持较少。新型城镇化建设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也是农村生产方式转变的过程,农业将向集约化和规模产业化发展,必然引起农村大额资金需求的递增,产业化资金需求的迅猛增长。若依旧按照以往的仅依靠农村信用社来支持,必然导致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的资金供给不足、金融产品开发针对性不强等诸多阻碍城镇化建设的屏障产生。
(三)金融需求多元化,现有金融产品无法予以满足
城镇化建设中的金融服务需求特别是起步阶段的金融服务需求,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公共设施建设、住宅建设等方面,这些需求一般都存在着选择承贷单位难、担保难、还款来源受限制等不利因素。相比大型企业及优质客户,在银行申请贷款时很容易被PK下来。金融机构在针对农业科技、水利设施、农产品开发等方面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几乎是一张白纸。
三、嘉兴城镇化建设中金融支持的对策研究
(一)政府层面
1.引导新城镇以银团贷款、集合债券等多元化的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
政府部门要引导金融机构把支持城镇化作为新业务的拓展领域。引导新城镇金融机构建立战略合作联盟,通过为合作行提供资金代理监管的服务,支持城镇化建设。引导地方商业银行以代理行或直接牵头行拓展银团贷款合作,为城镇化建设融资服务。同时还可以鼓励发展债券市场,集合债券融资。
2.扶持创新型企业及产业规模化发展,构建有利于城镇化融资的体制机制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政府部门应扶持创新型企业及产业规模化发展,尤其在农业
规模化经营、周边产业园区工业项目发展方面政府应在税收等方面予以适当的优惠政策。并引导金融机构优先支持农业产业化,尤其应支持技术较成熟、以内需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产业集群化项目等,必要时政府可以为其做融资担保。2012年年底,嘉兴成立了首家地方性的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过程中,更应发挥再担保机构的作用。 同时,城镇化建设具有较强的公益性,政府应探索构建有利于城镇化融资的体制机制。例如“以宅基地换房”等城镇化建设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3.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城镇化建设的各个领域
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政府部门可以尝试改善城镇化建设中的投资主体,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城镇化建设的各个领域,例如采用BOT、TOT方式、合作参股、风险基金等多种投入方式。还可以实施基础设施的资产证券化,活跃资金,减轻政府财政支出压力,同时也将投资风险分散化。
(二)金融机构
1.调整优化信贷政策体系,主动向新型城镇化建设方向倾斜
金融机构应调整现有相关政策体系,积极主动向新型城镇化建设方向倾斜。首先,要支持创新型企业发展。引导资金从高污染、高能耗产业转移到低碳绿色产业,构建生态化的新型城镇。其次,要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新型工业化及基础设施建设等。尤其要加大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采取区别化的信贷政策。最后,提升服务层次。给予农民工创业贷款、联保贷款等,帮助其创业就业。从信贷、结算、理财等方面开展“一条龙”服务,以满足企业多样化、个性化的金融需求。
2.创新金融服务方式,设计针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金融产品
因地制宜,创新金融服务方式。比如,围绕海盐县通元新绿的特色农业、乍浦九龙山的海滨旅游、海宁马桥的绿色养殖等,发挥金融支持作用,促进农村特色产业的结构升级。另外,金融机构可利用自身庞大的客户资源优势,为农村中小型企业搭建信息平台,辅助其拓展产品销路。该方法不仅会增加金融机构的中间业务收入,更将有助于降低贷款的违约率。
同时,针对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企业、居民及农户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设计相应的金融产品。例如,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探索实践订单农业贷款等新模式。
3.抓住城镇化建设的机遇,努力拓宽中间业务,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金融机构可借助城镇化建设的机遇,拓宽中间业务范围,例如开展土地征收款、粮农补贴发放、农民养老金代发等中间类服务业务。此外,还可借助当地旅游、交通枢纽等特色资源,选取支持特色产业或生态文化优势的小城镇建设,拓宽其中间业务规模。致力于其发展成为集聚人口、产业、服务“三农”的重要载体,最终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三)监管部门
1.引导并监督金融机构支持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
监管部门应引导并监督金融机构支持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加大支农力度,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涉农企业融资方面加大资金投放。另外,应引导嘉兴农村信用合作银行及地方性银行加大对城镇化建设的支持力度,作为支农主力军,应在税收、利率、存款准备金等方面实行有别于其他金融机构的优惠政策。
2.引导完善信贷担保机制,优化城镇金融生态环境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监管部门应重视引导完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培育和发展县域农业担保、公证等中介机构,完善中小企业担保、政策性农业保险等机制,提高抵御风险能力,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丁敏哲.城镇化与区域金融改革[J].中国金融,2013(2).
[2]国家城市总队,福建省城调队课题组.建立中国城市化质量评价体系及应用研究[J].统计研究,2005(7).
[3]谷小菁,王定祥.中国金融发展与城市化进程[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9).
[4]孔凡文,许世卫.中国城镇化发展速度与质量问题研究[M].东北大学出版社,2006.
[5]李爱军,谈志浩和陆春锋等.城市化水平综合指数测度方法研究——以江苏无锡市、泰州市为例[J].经济地理,2004(11).
[6]赵峥.金融支持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实证研究[J].金融教育研究,2012(1).
[7]Kyung-Hwan Kim. Housing Finance and Urban Infrastructure Finance[J].Urban Studies,1997,34(10):1597-1630.
[8]Richard B.Andrews. The mechanics of the urban economic base [J].Land Economics,1953(29).
基金项目:基金项目:本文得到浙江省社科联研究课题“浙江城镇化建设中的金融支持研究”(编号 2013N139)的资助。
本文所涉及的所有数据来自于问卷调研统计所得。主要选择嘉兴五县两区的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及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作为供给类问卷的发放对象,选择在嘉兴五县两区企业工作的居民及农户为需求类问卷的发放对象。一共发放问卷(包括书面问卷、电子问卷)350份,回收问卷共计332份。
关键词:城镇化;金融支持;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2-000-02
一、嘉兴城镇化建设中金融支持的现状分析
(一)各县市政府用于城镇化建设的资金比例加大,且偏重于基础设施建设
嘉兴各县市政府层面十分重视城镇化建设,有部分县市政府用于城镇化建设的资金占到了总资金的30%,大量的资金投入对于促进嘉兴城镇化建设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政府层面对城镇化建设中的基础类设施建设较为重视,而道路建设、旧城改造和其他城镇建设所占比例都在10%-20%之间,搬迁则占到最低,只有3.8%。
(二)金融机构更愿意为大型企业放贷,并运用于企业的扩张,农业所需资金贷款额较低
对嘉兴五县两区的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调研统计分析,接近60%的金融机构更愿意贷款给大型企业,20%的金融机构更愿意贷款给中小型企业,而愿意为农业所需资金贷款的仅占2.5%。其中,有44.7%的被调查者表示更愿意贷款对象将资金用于企业的扩张,而将资金用于农业投资方面的意愿为23.7%,用于新房屋建造的为15.8%,用于温室大棚等固定资产投资的仅为10.5%。
(三)企业、农业及居民需求层面
1.企业普遍采取银行贷款的方式融资,且不同企业规模的贷款额度有较大的差异
从调研中发现,企业在融资方式上主要采取间接融资,并将融资所得运用于企业规模的扩大。直接融资几乎为0。通过对企业规模和贷款额度进行交叉列联表分析(如下图),得到:中小型企业的贷款额度集中在10万以下,10万-50万的次之,为28.0%。而大型企业的贷款额度集中在500万以上。进一步对企业规模和贷款额度进行卡方检验,表明企业规模和贷款额度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
2.嘉兴农业主要以种植基本农作物为主,高效经济作物及农业产业化经营缺乏资金支持
嘉兴市农业总体来看是以种植基本农作物为主,占总体的66.7%。其中,海宁、嘉善和桐乡三地,基本农作物所占比重都约为三分之二。嘉兴两区基本农作物和高效经济农作物的配比约为1:1,可以看出,嘉兴两区更加重视高效经济作物的培育发展。
此外,从调研访谈了解到,嘉兴五县两区高效经济作物及农业规模产业化经营缺乏相应
的资金支持。金融机构普遍都不愿意投资在农业上面,原因主要在于农业经济基础薄弱,风险控制能力弱。
3.居民对金融需求与日俱增,金融创新产品的更递有待加强
从调研统计发现,嘉兴居民对金融需求与日俱增,除存贷款外,居民办理个人理财业务也较多,已占到了27.9%,基金业务和黄金等贵金属买卖也开始递增。从对金融业务需求方面的调查显示,电话、网银业务需求程度最大,占43.2%,仅次于电话、网银业务的是投资业务,为30.9%,外汇业务也开始递增。此外,从对农户的访谈中了解到,部分产业化的实施都是来自自有资金或向亲戚所借,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门槛较高,希望能够提供适合小农产业化发展的金融产品。
二、嘉兴城镇化建设中金融支持的短板剖析
(一)城镇化建设融资结构失衡,直接融资比例过低
嘉兴五县两区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几乎为0。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必然要求原本就资本供给极度匮乏的乡镇地区的中小企业设法扩融资,再加上城镇化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若依旧选用传统的银行信贷融资是无法满足整个城镇化过程中对金融产品多元化的需求。将降低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阻碍城镇化的进程。
(二)金融机构市场定位欠佳,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金融供给不足
嘉兴五县两区的银行等金融机构争相竞争的都是大企业和优质客户,对小农生产、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支持较少。新型城镇化建设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也是农村生产方式转变的过程,农业将向集约化和规模产业化发展,必然引起农村大额资金需求的递增,产业化资金需求的迅猛增长。若依旧按照以往的仅依靠农村信用社来支持,必然导致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的资金供给不足、金融产品开发针对性不强等诸多阻碍城镇化建设的屏障产生。
(三)金融需求多元化,现有金融产品无法予以满足
城镇化建设中的金融服务需求特别是起步阶段的金融服务需求,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公共设施建设、住宅建设等方面,这些需求一般都存在着选择承贷单位难、担保难、还款来源受限制等不利因素。相比大型企业及优质客户,在银行申请贷款时很容易被PK下来。金融机构在针对农业科技、水利设施、农产品开发等方面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几乎是一张白纸。
三、嘉兴城镇化建设中金融支持的对策研究
(一)政府层面
1.引导新城镇以银团贷款、集合债券等多元化的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
政府部门要引导金融机构把支持城镇化作为新业务的拓展领域。引导新城镇金融机构建立战略合作联盟,通过为合作行提供资金代理监管的服务,支持城镇化建设。引导地方商业银行以代理行或直接牵头行拓展银团贷款合作,为城镇化建设融资服务。同时还可以鼓励发展债券市场,集合债券融资。
2.扶持创新型企业及产业规模化发展,构建有利于城镇化融资的体制机制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政府部门应扶持创新型企业及产业规模化发展,尤其在农业
规模化经营、周边产业园区工业项目发展方面政府应在税收等方面予以适当的优惠政策。并引导金融机构优先支持农业产业化,尤其应支持技术较成熟、以内需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产业集群化项目等,必要时政府可以为其做融资担保。2012年年底,嘉兴成立了首家地方性的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过程中,更应发挥再担保机构的作用。 同时,城镇化建设具有较强的公益性,政府应探索构建有利于城镇化融资的体制机制。例如“以宅基地换房”等城镇化建设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3.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城镇化建设的各个领域
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政府部门可以尝试改善城镇化建设中的投资主体,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城镇化建设的各个领域,例如采用BOT、TOT方式、合作参股、风险基金等多种投入方式。还可以实施基础设施的资产证券化,活跃资金,减轻政府财政支出压力,同时也将投资风险分散化。
(二)金融机构
1.调整优化信贷政策体系,主动向新型城镇化建设方向倾斜
金融机构应调整现有相关政策体系,积极主动向新型城镇化建设方向倾斜。首先,要支持创新型企业发展。引导资金从高污染、高能耗产业转移到低碳绿色产业,构建生态化的新型城镇。其次,要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新型工业化及基础设施建设等。尤其要加大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采取区别化的信贷政策。最后,提升服务层次。给予农民工创业贷款、联保贷款等,帮助其创业就业。从信贷、结算、理财等方面开展“一条龙”服务,以满足企业多样化、个性化的金融需求。
2.创新金融服务方式,设计针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金融产品
因地制宜,创新金融服务方式。比如,围绕海盐县通元新绿的特色农业、乍浦九龙山的海滨旅游、海宁马桥的绿色养殖等,发挥金融支持作用,促进农村特色产业的结构升级。另外,金融机构可利用自身庞大的客户资源优势,为农村中小型企业搭建信息平台,辅助其拓展产品销路。该方法不仅会增加金融机构的中间业务收入,更将有助于降低贷款的违约率。
同时,针对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企业、居民及农户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设计相应的金融产品。例如,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探索实践订单农业贷款等新模式。
3.抓住城镇化建设的机遇,努力拓宽中间业务,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金融机构可借助城镇化建设的机遇,拓宽中间业务范围,例如开展土地征收款、粮农补贴发放、农民养老金代发等中间类服务业务。此外,还可借助当地旅游、交通枢纽等特色资源,选取支持特色产业或生态文化优势的小城镇建设,拓宽其中间业务规模。致力于其发展成为集聚人口、产业、服务“三农”的重要载体,最终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三)监管部门
1.引导并监督金融机构支持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
监管部门应引导并监督金融机构支持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加大支农力度,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涉农企业融资方面加大资金投放。另外,应引导嘉兴农村信用合作银行及地方性银行加大对城镇化建设的支持力度,作为支农主力军,应在税收、利率、存款准备金等方面实行有别于其他金融机构的优惠政策。
2.引导完善信贷担保机制,优化城镇金融生态环境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监管部门应重视引导完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培育和发展县域农业担保、公证等中介机构,完善中小企业担保、政策性农业保险等机制,提高抵御风险能力,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丁敏哲.城镇化与区域金融改革[J].中国金融,2013(2).
[2]国家城市总队,福建省城调队课题组.建立中国城市化质量评价体系及应用研究[J].统计研究,2005(7).
[3]谷小菁,王定祥.中国金融发展与城市化进程[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9).
[4]孔凡文,许世卫.中国城镇化发展速度与质量问题研究[M].东北大学出版社,2006.
[5]李爱军,谈志浩和陆春锋等.城市化水平综合指数测度方法研究——以江苏无锡市、泰州市为例[J].经济地理,2004(11).
[6]赵峥.金融支持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实证研究[J].金融教育研究,2012(1).
[7]Kyung-Hwan Kim. Housing Finance and Urban Infrastructure Finance[J].Urban Studies,1997,34(10):1597-1630.
[8]Richard B.Andrews. The mechanics of the urban economic base [J].Land Economics,1953(29).
基金项目:基金项目:本文得到浙江省社科联研究课题“浙江城镇化建设中的金融支持研究”(编号 2013N139)的资助。
本文所涉及的所有数据来自于问卷调研统计所得。主要选择嘉兴五县两区的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及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作为供给类问卷的发放对象,选择在嘉兴五县两区企业工作的居民及农户为需求类问卷的发放对象。一共发放问卷(包括书面问卷、电子问卷)350份,回收问卷共计332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