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有专家说过:科普方法不恰当,就会变成高级黑。转基因无疑是一个典型案例。在搜索引擎上输入“转基因”,很容易就能看到许多妖魔化的惊人图片,绝不科学,但对普通百姓的影响却是显而易见的。
另一种安全
转基因的科学解释是什么?
2011年农业部科普材料《转基因明白纸》中的解释是:“转基因技术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将人们期望的基因导入目标生物体的基因组中,从而改善生物原有的性状或赋予其新的优良性状。”
百度百科的定义是:“转基因技术(Genetically Modified,简称GM)是将基因片段转入特定生物中,并最终获取具有特定遗传性状个体的技术。”
所有科学的解释都难免冰冷、枯燥,要让普通百姓能够理解,需要更细致、通俗的解读,这就是科普。记者为此采访了多位科学界人士和科普界人士,把得到的解读简单综合一下大概是:自然界的基因改造原本是个极其缓慢的过程,而转基因就是通过科技的介入,加速了这一过程。基因的改造方法主要分为两种:一是通过引入外源(来自其他生物)目的基因,一种则是在不导入外源基因的情况下,通过对生物体本身遗传物质的加工、敲除、屏蔽等方法,来改变生物体遗传特性,并使其在生物体内表达出来。
人类的转基因研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但真正的商业化却是近20年的事。美国是转基因食品最多的国家,60%以上的加工食品、90%以上的大豆、50%以上的玉米都是转基因的。转基因食品有转基因植物,如西红柿、土豆、玉米等,还有转基因动物,如鱼、牛、羊等。它们的优势是:优质高产、抗虫、抗病毒、抗除草剂、改良品质、抗逆境生存等。
当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基因改造作物研发技术,都被孟山都等少数跨国公司所控制。这些生物巨头通过专利技术和国际公约,垄断了一些国家的粮食控制权。
孟山都无疑是行业翘楚,它拥有600多项生物技术专利,超过全球任何一家生物技术公司。孟山都种子的价格是普通种子的5倍,还以“技术费用”的形式收取20%—30%的专利费,并被赋予了一种“技术保护系统”,如果农民自己留种,三代之后,产量就会下降,甚至不如普通种子。在美国,法律允许孟山都对未经许可传播其种子的农民,处以每公顷1200美元的罚款。农民一旦选择使用孟山都的产品,便锁定在了对方的商业轨道中,每块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土地,都会成为孟山都的“印钞机”。
而在他们眼中,中国不只是一个巨大的种子市场,也是一个无与伦比的农业基地。因此,各大跨国公司都在想方设法布局中国。
让很多专家痛心的是,中国在转基因研究和推广方面已经全面落后。目前,美国转基因种植面积达6950 万公顷,而中国只有400万公顷,仅为美国的1/15。
从粮食安全的战略角度考虑,中国自主研发转基因势在必行。2008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拟投入专项资金240亿元。另据光明网披露,围绕转基因产业化,中国已投入1200亿。
然而,对大多数人来说,粮食安全似乎还离得远,食品安全却就在眼前。
利益的妖魔化
面对传统种植业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引起的一系列环境和安全问题,人类选择了两个不同的方案。一个是转基因,另一个则是有机农业,采用原始的种植方式。由此,产量低、成本高、利润高的有机农业,和产量高、低成本的转基因是天然的死对头。
或许也因为如此,对转基因的妖魔化便被赋予了更多利益的层面。
2010年9月15日,北京赞伯营销咨询管理公司项目策略总监郭成林在天涯社区论坛及个人博客上发表了一篇帖子,批评金龙鱼食用油利用转基因大豆“毒害”国人身体健康。该文很快被转发、回复超过80万次。
10月23日,出差回京的郭成林刚下飞机就被深圳和北京警方联手拘捕。11月30日,他因“涉嫌损害商业信誉罪”被批准逮捕。
法庭上,郭成林否认指控,称自己是为公众利益发帖。法庭外,有人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呼吁,试图将郭成林推举到“民族英雄”的高位。然而公诉方指出,2010年8月,赞伯公司与山东鲁花集团签订《营销策略咨询协议》,鲁花集团委托该公司提供鲁花坚果油营销整合方案,支付赞伯公司服务费180万元,而赞伯公司指派郭成林负责此项目。至此,郭成林是在个人化地宣扬科学,还是在职务化地营销运作,成为辩论的焦点。
实际上,将食用油作为转基因食品加工的反面典型是经不起推敲的。作为基本的科学常识,基因只存在于蛋白质中的,而食用油的成分是脂肪酸,蛋白最后是被分离出来的。因此,转基因不太可能出现在食用油中,尤其是经过高温精炼之后的成品油。
然而,金龙鱼事件对益海嘉里(金龙鱼、胡姬花、欧丽薇兰等知名品牌的缔造者)的影响至今不绝,每到中秋、春节等销售旺季,那篇让郭成林获刑的文章便会一再被人翻腾出来,在网上散发、评论。益海嘉里很自然地将其归结为竞争对手的营销手段。
据介绍,益海嘉里的加工原料,既有转基因大豆,也有非转基因大豆,以及非转基因的油菜籽、花生、玉米胚芽、米糠、葵花籽、茶花籽、芝麻、花椒等。转基因大豆及大豆毛油主要向中粮、中纺粮油等国内贸易商采购。
益海嘉里公共事务部经理李平向《中国周刊》记者介绍说,益海嘉里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非转基因食用油供应商,没有之一。该公司的研发团队先后推出了一系列非转基因大豆的深加工产品,经济效益较转基因大豆更为可观。但现实是,国内非转基因大豆的产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了。
事实上,鉴于国产油脂油料作物产量严重不足,中粮、鲁花、中储粮等企业都不得不采购大量进口大豆、油菜籽等产品。
有业内人士帮《中国周刊》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我们要完全杜绝转基因大豆和油菜籽,需要在现有基础上增加7.8亿亩耕地以及大量的水资源。而我们目前的18亿亩耕地,连三大主粮的自给自足都不能保证,已然没有可能再腾出7.8亿亩耕地来种大豆。也就是说,我们没有资本去拒绝转基因油料作物。 转基因技术自诞生以来就面临着各方面的拷问。在美国,甚至有些诺贝尔奖得主也表示强烈反对,这其中有对科学无极限发展的担忧,也有科学突破伦理的哲学忧思。
美国的一项民调显示,21%的人确信转基因食品安全,64%的人不确定,15%的人认为不安全。90%的人都认为那些由转基因原料制成的食物应被特别注明。另一项调查显示,60%的受访者可以接受转基因蔬菜、水果和谷类,只有30%的人愿意尝试转基因肉类和鱼类。
长期在美国纽约工作的张筠女士告诉记者,近年美国关于转基因的讨论并不算多,各阶层对转基因的态度也不同,有钱人和白领尽可能吃有机食品,普通人则更多去超市采购常规食品。通过水果和蔬菜的标签,公众很容易分辨食品类别,9字头的是有机食品,3字头的是转基因食品,而4字头的则是非有机的常规食品。
在很多人看来,美国公众对采购食品比较“松心”,公众普遍认为,凡是政府批准上市的产品都可以放心食用。美国对转基因技术的商业化实行极为严格的审批制,在转基因种子投放市场前,有严格的评审过程,由多个部门负责,整个过程历时5至10年,乃至更长时间,种子公司需要支付1000万至3000万美元的巨额评审费。同时,美国企业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损害赔偿数额往往十分惊人,加上美国发达的信用体制和完善的法律制度,致使企业在转基因食品方面会足够谨慎。美国民众的“松心”源于知情,源于信任。
而在中国,转基因认知的最大困境却正是源于不信任,有对专家职业操守的信任盲区,也有对政府监管能力的信任盲区。
尴尬的冷场
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2011年的一项研究显示,美国人在此前10年里,总共消费了3万亿份转基因食品。包括婴儿食品在内,美国市场上的转基因食品已超过3000多种,消费群体达2亿人。
这样的对比下,针对转基因技术,非常需要有专家站出来为我们去除其妖魔化的成份,还原一个科学生活的真实。
然而,让我们始料不及的是,这项原本看起来并不复杂的事情,却在实践中遭遇了蹊跷的冷场。《中国周刊》记者约访了多位业内知名专家,得到的却是不约而同的“婉拒”。谢绝采访的理由大致有三个:一是现在的转基因讨论并非科学层面的对话;二是现在还不是科普的好时机,各方面都有点不太理智;还有专家指出,公众对转基因的抗拒并非源于技术层面的不认同,更多的是源于情感层面。
有专家表示,袁隆平投身杂交水稻研究,被国人奉为民族英雄。筛选优质精子和卵子,并协助其完成受精过程,试管婴儿专家因此而被敬为现代“送子观音”。然而,基因专家为解决虫害、倒伏等农业难题,借助转基因手段培育良种,却遭到一片质疑,甚至被骂成民族罪人。这让很多从事转基因研究的专家感到难以接受,并因此选择了缄默。
科学界普遍的观点是:转基因是一项技术,其本身是中性的,不能笼统地说安全或者不安全。科学的态度是,对某项具体应用进行评价和评估。有专家指出,我国对于转基因技术在粮食生产方面的应用,以及进口转基因种子和粮食,应本着“风险预防”的基本原则,采取慎之又慎的态度,确保不犯颠覆性的、难以挽回的错误。尤其对于小麦和水稻等主粮的转基因实验和推广,更应该慎之又慎。
无疑,相对于传统农业监管,转基因时代的农业监管则更为复杂。谈到这个问题时,很多专家都谈到了“巴西坚果事件”。
大豆的氨基酸中缺乏含硫氨基酸,而巴西坚果中富含这种蛋白。1994年,美国先锋种子公司的科研人员尝试将巴西坚果中的这种蛋白转入大豆。但随后的实验表明,对巴西坚果过敏的人同样会对这种大豆过敏,而转入的这种蛋白质可能正是主要过敏源。基于此,先锋种子公司立即停止了这项研究计划。这是迄今唯一因过敏而未被商业化的转基因食品案例。
大家都知道,对于过敏人群来说,这样的转基因确实很危险。
近年来,国内过敏人数大幅提升,专家给出的数字是:近十年来翻了一倍。于是,便出现了转基因玉米和大豆会引发过敏的流言。特别是,对小麦这样的主粮的过敏人群日渐增多,直接引发了人们关于转基因食物流入市场并导致过敏的猜测。
小麦是国人的主粮。由于体质原因,此前欧美国家对小麦过敏的人群较多,而中国人则比较罕见。然而就在去年,美国首次在农田中发现了未获批准的转基因小麦,令全球哗然,日本和韩国先后宣布暂停从美国进口小麦。
其实,孟山都和先正达两家公司早就开发出了多个转基因小麦品种,但因为国内和国际市场的抵触,至今没有公开大范围种植。
监管严密如美国,尚且挡不住转基因小麦商业化的脚步,国人对于主粮安全的担忧的确也不是空穴来风。
业内人士指出,明明白白的吃转基因食品并不可怕,公众更需戒备和警惕的是非法种植和基因污染。从美国的“星联玉米事件”、加拿大的“转基因油菜超级杂草”,到墨西哥的“玉米基因污染事件”,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基因污染”的威胁不容忽视。
专家指出,生物安全意识的匮乏,是中国发生基因污染的最大隐患。而最令人担心的基因污染是,某种本来没有被批准用于食品生产的转基因成分,在管理和控制不力的情况下,进入了人类的食物链。国家环保总局的一份资料警告说,一些国外公司可能钻中国立法不完善、管理不统一的空子,将中国作为“转基因生物的试验场”。
在去年召开的第12届中国国家安全论坛上,有专家提出,鉴于目前转基因作物入境与商业化种植底数不清的状况,国家应就此展开调查,并尽快制定《转基因生物安全法》。有关转基因作物入境与商业化种植的重大问题的决策应充分尊重民意,并提交国家安全委员会审议。对盲目进口与推广转基因商业化造成严重后果的,应依法追究责任。
四五百年前,在教会和公众眼中,哥白尼、伽利略、布鲁诺都是不折不扣的狂徒。十年前,公众还在戒备提防手机辐射,而今,我们已经在热情地拥抱城市WIFI了。或许,转基因食品和非转基因食品原本可以共存共生,我们需要的,仅仅是时间而已。
另一种安全
转基因的科学解释是什么?
2011年农业部科普材料《转基因明白纸》中的解释是:“转基因技术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将人们期望的基因导入目标生物体的基因组中,从而改善生物原有的性状或赋予其新的优良性状。”
百度百科的定义是:“转基因技术(Genetically Modified,简称GM)是将基因片段转入特定生物中,并最终获取具有特定遗传性状个体的技术。”
所有科学的解释都难免冰冷、枯燥,要让普通百姓能够理解,需要更细致、通俗的解读,这就是科普。记者为此采访了多位科学界人士和科普界人士,把得到的解读简单综合一下大概是:自然界的基因改造原本是个极其缓慢的过程,而转基因就是通过科技的介入,加速了这一过程。基因的改造方法主要分为两种:一是通过引入外源(来自其他生物)目的基因,一种则是在不导入外源基因的情况下,通过对生物体本身遗传物质的加工、敲除、屏蔽等方法,来改变生物体遗传特性,并使其在生物体内表达出来。
人类的转基因研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但真正的商业化却是近20年的事。美国是转基因食品最多的国家,60%以上的加工食品、90%以上的大豆、50%以上的玉米都是转基因的。转基因食品有转基因植物,如西红柿、土豆、玉米等,还有转基因动物,如鱼、牛、羊等。它们的优势是:优质高产、抗虫、抗病毒、抗除草剂、改良品质、抗逆境生存等。
当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基因改造作物研发技术,都被孟山都等少数跨国公司所控制。这些生物巨头通过专利技术和国际公约,垄断了一些国家的粮食控制权。
孟山都无疑是行业翘楚,它拥有600多项生物技术专利,超过全球任何一家生物技术公司。孟山都种子的价格是普通种子的5倍,还以“技术费用”的形式收取20%—30%的专利费,并被赋予了一种“技术保护系统”,如果农民自己留种,三代之后,产量就会下降,甚至不如普通种子。在美国,法律允许孟山都对未经许可传播其种子的农民,处以每公顷1200美元的罚款。农民一旦选择使用孟山都的产品,便锁定在了对方的商业轨道中,每块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土地,都会成为孟山都的“印钞机”。
而在他们眼中,中国不只是一个巨大的种子市场,也是一个无与伦比的农业基地。因此,各大跨国公司都在想方设法布局中国。
让很多专家痛心的是,中国在转基因研究和推广方面已经全面落后。目前,美国转基因种植面积达6950 万公顷,而中国只有400万公顷,仅为美国的1/15。
从粮食安全的战略角度考虑,中国自主研发转基因势在必行。2008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拟投入专项资金240亿元。另据光明网披露,围绕转基因产业化,中国已投入1200亿。
然而,对大多数人来说,粮食安全似乎还离得远,食品安全却就在眼前。
利益的妖魔化
面对传统种植业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引起的一系列环境和安全问题,人类选择了两个不同的方案。一个是转基因,另一个则是有机农业,采用原始的种植方式。由此,产量低、成本高、利润高的有机农业,和产量高、低成本的转基因是天然的死对头。
或许也因为如此,对转基因的妖魔化便被赋予了更多利益的层面。
2010年9月15日,北京赞伯营销咨询管理公司项目策略总监郭成林在天涯社区论坛及个人博客上发表了一篇帖子,批评金龙鱼食用油利用转基因大豆“毒害”国人身体健康。该文很快被转发、回复超过80万次。
10月23日,出差回京的郭成林刚下飞机就被深圳和北京警方联手拘捕。11月30日,他因“涉嫌损害商业信誉罪”被批准逮捕。
法庭上,郭成林否认指控,称自己是为公众利益发帖。法庭外,有人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呼吁,试图将郭成林推举到“民族英雄”的高位。然而公诉方指出,2010年8月,赞伯公司与山东鲁花集团签订《营销策略咨询协议》,鲁花集团委托该公司提供鲁花坚果油营销整合方案,支付赞伯公司服务费180万元,而赞伯公司指派郭成林负责此项目。至此,郭成林是在个人化地宣扬科学,还是在职务化地营销运作,成为辩论的焦点。
实际上,将食用油作为转基因食品加工的反面典型是经不起推敲的。作为基本的科学常识,基因只存在于蛋白质中的,而食用油的成分是脂肪酸,蛋白最后是被分离出来的。因此,转基因不太可能出现在食用油中,尤其是经过高温精炼之后的成品油。
然而,金龙鱼事件对益海嘉里(金龙鱼、胡姬花、欧丽薇兰等知名品牌的缔造者)的影响至今不绝,每到中秋、春节等销售旺季,那篇让郭成林获刑的文章便会一再被人翻腾出来,在网上散发、评论。益海嘉里很自然地将其归结为竞争对手的营销手段。
据介绍,益海嘉里的加工原料,既有转基因大豆,也有非转基因大豆,以及非转基因的油菜籽、花生、玉米胚芽、米糠、葵花籽、茶花籽、芝麻、花椒等。转基因大豆及大豆毛油主要向中粮、中纺粮油等国内贸易商采购。
益海嘉里公共事务部经理李平向《中国周刊》记者介绍说,益海嘉里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非转基因食用油供应商,没有之一。该公司的研发团队先后推出了一系列非转基因大豆的深加工产品,经济效益较转基因大豆更为可观。但现实是,国内非转基因大豆的产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了。
事实上,鉴于国产油脂油料作物产量严重不足,中粮、鲁花、中储粮等企业都不得不采购大量进口大豆、油菜籽等产品。
有业内人士帮《中国周刊》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我们要完全杜绝转基因大豆和油菜籽,需要在现有基础上增加7.8亿亩耕地以及大量的水资源。而我们目前的18亿亩耕地,连三大主粮的自给自足都不能保证,已然没有可能再腾出7.8亿亩耕地来种大豆。也就是说,我们没有资本去拒绝转基因油料作物。 转基因技术自诞生以来就面临着各方面的拷问。在美国,甚至有些诺贝尔奖得主也表示强烈反对,这其中有对科学无极限发展的担忧,也有科学突破伦理的哲学忧思。
美国的一项民调显示,21%的人确信转基因食品安全,64%的人不确定,15%的人认为不安全。90%的人都认为那些由转基因原料制成的食物应被特别注明。另一项调查显示,60%的受访者可以接受转基因蔬菜、水果和谷类,只有30%的人愿意尝试转基因肉类和鱼类。
长期在美国纽约工作的张筠女士告诉记者,近年美国关于转基因的讨论并不算多,各阶层对转基因的态度也不同,有钱人和白领尽可能吃有机食品,普通人则更多去超市采购常规食品。通过水果和蔬菜的标签,公众很容易分辨食品类别,9字头的是有机食品,3字头的是转基因食品,而4字头的则是非有机的常规食品。
在很多人看来,美国公众对采购食品比较“松心”,公众普遍认为,凡是政府批准上市的产品都可以放心食用。美国对转基因技术的商业化实行极为严格的审批制,在转基因种子投放市场前,有严格的评审过程,由多个部门负责,整个过程历时5至10年,乃至更长时间,种子公司需要支付1000万至3000万美元的巨额评审费。同时,美国企业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损害赔偿数额往往十分惊人,加上美国发达的信用体制和完善的法律制度,致使企业在转基因食品方面会足够谨慎。美国民众的“松心”源于知情,源于信任。
而在中国,转基因认知的最大困境却正是源于不信任,有对专家职业操守的信任盲区,也有对政府监管能力的信任盲区。
尴尬的冷场
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2011年的一项研究显示,美国人在此前10年里,总共消费了3万亿份转基因食品。包括婴儿食品在内,美国市场上的转基因食品已超过3000多种,消费群体达2亿人。
这样的对比下,针对转基因技术,非常需要有专家站出来为我们去除其妖魔化的成份,还原一个科学生活的真实。
然而,让我们始料不及的是,这项原本看起来并不复杂的事情,却在实践中遭遇了蹊跷的冷场。《中国周刊》记者约访了多位业内知名专家,得到的却是不约而同的“婉拒”。谢绝采访的理由大致有三个:一是现在的转基因讨论并非科学层面的对话;二是现在还不是科普的好时机,各方面都有点不太理智;还有专家指出,公众对转基因的抗拒并非源于技术层面的不认同,更多的是源于情感层面。
有专家表示,袁隆平投身杂交水稻研究,被国人奉为民族英雄。筛选优质精子和卵子,并协助其完成受精过程,试管婴儿专家因此而被敬为现代“送子观音”。然而,基因专家为解决虫害、倒伏等农业难题,借助转基因手段培育良种,却遭到一片质疑,甚至被骂成民族罪人。这让很多从事转基因研究的专家感到难以接受,并因此选择了缄默。
科学界普遍的观点是:转基因是一项技术,其本身是中性的,不能笼统地说安全或者不安全。科学的态度是,对某项具体应用进行评价和评估。有专家指出,我国对于转基因技术在粮食生产方面的应用,以及进口转基因种子和粮食,应本着“风险预防”的基本原则,采取慎之又慎的态度,确保不犯颠覆性的、难以挽回的错误。尤其对于小麦和水稻等主粮的转基因实验和推广,更应该慎之又慎。
无疑,相对于传统农业监管,转基因时代的农业监管则更为复杂。谈到这个问题时,很多专家都谈到了“巴西坚果事件”。
大豆的氨基酸中缺乏含硫氨基酸,而巴西坚果中富含这种蛋白。1994年,美国先锋种子公司的科研人员尝试将巴西坚果中的这种蛋白转入大豆。但随后的实验表明,对巴西坚果过敏的人同样会对这种大豆过敏,而转入的这种蛋白质可能正是主要过敏源。基于此,先锋种子公司立即停止了这项研究计划。这是迄今唯一因过敏而未被商业化的转基因食品案例。
大家都知道,对于过敏人群来说,这样的转基因确实很危险。
近年来,国内过敏人数大幅提升,专家给出的数字是:近十年来翻了一倍。于是,便出现了转基因玉米和大豆会引发过敏的流言。特别是,对小麦这样的主粮的过敏人群日渐增多,直接引发了人们关于转基因食物流入市场并导致过敏的猜测。
小麦是国人的主粮。由于体质原因,此前欧美国家对小麦过敏的人群较多,而中国人则比较罕见。然而就在去年,美国首次在农田中发现了未获批准的转基因小麦,令全球哗然,日本和韩国先后宣布暂停从美国进口小麦。
其实,孟山都和先正达两家公司早就开发出了多个转基因小麦品种,但因为国内和国际市场的抵触,至今没有公开大范围种植。
监管严密如美国,尚且挡不住转基因小麦商业化的脚步,国人对于主粮安全的担忧的确也不是空穴来风。
业内人士指出,明明白白的吃转基因食品并不可怕,公众更需戒备和警惕的是非法种植和基因污染。从美国的“星联玉米事件”、加拿大的“转基因油菜超级杂草”,到墨西哥的“玉米基因污染事件”,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基因污染”的威胁不容忽视。
专家指出,生物安全意识的匮乏,是中国发生基因污染的最大隐患。而最令人担心的基因污染是,某种本来没有被批准用于食品生产的转基因成分,在管理和控制不力的情况下,进入了人类的食物链。国家环保总局的一份资料警告说,一些国外公司可能钻中国立法不完善、管理不统一的空子,将中国作为“转基因生物的试验场”。
在去年召开的第12届中国国家安全论坛上,有专家提出,鉴于目前转基因作物入境与商业化种植底数不清的状况,国家应就此展开调查,并尽快制定《转基因生物安全法》。有关转基因作物入境与商业化种植的重大问题的决策应充分尊重民意,并提交国家安全委员会审议。对盲目进口与推广转基因商业化造成严重后果的,应依法追究责任。
四五百年前,在教会和公众眼中,哥白尼、伽利略、布鲁诺都是不折不扣的狂徒。十年前,公众还在戒备提防手机辐射,而今,我们已经在热情地拥抱城市WIFI了。或许,转基因食品和非转基因食品原本可以共存共生,我们需要的,仅仅是时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