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中的创造和创新,主要指通过各种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会科学思维的方法,借以挖掘自身潜能,提高语文学习质量和整体素质。创新教育的关键因素应该是学生潜能的极大发展和学生人性的极大凸现,使学生感到自身价值的被赏识,并由此而激发学生最强烈的求知欲望。下面本人谈谈自己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粗浅认识。
一、激发兴趣,善于质疑,培养创新意识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中学生求知欲较强,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有赖于教师有意识地激发,让他们打开思维的闸门,畅所欲言。例如上《晏子使楚》一课,我课堂上提出一个问题:针对楚王“齐人固善盗乎?”的侮辱言论,晏子不卑不亢,以喻回答,侧面回击,不辱使命,维护了齐国的尊严。如果是你的话,你怎样回答?这一问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不少学生争抢回答,兴趣盎然,于理于情,颇有创意。
二、尊重学生个性,同中求异,激发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应该尊重学生个性,张扬学生人格力量。个性通常是指一个人具有的比较稳定的,有一定的倾向性的心理特征总和,个性心理特征调整着个体心理过程的进行,影响着人的外显行为和内隐活动,因此,个性被称为人类心理的动力来源。在学习上,它能促使学生朝着某个目标积极进取,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尽快转化为实际创新能力。
科学家格奥尔基说:“创造性思维就是以不同常人的方式看同样的事情。”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时,我借此机会设计了一些创造性思维的问题,以培养学生创新。比如图形题:由一个圆,你联想到什么?再如计算题:联系实际生活看看1+1=?答案丰富多彩,好笑有趣。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三、创设愉快、和谐的情境,培养创新思维
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在愉快、和谐的情境中,人的智力能得到有效的發挥,其个性心理特征也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全神贯注中愉悦身心,激发灵感,求得最佳创新状态,淋漓尽致地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如在讲杜甫的《兵车行》时,如果扣紧学生实际生活加以引导理解,问题就可势如破竹。如让学生联想现在的青年应征入伍,锣鼓喧天,胸戴大红花,喜气洋洋,无限光荣的场面,对比《兵车行》的“耶娘妻子走相送”情景,你又会做何感想?学生通过对比,很快明白《兵车行》是亲人之间的生离死别,所以令人撕心裂肺,场面感人。让学生参加到教学中,以学生的知识体系为导向、为主动脉,顺势开导,课堂就会蕴藉深刻且意味深长。
有时教师可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如让学生“反弹琵琶”:《项链》一文批判了资产阶级的虚荣心,请对这种说法予以批判;逆境一定出人才吗?请阐述自己的观点等。
四、实践活动是提高创新能力的关键
创新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才能转化为创新能力,否则,创新意识会淡化,创新精神会消退,创新能力也只是空中楼阁。
让学生放胆作文,冲破写作藩篱,我们在作文创新教学中,首先在内容上大胆突破,提倡“扬个性,抒心灵”。中学生处于思想活跃时期,情感丰富,心中充满着对未来的美好向往。我们要求学生“我手写我心”,怎样想就怎样写,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即使写出偏激的思想,也应鼓励他们能说真话的精神,不怕思想偏激,只怕文章没有思想。
开展语文活动,提高学生语文创新能力。一是确定主题,开展读书活动,如以“怎样培养青少年的成人意识”为主题,向学生公布基本书目,以班级、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比。二是开设选修课,要求学生每周至少参加一门选修课,这给开展语文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三是举行辩论大赛,让学生思想的火花在撞击中迸射,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在争辩中锻炼。四是创办学生文学社,这种自由的形式正为发挥学生创新能力提供了缤纷的舞台。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一是开展社会调查,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深入街道、工厂、农村调查采访,然后写成调查文章。二是考察环境,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利用双休日,组织部分学生考察车站、广场、商场等公共场所,并举办征文比赛。三是考察名胜古迹。带领学生寻古揽胜不仅能丰富学生知识,更能在赏玩中探究出某些值得深思的社会、人生课题。
丰富多采的语文活动,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充实了学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活动中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认识了社会,提高了对事物的判断力和语文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它有创新意识的语文实践活动也使学生学到了书本上所缺乏而学生真正需要的知识与能力,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语文创新能力。
五、启发想象,挖掘创新源泉
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是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只有丰富学生的想象,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较好地发挥。上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一课后,我以《游行大典以后》为题,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续写游行大典完毕,皇帝回宫后可能发生的故事。这样学生的思维活跃了,极大的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从理论上说,人的潜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谁也不知自己潜能的界限。但是把潜在的创造力转化为现实的创造,必须有一个激发潜能,形成创造力的环境和氛围。希望教师们努力去营造这种氛围,标新立异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去说他们想说的话,做他们想做的事。只有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教与学的活动是最富生命力、最具有个性色彩的活动,也是最有创造空间的活动。教师本身应当具有正确的语文教育思想,屏弃应试教学,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从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进行语文教学。
一、激发兴趣,善于质疑,培养创新意识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中学生求知欲较强,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有赖于教师有意识地激发,让他们打开思维的闸门,畅所欲言。例如上《晏子使楚》一课,我课堂上提出一个问题:针对楚王“齐人固善盗乎?”的侮辱言论,晏子不卑不亢,以喻回答,侧面回击,不辱使命,维护了齐国的尊严。如果是你的话,你怎样回答?这一问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不少学生争抢回答,兴趣盎然,于理于情,颇有创意。
二、尊重学生个性,同中求异,激发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应该尊重学生个性,张扬学生人格力量。个性通常是指一个人具有的比较稳定的,有一定的倾向性的心理特征总和,个性心理特征调整着个体心理过程的进行,影响着人的外显行为和内隐活动,因此,个性被称为人类心理的动力来源。在学习上,它能促使学生朝着某个目标积极进取,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尽快转化为实际创新能力。
科学家格奥尔基说:“创造性思维就是以不同常人的方式看同样的事情。”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时,我借此机会设计了一些创造性思维的问题,以培养学生创新。比如图形题:由一个圆,你联想到什么?再如计算题:联系实际生活看看1+1=?答案丰富多彩,好笑有趣。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三、创设愉快、和谐的情境,培养创新思维
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在愉快、和谐的情境中,人的智力能得到有效的發挥,其个性心理特征也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全神贯注中愉悦身心,激发灵感,求得最佳创新状态,淋漓尽致地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如在讲杜甫的《兵车行》时,如果扣紧学生实际生活加以引导理解,问题就可势如破竹。如让学生联想现在的青年应征入伍,锣鼓喧天,胸戴大红花,喜气洋洋,无限光荣的场面,对比《兵车行》的“耶娘妻子走相送”情景,你又会做何感想?学生通过对比,很快明白《兵车行》是亲人之间的生离死别,所以令人撕心裂肺,场面感人。让学生参加到教学中,以学生的知识体系为导向、为主动脉,顺势开导,课堂就会蕴藉深刻且意味深长。
有时教师可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如让学生“反弹琵琶”:《项链》一文批判了资产阶级的虚荣心,请对这种说法予以批判;逆境一定出人才吗?请阐述自己的观点等。
四、实践活动是提高创新能力的关键
创新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才能转化为创新能力,否则,创新意识会淡化,创新精神会消退,创新能力也只是空中楼阁。
让学生放胆作文,冲破写作藩篱,我们在作文创新教学中,首先在内容上大胆突破,提倡“扬个性,抒心灵”。中学生处于思想活跃时期,情感丰富,心中充满着对未来的美好向往。我们要求学生“我手写我心”,怎样想就怎样写,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即使写出偏激的思想,也应鼓励他们能说真话的精神,不怕思想偏激,只怕文章没有思想。
开展语文活动,提高学生语文创新能力。一是确定主题,开展读书活动,如以“怎样培养青少年的成人意识”为主题,向学生公布基本书目,以班级、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比。二是开设选修课,要求学生每周至少参加一门选修课,这给开展语文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三是举行辩论大赛,让学生思想的火花在撞击中迸射,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在争辩中锻炼。四是创办学生文学社,这种自由的形式正为发挥学生创新能力提供了缤纷的舞台。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一是开展社会调查,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深入街道、工厂、农村调查采访,然后写成调查文章。二是考察环境,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利用双休日,组织部分学生考察车站、广场、商场等公共场所,并举办征文比赛。三是考察名胜古迹。带领学生寻古揽胜不仅能丰富学生知识,更能在赏玩中探究出某些值得深思的社会、人生课题。
丰富多采的语文活动,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充实了学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活动中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认识了社会,提高了对事物的判断力和语文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它有创新意识的语文实践活动也使学生学到了书本上所缺乏而学生真正需要的知识与能力,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语文创新能力。
五、启发想象,挖掘创新源泉
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是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只有丰富学生的想象,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较好地发挥。上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一课后,我以《游行大典以后》为题,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续写游行大典完毕,皇帝回宫后可能发生的故事。这样学生的思维活跃了,极大的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从理论上说,人的潜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谁也不知自己潜能的界限。但是把潜在的创造力转化为现实的创造,必须有一个激发潜能,形成创造力的环境和氛围。希望教师们努力去营造这种氛围,标新立异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去说他们想说的话,做他们想做的事。只有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教与学的活动是最富生命力、最具有个性色彩的活动,也是最有创造空间的活动。教师本身应当具有正确的语文教育思想,屏弃应试教学,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从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进行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