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服装配件、化妆艺术等形式是反映一个民族服饰的主要组成部分,中国是拥有世界上最多民族的国家,其中绝大多数民族都因为生活方式、地理位置、宗教信仰的不同,而演变出丰富多彩的民族服饰文化,首饰配件作为文化符号,能够十分鲜明的反映各民族的艺术特点。本文以藏族银饰为研究对象,分别从藏族银饰的发展历程、形制特征、发展现状以及发展方向四个方面来进行探索和整理。
关键词:藏银元素;民族艺术;现代首饰品设计
1 藏银的产生与发展
藏银并非常规首饰材质中指的白银、纹银,藏区的首饰含银量较低,其原因是新中国成立前的西藏银储备量少,人们为了制作首饰,便把银混入别的金属之中,时间推进便形成了今日的藏银,对于藏族人来说藏银无非就是白铜,是白铜的雅称。
藏银首饰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宗教内涵,其造型粗犷、色彩绚丽、形式多样,更是集实用性与美观性为一体的装饰品,是藏民智慧交融的结晶。当代有很多学者与艺术家对传统藏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是对于如何将藏银元素应用与现代首饰设计结合的研究空间还较为广阔。
2 藏族银饰的形制特征
2.1 藏银首饰主要类别
由于藏民族在游牧生活中为了便于迁徙形成了浑身披挂的首饰佩戴形式,常见的首饰类别有:簪子、发珠、耳环、发卡、骨环、项链、嘎乌、托架、护身品、戒指、手镯、背带、藏刀、海贝、铃铛等。
2.2 藏银纹样
藏民族是一个有着自己特定风俗、特定信仰、特定审美的民族。在西藏历史文化中,政教合一、全民信教。从藏银首饰中常能见到和佛教传统纹样相关的元素,例如卍字纹、六字箴言纹、十相自在图、吉祥如意纹,这些图文各个都有着精妙的宗教含义,如八宝吉祥图,在图中包含有:宝伞、宝鱼、宝瓶、莲花、白海螺、吉祥结、胜利幢、金法轮等带有宗教色彩的纹样;十相自在图,代表寿命自在、心自在、愿自在、业自在、受生自在、解自在、神力自在、资具自在、法自在、智自在;卍字纹,象征吉祥福瑞;以及寿字纹、百结、卷草纹、云纹、水纹、狮、虎、龙、日月纹等等。
2.3 藏银工艺
藏银的制作主要以锤碾、模压、錾刻、镂空、镶嵌、焊接等手工工艺为主,制作模具也同样使用原始沙盆注锌的方法,所以藏银相比纯银显得更加的古朴和原始,价格也相对要低廉许多,手工工艺的镶嵌、镂刻与自然元素的组合能够形成强烈对比,但又显得协调而统一。
2.4 文化内涵、宗教含义
由于藏民对佛教的虔诚,装饰品设计不仅注重其美观的造型,同时也注入了信仰,这些装饰品成為教徒修行的必需品,是他们的精神寄托。藏族民众对宗教的坚定信仰反应在藏银首饰的设计、制作等各个方面,例如,藏族人民认为万物皆有灵,因此他们在镶嵌藏银首饰时多采用未经切割的宝玉石,以体现宝玉石的原始美感,同时表达对自然的崇敬。佛教对藏银首饰艺术的影响主要包括对图案上的影响和选材上的特殊性。在图案上,藏民十分青睐选用具有宗教色彩的纹样,如臧八字、十相自在图等;在选材上,藏民将金银、珊瑚、红玉髓、玛瑙、蜜蜡、砗磲列为佛教最佳的七种首饰艺术材质,认为此类材质是修行持戒的最佳装饰品;此外,藏民对首饰的形状也赋予了宗教的意义,如他们将切磨成圆形的首饰品,从佛学的角度解读为“圆通”、“圆觉”。
3 分析国内外首饰品设计环境
自20世纪80年代中国珠宝行业起步,许多外国珠宝涌入中国,西方美学在中国得到了肯定并大有占领中国珠宝市场之势,但伴随着人们对配饰需求量的迅速增大以及对配饰设计的审美追求逐步提高,人们认识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学的魅力所在,近些年来“中国创造”、“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追求文化传承的呼声日益高涨,设计环境开始优化的同时民族配饰若能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展示在公众的面前,将民族精神、民族文化、民族特质融入设计之中,必能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4 藏银元素与现代首饰设计的结合
4.1 采用藏族特质材料凸显首饰民族性
在现代首饰设计中,选用彰显藏族特色的材料来进行现代首饰设计。如:绿松石,代表佛教法器、护身圣品、神的礼物、蓝天和大海的精灵;琥珀,代表“戒、定、慧”三学,消灾避难、一生平安;玛瑙也是佛教七宝之一,常用作佛珠、神器;红珊瑚,常用作赤珠;蜜蜡,其色如蜜,光如蜡,藏民认为蜜蜡是吉祥之物,具有神秘的力量;象牙,常用作念珠、佛头。
4.2 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
藏银饰品相对于925纯银来讲确实显得粗糙许多,风格较为突出,在现代首饰设计中,我们可以将藏银材质中银的比例加以提高,一方面可以提升饰品本身的价值,一方面能够很好地利用925银明亮的色彩和优异的延展性来表达设计意图。
5 结语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然而一个民族的特色能否很好地被现代文化所吸收与接受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验证,随着人们对服饰配饰有着更高层面的需求,民族首饰艺术的特殊元素应用于现代首饰设计之中,顺应市场对个性化、民族艺术特色的要求,必将获得成功。
目前大部分对藏族银饰的研究尚停留在整理和归纳其艺术形制的方面,如何将传统艺术形式与现代首饰设计相结合,是时代给研究者的新课题,只有将民族性元素与现代设计完美结合,才能实现传统文化艺术的活化和继承,使民族特色在艺术舞台上绽放出新的光彩。
参考文献:
[1] 甘孜州志编纂委员会编纂.甘孜州志[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9.
[2] 康定民族师专编写组编纂.甘孜藏族自治州民族志[M].北京:当代出版社,1994.
[3] 仇保燕.青海藏族风情丛话[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87.
关键词:藏银元素;民族艺术;现代首饰品设计
1 藏银的产生与发展
藏银并非常规首饰材质中指的白银、纹银,藏区的首饰含银量较低,其原因是新中国成立前的西藏银储备量少,人们为了制作首饰,便把银混入别的金属之中,时间推进便形成了今日的藏银,对于藏族人来说藏银无非就是白铜,是白铜的雅称。
藏银首饰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宗教内涵,其造型粗犷、色彩绚丽、形式多样,更是集实用性与美观性为一体的装饰品,是藏民智慧交融的结晶。当代有很多学者与艺术家对传统藏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是对于如何将藏银元素应用与现代首饰设计结合的研究空间还较为广阔。
2 藏族银饰的形制特征
2.1 藏银首饰主要类别
由于藏民族在游牧生活中为了便于迁徙形成了浑身披挂的首饰佩戴形式,常见的首饰类别有:簪子、发珠、耳环、发卡、骨环、项链、嘎乌、托架、护身品、戒指、手镯、背带、藏刀、海贝、铃铛等。
2.2 藏银纹样
藏民族是一个有着自己特定风俗、特定信仰、特定审美的民族。在西藏历史文化中,政教合一、全民信教。从藏银首饰中常能见到和佛教传统纹样相关的元素,例如卍字纹、六字箴言纹、十相自在图、吉祥如意纹,这些图文各个都有着精妙的宗教含义,如八宝吉祥图,在图中包含有:宝伞、宝鱼、宝瓶、莲花、白海螺、吉祥结、胜利幢、金法轮等带有宗教色彩的纹样;十相自在图,代表寿命自在、心自在、愿自在、业自在、受生自在、解自在、神力自在、资具自在、法自在、智自在;卍字纹,象征吉祥福瑞;以及寿字纹、百结、卷草纹、云纹、水纹、狮、虎、龙、日月纹等等。
2.3 藏银工艺
藏银的制作主要以锤碾、模压、錾刻、镂空、镶嵌、焊接等手工工艺为主,制作模具也同样使用原始沙盆注锌的方法,所以藏银相比纯银显得更加的古朴和原始,价格也相对要低廉许多,手工工艺的镶嵌、镂刻与自然元素的组合能够形成强烈对比,但又显得协调而统一。
2.4 文化内涵、宗教含义
由于藏民对佛教的虔诚,装饰品设计不仅注重其美观的造型,同时也注入了信仰,这些装饰品成為教徒修行的必需品,是他们的精神寄托。藏族民众对宗教的坚定信仰反应在藏银首饰的设计、制作等各个方面,例如,藏族人民认为万物皆有灵,因此他们在镶嵌藏银首饰时多采用未经切割的宝玉石,以体现宝玉石的原始美感,同时表达对自然的崇敬。佛教对藏银首饰艺术的影响主要包括对图案上的影响和选材上的特殊性。在图案上,藏民十分青睐选用具有宗教色彩的纹样,如臧八字、十相自在图等;在选材上,藏民将金银、珊瑚、红玉髓、玛瑙、蜜蜡、砗磲列为佛教最佳的七种首饰艺术材质,认为此类材质是修行持戒的最佳装饰品;此外,藏民对首饰的形状也赋予了宗教的意义,如他们将切磨成圆形的首饰品,从佛学的角度解读为“圆通”、“圆觉”。
3 分析国内外首饰品设计环境
自20世纪80年代中国珠宝行业起步,许多外国珠宝涌入中国,西方美学在中国得到了肯定并大有占领中国珠宝市场之势,但伴随着人们对配饰需求量的迅速增大以及对配饰设计的审美追求逐步提高,人们认识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学的魅力所在,近些年来“中国创造”、“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追求文化传承的呼声日益高涨,设计环境开始优化的同时民族配饰若能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展示在公众的面前,将民族精神、民族文化、民族特质融入设计之中,必能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4 藏银元素与现代首饰设计的结合
4.1 采用藏族特质材料凸显首饰民族性
在现代首饰设计中,选用彰显藏族特色的材料来进行现代首饰设计。如:绿松石,代表佛教法器、护身圣品、神的礼物、蓝天和大海的精灵;琥珀,代表“戒、定、慧”三学,消灾避难、一生平安;玛瑙也是佛教七宝之一,常用作佛珠、神器;红珊瑚,常用作赤珠;蜜蜡,其色如蜜,光如蜡,藏民认为蜜蜡是吉祥之物,具有神秘的力量;象牙,常用作念珠、佛头。
4.2 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
藏银饰品相对于925纯银来讲确实显得粗糙许多,风格较为突出,在现代首饰设计中,我们可以将藏银材质中银的比例加以提高,一方面可以提升饰品本身的价值,一方面能够很好地利用925银明亮的色彩和优异的延展性来表达设计意图。
5 结语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然而一个民族的特色能否很好地被现代文化所吸收与接受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验证,随着人们对服饰配饰有着更高层面的需求,民族首饰艺术的特殊元素应用于现代首饰设计之中,顺应市场对个性化、民族艺术特色的要求,必将获得成功。
目前大部分对藏族银饰的研究尚停留在整理和归纳其艺术形制的方面,如何将传统艺术形式与现代首饰设计相结合,是时代给研究者的新课题,只有将民族性元素与现代设计完美结合,才能实现传统文化艺术的活化和继承,使民族特色在艺术舞台上绽放出新的光彩。
参考文献:
[1] 甘孜州志编纂委员会编纂.甘孜州志[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9.
[2] 康定民族师专编写组编纂.甘孜藏族自治州民族志[M].北京:当代出版社,1994.
[3] 仇保燕.青海藏族风情丛话[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