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由学生的个人学习向合作学习方式转变;由学生的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方式转变;由学生的接受性学习向探究性学习方式转变;由教学单向传授方式向双向互动学习方式转变。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数学;学习方式;转变
随着新课程改变的全面实施,给中学数学教学增添了活力,提高了要求。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让学生学会学习数学,也是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所在。正如爱因斯坦所述,“知识的主要价值是方法知识”,因此,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已成为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条件。
一、由学生的个人学习向合作学习方式转变
(一)、确定小组合作成员,明确小组学习的任务,培养合作学习意识
孔子日“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数学课程标准》也确立了“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所以,在新课程实施中,学生的个人学习向合作学习方式转变,不能像传统课堂才临时组合,摆摆花架子,“为小组教学而小组教学”。必须明确小组的成员,使各组不管在课内学习还是课外合作时都是一个整体。分组时,建议采取“异质就近组合”,异质就近组合的合作自主学习活动可以在课前、课中和课后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课前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可以是通过相关资料或利用网络等技术查阅信息,也可以是思考问题和提出质疑等。例如,在预习《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一课题时,要求各小组用三根木条做成三角形和四根木条做成四边形,并由每个人小组形成结论,在教学这部分时,让学生自己汇报小组交流的成果,教师及时予以评价,在课堂上便轻松完成预定的教学设想。
(二)、教师参与,交流后给予合理的评价
学生在活动或谈论时,教师不能置身事外,参与到小组活动的中去,并及时给予点拨引导,启发思维,开阔思路,疏导疑难,把学生引入问题的关键,以突然课文或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课题时,由于学生对如何做辅助线,小组在进行讨论时,学生便很难归纳出辅助线的做法,教师此时参与其中,给予适当的启发,然后通过各小组交流,马上找到辅助性的做法。通过此类方法能慢慢培养学生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从中也能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真谛和快乐。
二、由学生的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方式转变
培养好具有开拓精神和主体意识的创新人才,是时代赋予教育的神圣使命。主体性教育思想认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必须充分发挥老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价格。审视传统教育,我们培养的学生恰恰缺少一种自主意识和锐意求索的内在精神,其原因在于不少教师在教学中片面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学习活动总是在教师的周密安排下按设计程序进行,学生没有成为学习的“主人”,处于一种被动、禁锢的学习状态,这样的教学活动难以使学生学到真正的知识。为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创造性学习,必须由学生的被动学习方式向自主学习方式改变。一是教师要敢于放“权”;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要从“学”服从于“教”变为“教”服务于“学”,有的教师认为给学生多讲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而这种依靠讲解所得到的“效率”往往是以牺牲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探索创新的机会为代价的,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所蕴含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精神和自学能力的有利因素,最大限度地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上“唱主角”,把教学过程的学习自主权和主动权还给学生;二是变教学的“指令性”为“指导性”;为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是当好学生的“导演”和助手,而不是充当“指挥官”,做到以“导”为“教”,要采取多种形式“导”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未知的欲望。如,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设立学生喜闻乐见的问题,激发学生自主地去查阅资料,实验探索,讨论分析等,在多维互动中使学生的学识、能力、价格得以全面自主的发展,老师的作用是适时给学生进行点拨归纳,释疑解难,激励和评价。
三、由学生的接受性學习向探究性学习方式转变
从现代知识来说,既包括直接经验,又包括间接经验,还知识的质和量,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知识结构等,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发现教师更多地注重了对学生知识的灌输,使学生逐步脱离了真实生活,那种被动接受性学习,使学生局限于课堂、局限书本,使学生缺少了对社会的了解和与大自然的亲近,缺少了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和创新,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于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那么现代课堂教学必须以多维的、动态的、整体的、灵活变通的方式为其发展取向,改革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课堂教学方法,把学生的接受性学习方式改变为探究性学习方式。
四、由教学单向传授方式向双向互动学习方式转变
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和束缚,有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往往以教师知识的权威把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形成了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灌输”,学生机械接受的单向传授,抑制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因此,要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必须建立起师与生、教与学的新型关系和双向互动的学习方式,使课堂教学具有平等性、民主性和互动性。
(一)变“一言堂”为“群言堂”
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相互交流的过程,课堂上师生是平等的,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单靠教师的机械灌输,“包办”学生学习,学生的认知是难以实现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变“一言堂”为“群言堂”,采取多种措施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结合教学内容多设置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使学生主动与教师交流,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发言主,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做到能让学生说的教师不讲,能让学生思考得出的结论,教师不要过早宝座,对发言的学生多指导、少批评、多激励、少指责,以唤起学生对教师的亲情,对学习的热情,对思考的激情,从某种意识上说,这就是教学成功的一半。
(二)、变“讲”为“研”,双向互动
古希腊生物学家普罗塔戈曾说过:“大脑不是一个等待填满的窗口,而是一把需要点燃的火炬”。这就要求课堂教学教师要点燃学生的火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作用,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讲课”为“研课”,使师生双向互动。一是做到先“研”后“讲”,把有关学习内容形成“问题”或“课题”,首先让学生进行研究(包括阅读教材、小组讨论),然后老师进行点拨、释疑、评价性讲解;二是做到边“研”边“讲”,使教学过程师生进行积极地交流合作,把教学任务主师生共同来完成;三是变“讲”为“研”;实践表明,教师上课的“满堂灌”没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会是事倍功半,枉费心机,要正确认识到“讲”不能代替“学”,“学”不能依赖于“讲”,真正意义上的讲课应从“研课”中体现,这不但是亲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也是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切入点。
根据本人几年的实践,以上学习方式的改变,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关注学习过程和参与探究实践,对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总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教学改革的核心,是一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理念。今后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多学习,多思考,力争全面、灵活运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扬长避短,真正让学生受益,让教学受益。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周军.教学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P11
(作者单位:江西省北京师范大学新余附属学校)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数学;学习方式;转变
随着新课程改变的全面实施,给中学数学教学增添了活力,提高了要求。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让学生学会学习数学,也是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所在。正如爱因斯坦所述,“知识的主要价值是方法知识”,因此,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已成为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条件。
一、由学生的个人学习向合作学习方式转变
(一)、确定小组合作成员,明确小组学习的任务,培养合作学习意识
孔子日“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数学课程标准》也确立了“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所以,在新课程实施中,学生的个人学习向合作学习方式转变,不能像传统课堂才临时组合,摆摆花架子,“为小组教学而小组教学”。必须明确小组的成员,使各组不管在课内学习还是课外合作时都是一个整体。分组时,建议采取“异质就近组合”,异质就近组合的合作自主学习活动可以在课前、课中和课后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课前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可以是通过相关资料或利用网络等技术查阅信息,也可以是思考问题和提出质疑等。例如,在预习《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一课题时,要求各小组用三根木条做成三角形和四根木条做成四边形,并由每个人小组形成结论,在教学这部分时,让学生自己汇报小组交流的成果,教师及时予以评价,在课堂上便轻松完成预定的教学设想。
(二)、教师参与,交流后给予合理的评价
学生在活动或谈论时,教师不能置身事外,参与到小组活动的中去,并及时给予点拨引导,启发思维,开阔思路,疏导疑难,把学生引入问题的关键,以突然课文或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课题时,由于学生对如何做辅助线,小组在进行讨论时,学生便很难归纳出辅助线的做法,教师此时参与其中,给予适当的启发,然后通过各小组交流,马上找到辅助性的做法。通过此类方法能慢慢培养学生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从中也能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真谛和快乐。
二、由学生的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方式转变
培养好具有开拓精神和主体意识的创新人才,是时代赋予教育的神圣使命。主体性教育思想认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必须充分发挥老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价格。审视传统教育,我们培养的学生恰恰缺少一种自主意识和锐意求索的内在精神,其原因在于不少教师在教学中片面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学习活动总是在教师的周密安排下按设计程序进行,学生没有成为学习的“主人”,处于一种被动、禁锢的学习状态,这样的教学活动难以使学生学到真正的知识。为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创造性学习,必须由学生的被动学习方式向自主学习方式改变。一是教师要敢于放“权”;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要从“学”服从于“教”变为“教”服务于“学”,有的教师认为给学生多讲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而这种依靠讲解所得到的“效率”往往是以牺牲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探索创新的机会为代价的,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所蕴含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精神和自学能力的有利因素,最大限度地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上“唱主角”,把教学过程的学习自主权和主动权还给学生;二是变教学的“指令性”为“指导性”;为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是当好学生的“导演”和助手,而不是充当“指挥官”,做到以“导”为“教”,要采取多种形式“导”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未知的欲望。如,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设立学生喜闻乐见的问题,激发学生自主地去查阅资料,实验探索,讨论分析等,在多维互动中使学生的学识、能力、价格得以全面自主的发展,老师的作用是适时给学生进行点拨归纳,释疑解难,激励和评价。
三、由学生的接受性學习向探究性学习方式转变
从现代知识来说,既包括直接经验,又包括间接经验,还知识的质和量,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知识结构等,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发现教师更多地注重了对学生知识的灌输,使学生逐步脱离了真实生活,那种被动接受性学习,使学生局限于课堂、局限书本,使学生缺少了对社会的了解和与大自然的亲近,缺少了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和创新,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于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那么现代课堂教学必须以多维的、动态的、整体的、灵活变通的方式为其发展取向,改革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课堂教学方法,把学生的接受性学习方式改变为探究性学习方式。
四、由教学单向传授方式向双向互动学习方式转变
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和束缚,有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往往以教师知识的权威把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形成了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灌输”,学生机械接受的单向传授,抑制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因此,要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必须建立起师与生、教与学的新型关系和双向互动的学习方式,使课堂教学具有平等性、民主性和互动性。
(一)变“一言堂”为“群言堂”
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相互交流的过程,课堂上师生是平等的,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单靠教师的机械灌输,“包办”学生学习,学生的认知是难以实现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变“一言堂”为“群言堂”,采取多种措施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结合教学内容多设置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使学生主动与教师交流,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发言主,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做到能让学生说的教师不讲,能让学生思考得出的结论,教师不要过早宝座,对发言的学生多指导、少批评、多激励、少指责,以唤起学生对教师的亲情,对学习的热情,对思考的激情,从某种意识上说,这就是教学成功的一半。
(二)、变“讲”为“研”,双向互动
古希腊生物学家普罗塔戈曾说过:“大脑不是一个等待填满的窗口,而是一把需要点燃的火炬”。这就要求课堂教学教师要点燃学生的火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作用,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讲课”为“研课”,使师生双向互动。一是做到先“研”后“讲”,把有关学习内容形成“问题”或“课题”,首先让学生进行研究(包括阅读教材、小组讨论),然后老师进行点拨、释疑、评价性讲解;二是做到边“研”边“讲”,使教学过程师生进行积极地交流合作,把教学任务主师生共同来完成;三是变“讲”为“研”;实践表明,教师上课的“满堂灌”没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会是事倍功半,枉费心机,要正确认识到“讲”不能代替“学”,“学”不能依赖于“讲”,真正意义上的讲课应从“研课”中体现,这不但是亲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也是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切入点。
根据本人几年的实践,以上学习方式的改变,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关注学习过程和参与探究实践,对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总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教学改革的核心,是一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理念。今后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多学习,多思考,力争全面、灵活运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扬长避短,真正让学生受益,让教学受益。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周军.教学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P11
(作者单位:江西省北京师范大学新余附属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