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PD-1和PD-L1分子的表达及其意义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wenbin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和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分子的表达及其意义。

方法

收集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科收治的48例晚期NSCLC患者(肺癌组),并选择同期体检中心性别、年龄匹配的36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流式细胞学方法检测两组外周血CD4+T细胞、CD8+T细胞表面PD-1的表达百分比和单核细胞表面PD-L1的表达率。将能接受序贯采样的单纯采用化疗治疗2~4周期患者,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RECIST1.1)标准评估病情,筛选疾病部分缓解(PR)者7例为疗效PR组,疾病进展(PD)者10例为疗效PD组,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D4+T细胞、CD8+T细胞表面PD-1和单核细胞表面PD-L1的表达差异。

结果

肺癌组患者外周血CD4+T和CD8+T细胞表面PD-1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5.9±7.4)%比(20.6±6.2)%,(19.9±9.8)%比(14.0±5.6)%,均P<0.05];肺癌组外周血单核细胞PD-L1的表达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33.1±15.1)%比(13.6±5.3)%,P<0.001]。疗效PR组CD4+T、CD8+T细胞表面PD-1和单核细胞表面PD-L1表达率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基线水平[(22.8±8.5)%比(25.9±7.8)%、(17.1±8.4)%比(20.4±8.6)%和(18.1±6.9)%比(31.3±13.2)%](均P<0.05);疗效PD组三者表达率则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基线水平[(33.5±6.5)%比(23.9±4.2)%、(25.2±9.1)%比(19.1±8.8)%和(43.1±18.3)%比(29.7±10.6)%](均P<0.05)。

结论

NSCLC患者外周血T细胞和单核细胞上存在PD-1和PD-L1的异常表达,提示PD-1/PD-L1信号在T细胞与单核细胞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抑制T细胞增殖,参与肺癌细胞免疫逃逸。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对较低级别胶质瘤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共纳入经术后病理证实的初发较低级别胶质瘤病例242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及生存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用Log-rank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Cox模型比例风险评估做多因素分析。结果NLR和PLR的最佳cut-off值分别为1.95和197.22。NLR≤1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脑胶质瘤细胞U87的作用及对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Caspase-9、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的影响。方法姜黄素溶液干预脑胶质瘤细胞U87,使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率,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的Caspase-3和Caspase-8水平,使用Western
目的观察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κB (NF-κB)信号通路在体外氧糖剥夺/复氧(OGD/R)损伤所致的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AS)水肿中的作用。方法培养新生Sprague-Dawley大鼠脊髓AS,建立OGD/R模型,观察OGD/R后脊髓AS水肿体积、水通道蛋白4(AQP4)、TLR4以及细胞核内NF-κB表达。分别使用TLR4抑制剂(CLI-095)以及NF-κB抑制剂(BA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对成骨细胞MC3T3-E1增殖、凋亡以及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方法将成骨细胞MC3T3-E1分为4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低浓度组(5×10-3 mg/L)、中浓度组(5×10-2 mg/L)与高浓度组(5×10-1 mg/L)。空白对照组不加任何药物,只使用常规细胞培养液;低浓度组、中浓度组、高浓度组分别加入相应浓度比例的丹参酮ⅡA进行细胞培养,噻唑蓝(MTT)法检测甲状腺癌细胞增
目的观察Krüppel样因子4(KLF4)对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诱导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髓核样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TGF-β1诱导BMSCs 7 d和14 d对KLF4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建立KLF4过表达BMSC细胞株,用TGF-β1诱导7 d或14 d,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
目的探讨浸润性小叶癌(ILC)临床病理特性和组蛋白-赖氨酸N-甲基转移酶2(EZH2)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54位ILC患者,从中选择49例进行EZH2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ILC以癌细胞散在呈线性或非线性生长为特点。在多灶性、月经状况、体重指数、肿瘤分级、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和雄激素受体等大多数肿瘤特性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反,核分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EZH2的表达与高核分级明显相关。
环状RNA(circRNA)为一类广泛存在于生物界的内源性非编码RNA,其主要结构特征为包含封闭环状结构,不具有5′-、3′-末端与多聚腺苷酸尾结构。封闭环状结构使circRNA不易被RNA外切酶降解,以及避免腺苷酸脱支酶的脱帽效应,因此circRNA的结构与功能均稳定。目前研究发现,circRNA主要参与转录及转录后基因表达的调控,尤其可以作为微小RNA(miRNA)海绵,充当竞争性内源RNA(
目的观察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复合全麻(LPSN)对高龄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转归的影响。方法70例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LPSN组和单纯全麻(GA)组,每组35例,LPSN组术中以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后行全身麻醉;GA组以常规全身麻醉。在入室5 min(T0)、术后3 h(T1)、术后24 h(T2)及术后48 h(T3)记录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
本文报道了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诊治的一例小肠脂肪瘤病,该患者20年前于其他医院因肠梗阻手术,病历记载:肠腔内有数个息肉样病变,约4 cm×5 cm大小,切除60 cm病变小肠,未行病理检查,术后腹痛、腹胀消失。7 d前饱餐后腹胀加重,伴腹痛、恶心,大便及排气次数减少。保守治疗无效后手术治疗,术中见回盲瓣以上130 cm至十二指肠空肠曲下150 cm之间肠管异常,肠腔扩张,最大直径约12 c
目的分析妊娠早期采用不同促甲状腺激素(TSH)切点值诊断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CH)的患病情况。方法顺序纳入北京大学国际医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3月建档的妊娠妇女896名,筛选上述人群中符合美国临床生化研究院推荐标准,且为单胎妊娠、无不良产科结局及妊娠并发症的孕妇421名,年龄(31.0±3.9)岁,采用自我纵向序列研究方法建立妊娠期特异性甲状腺功能参考值范围。妊娠早期特异性TSH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