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扭亏”策略之“狂想”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y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不是企业,本不存在亏损的问题。不过,由于教育投入的严重不足,导致许多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的经费“拨”不敷出,难以维持正常的运转。于是,学校便在艰难中勉强度日。当然,经济上亏损还好说,等投入加大了,补上空就是了。关键是由于投入不足,无力改善办学条件,导致教育教学质量的“亏损”,这是无论如何也难以弥补上的。因此,作为校长,在当前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开辟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以确保学校的正常运转,避免出现“亏损”,仍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尽管这项任务本不属于校长。
  谈到筹措经费,很多校长都是一脸的无奈,因为,眼前的“红灯”太多。虽然说这些“红灯”对于维持正常的“交通秩序”很有必要,但是,由于配套的措施没有跟上,致使有些“红灯”阻碍了教育的发展。
  虽然说这些“红灯”设置得并不合理,但是,我们也不能硬闯。在呼吁“有关部门”拆除的同时,应该积极主动地想法子绕过去。思来想去,有这么三个策略可以帮我们的校长绕过“红灯”筹到经费,从而实现学校的“扭亏”。不过,至于能不能真的“绕”过去,我也没有十分的把握,因此,谓之为“狂想”。
  一是开发。就是开发校园,发展经济。当然,开发校园并不是把学校卖了,发展经济也不是不办学了。而是立足学校,在不影响教育秩序的前提下,充分挖掘校园创造经济的价值。比如说,我们的校园,尤其是农村学校的校园,一般占地都比较大,如果把四周全栽上经济林木,三、五年之后,怎么着也能收入个万儿八千的。这样的“绿色银行”,我们为什么不建立呢?非得花大价钱去买那些难以伺候的名贵花木来“点缀”呢?再比如说,学生的日常消费。看一看我们的学校,哪一个周围没有十个八个的专门面向学生的商店?他们卖的东西,不管文具还是食品,不仅价格高,而且质量良莠不齐,有的甚至还有假冒伪劣商品。我们为什么就不能为学生提供质优价廉的服务呢?方便了学生,又充实了学校,这样的好事我们何乐而不为呢?当然,不少地方都挂着这方面的“红灯”,可我们可采取另外的方式。而且,只要保证不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不是“肥水不流外人田”,是不会出什么问题的。
  二是盘活。就是盘活学校资源,创造价值。学校的资源有两种:设施资源和人才资源。先说盘活设施资源。学校的很多设施,一年也就是用那么两三次,与其让其闲置,倒不如租出去“升值”。比如学校的音乐器材,节假日里可以对外租赁;学校的操场及体育设施,在周末可以租给企事业单位举办各种体育比赛;就是学校的教室,也完全可以在假期里对外租用。当然,出租并不是往外扔,还要完好地收回来。这里面,需要做很多细致的工作。再说盘活人才资源。相对于其他单位来说,学校是一个人才密集的地方。既然能教得了学生,也一定能教得了“社会”。有的企业需要对员工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师不是正合适吗?有的单位需要组队参加本行业的歌咏比赛,我们的音乐教师完全有能力当一回教练。其实,在平时,我们的老师也经常为此无私奉献。与其为了情面不要报酬,不如要劳动之所得,也算是经济价值的体现。而且,有的单位常常拿优厚的报酬也难得一人相助,因为,我们没有让教师创造价值的先例。
  三是合作。就是与社会合作,互利共赢。举个例子,20年前,电视、报纸上的广告有多少?而现在呢?为什么多了?谁赚了便宜,谁吃了亏?不用说,都明白。学校要建教学楼,让附近的企业赞助一下,把楼的名字以企业的名字命名不可以吗?难道非要叫什么“致远楼”、“清华楼”、“行知楼”吗?学校举行艺术节,就像社会上通行的那样冠以“××杯”不行吗?即便是仅仅赞助一些奖品,也会为学校省一笔开销。现在,很多学校一到“六一”节、教师节,就四处发请柬,邀请人家参加庆祝大会、座谈会,醉翁之意是要赞助。我们为什么不创造条件,不去伸手要,而让他们主动来送呢?
  不过,犹如市场经济面前的“红灯”,也许某一天,教育面前的这些“红灯”也会变成“绿灯”。即便变不成“绿灯”,那时保障机制完善了,日子就会好起来。
  (作者单位:山东高密市柏城镇柏城中学)
其他文献
加涅(Robot M·Cagne)认为“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环境因素通常是指“在家庭、地理环境、学校和各种社会环境中的事件”,从学校这个层面上来看,学生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与之相联系的学校文化氛围及其相关事件。课堂教学是影响学生学习的极其重要因素,因此,课堂教学行为的缺失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果。本文拟结合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分析缺失性行为。    忽视学生学习动机,教师唱独
校本教研着眼于教师本身的专业发展和学校可持续发展,能使教学研究成为学校的一种生活、一种习惯、一种文化。因而,在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进程中,应发挥校本教研的引领作用。近年来,我校在强化校本研究,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做了行之有效的工作。    切入点:把握校本教研的三大要素    1.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教研的基础和前提  自我反思是校本教研的基础和前提,同时也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在校本教
2015年,教育部等三部委提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思路。此后,各独立院校积极探索专业“应用型”的目标定位。针对这种教育改革,汉语言专业或强调说、读、写、思的知识本
随着教师专业的深入开展、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确立,教育界越来越关注教师职业的生存与发展,学者们也聚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把教师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承担着巨大的社会与文化责任;教师是民族文化的传递者,与民族兴衰紧密相连。教师职业被赋予了强烈的社会情感和文化重任。教师在现实的工作中,似乎也默认了这一规定,把兢兢业业、安于辛苦当作获取幸福的过程,甚至把燃烧的蜡烛作为自己终生的写照。在这样的工作中,教师
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文化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知识体系、价值观念、生存方式等构成的观念形态的复合体。校园文化则是一个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的人生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  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格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学生的视
近几年,我校坚持“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人人有才,个个合格”的办学理念,围绕实现教学质量的可持续发展这一办学目标,关注教学常态,强化教学管理,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教学成绩始终走在了全市前列;2009年以中考为标志的教学质量攀升了新高,学校办学水平跨入了新境界。     关注教师,培养教师,发展名师    1.启动《教师职业发展个人规划》活动,围绕“在成就教育事业的同时发展自己”的教师职业发展思路,
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深化,对办学行为的规范要求越来越高,课程设置、作息时间、作业量、考试方法成为规范的首要任务,也成为办学不可逾越的鸿沟。教育方式、教学方法、评价方法都要适应规范要求,也需要革新。面对这一系列变化,学校都面临着新的挑战,特别是农村小学仓促应战,遇到了很多困难和尴尬。    专业教师缺乏,需要补充    有的农村小学一个乡镇只有一个专业音体美教师,好的乡镇有两三个,可面对两三千学生如何教
步入21世纪,全球化的侵袭,信息化的逼近,知识经济的初显,社会转型特征的明彰,以及学习化社会的逐步生成,都迫切要求教育改变原有的形态,培养创新性人才。人才培养质量规格的这一变更,势必引发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的一系列变革,只有重新认识、定位学校中的一系列现象和行为如课堂、班级、教材等,才能应对这一挑战。  课堂是什么?在许多人的头脑中,这可能是一个不言而喻的问题,不需要问,也不值得问。大概也正是由于这
为研究水在不同渗流方向下对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泥岩地基膨胀性及渗透性的影响规律,以兰新高铁DK1345+200里程为试验点,借助自主研发的测试仪器,进行在不同上覆荷载下膨胀变形
我国将在青藏高原南缘新建一批干线铁路和跨境铁路,必须通过没有建设经验的海洋型冰川区。海洋型冰川具有很强的灾害和塑造地貌效应,目前主要关注其灾害威胁,对冰川地貌的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