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影视道具是影视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作用就如装裱之于书画,鞍辔之于骏马,在体现影视作品相关环境、气氛、地区和时代等特征的同时,给观众带来极大的视觉享受和心理愉悦。影视道具不仅可以丰富剧情内容,强化荧屏效果,同时也可以走进现实,贴近百姓生活,与人们的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关联系起来。总之,影视道具不仅对影视荧屏本身效果有着重要作用,同时还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影视作品 影视道具 文化 产业 经济
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国际间的文化交流达到空前的繁荣,影视作品的交流也随之频繁起来,逐渐成为人类日常生活、娱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众多的国际影视作品中,中国的影视作品通过几代影视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在质与量上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很多方面仍有不足之处。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国外影视不断登陆的背景下,这些不足之处则愈发显现。例如,近几年“韩流”影视作品强势袭来,《蓝色生死恋》、《我的野蛮女友》、《大长今》等纷纷上演,其影视作品受众之广。上到八旬老人下到幼儿园的孩童,达到景象空前的局面。“韩流”不仅冲击着中国的文化市场,同时还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这种现象使得处于夹缝中生存的中国影视进退两难。这种尴尬的局面引起众人的思索,于是乎,很多人开始关注“韩流”影视作品,有的从作品题材进行分析,有的从剧情结构进行分析,有的从人物角色方面进行分析等等,但是从影视道具这个角度进行分析的却着墨不多,本文主要从影视道具的作用出发,分析其荧屏内外影视道具对影视作品及影视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影响,通过中、韩影视道具运用的不同情况进行比较,吸取其精华,使其促进中国本土影视作品及其影视产业的发展。
一、影视道具
影视道具贯穿了整个影视发展史。从影视作品的产生开始,影视道具就被运用在影视作品中。影视道具的运用包括的范围很广。具体概括起来主要包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影视道具以体积分为:大道具,小道具:以功能分为:陈设道具、效果道具、市招道具、动物道具等,这些影视道具纵向包括几千年的人类历史,横向包括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差异,是影视作品中的『必要组成部分,是构成影视作品收视率高低的重要因素,也是影视作品走向市场成败的关键点之一。
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需要好的影视道具。就如装裱之于书画,鞍辔之于骏马。影视道具的巧妙运用如锦上添花,不仅为剧情服务,为文化传承服务,同时还为本土的经济发展服务:而影视道具错误的运用将是画蛇添足、指鹿为马,不但会歪曲作品内容,篡改历史,而且会降低影视作品的品质,贬低国家文化,因此影视道具在影视作品中的运用需要慎之。
二、荧屏内影视道具的作用
影视道具对影视作品本体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影视作品中。如果说“剧情”是人的灵魂。那么“画面”就是人的外貌,而“影视道具”就是人的五官,影视道具与其它构成元素对于影视作品而言具有同等的重要性。这种重要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影视道具的串接作用
在影视作品中道具可以对剧情的变化起到串接的作用,大到整部作品的剧情结构,小到一个故事情节。如冯小刚导演,葛优主演的《手机》,其中手机在作品中起串接作用。整部影片围绕手机给大家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麻烦。所有的故事情节都由于手机的存在而引起的。
2、影视道具体现主题思想
影视道具的运用可以给观众带来视觉与心理的变化。同时还可以反映影视作品主题。如张艺谋导演的《十面埋伏》,在《十面埋伏》中金捕头与小妹这对亡命天涯的人物在竹林间逃亡,竹林的运用,让观众感受影视带来的强大的震撼。竹子的气节通过演员体现出来。而人的精神通过竹子得到了升华。
3、影视道具体现的文化
不同的影视作品,体现不同历史、不同地域的文化,如张艺谋在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这部作品中,红灯笼的成功运用,让原本黑乎乎的画面变得亮了起来,红红的灯笼让画面显得唯美而不失中国韵味。红灯笼似乎成了中国文化的一种特殊阐述,通过镜头中的特殊道具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文化的特殊的载体。
4、影视道具反映作品的品质
影视作品品质的高低可以通过影视道具反应出来,如张艺谋拍摄大型古装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中,演员身着的绚丽多彩服装,使用的华丽皇家器皿,无不反应出,该作品的影视作品的高贵品质。但是,影视道具在影视作品中的乱用现象并不少见,宋元时期的名人字画却会挂在隋唐的影视作品中,明明是清朝诗人的文学作品偏偏出现元代的影视作品中。这种指鹿为马、混淆视听的作品贬低了影视作品的品质。
影视道具跨越了几千的人类历史,是文化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体现。在影视道具运用方面还需慎重,使影视道具在不破坏剧情的发展的情况之下,尽可能提升影视作品的品质。
三、荧屏外道具的作用
影视道具除了对影视作品起作用之外,它还悄然地走出了荧屏,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变化。
1、影视道具可以改变观众对影视作品的欣赏习惯
如今,影视作品的影视剧情不再只是观众关注唯一核心。其精美的影视道具也是大家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年轻一代,他们不仅关注剧情还会关注影视道具,包括人物的服饰、首饰、化妆品、家居用品、饮食、语言以及拍摄场景等等。比如最近“韩流”的都市剧《my girl》和《浪漫满屋》等中的精美道具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观众会为自己欣赏到某款自己喜欢的宝贝而激动不已,如今。观众欣赏影视作品的动机变了。
2、影视道具可以引导时尚潮流
影视作品中的精美影视道具会博得观众的青睐,包括服装、食品、生活用品等等,而商家会投其所好生产大量的影视道具,从而引导整个社会时尚消费。特别是最近几年,“韩流”影视作品在影视道具运用方面十分考究。其很多影视道具得到了观众的认可,观众通过荧屏认识韩式舞蹈,韩式服装。韩式饮食、韩式家居等等,这些“韩流”深深的影响着观众的日常生活,而透过荧屏引导时尚潮流的趋势日趋明显。
3、影视道具可以拉动经济发展
影视道具在给观众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也可以拉动经济发展。2006年《乔家大院》的热播吸引了很多热心的观众,乔家大院中的一屋一檐、一桌一椅、一花一木牵动着无数观众的心。据报道,同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山西乔家大院的外景拍摄地游客爆满,乔家大院原本日接待量为四、五千人。而在黄金周里日接待量突破七、八万人,游客人数大幅上升,各地旅行社接游客人数同比增幅最高的已达三成。当地的旅游部门出乎意外的接待了如此多的游客。另一个明显的例子是 《十面埋伏》的上映,影片之中的青青绿竹引来众多影迷,因此影片外景所在地——重庆永川的“茶山竹海”风景区变得炙手可热,到“茶山竹海”旅游的人数就较上一年同期增加了150%以上。“茶山竹海”声名鹊起,带动了永川的旅游业发展。《乔家大院》和《十面埋伏》的拍摄。通过影视作品中的影视道具让平静的地方变得不再平静,拉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给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了甜头。
影视道具的这种作用在市场经济体制之下愈发明显,在强调影视道具在荧屏内部作用的同时更不可忽视其在荧屏外作用,应该最大程度的使其在荧屏内外达到一种双赢。虽然影视道具在荧屏内对于影视作品的作用是一致的,但是对于拉动国家经济发展方面存在着不同的效果。这主要是由于其国家内部相关产业部门与人群对此问题的认知度高低所决定的,有的认识深刻。有的则认识肤浅。
当前就中国而言,对于影视道具效益的认识还处于朦胧阶段,与其他国家相比还存在不足。
中国影视道具只得到了有限开掘。
中国有着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拥有大量的经典名作,如《红楼梦》、《西游记》、《宝莲灯》、《哪咤闹海》、《大闹天宫》等等,虽然这些影视作品在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灯光造型方面个个都是荧屏的经典,但在影视道具产业化方面还没有真正地走出荧屏。走向市场。如今,中国影视道具更需要产业化。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根据市场导向打磨出更多的具有市场核心竞争力的影视道具,包括:玩具、歌舞剧、服装、饮食甚至游戏等更广阔的领域,利用多彩的影视道具拓展影视产业发展的更大空间,让影视道具在传承中华文化的同时还可以创造更多地经济价值。
中国影视道具处于“被动”产业化阶段。
虽然影视道具给中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在面对影视道具带来的发展机遇的同时面临着巨大地挑战,处于挑战之中的中国影视道具产业化还略显得稚嫩。相关部门采取的措施也显得相对“被动”。例如《乔家大院》的热播给当地带来日接待量突破七、八万人的游客搞得感觉到措手不及,相关部门还没有做好迎接游客到来的准备,而狼狈不堪的接待影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而韩国在影视产业及其影视道具这方面却与中国采取的是不同的态度,他们会“主动”迎市场需求,积极进行影视道具产业化。例如,因电影《丑闻》中的场景在亚洲国家流行,其热度经年不减,热度一浪高过一浪,韩国国家旅游局针对《丑闻》的亚洲韩流热。推出主题旅游产品。另外就是建新型经典影视片场景显示18世纪朝鲜上流社会的奢侈浮华生活的《丑闻》场景,观众可以当场佩带作品中的道具饰品和服饰,或试穿剧中做工精致的韩国传统民族服饰拍照留念,通过影视道具让影迷体验韩国文化。“主动”与“被动”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却给韩国和中国的发展带来了不同的机遇。如今中国在感受韩国影视文化的同时,也在吞噬、掩埋着自己的本土文化。
中国影视道具还不具备时尚文化的引导性。
在中国大量的影视作品中,影视道具是其他国家文化的体现。如演员穿洋装,吃洋餐。开洋车、住洋房等等,而这些“洋货”都是其他国家文化的体现,如,日本的、韩国的、美国的、欧洲的等等,这一类影视道具正在牵着中国时尚文化的鼻子走。面对国外影视的强势袭击,中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创意出更多的、具有“领跑”世界时尚潮流的影视道具。
总之,影视道具是荧屏内外的“双动力”。在荧屏内,影视道具可以使影视作品更加精彩:而在荧屏外,影视道具则是经济发展的强心针。在未来中国影视道具产业化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还需着眼世界,放眼全球,创意出更多优秀的影视道具,使其在陶冶观众情操的同时,促进经济的发展,为中国影视道具“领跑”世界荧屏内外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影视作品 影视道具 文化 产业 经济
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国际间的文化交流达到空前的繁荣,影视作品的交流也随之频繁起来,逐渐成为人类日常生活、娱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众多的国际影视作品中,中国的影视作品通过几代影视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在质与量上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很多方面仍有不足之处。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国外影视不断登陆的背景下,这些不足之处则愈发显现。例如,近几年“韩流”影视作品强势袭来,《蓝色生死恋》、《我的野蛮女友》、《大长今》等纷纷上演,其影视作品受众之广。上到八旬老人下到幼儿园的孩童,达到景象空前的局面。“韩流”不仅冲击着中国的文化市场,同时还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这种现象使得处于夹缝中生存的中国影视进退两难。这种尴尬的局面引起众人的思索,于是乎,很多人开始关注“韩流”影视作品,有的从作品题材进行分析,有的从剧情结构进行分析,有的从人物角色方面进行分析等等,但是从影视道具这个角度进行分析的却着墨不多,本文主要从影视道具的作用出发,分析其荧屏内外影视道具对影视作品及影视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影响,通过中、韩影视道具运用的不同情况进行比较,吸取其精华,使其促进中国本土影视作品及其影视产业的发展。
一、影视道具
影视道具贯穿了整个影视发展史。从影视作品的产生开始,影视道具就被运用在影视作品中。影视道具的运用包括的范围很广。具体概括起来主要包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影视道具以体积分为:大道具,小道具:以功能分为:陈设道具、效果道具、市招道具、动物道具等,这些影视道具纵向包括几千年的人类历史,横向包括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差异,是影视作品中的『必要组成部分,是构成影视作品收视率高低的重要因素,也是影视作品走向市场成败的关键点之一。
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需要好的影视道具。就如装裱之于书画,鞍辔之于骏马。影视道具的巧妙运用如锦上添花,不仅为剧情服务,为文化传承服务,同时还为本土的经济发展服务:而影视道具错误的运用将是画蛇添足、指鹿为马,不但会歪曲作品内容,篡改历史,而且会降低影视作品的品质,贬低国家文化,因此影视道具在影视作品中的运用需要慎之。
二、荧屏内影视道具的作用
影视道具对影视作品本体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影视作品中。如果说“剧情”是人的灵魂。那么“画面”就是人的外貌,而“影视道具”就是人的五官,影视道具与其它构成元素对于影视作品而言具有同等的重要性。这种重要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影视道具的串接作用
在影视作品中道具可以对剧情的变化起到串接的作用,大到整部作品的剧情结构,小到一个故事情节。如冯小刚导演,葛优主演的《手机》,其中手机在作品中起串接作用。整部影片围绕手机给大家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麻烦。所有的故事情节都由于手机的存在而引起的。
2、影视道具体现主题思想
影视道具的运用可以给观众带来视觉与心理的变化。同时还可以反映影视作品主题。如张艺谋导演的《十面埋伏》,在《十面埋伏》中金捕头与小妹这对亡命天涯的人物在竹林间逃亡,竹林的运用,让观众感受影视带来的强大的震撼。竹子的气节通过演员体现出来。而人的精神通过竹子得到了升华。
3、影视道具体现的文化
不同的影视作品,体现不同历史、不同地域的文化,如张艺谋在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这部作品中,红灯笼的成功运用,让原本黑乎乎的画面变得亮了起来,红红的灯笼让画面显得唯美而不失中国韵味。红灯笼似乎成了中国文化的一种特殊阐述,通过镜头中的特殊道具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文化的特殊的载体。
4、影视道具反映作品的品质
影视作品品质的高低可以通过影视道具反应出来,如张艺谋拍摄大型古装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中,演员身着的绚丽多彩服装,使用的华丽皇家器皿,无不反应出,该作品的影视作品的高贵品质。但是,影视道具在影视作品中的乱用现象并不少见,宋元时期的名人字画却会挂在隋唐的影视作品中,明明是清朝诗人的文学作品偏偏出现元代的影视作品中。这种指鹿为马、混淆视听的作品贬低了影视作品的品质。
影视道具跨越了几千的人类历史,是文化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体现。在影视道具运用方面还需慎重,使影视道具在不破坏剧情的发展的情况之下,尽可能提升影视作品的品质。
三、荧屏外道具的作用
影视道具除了对影视作品起作用之外,它还悄然地走出了荧屏,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变化。
1、影视道具可以改变观众对影视作品的欣赏习惯
如今,影视作品的影视剧情不再只是观众关注唯一核心。其精美的影视道具也是大家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年轻一代,他们不仅关注剧情还会关注影视道具,包括人物的服饰、首饰、化妆品、家居用品、饮食、语言以及拍摄场景等等。比如最近“韩流”的都市剧《my girl》和《浪漫满屋》等中的精美道具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观众会为自己欣赏到某款自己喜欢的宝贝而激动不已,如今。观众欣赏影视作品的动机变了。
2、影视道具可以引导时尚潮流
影视作品中的精美影视道具会博得观众的青睐,包括服装、食品、生活用品等等,而商家会投其所好生产大量的影视道具,从而引导整个社会时尚消费。特别是最近几年,“韩流”影视作品在影视道具运用方面十分考究。其很多影视道具得到了观众的认可,观众通过荧屏认识韩式舞蹈,韩式服装。韩式饮食、韩式家居等等,这些“韩流”深深的影响着观众的日常生活,而透过荧屏引导时尚潮流的趋势日趋明显。
3、影视道具可以拉动经济发展
影视道具在给观众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也可以拉动经济发展。2006年《乔家大院》的热播吸引了很多热心的观众,乔家大院中的一屋一檐、一桌一椅、一花一木牵动着无数观众的心。据报道,同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山西乔家大院的外景拍摄地游客爆满,乔家大院原本日接待量为四、五千人。而在黄金周里日接待量突破七、八万人,游客人数大幅上升,各地旅行社接游客人数同比增幅最高的已达三成。当地的旅游部门出乎意外的接待了如此多的游客。另一个明显的例子是 《十面埋伏》的上映,影片之中的青青绿竹引来众多影迷,因此影片外景所在地——重庆永川的“茶山竹海”风景区变得炙手可热,到“茶山竹海”旅游的人数就较上一年同期增加了150%以上。“茶山竹海”声名鹊起,带动了永川的旅游业发展。《乔家大院》和《十面埋伏》的拍摄。通过影视作品中的影视道具让平静的地方变得不再平静,拉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给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了甜头。
影视道具的这种作用在市场经济体制之下愈发明显,在强调影视道具在荧屏内部作用的同时更不可忽视其在荧屏外作用,应该最大程度的使其在荧屏内外达到一种双赢。虽然影视道具在荧屏内对于影视作品的作用是一致的,但是对于拉动国家经济发展方面存在着不同的效果。这主要是由于其国家内部相关产业部门与人群对此问题的认知度高低所决定的,有的认识深刻。有的则认识肤浅。
当前就中国而言,对于影视道具效益的认识还处于朦胧阶段,与其他国家相比还存在不足。
中国影视道具只得到了有限开掘。
中国有着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拥有大量的经典名作,如《红楼梦》、《西游记》、《宝莲灯》、《哪咤闹海》、《大闹天宫》等等,虽然这些影视作品在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灯光造型方面个个都是荧屏的经典,但在影视道具产业化方面还没有真正地走出荧屏。走向市场。如今,中国影视道具更需要产业化。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根据市场导向打磨出更多的具有市场核心竞争力的影视道具,包括:玩具、歌舞剧、服装、饮食甚至游戏等更广阔的领域,利用多彩的影视道具拓展影视产业发展的更大空间,让影视道具在传承中华文化的同时还可以创造更多地经济价值。
中国影视道具处于“被动”产业化阶段。
虽然影视道具给中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在面对影视道具带来的发展机遇的同时面临着巨大地挑战,处于挑战之中的中国影视道具产业化还略显得稚嫩。相关部门采取的措施也显得相对“被动”。例如《乔家大院》的热播给当地带来日接待量突破七、八万人的游客搞得感觉到措手不及,相关部门还没有做好迎接游客到来的准备,而狼狈不堪的接待影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而韩国在影视产业及其影视道具这方面却与中国采取的是不同的态度,他们会“主动”迎市场需求,积极进行影视道具产业化。例如,因电影《丑闻》中的场景在亚洲国家流行,其热度经年不减,热度一浪高过一浪,韩国国家旅游局针对《丑闻》的亚洲韩流热。推出主题旅游产品。另外就是建新型经典影视片场景显示18世纪朝鲜上流社会的奢侈浮华生活的《丑闻》场景,观众可以当场佩带作品中的道具饰品和服饰,或试穿剧中做工精致的韩国传统民族服饰拍照留念,通过影视道具让影迷体验韩国文化。“主动”与“被动”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却给韩国和中国的发展带来了不同的机遇。如今中国在感受韩国影视文化的同时,也在吞噬、掩埋着自己的本土文化。
中国影视道具还不具备时尚文化的引导性。
在中国大量的影视作品中,影视道具是其他国家文化的体现。如演员穿洋装,吃洋餐。开洋车、住洋房等等,而这些“洋货”都是其他国家文化的体现,如,日本的、韩国的、美国的、欧洲的等等,这一类影视道具正在牵着中国时尚文化的鼻子走。面对国外影视的强势袭击,中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创意出更多的、具有“领跑”世界时尚潮流的影视道具。
总之,影视道具是荧屏内外的“双动力”。在荧屏内,影视道具可以使影视作品更加精彩:而在荧屏外,影视道具则是经济发展的强心针。在未来中国影视道具产业化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还需着眼世界,放眼全球,创意出更多优秀的影视道具,使其在陶冶观众情操的同时,促进经济的发展,为中国影视道具“领跑”世界荧屏内外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