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虽然改造主义是从进步主义教育思想中逐渐分化而来的一个教育流派,但是改造主义之所以能够在教育史上确立自己的地位,成为教育哲学思想的一大独立流派,必有其存在的必然性。本文分析了改造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简要介绍了改造主义的主要课程观点,由此得出了改造主义对大学课程设置的启发。
关键词:改造主义;课程设置;启示
中图分类号:B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3-0005-02
改造主义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正值1929年经济危机之时,其源于进步主义,是西方现代教育思想流派之一。因为其宣扬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改造来推动社会的变化,实现理想的社会状态,因此被诸多学者认为是过于理想,不切实际,甚至被冠以“荒诞”的帽子。与同时期的进步主义、要素主义和永恒主义相比影响相对小得多。但是,存在的即是合理的,改造主义的某些教育主张比如根据社会的需要来制定学校课程等观点对我国的课程改革,特别是大学课程设置具有启发意义。
一、改造主义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改造主义虽然是在20世纪50年代才正式成为教育哲学思想的一大流派。但是“社会改造主义”这种思想却是由来已久的。柏拉图在《理想国》、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都提出过这种思想,斯宾塞也描述过教育改造社会的蓝图。(李丽敏,ec al.)1899年杜威在《学校与社会》中深刻地阐释了教育与社会的关系,1920年,他又在《哲学的改造》中提出了改造主义这个名称。(牛媛媛,2003)
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这一次的危机对美国的经济造成致命地打击。紧接而来的大萧条使得美国原本在一战之后经济欣欣向荣,急剧发展的局面被民众对美国经济忧心忡忡的心情所代替。经济危机波及民众生活的各个方面,自然教育也不能避免。
当时占主导地位时进步主义教育思想和实用主义思想。由于思想家们之前一直把精力放在陈述教育的内容及在学校为青少年提供更多自由上,过分强调儿童个人的发展反而忽视了教育对社会的作用,从而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多方指责。这也正是因为此时的社会状况亟需改变,人们对当时的生活苦不堪言。于是,人们开始反思教育理论的问题,进步主义内部逐渐出现了不同的分支。其中有一个以康茨、拉格等为代表的被称为“拓荒思想家”的团体主张通过培养学生在新社会的认同,从而为创建一种更为鹏等的社会开辟道路。但是并没有取得进步主义者的支持,而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此时康茨和拉格等人的理论强调教育对社会改造的意义及对于人的制约作用,即是早期的社会改造主义。
虽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但是其提出的观点独树一帜,引起了人们的反思,使得人们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思考学校应如何为社会做贡献这个问题上来。随后,由于改造主义的主张并未收到明显的效果以及罗斯福总统新政对美国经济的改善明显,人们的注意力有所分散,改造主义的影响减小,有种没落的趋势。
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改造主义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而且这次创造了改造主义最为辉煌的历史。二战之后,苏联突飞猛进,给美国带来了不小的压力。进步主义逐渐失去往日辉煌,学校教育在走下坡路,人们纷纷指责盛行一时的实用主义进步教育软弱无力。此时的改造主义便以一种改变了的形式而继续存在,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教育理论流派。布拉梅尔以其众多地阐释改造主义的作品无可厚非地成为了改造主义最主要的代表人物。
二、改造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改造主义教育哲学的基本原则
改造主义教育哲学主要有六条基本原则:教育的目的是提倡一个鲜明的社会改革方案;教育应该毫不迟疑地进行这项工作;新的社会秩序必须是“真正民主”的;教师应该用民族的方式说服学生,使他们相信改造主义者的观点是正确的和迫切需要的;必须按照行为科学的研究成果重新制定教育的手段和目的;儿童、学校和教育本身都应当主要依靠社会和文化力量来塑造。(陈友松,1982)
(二)改造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布拉梅尔德在《教育即力量》中指出改造主义具有三个特征:改造主义是一种“危机哲学”;改造主义是一种“价值哲学”;改造主义教育思想具有折中的特点。(牛媛媛,2003)
改造主义是产生于危机时代的哲学,所以改造主义者都具有一种危机意识,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改变社会的状况,他们认为亟需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也就是要“改造社会”。就像在这种危机爆发的时刻,人们不应该在众多冲突选择中迷失自己,应该以多数人的意愿为主。
(三)改造主义的基本思想
改造主义教育最根本的思想是社会需要进行持续不断的改造和变化,社会的改造和变化涉及教育的改造和变化,而且社会改造的实现需要教育。“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推动社会的变化,设计并实现理想的社会”,“学校是改造社会的工具”,“为了实现文化改造的目的,学校必须要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强调人的社会性的培养”。“教师的责任是要在改造社会方面起模范作用”。(qtd.in马素萍et al.)
改造主义者认为,在危机时代,如果人们不做出改变的话,人类就可能面临着灭亡的危险。出现危机也意味着原本的教育思想已经不能适应社会,所以文化中的结构、习惯和态度都必须重新建设。而社会的重新建设需要依靠人类自己完成,教育就是要通过形成和发展个人来改造社会,要在人的心灵中发动一场改革,从而这些人才可以领导社会的改革和重建。这场改革的场所自然就是学校,学校应该关注社会的需要来培养人才,为社会重建作贡献。
(四)改造主义的课程观
改造主义认为学校是改革的场所,则改造自然要从课程出发。改造主义的课程观有:
1、认为各门学科之间要有有机联系,即实现课程的综合化。布拉梅尔德反对当时所流行的课程结构,因为他们之间是相互分离的,是“一个不连贯的教材的大杂烩”,对学生来说,要去分别学习毫无联系的多门课程是一极大的负担。相反,他主张各门学科之间应该有着共同协作的联系,相互连贯,这样一来,课程结构才有有意义的统一性。 2、改造主义认为学校课程应该包括各种社会问题。他们认为教育是社会现象,其应该包含对现代科学、技术、经济、政治、家庭和宗教等各方面问题的处理。新的学校课程应该从目前社会的问题和特征中产生,学校应该帮助人们认识到今后社会发展的趋向和将要面对的问题。
3、各门学科的内容统一于“社会改造”,学习应围绕解决社会改造的当代问题来进行,即“核心课程”或“问题课程”。布拉梅尔德认为,“社会改造”就像一个车轮的“轴”,每课学生的课程相当于“车轮”,附带学习的内容则相当于车轮的“辅条”,只有各个部分组合在一起,车轮才能发挥正常的作用。所以,他们之间是相互依存和相互支撑的关系。
4、在学习这些课程内容时,“问题解决法”是一种基本方法,教师应适用适合于学生年龄和环境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当时的社会发展处于停滞状态,百废待兴,急需实用型人才。布拉梅尔德指出,合作的调查研究、利用电视和其他电化教具、旅行和工作经验要代替大部分的讲课。除此之外,还应多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社会中去。传统的课堂教学固然有其价值,当时在危机时刻,在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之下,重中之重是要使学生将其所学尽可能多的应用与社会,为社会的重建与发展做贡献。
三、改造主义教育思想对大学课程设置的启示
(一)课程体系的综合化
无论哪个学科都非独立于其他学科之外,科学都是相互交叉的,所以在我们设置课程的时候应该对学科进行综合化的改造。换言之,我们应该重视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在保持学科体系、结构完整的基础上,为其增加综合性内容。另外,可以增加部分交叉学科,或者综合性强的学科,而且应该具有先进性,贴近实际生活和社会需要。
(二)开创专题,突破学科界限
专题研究需要研究人员有着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不光是针对本学科,还要有一定的其他相关学科的常识。学生围绕专题进行研究,为了解决某一问题,会主动的去学习相关的知识,寻求解决方法。不仅可以增加知识储备,还可以促进他们将已有的知识运用的实际操作中。研究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好的了解社会的发展方向,增强社会实践能力,还可以培养参与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可谓一举多得。
(三)增设部分实践课程,将课堂“搬出”教室
我国的课程教学一直是以书本为主,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而忽视了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在之前的应试教育中,虽然很多学生在考试中获得了较高的成绩,但是,当他们进入社会却无法将所学运用到工作实践中。我们现在需要的是动手能力,而不仅仅是纸上谈兵而已。理论应该紧密地与实践相结合。书本知识虽然大大促进了人脑的发展,但是却降低了动手能力,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分离。为了弥补这种不足,要增设一定的活动课程,而且活动课程的设计要体现实践性、自主性、综合性、情趣性和创造性原则。
(四)课程设置多注重社会所需
调查研究发现,很多的大学毕业生找不到与自己专业相符合的工作。这种情况与学校大量扩招,社会工作岗位却没有增加有一定的关系,但是也与学校的课程设置有关。有的专业比如英语专业,很多高校的英语专业是纯文学方向,除了教师这一行业外,确实很难找到其他对口的工作。假如要从事外贸工作,他们就缺少了经济类的知识。所以,这就提醒我们应该适当的根据社会所需,来设置大学的课程,这样一方面可以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也可以使得学生在社会上能够将自己的充分加以利用,否则,四年的大学学习岂不付之一炬?
四、结语
处于危机时代的背景之下,爱国人士都会需求各种各样的道路来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广大民众。所有的尝试和探索都有其贡献,都是社会发展进步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虽然改造主义由于自身在理论及方法等方面存在欠缺,最后走向没落,但是其仍然有着积极的意义。虽然我们现在的时代背景与社会改造主义产生时,有着极大的区别。但是,社会改造主义的课程观仍然给了我们极大的启示。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为我们的课程改革和课程设置服务。
关键词:改造主义;课程设置;启示
中图分类号:B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3-0005-02
改造主义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正值1929年经济危机之时,其源于进步主义,是西方现代教育思想流派之一。因为其宣扬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改造来推动社会的变化,实现理想的社会状态,因此被诸多学者认为是过于理想,不切实际,甚至被冠以“荒诞”的帽子。与同时期的进步主义、要素主义和永恒主义相比影响相对小得多。但是,存在的即是合理的,改造主义的某些教育主张比如根据社会的需要来制定学校课程等观点对我国的课程改革,特别是大学课程设置具有启发意义。
一、改造主义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改造主义虽然是在20世纪50年代才正式成为教育哲学思想的一大流派。但是“社会改造主义”这种思想却是由来已久的。柏拉图在《理想国》、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都提出过这种思想,斯宾塞也描述过教育改造社会的蓝图。(李丽敏,ec al.)1899年杜威在《学校与社会》中深刻地阐释了教育与社会的关系,1920年,他又在《哲学的改造》中提出了改造主义这个名称。(牛媛媛,2003)
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这一次的危机对美国的经济造成致命地打击。紧接而来的大萧条使得美国原本在一战之后经济欣欣向荣,急剧发展的局面被民众对美国经济忧心忡忡的心情所代替。经济危机波及民众生活的各个方面,自然教育也不能避免。
当时占主导地位时进步主义教育思想和实用主义思想。由于思想家们之前一直把精力放在陈述教育的内容及在学校为青少年提供更多自由上,过分强调儿童个人的发展反而忽视了教育对社会的作用,从而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多方指责。这也正是因为此时的社会状况亟需改变,人们对当时的生活苦不堪言。于是,人们开始反思教育理论的问题,进步主义内部逐渐出现了不同的分支。其中有一个以康茨、拉格等为代表的被称为“拓荒思想家”的团体主张通过培养学生在新社会的认同,从而为创建一种更为鹏等的社会开辟道路。但是并没有取得进步主义者的支持,而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此时康茨和拉格等人的理论强调教育对社会改造的意义及对于人的制约作用,即是早期的社会改造主义。
虽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但是其提出的观点独树一帜,引起了人们的反思,使得人们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思考学校应如何为社会做贡献这个问题上来。随后,由于改造主义的主张并未收到明显的效果以及罗斯福总统新政对美国经济的改善明显,人们的注意力有所分散,改造主义的影响减小,有种没落的趋势。
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改造主义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而且这次创造了改造主义最为辉煌的历史。二战之后,苏联突飞猛进,给美国带来了不小的压力。进步主义逐渐失去往日辉煌,学校教育在走下坡路,人们纷纷指责盛行一时的实用主义进步教育软弱无力。此时的改造主义便以一种改变了的形式而继续存在,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教育理论流派。布拉梅尔以其众多地阐释改造主义的作品无可厚非地成为了改造主义最主要的代表人物。
二、改造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改造主义教育哲学的基本原则
改造主义教育哲学主要有六条基本原则:教育的目的是提倡一个鲜明的社会改革方案;教育应该毫不迟疑地进行这项工作;新的社会秩序必须是“真正民主”的;教师应该用民族的方式说服学生,使他们相信改造主义者的观点是正确的和迫切需要的;必须按照行为科学的研究成果重新制定教育的手段和目的;儿童、学校和教育本身都应当主要依靠社会和文化力量来塑造。(陈友松,1982)
(二)改造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布拉梅尔德在《教育即力量》中指出改造主义具有三个特征:改造主义是一种“危机哲学”;改造主义是一种“价值哲学”;改造主义教育思想具有折中的特点。(牛媛媛,2003)
改造主义是产生于危机时代的哲学,所以改造主义者都具有一种危机意识,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改变社会的状况,他们认为亟需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也就是要“改造社会”。就像在这种危机爆发的时刻,人们不应该在众多冲突选择中迷失自己,应该以多数人的意愿为主。
(三)改造主义的基本思想
改造主义教育最根本的思想是社会需要进行持续不断的改造和变化,社会的改造和变化涉及教育的改造和变化,而且社会改造的实现需要教育。“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推动社会的变化,设计并实现理想的社会”,“学校是改造社会的工具”,“为了实现文化改造的目的,学校必须要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强调人的社会性的培养”。“教师的责任是要在改造社会方面起模范作用”。(qtd.in马素萍et al.)
改造主义者认为,在危机时代,如果人们不做出改变的话,人类就可能面临着灭亡的危险。出现危机也意味着原本的教育思想已经不能适应社会,所以文化中的结构、习惯和态度都必须重新建设。而社会的重新建设需要依靠人类自己完成,教育就是要通过形成和发展个人来改造社会,要在人的心灵中发动一场改革,从而这些人才可以领导社会的改革和重建。这场改革的场所自然就是学校,学校应该关注社会的需要来培养人才,为社会重建作贡献。
(四)改造主义的课程观
改造主义认为学校是改革的场所,则改造自然要从课程出发。改造主义的课程观有:
1、认为各门学科之间要有有机联系,即实现课程的综合化。布拉梅尔德反对当时所流行的课程结构,因为他们之间是相互分离的,是“一个不连贯的教材的大杂烩”,对学生来说,要去分别学习毫无联系的多门课程是一极大的负担。相反,他主张各门学科之间应该有着共同协作的联系,相互连贯,这样一来,课程结构才有有意义的统一性。 2、改造主义认为学校课程应该包括各种社会问题。他们认为教育是社会现象,其应该包含对现代科学、技术、经济、政治、家庭和宗教等各方面问题的处理。新的学校课程应该从目前社会的问题和特征中产生,学校应该帮助人们认识到今后社会发展的趋向和将要面对的问题。
3、各门学科的内容统一于“社会改造”,学习应围绕解决社会改造的当代问题来进行,即“核心课程”或“问题课程”。布拉梅尔德认为,“社会改造”就像一个车轮的“轴”,每课学生的课程相当于“车轮”,附带学习的内容则相当于车轮的“辅条”,只有各个部分组合在一起,车轮才能发挥正常的作用。所以,他们之间是相互依存和相互支撑的关系。
4、在学习这些课程内容时,“问题解决法”是一种基本方法,教师应适用适合于学生年龄和环境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当时的社会发展处于停滞状态,百废待兴,急需实用型人才。布拉梅尔德指出,合作的调查研究、利用电视和其他电化教具、旅行和工作经验要代替大部分的讲课。除此之外,还应多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社会中去。传统的课堂教学固然有其价值,当时在危机时刻,在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之下,重中之重是要使学生将其所学尽可能多的应用与社会,为社会的重建与发展做贡献。
三、改造主义教育思想对大学课程设置的启示
(一)课程体系的综合化
无论哪个学科都非独立于其他学科之外,科学都是相互交叉的,所以在我们设置课程的时候应该对学科进行综合化的改造。换言之,我们应该重视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在保持学科体系、结构完整的基础上,为其增加综合性内容。另外,可以增加部分交叉学科,或者综合性强的学科,而且应该具有先进性,贴近实际生活和社会需要。
(二)开创专题,突破学科界限
专题研究需要研究人员有着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不光是针对本学科,还要有一定的其他相关学科的常识。学生围绕专题进行研究,为了解决某一问题,会主动的去学习相关的知识,寻求解决方法。不仅可以增加知识储备,还可以促进他们将已有的知识运用的实际操作中。研究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好的了解社会的发展方向,增强社会实践能力,还可以培养参与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可谓一举多得。
(三)增设部分实践课程,将课堂“搬出”教室
我国的课程教学一直是以书本为主,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而忽视了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在之前的应试教育中,虽然很多学生在考试中获得了较高的成绩,但是,当他们进入社会却无法将所学运用到工作实践中。我们现在需要的是动手能力,而不仅仅是纸上谈兵而已。理论应该紧密地与实践相结合。书本知识虽然大大促进了人脑的发展,但是却降低了动手能力,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分离。为了弥补这种不足,要增设一定的活动课程,而且活动课程的设计要体现实践性、自主性、综合性、情趣性和创造性原则。
(四)课程设置多注重社会所需
调查研究发现,很多的大学毕业生找不到与自己专业相符合的工作。这种情况与学校大量扩招,社会工作岗位却没有增加有一定的关系,但是也与学校的课程设置有关。有的专业比如英语专业,很多高校的英语专业是纯文学方向,除了教师这一行业外,确实很难找到其他对口的工作。假如要从事外贸工作,他们就缺少了经济类的知识。所以,这就提醒我们应该适当的根据社会所需,来设置大学的课程,这样一方面可以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也可以使得学生在社会上能够将自己的充分加以利用,否则,四年的大学学习岂不付之一炬?
四、结语
处于危机时代的背景之下,爱国人士都会需求各种各样的道路来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广大民众。所有的尝试和探索都有其贡献,都是社会发展进步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虽然改造主义由于自身在理论及方法等方面存在欠缺,最后走向没落,但是其仍然有着积极的意义。虽然我们现在的时代背景与社会改造主义产生时,有着极大的区别。但是,社会改造主义的课程观仍然给了我们极大的启示。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为我们的课程改革和课程设置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