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国家级顶层合作战略项目,是构建人类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实现互利共赢多双边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国家间深化油气能源合作对促进各方的能源安全,扩大各方能源利益具有重大意义。目前中蒙已达成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依托中蒙边境经济合作区促进双边经贸往来,同时借助中俄蒙经济走廊进行多边能源合作发展。本文采取PEST研究方法就合作宏观环境,包括政治法律、经济、社会文化和技术因素,对蒙古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地位影响及发展前景进行全面分析。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中蒙 油气资源 软环境
1.中蒙油气资源合作基础
1.1蒙古国地理位置优越,资源禀赋优势
蒙古国是一个典型内陆国家,地处蒙古高原中北部,南与中国接壤,北面同西伯利亚相邻,使他成为中俄沟通的天然桥梁和重要枢纽。蒙古国的特殊地理位置使经蒙古进入中国的中俄石油管道成为最捷近、最安全的线路,也为中蒙之间进行国际油气开发合作提供了地缘优势,已经成为一带一路沿线上的重要战略支点。
蒙古国地属中亚褶皱带,基本上处于张性构造状态, 发育了沉积盆地,内部火山活动强烈。晚白垩新生代的延展促进裂谷盆地形成,同时造成派生周围地壳、岩石圈削薄形成了有许多有利于油气聚集的构造 [1]。优质地质条件使得蒙古国矿产、能源资源极其丰富,现已探明的有金、银、铜、铁、锌、煤、铀、稀土等80多种矿物,到2015年高品质石油可能储量16亿吨,初步估算储量达60—80亿桶。同时由于蒙古国内对矿产资源开发起步较晚,该数据将会逐年上升,由此可见蒙古国油气资源储量丰富且开采能力上升空间巨大,未来将成为我国重要的油气资源进口国。
1.2. 中蒙合作发展历程
1989年以来,中蒙两国外交关系正常化,自此中俄之间政治互信不断加强,2003年两国宣布建立和发展中蒙睦邻互信伙伴关系, 2009年中蒙两国又确立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共同声明。在中蒙两国的共同努力下,两国经贸合作深化,边境贸易蓬勃发展,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和中俄蒙经济走廊提出以来,蒙古国与中、俄及亚欧各国的经济关系日益紧密,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地位日益重要,成为中俄之间,中欧之间沟通的重要纽带。
當前,中国已成为蒙古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投资国。技术落后、人才短缺等原因造成蒙古国内丰富资源不能充分利用开发,出口以原油、原矿等初级产品为主,经济效益低。但就其当前石油地质条件和品质水平来看,蒙古国主要油田靠近中蒙边境且石油勘探开发前景良好。中国主要与其进行合作开发,同时通过贷款、援建等方式促进其基础设施完善发展。在中国进行石油进口多元化战略情况下,石油贸易已然成为中俄蒙经济走廊的突出重点。中蒙两国正逐步加强石油工业合作,双方优势互补合作开发,蒙古拥有较为丰富的石油资源,中方提供石油钻探开采方面较为先进的技术、经验和设备,解决双方资源开发需求问题。 同时蒙古国在中俄天然气管道工程及泛亚铁路工程中将获得更大的发展机遇。
2.蒙古国国油气资源软环境研究
蒙古国(蒙古语:Монголулс,英语:Mongolia),简称“蒙古”。蒙古国土面积为156.65万平方公里 ,是世界上国土面积第19大的国家。人口约300万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国家之一。蒙古国主要以从事游牧或半游牧,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内多盆地高原,古地质活动活跃,能源矿产资源丰富,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2.1政治法律环境
蒙古国是一个宪政共和制度国家。国内政治较为稳定,国家发展重心集中在经济层面,为与周边国家展开经贸合作提供稳定的政治环境。同时,中蒙之间关系日益亲密,先后宣布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建设边境贸易区,双边贸易尤其是边境贸易快速发展。矿产资源开发是蒙古政府振兴经济的重要战略。为了吸引外资,扩大合作,先后制定了《外商投资法》、《矿业法》、《经济特区法》等法律,鼓励外商投资,推进经济合作,充分体现了蒙古当局完善经贸投资环境的支持力度。中蒙也先后签订多个双边合作协定,包括《中蒙政府关于鼓励和相互保护投资协定》,《中蒙政府关于海关互助与合作协定》,《中蒙政府贸易协定》等,给两国企业、投资者以积极有力信号,推动两国合作开发、贸易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
2.2经济环境
2017年蒙古国与世界163个国家开展贸易,对外贸易总额105亿美元。对华贸易总额为66.816亿美元,对华贸易占蒙对外贸易的57%,中国成为蒙古重要的出口目的国和贸易伙伴。21世纪以来,蒙古国经济通过以矿业为首的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的拉动,外贸和外资持续增加的促进,进入高速发展期。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和“发展之路”深入对接, 中蒙之间不断加强边境口岸交流和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建设持久稳定、共同发展繁荣的中蒙边界建设。作为中俄两国经贸往来重要通道和中俄蒙经济走廊的战略支点,蒙古国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中蒙两国利用地缘优势,不断扩展经贸往来,提高合作水平。就当前而言,蒙古国仍处于较为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出口附加值较低的矿石原油和农牧产品为主,中国处在产业对内转型升级对外转移落后产业的阶段,总体经济发展水平高,综合实力强。两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倾向于发展产业互补经济关系,进行全方位的经济合作,中国对其矿石和油气资源需求巨大,而蒙古由于经济发展需要大量成品油和工业产成品,同时,作为友好睦邻,中国向蒙古转移相关产业,促进基础设施完善,推动城市化进程。[2]
2.3 社会文化环境
中蒙两国于1951年起建立文化联系。1994年双方签署《中蒙文化合作协定》。根据中蒙两国政府文化交流计划,两国开展了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文化交流与合作。由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实施,使得中国与蒙古在经济往来上变得更加密切,久而久之,两国关系也得到了逐步的加强,双方的国际关系在历史上发展较为曲折,这也使得在加强中国与蒙古的经济建设的同时,人们也更加关注两国的国际关系,因为良好的国际关系是加强经济往来的基础。而加强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加强两国的文化交流。 2018年1月,中蒙人文交流共同委员会首次会议在京举行。2004年4月,中国文化部部长孙家正率团访蒙,并参加了首次在蒙古举办的“中国文化周”活动。2008年5月,蒙古国立大学孔子学院揭牌。2010年6月,乌兰巴托中国文化中心揭牌。蒙古现有孔子学院3所,孔子课堂2所。[3]
2.4技术因素
技术因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社会科技水平、社会科技力量、科技体制和立法。目前蒙古国正处于经济的转型阶段,初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但仍不完善。世界银行的资料表明,蒙古国的技术创新发展水平比其他国家低得多。国家科技创新机制尚未建立,相关法律法规需要完善。
国家基础设施匮乏,蒙古国目前仍然延用前苏联的电力标准,火力供电也仅仅集中在几个大的城市。电力供应缺乏和供电设施不足对工业发展产生极大制约。随着蒙古政府对国内产业发展的大力推进,矿产工业区对电力的需求大幅增长,因此需要大力建设高压输电网和配电站,同时大力发展风力、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
3.政策建议
3.1加强政治互信,完善经贸环境
要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尤其是蒙方政府,对本国企业应加强规范,推进相关法律政策完善实施,增加双方经济往来互信,正确处理双多边商事争端和摩擦。中国政府应针对中蒙合作制定相应政策战略,引导国内企业合理投资,同时为他们提供坚实的政治后盾。中蒙之间增强政治互信,积极磋商相关协议切实达成并开展更广阔更深入的全方位合作。利用双方资源禀赋互补性的特点,努力落实胡“把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今后发展的重点领域”的重要共识,推动中蒙经贸往来互利共赢,协同共进。
3.2合理有序开发,保护生态环境
蒙古国以游牧畜牧业为主,当地居民对草原相当重视。在矿产能源开采过程中要保护环境,采取合理有序的方式进行资源获取。把环境保护工作问题放在首位, 开采前期注意与当地牧民沟通,尽量不影响放牧,开采时注意矿区绿化和地表植被保护,尽量不采用露天开采方式,防止扬尘和草地沙漠化。开采完成后注意恢复生态,矿坑回填防止地面塌陷,种植草皮还原地区植被。切实保护当地牧民的生态、经济利益。同时矿区可直接吸收当地牧民参与矿区工作,增加当地就业,使居民获得切实利益,实现经济利益共享。 [4]
3.3注重文化交流,建设命运共同体
中蒙两国毗邻而居,两国人民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内蒙古与蒙古国同宗同源,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甚至语言文字都十分相近。内蒙古地区在推动中蒙经贸往来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要重视内蒙古和外蒙古要文化交流,推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官方、民间交流,包括互派留学生、学术交流互访等活动。同时针对性开展民族特色文化活动,如摔跤、赛马、射箭等。中蒙两国之间的精彩的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了两国民心相通,筑成中蒙坚实的友谊桥梁。
四、结语
当前中蒙之间矿石资源合作成果显著,油气能源合作正在展开,蒙古國在中俄蒙经济走廊中担当主要中转和补充资源作用,同时带动多边经贸投资的扩大,促进中俄蒙阶梯递进式协同发展,推动区域内产业优化升级,资源优化配置。中蒙经济合作潜力巨大,但也应注意其中警惕法律不完善、企业信誉低、自然环境脆弱等消极因素,坚定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相关商事协定,切实保护本国企业、投资者的切身利益。并在在合作中不断完善机制体制,共同推动中蒙油气资源合作开发的进一步深入。
【参考文献】
[1] 刘传鹏, 查明, 李晓清,等. 蒙古国东戈壁盆地宗巴音凹陷油气资源评价[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9(01):42-44+117-118.
[2] 王绍媛. 中、俄、蒙三国的油气合作[J]. 东北亚论坛(6):38-43.
[3] 萨亚(SHARAV NANDINZAYA). 中蒙石油合作发展研究[D].
[4] 娜琳. 中蒙经贸关系现状及前景[J]. 东北亚论坛, 2007, 016(002):15-20.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中蒙 油气资源 软环境
1.中蒙油气资源合作基础
1.1蒙古国地理位置优越,资源禀赋优势
蒙古国是一个典型内陆国家,地处蒙古高原中北部,南与中国接壤,北面同西伯利亚相邻,使他成为中俄沟通的天然桥梁和重要枢纽。蒙古国的特殊地理位置使经蒙古进入中国的中俄石油管道成为最捷近、最安全的线路,也为中蒙之间进行国际油气开发合作提供了地缘优势,已经成为一带一路沿线上的重要战略支点。
蒙古国地属中亚褶皱带,基本上处于张性构造状态, 发育了沉积盆地,内部火山活动强烈。晚白垩新生代的延展促进裂谷盆地形成,同时造成派生周围地壳、岩石圈削薄形成了有许多有利于油气聚集的构造 [1]。优质地质条件使得蒙古国矿产、能源资源极其丰富,现已探明的有金、银、铜、铁、锌、煤、铀、稀土等80多种矿物,到2015年高品质石油可能储量16亿吨,初步估算储量达60—80亿桶。同时由于蒙古国内对矿产资源开发起步较晚,该数据将会逐年上升,由此可见蒙古国油气资源储量丰富且开采能力上升空间巨大,未来将成为我国重要的油气资源进口国。
1.2. 中蒙合作发展历程
1989年以来,中蒙两国外交关系正常化,自此中俄之间政治互信不断加强,2003年两国宣布建立和发展中蒙睦邻互信伙伴关系, 2009年中蒙两国又确立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共同声明。在中蒙两国的共同努力下,两国经贸合作深化,边境贸易蓬勃发展,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和中俄蒙经济走廊提出以来,蒙古国与中、俄及亚欧各国的经济关系日益紧密,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地位日益重要,成为中俄之间,中欧之间沟通的重要纽带。
當前,中国已成为蒙古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投资国。技术落后、人才短缺等原因造成蒙古国内丰富资源不能充分利用开发,出口以原油、原矿等初级产品为主,经济效益低。但就其当前石油地质条件和品质水平来看,蒙古国主要油田靠近中蒙边境且石油勘探开发前景良好。中国主要与其进行合作开发,同时通过贷款、援建等方式促进其基础设施完善发展。在中国进行石油进口多元化战略情况下,石油贸易已然成为中俄蒙经济走廊的突出重点。中蒙两国正逐步加强石油工业合作,双方优势互补合作开发,蒙古拥有较为丰富的石油资源,中方提供石油钻探开采方面较为先进的技术、经验和设备,解决双方资源开发需求问题。 同时蒙古国在中俄天然气管道工程及泛亚铁路工程中将获得更大的发展机遇。
2.蒙古国国油气资源软环境研究
蒙古国(蒙古语:Монголулс,英语:Mongolia),简称“蒙古”。蒙古国土面积为156.65万平方公里 ,是世界上国土面积第19大的国家。人口约300万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国家之一。蒙古国主要以从事游牧或半游牧,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内多盆地高原,古地质活动活跃,能源矿产资源丰富,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2.1政治法律环境
蒙古国是一个宪政共和制度国家。国内政治较为稳定,国家发展重心集中在经济层面,为与周边国家展开经贸合作提供稳定的政治环境。同时,中蒙之间关系日益亲密,先后宣布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建设边境贸易区,双边贸易尤其是边境贸易快速发展。矿产资源开发是蒙古政府振兴经济的重要战略。为了吸引外资,扩大合作,先后制定了《外商投资法》、《矿业法》、《经济特区法》等法律,鼓励外商投资,推进经济合作,充分体现了蒙古当局完善经贸投资环境的支持力度。中蒙也先后签订多个双边合作协定,包括《中蒙政府关于鼓励和相互保护投资协定》,《中蒙政府关于海关互助与合作协定》,《中蒙政府贸易协定》等,给两国企业、投资者以积极有力信号,推动两国合作开发、贸易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
2.2经济环境
2017年蒙古国与世界163个国家开展贸易,对外贸易总额105亿美元。对华贸易总额为66.816亿美元,对华贸易占蒙对外贸易的57%,中国成为蒙古重要的出口目的国和贸易伙伴。21世纪以来,蒙古国经济通过以矿业为首的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的拉动,外贸和外资持续增加的促进,进入高速发展期。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和“发展之路”深入对接, 中蒙之间不断加强边境口岸交流和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建设持久稳定、共同发展繁荣的中蒙边界建设。作为中俄两国经贸往来重要通道和中俄蒙经济走廊的战略支点,蒙古国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中蒙两国利用地缘优势,不断扩展经贸往来,提高合作水平。就当前而言,蒙古国仍处于较为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出口附加值较低的矿石原油和农牧产品为主,中国处在产业对内转型升级对外转移落后产业的阶段,总体经济发展水平高,综合实力强。两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倾向于发展产业互补经济关系,进行全方位的经济合作,中国对其矿石和油气资源需求巨大,而蒙古由于经济发展需要大量成品油和工业产成品,同时,作为友好睦邻,中国向蒙古转移相关产业,促进基础设施完善,推动城市化进程。[2]
2.3 社会文化环境
中蒙两国于1951年起建立文化联系。1994年双方签署《中蒙文化合作协定》。根据中蒙两国政府文化交流计划,两国开展了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文化交流与合作。由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实施,使得中国与蒙古在经济往来上变得更加密切,久而久之,两国关系也得到了逐步的加强,双方的国际关系在历史上发展较为曲折,这也使得在加强中国与蒙古的经济建设的同时,人们也更加关注两国的国际关系,因为良好的国际关系是加强经济往来的基础。而加强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加强两国的文化交流。 2018年1月,中蒙人文交流共同委员会首次会议在京举行。2004年4月,中国文化部部长孙家正率团访蒙,并参加了首次在蒙古举办的“中国文化周”活动。2008年5月,蒙古国立大学孔子学院揭牌。2010年6月,乌兰巴托中国文化中心揭牌。蒙古现有孔子学院3所,孔子课堂2所。[3]
2.4技术因素
技术因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社会科技水平、社会科技力量、科技体制和立法。目前蒙古国正处于经济的转型阶段,初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但仍不完善。世界银行的资料表明,蒙古国的技术创新发展水平比其他国家低得多。国家科技创新机制尚未建立,相关法律法规需要完善。
国家基础设施匮乏,蒙古国目前仍然延用前苏联的电力标准,火力供电也仅仅集中在几个大的城市。电力供应缺乏和供电设施不足对工业发展产生极大制约。随着蒙古政府对国内产业发展的大力推进,矿产工业区对电力的需求大幅增长,因此需要大力建设高压输电网和配电站,同时大力发展风力、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
3.政策建议
3.1加强政治互信,完善经贸环境
要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尤其是蒙方政府,对本国企业应加强规范,推进相关法律政策完善实施,增加双方经济往来互信,正确处理双多边商事争端和摩擦。中国政府应针对中蒙合作制定相应政策战略,引导国内企业合理投资,同时为他们提供坚实的政治后盾。中蒙之间增强政治互信,积极磋商相关协议切实达成并开展更广阔更深入的全方位合作。利用双方资源禀赋互补性的特点,努力落实胡“把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今后发展的重点领域”的重要共识,推动中蒙经贸往来互利共赢,协同共进。
3.2合理有序开发,保护生态环境
蒙古国以游牧畜牧业为主,当地居民对草原相当重视。在矿产能源开采过程中要保护环境,采取合理有序的方式进行资源获取。把环境保护工作问题放在首位, 开采前期注意与当地牧民沟通,尽量不影响放牧,开采时注意矿区绿化和地表植被保护,尽量不采用露天开采方式,防止扬尘和草地沙漠化。开采完成后注意恢复生态,矿坑回填防止地面塌陷,种植草皮还原地区植被。切实保护当地牧民的生态、经济利益。同时矿区可直接吸收当地牧民参与矿区工作,增加当地就业,使居民获得切实利益,实现经济利益共享。 [4]
3.3注重文化交流,建设命运共同体
中蒙两国毗邻而居,两国人民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内蒙古与蒙古国同宗同源,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甚至语言文字都十分相近。内蒙古地区在推动中蒙经贸往来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要重视内蒙古和外蒙古要文化交流,推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官方、民间交流,包括互派留学生、学术交流互访等活动。同时针对性开展民族特色文化活动,如摔跤、赛马、射箭等。中蒙两国之间的精彩的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了两国民心相通,筑成中蒙坚实的友谊桥梁。
四、结语
当前中蒙之间矿石资源合作成果显著,油气能源合作正在展开,蒙古國在中俄蒙经济走廊中担当主要中转和补充资源作用,同时带动多边经贸投资的扩大,促进中俄蒙阶梯递进式协同发展,推动区域内产业优化升级,资源优化配置。中蒙经济合作潜力巨大,但也应注意其中警惕法律不完善、企业信誉低、自然环境脆弱等消极因素,坚定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相关商事协定,切实保护本国企业、投资者的切身利益。并在在合作中不断完善机制体制,共同推动中蒙油气资源合作开发的进一步深入。
【参考文献】
[1] 刘传鹏, 查明, 李晓清,等. 蒙古国东戈壁盆地宗巴音凹陷油气资源评价[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9(01):42-44+117-118.
[2] 王绍媛. 中、俄、蒙三国的油气合作[J]. 东北亚论坛(6):38-43.
[3] 萨亚(SHARAV NANDINZAYA). 中蒙石油合作发展研究[D].
[4] 娜琳. 中蒙经贸关系现状及前景[J]. 东北亚论坛, 2007, 016(002):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