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民族地区;农牧村学校;小班额;教学;运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2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23—0064—01
近年来,在城镇化进程加快的大背景下,受大量农村人口进城务工、教育资源不均衡以及农村家庭对子女教育日益重视等一系列原因的综合影响,农村地区学生进城的数量越来越多,学校学生数量下降,大量“麻雀学校”出现。有报告指出:“多科教学、小班教学、复式教学等将成为乡村学校的教育常态。”如何深入挖掘小班教学的潜在优势,成为提高乡村教育质量的关键。
一、主体性原则
建构式互动教学中,教师主导下的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不是教师讲、学生听,不是教师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而是以学生为主体,帮助学生建构学习知识的能力。建构式互动教学中的教师和学生不只是两个主体,而是一种互相为主体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在动态的发展中变化的。在动态的课堂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主体,教学就是主体与客体的辩证统一。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自觉、主动、多层次地参与到教学当中,实现知识的理解、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个探究知识的氛围,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让学生自己主导课堂,即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自觉参与学习。教师只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学习,从而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小班额条件下,一些综合实践课堂可以让全部同学都能参与,如,课堂上做小实验,可以让所有学生动手操作,每个学生都有充足的时间和仪器,这样就可以使学生的主体性更加体现出来,再如,在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课时,教师可以设计教学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去学习。另外,民族地区学校教师还可以根据课时安排,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出学校,让学生在社会实际情景中学习相关知识。这样学生不但学会了知识,而且在实践中培养了观察和思考能力,认识了社会实际,亲近了大自然。
三、过程性原则
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探索知识的主动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在互动过程中通过“情境”、“协作”、“会话”等方式让学生在教师事先设计的教学中,在参与中体验学习方式,在过程中内化知识,从而达到知识的意义建构。课堂教学是由一个个过程组成的,真正的教学要体现过程性原则,课堂教学不以结果为目标,而要以过程为目标,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把结果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要学生在互动过程中领悟、吸收、内化知识,不能搞形式上的互动,形式化的互动无法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想象力,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互动教学强调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交互性,师生之间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为一种“交互主体性”的伙伴关系。
在小班额教学中,由于人数少,便于管理,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小游戏等多种方式 ,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将游戏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不但对学生产生吸引力 ,把抽象的内容变得形象、具体、生动。因为,小班额更容易开展游戏 , 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变被动为主动 , 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民族地区教师要挖掘当地民间文化资源,融入到课堂教学中,通过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活动,不但丰富和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让民族文化在潜移默化中融入学生的血液当中。
三、交流性原则
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活动的过程,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师生关系三个教学因素中,如果缺乏师生的情感交互、交流,是不能达到教学目的。建构式互动教学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是分不开的。
教师与学生交流,在课堂上主要体现为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与某个学生进行问答式的互动,也有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和老师,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讨论。在构建式互动教学中,除了传统的师生之间的答问式教学方式外,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更多地组织或设计出生生、师生之间的讨论话题,例如,在课堂讨论中,同桌之间的交流。讨论过程中,交流自然而然地进行,而且这种交流更能体现出教学的意图和效果。另外,教师应该结合课堂的实际情况与学生进行随机式互动,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交流和互动的过程中,而不是只关注成绩好的学生。每个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都不一样,学生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也能达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作用。这也有利于营造和谐、友爱、互帮互助的良好学习氛围。
教學过程是师生互动交流、生生互动交流的交往过程,“相互交流”就是把教学与课堂定位在平等的交往行动上,即教学是一种观点、知识、能力、思想、价值观的交流活动。在小班额条件下,教学体现学生主体性,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互动中,进而达到师生、生生交流的目的。
【中图分类号】 G62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23—0064—01
近年来,在城镇化进程加快的大背景下,受大量农村人口进城务工、教育资源不均衡以及农村家庭对子女教育日益重视等一系列原因的综合影响,农村地区学生进城的数量越来越多,学校学生数量下降,大量“麻雀学校”出现。有报告指出:“多科教学、小班教学、复式教学等将成为乡村学校的教育常态。”如何深入挖掘小班教学的潜在优势,成为提高乡村教育质量的关键。
一、主体性原则
建构式互动教学中,教师主导下的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不是教师讲、学生听,不是教师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而是以学生为主体,帮助学生建构学习知识的能力。建构式互动教学中的教师和学生不只是两个主体,而是一种互相为主体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在动态的发展中变化的。在动态的课堂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主体,教学就是主体与客体的辩证统一。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自觉、主动、多层次地参与到教学当中,实现知识的理解、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个探究知识的氛围,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让学生自己主导课堂,即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自觉参与学习。教师只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学习,从而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小班额条件下,一些综合实践课堂可以让全部同学都能参与,如,课堂上做小实验,可以让所有学生动手操作,每个学生都有充足的时间和仪器,这样就可以使学生的主体性更加体现出来,再如,在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课时,教师可以设计教学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去学习。另外,民族地区学校教师还可以根据课时安排,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出学校,让学生在社会实际情景中学习相关知识。这样学生不但学会了知识,而且在实践中培养了观察和思考能力,认识了社会实际,亲近了大自然。
三、过程性原则
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探索知识的主动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在互动过程中通过“情境”、“协作”、“会话”等方式让学生在教师事先设计的教学中,在参与中体验学习方式,在过程中内化知识,从而达到知识的意义建构。课堂教学是由一个个过程组成的,真正的教学要体现过程性原则,课堂教学不以结果为目标,而要以过程为目标,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把结果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要学生在互动过程中领悟、吸收、内化知识,不能搞形式上的互动,形式化的互动无法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想象力,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互动教学强调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交互性,师生之间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为一种“交互主体性”的伙伴关系。
在小班额教学中,由于人数少,便于管理,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小游戏等多种方式 ,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将游戏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不但对学生产生吸引力 ,把抽象的内容变得形象、具体、生动。因为,小班额更容易开展游戏 , 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变被动为主动 , 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民族地区教师要挖掘当地民间文化资源,融入到课堂教学中,通过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活动,不但丰富和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让民族文化在潜移默化中融入学生的血液当中。
三、交流性原则
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活动的过程,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师生关系三个教学因素中,如果缺乏师生的情感交互、交流,是不能达到教学目的。建构式互动教学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是分不开的。
教师与学生交流,在课堂上主要体现为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与某个学生进行问答式的互动,也有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和老师,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讨论。在构建式互动教学中,除了传统的师生之间的答问式教学方式外,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更多地组织或设计出生生、师生之间的讨论话题,例如,在课堂讨论中,同桌之间的交流。讨论过程中,交流自然而然地进行,而且这种交流更能体现出教学的意图和效果。另外,教师应该结合课堂的实际情况与学生进行随机式互动,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交流和互动的过程中,而不是只关注成绩好的学生。每个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都不一样,学生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也能达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作用。这也有利于营造和谐、友爱、互帮互助的良好学习氛围。
教學过程是师生互动交流、生生互动交流的交往过程,“相互交流”就是把教学与课堂定位在平等的交往行动上,即教学是一种观点、知识、能力、思想、价值观的交流活动。在小班额条件下,教学体现学生主体性,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互动中,进而达到师生、生生交流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