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何让教其行,学者乐其生,提高幸福感,是每个教育者追求的,少教多学是对新课程改革的一种理解。要多从教学层面关注和从学生受教育层面关注,目的在于了解高三学生受教育现状,通过设置“问答本”和设置数学“说题训练”,探讨少教多学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c)-0194-01
1 高中生主动学习的原因分析
(1)传统观念因素。中国教育传承千年,儒家思想根深蒂固。特征有,严格的家庭管教,强调师道尊严,不可逾越经典,不鼓励创新,反映在人上,重文化轻创造。[1]在精神理念上相对保守,不思创新。我国高中数学教学注重“讲清基本概念,抓住高考要点,培养解题技巧”,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墨守成规,一切行动听教师指挥。尽管教材分必修和选修两种,但高考范围圈定进来了的有九本之多,二年零一个月必须讲完,才能全面复习。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成为完成教学任务的首选,快速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是以牺牲学生自主思考、提问、演绎时间的,往往年级越高,学生提问越少,不是没问题,而是没机会问,自主学习意识越来越少。[2]
(2)学生因素。从知识能力体系上,学生原有知识结构的来源,学前和小学初期,游戏教学较多,思维活跃,有闪光点。随着年级增长,数学教学内容侧重抽象回归。学生的思想日渐成熟,在高中阶段认识角度“叛逆”,学习知识的意志品质薄弱,“遇硬就回”。
(3)教学方法障碍。新课程教材上的更新,也必然带来教法上的改变。比如算法与多媒体展台、白板的结合等。如何将新的教学手段纳入到原有的方式中,并且创造和谐、兴奋的课堂,应是老师追求的,但有的老师不愿意或不会设计。主导者往往用大容量的说教占据时间,而知识不是说的越多越好。影响因素还有很多,比如教育评价因素,许多学校追求短期效应,一味看平均分,教师受其制约。而人的精力有限,管后进生没有错误,但管理他们更多是事务性的事,对其他优等生反倒疏于课堂提高、调动,课堂分层训练被弱化。
2 培养少教多学的策略
在某种意义上,保证其可行性的完整说法应是“先学后教,少教多学”。只有学生有学的主动性,才有精讲的作用,主动学习的效果。
加强双基训练,为学生的少教多学的培养提供必要的知识与能力基础;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质疑问题,为学生“学”的培养提供适宜的环境。
(1)提升素养,注重效率。在教育中,“桶水论”往往用在阐述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上。而事实上,适当的课前预设能极大提高教学实效。怎么体现呢?用精准的导学案,展现数学专业知识。教师过程中为主导,会强制锻炼出娴熟的教学技巧,迅速的思变能力,教学效率能达到更好。[3]此外,数学教学语言应该准确阐述、逻辑正确,这些都要求教师注重学中研、研中学,参与到继续教育的学习中,固步自封是不行的。
(2)以错纠错,培养自学。数学设计中用问题本,是指在导学案之后的学习中,适当记录错题,学习过程就自身做错的题反复改正,激发他们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排除困难,进而获得成功的情境,创设情境。
(3)营造氛围,鼓励质疑。教学中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设计上设置说题训练课,采用和学生一起思考的方式加以引导,帮助学生清理问题的思路,对其提问与回答持正确态度,强化他们问题意识。对课程安排上,多给学生一些探索、猜的空间,从不同的方面,比如其他学科联系角度,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3 培养少教多学的具体实践
学生的不同手段体现的学习主动性和理解力是不一样的,不同年段体现也不尽相同。高三学生,面临升学压力,少教多学既是管理需要,也是老师所追求的“教是为不教”的境界。我以三届学生为了引导笔者采用“问答本”与设置“说题训练”课,应用中注重知识“骨架”学习,演算草纸格式化。[4]
(1)設置数学“问答本”。教学中有种境界“教是为了不教”,而少教多学并不是真的不教,“问答本”是个统称,包括①当堂内容分析(导学案,教师预设)。②学习错例摘要,是教学内容的浓缩,是学生的第二教材,称之为笔记也很恰当。在使用上,学生一周保证七道题,老师定期评价,这是师生沟通有无的一个渠道。针对错题,学生临睡前和起床后拿出固定的15分钟时间翻阅、记录、演算,坚持不懈,效果显著。这符合无后摄记忆、无前摄记忆的记忆规律。人睡觉后自然不会通过视觉看到任何事务,那么临睡前的影像就会在大脑中驻留,睡梦中下意识整理。反之,清晨人起床后,大脑刚刚复苏过来,所见事物也必然会印象深刻。
(2)设置数学“说题训练”课。问题解决是数学教学中重要目标,是提出问题的重要源泉。在每周的一定课时设置“说题训练”课,利用数学语言口述解题的思路,解题“骨架”,在局部有一定知识的概括,对学生知识网络的形成有很大帮助。同时,快速的知识轮动会有助于课堂气氛的活跃,激发学生的潜力。①说定义。只有自主查阅教材,才能体会出定义与所做题型的差别,符合少教多学,激发自主学习。②说思维。阐述本题知识“骨架”,会将看似分段的知识点纵向串成知识线,进而形成知识面,覆盖全部。以点带面是少教多学追求的境界。③说反思。问题解决后,看其涉及内容,学生说知识点的内伸外延,培养自主学习的同时也渗透学法教育,锻炼了学习的意志品质。教师总评反思,可在一题多解、变式上做文章,筛选知识结构,渗透数学思想。潜移默化带动学生学会自主探索,进而尽可能做到教为了“不教”。[5]
新课程强调数学学习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不是将学生的思路禁锢在预设的框架内,不追求表面的默契,要把学生知识及数学规律的讲授转变为学生的自主探究.为此,电子白板的操作记录功能适当运用,记录师生学习的过程,要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再通过交流发现法则,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发现、再创造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佐藤学,钟启泉.“勉强”时代的结束:东亚型教育的终结—— 逃避“学习”的日本儿童们(之四)[J].上海教育,2001(15):61-63.
[2] 王冬艳.儒家道德观对新加坡道德教育的影响[J].北方论丛,2002(3).
[3] 王艳玲.加拿大社区学院的办学特色及启示[J].中国远程教育,2004(11):54-56.
[4] 龚昊.新加坡学校德育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
[5] 何玲,黎加厚.促进学生深度学习[J].计算机教与学,2005(5):29-30.
[6] 靳莉.新加坡公民道德建设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
关键词:高中数学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c)-0194-01
1 高中生主动学习的原因分析
(1)传统观念因素。中国教育传承千年,儒家思想根深蒂固。特征有,严格的家庭管教,强调师道尊严,不可逾越经典,不鼓励创新,反映在人上,重文化轻创造。[1]在精神理念上相对保守,不思创新。我国高中数学教学注重“讲清基本概念,抓住高考要点,培养解题技巧”,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墨守成规,一切行动听教师指挥。尽管教材分必修和选修两种,但高考范围圈定进来了的有九本之多,二年零一个月必须讲完,才能全面复习。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成为完成教学任务的首选,快速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是以牺牲学生自主思考、提问、演绎时间的,往往年级越高,学生提问越少,不是没问题,而是没机会问,自主学习意识越来越少。[2]
(2)学生因素。从知识能力体系上,学生原有知识结构的来源,学前和小学初期,游戏教学较多,思维活跃,有闪光点。随着年级增长,数学教学内容侧重抽象回归。学生的思想日渐成熟,在高中阶段认识角度“叛逆”,学习知识的意志品质薄弱,“遇硬就回”。
(3)教学方法障碍。新课程教材上的更新,也必然带来教法上的改变。比如算法与多媒体展台、白板的结合等。如何将新的教学手段纳入到原有的方式中,并且创造和谐、兴奋的课堂,应是老师追求的,但有的老师不愿意或不会设计。主导者往往用大容量的说教占据时间,而知识不是说的越多越好。影响因素还有很多,比如教育评价因素,许多学校追求短期效应,一味看平均分,教师受其制约。而人的精力有限,管后进生没有错误,但管理他们更多是事务性的事,对其他优等生反倒疏于课堂提高、调动,课堂分层训练被弱化。
2 培养少教多学的策略
在某种意义上,保证其可行性的完整说法应是“先学后教,少教多学”。只有学生有学的主动性,才有精讲的作用,主动学习的效果。
加强双基训练,为学生的少教多学的培养提供必要的知识与能力基础;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质疑问题,为学生“学”的培养提供适宜的环境。
(1)提升素养,注重效率。在教育中,“桶水论”往往用在阐述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上。而事实上,适当的课前预设能极大提高教学实效。怎么体现呢?用精准的导学案,展现数学专业知识。教师过程中为主导,会强制锻炼出娴熟的教学技巧,迅速的思变能力,教学效率能达到更好。[3]此外,数学教学语言应该准确阐述、逻辑正确,这些都要求教师注重学中研、研中学,参与到继续教育的学习中,固步自封是不行的。
(2)以错纠错,培养自学。数学设计中用问题本,是指在导学案之后的学习中,适当记录错题,学习过程就自身做错的题反复改正,激发他们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排除困难,进而获得成功的情境,创设情境。
(3)营造氛围,鼓励质疑。教学中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设计上设置说题训练课,采用和学生一起思考的方式加以引导,帮助学生清理问题的思路,对其提问与回答持正确态度,强化他们问题意识。对课程安排上,多给学生一些探索、猜的空间,从不同的方面,比如其他学科联系角度,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3 培养少教多学的具体实践
学生的不同手段体现的学习主动性和理解力是不一样的,不同年段体现也不尽相同。高三学生,面临升学压力,少教多学既是管理需要,也是老师所追求的“教是为不教”的境界。我以三届学生为了引导笔者采用“问答本”与设置“说题训练”课,应用中注重知识“骨架”学习,演算草纸格式化。[4]
(1)設置数学“问答本”。教学中有种境界“教是为了不教”,而少教多学并不是真的不教,“问答本”是个统称,包括①当堂内容分析(导学案,教师预设)。②学习错例摘要,是教学内容的浓缩,是学生的第二教材,称之为笔记也很恰当。在使用上,学生一周保证七道题,老师定期评价,这是师生沟通有无的一个渠道。针对错题,学生临睡前和起床后拿出固定的15分钟时间翻阅、记录、演算,坚持不懈,效果显著。这符合无后摄记忆、无前摄记忆的记忆规律。人睡觉后自然不会通过视觉看到任何事务,那么临睡前的影像就会在大脑中驻留,睡梦中下意识整理。反之,清晨人起床后,大脑刚刚复苏过来,所见事物也必然会印象深刻。
(2)设置数学“说题训练”课。问题解决是数学教学中重要目标,是提出问题的重要源泉。在每周的一定课时设置“说题训练”课,利用数学语言口述解题的思路,解题“骨架”,在局部有一定知识的概括,对学生知识网络的形成有很大帮助。同时,快速的知识轮动会有助于课堂气氛的活跃,激发学生的潜力。①说定义。只有自主查阅教材,才能体会出定义与所做题型的差别,符合少教多学,激发自主学习。②说思维。阐述本题知识“骨架”,会将看似分段的知识点纵向串成知识线,进而形成知识面,覆盖全部。以点带面是少教多学追求的境界。③说反思。问题解决后,看其涉及内容,学生说知识点的内伸外延,培养自主学习的同时也渗透学法教育,锻炼了学习的意志品质。教师总评反思,可在一题多解、变式上做文章,筛选知识结构,渗透数学思想。潜移默化带动学生学会自主探索,进而尽可能做到教为了“不教”。[5]
新课程强调数学学习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不是将学生的思路禁锢在预设的框架内,不追求表面的默契,要把学生知识及数学规律的讲授转变为学生的自主探究.为此,电子白板的操作记录功能适当运用,记录师生学习的过程,要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再通过交流发现法则,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发现、再创造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佐藤学,钟启泉.“勉强”时代的结束:东亚型教育的终结—— 逃避“学习”的日本儿童们(之四)[J].上海教育,2001(15):61-63.
[2] 王冬艳.儒家道德观对新加坡道德教育的影响[J].北方论丛,2002(3).
[3] 王艳玲.加拿大社区学院的办学特色及启示[J].中国远程教育,2004(11):54-56.
[4] 龚昊.新加坡学校德育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
[5] 何玲,黎加厚.促进学生深度学习[J].计算机教与学,2005(5):29-30.
[6] 靳莉.新加坡公民道德建设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