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工作如何适应课改

来源 :中国教育改革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lei33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在全国实施,这是我国教育的一场革命,是我国教育再一次发展的号角,面对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校的德育工作究竟如何开展,以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需要,促进新课程的全面、正常、顺利地实施,这也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的问题。
  一、与时俱进,更新德育观念。
  李岚清同志提出,要突出抓好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是四个方面:一是积极推进课程改革;二是改进和加强德育;三是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四是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德育建设都被鲜明地提到促进素质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环节的位置上。 可见要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德育建设是必不可少的,那也要改革。
  课程改革要求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既符合素质教育的思想又体现时代的要求,使我们明确意识到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同样是一大基本任务,而且它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完善学生的政治思想和品德素质,促进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促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是中小学德育的根本目标,可见德育是一个直接关系着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作为基础教育的工作者,首先就要与时俱进,更新德育观念,明确在新课程中德育的内涵。在新课程中,对德育、德育课程必须有一个新的认识。要改变一讲到德育,总是偏重于政治教育,甚至在政治与德育之间划上等号。而应该认识到, 德育不能离开政治,这是毋庸讳言的,但是,政治不能涵盖德育,更不能替代德育。德育是以育人为背景的比政治有着更丰富更广阔的内涵,从根本上讲,德育和德育课程就是要教会受教育者怎样做人、做怎样的人,凡与做人相关的思想、观念、规范,都可称之为德育。
  二、加强领导,坚持德育为首。
  学校工作坚持德育为首,往往只喊在口头上,而实际工作中没有引起领导的重视。
  在新的课程实施过程中,首先就要从理念上改变,要把德育工作确实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要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领导,成立德育领导小组,在人力、物力、财力上要为德育工作提供有效保障。要改变评价体系,不能以教学质量一方面来考核,要把德育工作优先考虑。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对人的培养,学校的各方面工作都要体现以“德”育人,为育人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三、转变角色,注重以身示范。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者,主要是工作在一线的广大教师。新课程标准中提到,教师要真正做到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德育观、人才观和学生观,要以民主的态度与学生进行协商,不可独断专行,做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心学生。过去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主要是以说教为主,教师高高在上,学生只能是被动地按教师的要求做。在新的课程实施中,教师要转变角色,要成为学生德育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要做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心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要成为这个平等中的“首席”。
  教师如何来当好这个“首席”呢?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提出的教育思想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那么我们教师首先就要树立教人求真的思想,一要知道自己的角色位置,并认真当好这个角色,把自己融入学生之中;二是作为“首席”就要作好表率作用,加强学习,注重个人道德修养,提高个人道德素质,在各方面给学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也就是应当辛勤耕耘,以身立教,把社会道德素质要求内化成学生的自我要求。
  四、融于生活,活动丰富多彩。
  过去的德育活动主要是教育工作者采取说教的方式,向学生灌输德育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教育。教育家陶行之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以及良好的信息素养和环境意识等。道德教育的基础是人对人的理解 ,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多少道理,使他去遵守多少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在长期生活中形成基本的待人做事的价值观念和思考问题的取向。因此,我认为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开展德育活动,要改变以往说教、灌输的方式,要把德育融于学生的生活之中,倡导品德培养回归生活,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地方特点,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学生喜闻乐见的德育活动,使学生通过活动受到教育、受到熏陶,逐步形成待人做事的价值观念和思考问题的取向,实现德育培养目标。
  五、多维联合,形成德育网络。
  新的课程改革,是一场全国性的教育革命,它不只是教育工作者的事,是全社会都要关注,共同努力去做的事业。德育工作为首,更离不开社会各方面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德育工作要坚持多维联合,要建立健全学校、家长、社会全方位的德育网络,通过开办家长学校,开展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使全社会人人都知道基础教育新的改革目标,让新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让全社会都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促进青少年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从而实现德育培养目标。
  收稿日期:2012-09-20
其他文献
摘 要:和谐社会要求和谐教育,和谐教育呼唤和谐课堂,和谐课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初、高中英语教学的和谐连接:一方面抓好课堂教学上的连接;另一方面要抓好其他方面的连接。  关键词:和谐社会;和谐教育;和谐课堂;和谐连接  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命题以来,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党和中央政府崭新的执政理念。作为党和国家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国家发展进行的重大战略性思考的结果,构建社
期刊
参加教育十多年的我,从开始上课到专职学生德育教育,点点累计,感慨颇深,每学期处理问题学生不在少数,孩子们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犯错误是难免的,关键是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使孩子们不犯或尽可能少的犯同样的错误,以达育人之目的。现就对工作中的一些感悟,于同仁做一交流。  孩子自尊心的发展与父母的教育培养密切相关。孩子的自尊心是心灵的保护层,一旦受到伤害,犹如树苗的表皮被剥去一样,树苗最后可能因此而枯萎。
期刊
无论是过去的“精英教育”,还是现在的“大众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发现,有些学生对数学表现出特别浓厚的兴趣,他们对数学知识明显比别的学生理解的快,体会的深,记忆得牢,应用的自如,他们往往能很轻松的完成规定的课程内容,且学习成绩远远超过一般同学,这些学生常被称为“数学天才”,我们暂且称他们数学优秀学生吧,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最大限度的发展他们的特殊才能,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和全面素质,使他们将来真正成
期刊
摘  要: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中职教育; 利与弊  中等职业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操作技能的技能型人才。面对当前中职教育生源素质逐年下滑的现实,为了提高教学竞争力,培养合格的技能人才,我校这几年改变了传统的“
期刊
摘  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的迅速发展,已经渗透入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高效的数字化校园建设也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本文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分析了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存在的安全性问题,并从建立健全数字化安全规章制度、引进优良系统配置、提高个人防范意识等几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安全防御对策。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攻击;防范;安全  一、 数字化校园概述  (一)数字化校园的定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与网
期刊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医学科学发展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不断进步与完善,人们法制观念也不断增强,法医学的重要性已逐渐被广大人民群众所认识和重视。温州医学院是浙江省属高等医学院校,现由教学型向研究型发展的大学,1958年由浙江医学院(现浙江大学医学院)从杭州分迁至温州建立而成,原名为“浙江第二医学院”。是浙江省最早创办的7所高等院校之一。2002年7月温州医
期刊
摘  要:新课程倡导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成为新课改中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名词,也被广大教师接纳和使用。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合作学习的实施存在误区。教师片面地把“小组合作学习”视为“金科玉律”,不管什么教学内容,不问哪个年级,都要安排小组合作的讨论。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和过程缺乏应有的整体把握。  关键词: 合作学习;  自主探究; 师生关系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各地轰轰烈烈地铺开。新课改
期刊
摘  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的高校教学信息化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对网络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也变得尤为重视,能否对我国高校的网络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及建设,关系到我国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本文重点对我国当前的高校网络教学资源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意见,以希望对我国高校网络教学资源管理带来一定益处。  关键词:高校; 网络教学资源; 管理; 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
期刊
一、改革背景  1.项目实施的时代背景  ①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教育部、中宣部等六部委于2009年6月31日,在天津召开全国首届中职德育工作会议,制定并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教育部制定并印发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对在新时期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②随着广西三年职教攻坚战
期刊
信息技术课程是基础性的应用型课程,信息技术课程的显著特点是它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担任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学生刚接触信息技术课程时兴趣很大,可没多久,兴趣就没有了;学生对玩计算机很感兴趣,但对信息技术课却没有兴趣。究其原因,在于现行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不适应信息技术课教学。信息技术课怎么学?怎么做?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将学习内容与解决具体问题相结合的“任务驱动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