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征婚广告作为一种特殊的广告文体,可以集中地体现一个民族的文化价值观。本文通过对所搜集到的60篇中国和美国征婚广告进行分析对比,可以发现两国人在择偶标准方面既有共性,更有差异。而这些差异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社会和英语国家社会在文化、生活、思维及世界观等方面的不同。了解这些不同,对中西方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有着重要而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中英文征婚广告;差异;文化价值观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与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这两者之间又拥有着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语言依存于文化同时又反映文化,文化制约语言同时也依靠语言这个载体得以传承下去。
具体来说,二者的关系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第一,语言可以被看作是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第二,语言具有镜子的作用,它能反映并揭示出该民族的文化及其内容。想要了解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思维特点等一些文化特征,观察其语言是一个不错的路径。第三,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同时又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它们之间的这种双向关系可以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作为文化的传播工具这两个方面来认识。
二、征婚广告
1.什么是征婚广告
征婚广告是征婚者在报纸、杂志或网络等传媒上自我推销、寻求配偶的一种广告形式。和其他各类广告的目的一样,征婚广告的目的同样也是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和兴趣。征婚广告必然需以语言来完成,而语言与文化的特定关系,又使得征婚广告反映该语言的民族文化。由于生活方式,生活区域以及历史发展的不同,又英汉语言所构成的民族又有着截然不同的社会风俗,文化观念。作为一种社会行为,中英征婚广告的语言必然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各自民族文化、生活、思维及世界观等方面的不同。
三、对中英征婚广告的对比分析
本文中的60篇征婚广告,分别取自《知音》和Washingtonian。通过对60篇中英征婚广告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中英征婚广告在诸多方面存在不同之处。
1.叫法。中文的征婚广告,被安排在“××婚介”分类广告里,明确说明是“婚介”。 而英文的这类广告没有提到“婚”字,安排在“人对人”(People 2 People)栏里。
2.分类。虽然两种广告都分了四个部分,但分类标准却不同。中文征婚广告分为:未婚女、离异女、未婚男、离异男。英文广告分为:女征男、男征女、男征男、女征女。
3.小标题。在这一方面,中英文广告非常不同。每项英文征婚广告都有一个小标题。例如,“不一样的厨师”、“乐天派”、“天生狂野”、“寻觅幸福时光”、“带给我阳光”、“还在等待”,等等。这些标题中,有的描述自己的职业,有的描述自己的性格,有的是对未来一种浪漫关系的渴望,有的是用一种类似广告语的引诱语来吸引对方的注意。比如,“不要错过”、“赶快行动”,等等。中文征婚广告中没有类似的小标题,每项都是直奔正题。
4. 用词的不同
在中文征婚广告中,女性多用下列词语进行自我描述:端庄贤惠、身材高大、活泼开朗、靓丽清新、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可爱乖巧、皮肤白皙、楚楚动人、气质与修养良好、含情的眼神透出一种灵气,等等。
而在英文征婚广告中,女性的自我描述词语多强调其:身材丰满火辣、有吸引力、头发及皮肤颜色以及头发的长短,直卷等,同时对眼镜的颜色也做强调。
中文广告男性自我描述外表用词:儒雅俊逸、风度翩翩、相貌英俊、高大英武,等等;英文广告男性自我描述外表用词:身材高大、身体健壮、五官端正、褐色眼睛、淡蓝色眼睛、金色短发、是否留胡须,等等。
性格的描述:中文中无论男性女性都不太注重描述自己的性格,在用语方面也比较单调。而英语征婚广告却恰恰与之相反。在中文征婚广告中,我们发现女性常用下列词语来描述自己的性格:温柔贤惠,性格温和等。而在英文征婚广告中常见的女性性格描述的词语有:乐观,开朗,浪漫,真诚,直爽,幽默,关心他人,善于倾听忠诚等。在英文广告中,还有些女性会坦诚地写出自己是“smoker”(“烟民”)。
在中文征婚广告中,男性对自己性格的描述常用的词语有:性格开朗,乐于助人,善解人意,有幽默感,等。英文征婚广告中常见的男性性格描述用语为:忠诚,诚实、幽默、友好、自信、善于相处、开朗、热情、浪漫、有爱心、善解人意、神秘莫测等。其中,真诚和诚实使用频率最高;其次是开朗和诙谐;再次是幽默。
在对婚姻状况的说明中,中文广告事先就分了四个部分:未婚女、离异女、未婚男、离异男。所以可以说征婚者100%介绍了自己的婚姻状况。在英文广告中,很少有提及自己的婚姻状况的。
5. 征婚者自我介绍和对配偶的条件要求统计: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中英两种文本在自我介绍、性别、年龄、相貌等方面均未有明显差别而出现差异较为明显的地方为:身高、性情、兴趣爱好、职业/岗位、经济条件及工作灯方面。而“自我介绍”所反映的正是征婚者对自己综合信息价值的判断和取舍,也就是说征婚者在传达个人信息时会做出一个判断,哪些信息是有助于征婚成功的,哪些信息是消极的,不需要的等。从这一点来说,中英文的自我介绍都能反映出征婚者所持的价值观,从何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整体价值观。
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对配偶的要求这一点上,除性别外,中英征婚者的表现有很大的不同,其中差别最为明显的分别为:年龄、兴趣、性格、爱好、学历和经济条件等。对配偶的要求这一点所反映的正是征婚者在经过斟酌,判定,取舍之后,极度赞扬的,迫切需要的一个总格素质综合体。同样,对配偶的条件要求也能提现征婚者的价值观,同时也从宏观上反映出其所属的民族的文化价值观。
四、从分析结果看中英两种语言背后的文化
虽然语言是民族的,但思维却是全人类的。语言能够折射出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对不同语言的特点进行研究,来总结不同民族的社会价值观念及文化传统。同样,通过比较中英文征婚广告各个方面的不同,我们可以看到隐藏在语言背后的两种文化的特征及不同。 1. .西方文化比较强调“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个人主义意味着自由发展,追求个性(individuality),每一个人都被当作一个完全不同于其他人的独特的个体。个人主义当然也意味着对差异的追求——人们的行为、言论、思想都应体现出与别人有所差异。差异几乎与个人主义同义,受到同样的赞赏;而保持一致,顺其自然则是个体人格丧失的表现。同时个人主义也意味着不依靠别人,而依靠自己取得成功。美国总统富兰克林曾说,“自助者天助(God help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把西方的个人主义描写为:“我们从父母那里得到的只有我们的名字而已,不是财产。我们必须寻找机会。我之特殊不是继承来的,而是我通过拼搏取得的。”所以,在西方人眼中,个性是极其重要的价值观念,个人潜能的发挥,个人的兴趣爱好常常是至高无上的。这在英文征婚广告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英文征婚者择偶时无论男女都更多地考虑对方的兴趣爱好、性格魅力、社会交往以及享受生活等。在自我介绍时,他们描述最多最详细的也是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这些兴趣和爱好五花八门,什么都有,相比之下中文中介绍自己兴趣爱好的则屈指可数。
2.中国文化是一种“求稳文化”。中国人千百年来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生活被“万物不变”和“祖宗之法不可变”的精神所指导。“统一和稳定”是各个朝代最为关心的事情,它是社会发展的保证,所谓稳定,从宏观上来说是包括国家,社会,家族及家庭的稳定,从微观方面来说它又包括与个人有关的地位,社会关心等的稳定。人们常常引以为豪的是一个民族的长久稳固、一个家族的庞大、稳固和长久。因此家庭,家族和社会的稳定是极为重要的。这也是汉语中人们对婚姻祝福时常常说 “执子之手,与子携老”的缘由所在。在所有的中文征婚广告中,征婚者的目的都只有一个并且是相同的:结婚并且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所以“贤惠、能持家”出现在大部分女性的自我描述中,而中国女性对中国男性物质和经济条件的要求:有房,有车,薪水高等,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国女性渴望稳定可靠的未来生活。而英语国家文化(以美国为例)是一种“求变文化”。比如,在美国人的心目中,变化意味着打破常规和不断创新,这样社会才能不断进步。没有变化就没有进步,就没有未来。因此,在英文征婚广告中,大部分人并没有明确指出自己愿意与对方建立一辈子长久的婚姻,而他们常用的词语是 “友谊(friendship)”, 如果相处得愉快,也许可以“再发展(possibly more)”。也有的说征婚者明确指出为了找个人能聊天,:(“find someone to talk”), 或者能理解他的人 (“someone who can understand him”); 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have the same hobby”); 等,当然还有很多是为了“一段浪漫爱情(for romance)”。也有少数人提到愿意与之“建立正式关系(for lasting relationship)”,几乎没有人提到“婚姻(for marriage)”。
3.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男性一直都是占主导地位。可以说“父权文化”、“夫权文化”即“男权文化”在中国社会的主流地位已有几千年之久。男性择偶时大都对女性的外貌做要求。与之相反,女性寻找对象时多看重对方的能力和财力,要求男性有较高的收入、较高的学历和较好的职业。所以,男性在描述自己外貌时所用词汇远不如女性丰富。而男性在描写自己的经济状况、所拥有的财富以及自己的职业职务时却非常详细。为了证明自己的财力,很多男性这样描述自己:三室一厅,收入颇丰,私车两部,住房两套,月薪15000,等等。男性在职务描写方面也知道什么是需要写出来的什么是不能提及的,如“教授”、“干部”、“经理”“建筑师“等在人们心目中式优等职业的通常都会被男性征婚者明显写出。男性对经济实力的侧重和女性对外貌性格的侧重,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社会的现状:仍旧是男性主导的社会(male-oriented society)。
与中国不同,西方社会更多注重的是男女间的平等,尤其是在美国,人人平等更是全美国人崇尚并信奉的一句话,很少美国人会依赖自己显赫的家庭地位,也很少有人以自己贫寒出身为耻,因为他们懂得,只要自己努力,是一定能取得成功的。正如美国流行的那句谚语所言:“只要努力,牛仔也能当总统。(If working hard, even a cow boy can be President.)。” 在这样的文化价值观中,西方女性在征婚广告中很少提及对男性经济条件或者学历的要求,而男性则很少描写自己的财力。
4.西方人属精确性思维,中国人则属于模糊性思维。比如,在描述对应征者的年龄要求时,中文用了很多“以内”和“左右”这类模糊词语,而英文则都是用比较精确的数字来表示。这一点从中文广告自我介绍外表用词也得到很好的体现。“美丽脱俗、清纯可爱、面如桃花、楚楚动人、风度翩翩”这些词汇既不能反映征婚者身材的高矮胖瘦,也不能反映他们头发的颜色长短及眼睛的大小等。相比而言,英文征婚者在描述自己外表时则精确很多。
五、结语
综上所述,语言与文化是不可分割的,征婚广告从一个微妙的视角反映了中西文化价值观的差异,即西方文化的个人主义,创新求变和精确性思维,而中国文化强调男性主导,求稳心理和模糊性思维。在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的今天,中国和国际社会尤其是英语国家的交流也越来越多。作为英语学习和研究工作者,我们不仅要对广博丰富的中国文化有深刻全面的了解,同时还应了解英美人的文化心理、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等,尽可能多地吸收源语言的文化信息,并适时适地向源语言社会介绍我们自己的文化,为两个社会之间的跨文化交流架起友好的桥梁。
[参考文献]
[1]Samovar,A.L.,Porter, R.A.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3]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5]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6]李银河. 东西方文化价值观对比研究[J]. 《外语研究》2000,(1): 29-32.
[7]葛瑞红.从中英文征婚广告浅谈中西方语言与文化[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1):176-179.
[8]龙坤.从广告看中西方文化[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0,(2):134-137.
关键词:中英文征婚广告;差异;文化价值观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与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这两者之间又拥有着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语言依存于文化同时又反映文化,文化制约语言同时也依靠语言这个载体得以传承下去。
具体来说,二者的关系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第一,语言可以被看作是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第二,语言具有镜子的作用,它能反映并揭示出该民族的文化及其内容。想要了解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思维特点等一些文化特征,观察其语言是一个不错的路径。第三,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同时又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它们之间的这种双向关系可以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作为文化的传播工具这两个方面来认识。
二、征婚广告
1.什么是征婚广告
征婚广告是征婚者在报纸、杂志或网络等传媒上自我推销、寻求配偶的一种广告形式。和其他各类广告的目的一样,征婚广告的目的同样也是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和兴趣。征婚广告必然需以语言来完成,而语言与文化的特定关系,又使得征婚广告反映该语言的民族文化。由于生活方式,生活区域以及历史发展的不同,又英汉语言所构成的民族又有着截然不同的社会风俗,文化观念。作为一种社会行为,中英征婚广告的语言必然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各自民族文化、生活、思维及世界观等方面的不同。
三、对中英征婚广告的对比分析
本文中的60篇征婚广告,分别取自《知音》和Washingtonian。通过对60篇中英征婚广告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中英征婚广告在诸多方面存在不同之处。
1.叫法。中文的征婚广告,被安排在“××婚介”分类广告里,明确说明是“婚介”。 而英文的这类广告没有提到“婚”字,安排在“人对人”(People 2 People)栏里。
2.分类。虽然两种广告都分了四个部分,但分类标准却不同。中文征婚广告分为:未婚女、离异女、未婚男、离异男。英文广告分为:女征男、男征女、男征男、女征女。
3.小标题。在这一方面,中英文广告非常不同。每项英文征婚广告都有一个小标题。例如,“不一样的厨师”、“乐天派”、“天生狂野”、“寻觅幸福时光”、“带给我阳光”、“还在等待”,等等。这些标题中,有的描述自己的职业,有的描述自己的性格,有的是对未来一种浪漫关系的渴望,有的是用一种类似广告语的引诱语来吸引对方的注意。比如,“不要错过”、“赶快行动”,等等。中文征婚广告中没有类似的小标题,每项都是直奔正题。
4. 用词的不同
在中文征婚广告中,女性多用下列词语进行自我描述:端庄贤惠、身材高大、活泼开朗、靓丽清新、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可爱乖巧、皮肤白皙、楚楚动人、气质与修养良好、含情的眼神透出一种灵气,等等。
而在英文征婚广告中,女性的自我描述词语多强调其:身材丰满火辣、有吸引力、头发及皮肤颜色以及头发的长短,直卷等,同时对眼镜的颜色也做强调。
中文广告男性自我描述外表用词:儒雅俊逸、风度翩翩、相貌英俊、高大英武,等等;英文广告男性自我描述外表用词:身材高大、身体健壮、五官端正、褐色眼睛、淡蓝色眼睛、金色短发、是否留胡须,等等。
性格的描述:中文中无论男性女性都不太注重描述自己的性格,在用语方面也比较单调。而英语征婚广告却恰恰与之相反。在中文征婚广告中,我们发现女性常用下列词语来描述自己的性格:温柔贤惠,性格温和等。而在英文征婚广告中常见的女性性格描述的词语有:乐观,开朗,浪漫,真诚,直爽,幽默,关心他人,善于倾听忠诚等。在英文广告中,还有些女性会坦诚地写出自己是“smoker”(“烟民”)。
在中文征婚广告中,男性对自己性格的描述常用的词语有:性格开朗,乐于助人,善解人意,有幽默感,等。英文征婚广告中常见的男性性格描述用语为:忠诚,诚实、幽默、友好、自信、善于相处、开朗、热情、浪漫、有爱心、善解人意、神秘莫测等。其中,真诚和诚实使用频率最高;其次是开朗和诙谐;再次是幽默。
在对婚姻状况的说明中,中文广告事先就分了四个部分:未婚女、离异女、未婚男、离异男。所以可以说征婚者100%介绍了自己的婚姻状况。在英文广告中,很少有提及自己的婚姻状况的。
5. 征婚者自我介绍和对配偶的条件要求统计: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中英两种文本在自我介绍、性别、年龄、相貌等方面均未有明显差别而出现差异较为明显的地方为:身高、性情、兴趣爱好、职业/岗位、经济条件及工作灯方面。而“自我介绍”所反映的正是征婚者对自己综合信息价值的判断和取舍,也就是说征婚者在传达个人信息时会做出一个判断,哪些信息是有助于征婚成功的,哪些信息是消极的,不需要的等。从这一点来说,中英文的自我介绍都能反映出征婚者所持的价值观,从何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整体价值观。
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对配偶的要求这一点上,除性别外,中英征婚者的表现有很大的不同,其中差别最为明显的分别为:年龄、兴趣、性格、爱好、学历和经济条件等。对配偶的要求这一点所反映的正是征婚者在经过斟酌,判定,取舍之后,极度赞扬的,迫切需要的一个总格素质综合体。同样,对配偶的条件要求也能提现征婚者的价值观,同时也从宏观上反映出其所属的民族的文化价值观。
四、从分析结果看中英两种语言背后的文化
虽然语言是民族的,但思维却是全人类的。语言能够折射出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对不同语言的特点进行研究,来总结不同民族的社会价值观念及文化传统。同样,通过比较中英文征婚广告各个方面的不同,我们可以看到隐藏在语言背后的两种文化的特征及不同。 1. .西方文化比较强调“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个人主义意味着自由发展,追求个性(individuality),每一个人都被当作一个完全不同于其他人的独特的个体。个人主义当然也意味着对差异的追求——人们的行为、言论、思想都应体现出与别人有所差异。差异几乎与个人主义同义,受到同样的赞赏;而保持一致,顺其自然则是个体人格丧失的表现。同时个人主义也意味着不依靠别人,而依靠自己取得成功。美国总统富兰克林曾说,“自助者天助(God help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把西方的个人主义描写为:“我们从父母那里得到的只有我们的名字而已,不是财产。我们必须寻找机会。我之特殊不是继承来的,而是我通过拼搏取得的。”所以,在西方人眼中,个性是极其重要的价值观念,个人潜能的发挥,个人的兴趣爱好常常是至高无上的。这在英文征婚广告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英文征婚者择偶时无论男女都更多地考虑对方的兴趣爱好、性格魅力、社会交往以及享受生活等。在自我介绍时,他们描述最多最详细的也是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这些兴趣和爱好五花八门,什么都有,相比之下中文中介绍自己兴趣爱好的则屈指可数。
2.中国文化是一种“求稳文化”。中国人千百年来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生活被“万物不变”和“祖宗之法不可变”的精神所指导。“统一和稳定”是各个朝代最为关心的事情,它是社会发展的保证,所谓稳定,从宏观上来说是包括国家,社会,家族及家庭的稳定,从微观方面来说它又包括与个人有关的地位,社会关心等的稳定。人们常常引以为豪的是一个民族的长久稳固、一个家族的庞大、稳固和长久。因此家庭,家族和社会的稳定是极为重要的。这也是汉语中人们对婚姻祝福时常常说 “执子之手,与子携老”的缘由所在。在所有的中文征婚广告中,征婚者的目的都只有一个并且是相同的:结婚并且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所以“贤惠、能持家”出现在大部分女性的自我描述中,而中国女性对中国男性物质和经济条件的要求:有房,有车,薪水高等,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国女性渴望稳定可靠的未来生活。而英语国家文化(以美国为例)是一种“求变文化”。比如,在美国人的心目中,变化意味着打破常规和不断创新,这样社会才能不断进步。没有变化就没有进步,就没有未来。因此,在英文征婚广告中,大部分人并没有明确指出自己愿意与对方建立一辈子长久的婚姻,而他们常用的词语是 “友谊(friendship)”, 如果相处得愉快,也许可以“再发展(possibly more)”。也有的说征婚者明确指出为了找个人能聊天,:(“find someone to talk”), 或者能理解他的人 (“someone who can understand him”); 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have the same hobby”); 等,当然还有很多是为了“一段浪漫爱情(for romance)”。也有少数人提到愿意与之“建立正式关系(for lasting relationship)”,几乎没有人提到“婚姻(for marriage)”。
3.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男性一直都是占主导地位。可以说“父权文化”、“夫权文化”即“男权文化”在中国社会的主流地位已有几千年之久。男性择偶时大都对女性的外貌做要求。与之相反,女性寻找对象时多看重对方的能力和财力,要求男性有较高的收入、较高的学历和较好的职业。所以,男性在描述自己外貌时所用词汇远不如女性丰富。而男性在描写自己的经济状况、所拥有的财富以及自己的职业职务时却非常详细。为了证明自己的财力,很多男性这样描述自己:三室一厅,收入颇丰,私车两部,住房两套,月薪15000,等等。男性在职务描写方面也知道什么是需要写出来的什么是不能提及的,如“教授”、“干部”、“经理”“建筑师“等在人们心目中式优等职业的通常都会被男性征婚者明显写出。男性对经济实力的侧重和女性对外貌性格的侧重,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社会的现状:仍旧是男性主导的社会(male-oriented society)。
与中国不同,西方社会更多注重的是男女间的平等,尤其是在美国,人人平等更是全美国人崇尚并信奉的一句话,很少美国人会依赖自己显赫的家庭地位,也很少有人以自己贫寒出身为耻,因为他们懂得,只要自己努力,是一定能取得成功的。正如美国流行的那句谚语所言:“只要努力,牛仔也能当总统。(If working hard, even a cow boy can be President.)。” 在这样的文化价值观中,西方女性在征婚广告中很少提及对男性经济条件或者学历的要求,而男性则很少描写自己的财力。
4.西方人属精确性思维,中国人则属于模糊性思维。比如,在描述对应征者的年龄要求时,中文用了很多“以内”和“左右”这类模糊词语,而英文则都是用比较精确的数字来表示。这一点从中文广告自我介绍外表用词也得到很好的体现。“美丽脱俗、清纯可爱、面如桃花、楚楚动人、风度翩翩”这些词汇既不能反映征婚者身材的高矮胖瘦,也不能反映他们头发的颜色长短及眼睛的大小等。相比而言,英文征婚者在描述自己外表时则精确很多。
五、结语
综上所述,语言与文化是不可分割的,征婚广告从一个微妙的视角反映了中西文化价值观的差异,即西方文化的个人主义,创新求变和精确性思维,而中国文化强调男性主导,求稳心理和模糊性思维。在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的今天,中国和国际社会尤其是英语国家的交流也越来越多。作为英语学习和研究工作者,我们不仅要对广博丰富的中国文化有深刻全面的了解,同时还应了解英美人的文化心理、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等,尽可能多地吸收源语言的文化信息,并适时适地向源语言社会介绍我们自己的文化,为两个社会之间的跨文化交流架起友好的桥梁。
[参考文献]
[1]Samovar,A.L.,Porter, R.A.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3]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5]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6]李银河. 东西方文化价值观对比研究[J]. 《外语研究》2000,(1): 29-32.
[7]葛瑞红.从中英文征婚广告浅谈中西方语言与文化[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1):176-179.
[8]龙坤.从广告看中西方文化[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0,(2):134-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