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P4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四川汉族人群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相关性

来源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vsehw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索透明带糖蛋白基因(zona pellucida glycoprotein 4, ZP4)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位点rs547984、rs540782、rs693421、rs2499601多态与四川地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 POAG)的关联性。

方法

应用SNaPshot法对336例POAG患者和768名正常对照者进行基因分型。

结果

ZP4基因SNPs位点rs547984、rs540782、rs693421、rs2499601在POAG病例组与对照组的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倍体型分析表明这4个SNPs产生的单倍体型GGAG在对照组与病例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ZP4基因SNPs位点rs547984、rs540782、rs693421、rs2499601多态可能与四川地区POAG无关联。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福建地区3例戊二酸血症Ⅰ型患儿基因突变的类型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对3例患儿进行串联质谱及气相质谱检查,同时进行磁共振检查,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针对戊二酰辅酶A脱氢酶(glutaric-CoA dehydrogenenaes, GCDH)基因的12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进行Sanger测序。结果3例患儿均存在GCDH基因突变,1例为c.1244-2A>C、c.1147C>T(p.R383C)
目的探讨1例Coffin-Siris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基因组异常。方法应用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芯片对患儿进行全基因组水平的微缺失/微重复检测,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结果验证。结果患儿眉毛浓密,前额发际线较低,左眼睑下垂,鼻梁扁平,肌张力减退、翻身困难,头喜欢后仰,脚趾甲较短小;双下肢持重欠佳,无主动抓握动作,骨密度低,且存在佝偻病的特征。头部磁共振未见明显异常。常规染色体检查未见异常,染色体
目的探讨男性Y染色体无精子症因子(azoospermia factor,AZF)c区缺失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者中,Y染色体AZFc区缺失患者30例(研究组)、无Y染色体微缺失的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患者98例(不育对照组)、78例无Y染色体微缺失、精液参数正常且有致孕史患者(正常对照组),对3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胚胎发育、临床结局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
期刊
外泌体是体内几乎所有细胞分泌的、平均直径为40~100 nm的含有脂质双层膜的转运小体,广泛分布于血液、脑脊液、唾液和尿液中。外泌体可将其携带的多种蛋白质、脂质和核酸等通过受体-配体结合、直接与细胞膜融合、胞饮等方式与邻近或远距离的靶细胞结合,参与调节人体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外泌体在多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亨廷顿舞蹈症(
目的探讨Y染色体无精子症因子(azoospermia factor, AZF)区微缺失在不同类型的男性不育中的发生率。方法收集286例睾丸活检提示为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n-obstructive azoospermia,NOA)的患者(病例组)以及100例严重少弱精症患者(对照组),通过11个位点的PCR扩增反应筛查患者AZF位点的缺失,同时分析其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激素、睾酮水平以及B超检查的
目的探讨惠州地区血红蛋白Q-Thailand(hemoglobin Q-Thailand,HbQ-Thailand)的血液学和分子特征。方法应用毛细管电泳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检测34 977份外周血样本,对筛查出Hb Q条带的样本分别进行血细胞分析和DNA测序。采用液相芯片和导流杂交技术检测中国人常见的23种α和β地贫基因突变。结果惠州地区人群Hb Q-Thailand的检出率为0.13%,家系分
目的探讨不同分型的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NC)microRNA(miRNA)的差异表达情况。方法采用miRNA表达谱芯片筛查患者PBMNC miRNA的差异表达谱,用实时定量PCR对差异表达的miRNA进行验证,对候选miRNA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重型再
期刊
目的分析1个先天性角膜营养不良家系的致病基因突变,探讨其分子发病原因。方法通过对2例患者DNA样本进行全外显子测序,筛选2例患者共有的突变位点,进而确定该角膜营养不良家系的候选致病基因。通过Sanger测序对13名家系成员候选突变位点进行表型共分离验证。结果Sanger测序结果显示家系8例患者均检测到TGFBI基因c.1877A>C(p.His626Pro)杂合突变,5名正常家系成员和100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