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月7日发生在广东梅州兴宁市黄槐镇大兴煤矿的透水事故,因死伤人数之多、社会影响之大、存在问题之严重而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笔者发现,在众多媒体的报道中,诸多细节令人深思:一是事故发生之前,煤矿早因矿井地质水文资料不清、排水系统不完善等原因,实际上已经两次被叫停,勒令停产整改,但因利益驱使,每次都是有令不行,背地开工,偷偷维持生产;二是煤矿虽然具有安全生产许可证,但并不具备安全开采条件;三是管理中明明知道工人们头顶着一个1500万立方米的“大水库”,却心存侥幸,继续生产。
化工生产具有典型的高温、高压、易燃、易爆、腐蚀、剧毒等特点,与煤矿生产相比,同属于安全事故多发行业,化工事故与煤矿事故一样,往往都会造成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极易引起恐慌和影响稳定。今年上半年的化工行业,化工装置爆炸或化学危险品泄漏事故频发,反映出在安全管理上与煤矿存在着类似的问题。
利益之上,有令不行。目前,我国化工行业安全监管体制采取的是“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监管模式,在这种安全监管体制下,尽管上有国家监察和地方监管,但化工企业能否认真履行安全生产责任,仍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正因为一些化工企业对监管部门下达的整改意见和措施落实不力,或者不愿做必要的投入,放弃了自身的安全生产责任,从而导致了事故的频频发生。
安全条件不过关,违法生产。一些化工企业,尤其是一些中小化工企业,管理制度不全,设施不达标,隐患处处可见。日前有关部门公布的全国化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申报数据显示:有一半多的化工企业在国家《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颁布一年后没有按期申请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
心存侥幸,安全管理松懈。对化工企业来说,目前现有的安全管理法规、条例、制度不可谓不多。2002年以来,我国先后颁由和实施了《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办法》、《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定点生产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的安全法规。但是依然有一些企业我行我素,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管理粗放,口号喊得多,真正落实少。一些企业安全应急预案和安全制度中看不中用,花拳绣腿,一旦发生事故,手忙脚乱,无法及时处理,造成了事故的扩大和蔓延。(清海)
百姓需要的安全感不仅是在过节时
国庆节前,为了确保国庆期间消防安全保卫工作,青岛市1000多名干警、500余个检查组同时联动,进行大规模夜查。医院、集贸市场、超市、宾馆饭店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是此次检查的重点,当晚,检查人员共下达了整改通知书590份。
一个晚上就下达整改通知书590份,可谓成效显著,战果辉煌。可这却难以令人欣慰,反倒是后怕。医院、超市、宾馆等人流量极大的公共聚集场所,隐患重重。590多处隐患肯定不是一天冒出来的,难道在此之前,有关方面就毫无察觉吗,非要等到“集中行动”开始后才进行治理吗?
开展这样的集中行动是为了消除隐患,确保国庆期间消防安全工作万无一失。为人民群众营造祥和安宁的节日氛围,肯定是好事,但老百姓不仅仅是节日期间需要享受安宁,而是日日都渴望平安呀!有关部门一下子查处了如此多的问题,不能不让人对日常生活的安全状态担忧。
现在,不少部门进行的集中整顿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出了事故尤其是重大事故后进行的整顿,如发生重特大火灾后,迅速进行拉网式检查等。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平时监管不严,导致隐患重重,事后整顿纯属亡羊补牢。二是为迎接节日而进行的整顿。这看似给老百姓送节日礼物,可倘若日常工作做扎实了,这样的突击性行动实际上也无多大的必要性。突击检查反倒增强了惰性,平时不注意节前搞突击,等节日过后,各种不良现象是否又会死灰复燃?
当然,这590多处隐患或许不是第一次发现,但为何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治理?这固然与一些单位漠视消防安全有关,更重要的是有关部门的管理不到位,执法不严。消防安全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任何一丝疏忽都有可能在日后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灾难的发生,有其一定的偶然性,但是偶然中有其必然。平常工作做好了,节日前就无须急吼吼,更不用兴师动众。倘若平时疏于管理,就算采取突击法将节日应付过去了,恐怕早晚还是会出娄子。(朱慧松)
整顿官员参股煤矿要严防“破窗”
8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向全国发出了《关于坚决整顿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非法煤矿的紧急通知》。针对广东兴宁等矿难事故后逐渐浮出水面的官商勾结和腐败现象,《通知》特别规定,凡已经投资入股煤矿(依法购买上市公司股票的除外)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国有企业负责人,自《通知》下达之日起一个月内,即9月22日前,必须撤出投资,逾期不撤出投资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官员投资办煤矿这种官商勾结的方式,毫无疑问违反有关规定,也是一种腐败行为,国家曾“三令五申”禁止。如今,又专门下放通知,可见中央政府对此事的重视程度。但细读通知,不免有疑问:如果官员按期一个月内从煤矿撤资,是否就意味着豁免“原罪”,不予追究?如今,官员在煤矿参股的现象不是个别,如果严格追究,相关市县、部门的正常运行将有可能受到影响,但是不追究,违法者受不到惩处,将很难避免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利弊之间,需要审慎衡量。
如果有条件豁免投资煤矿官员的“原罪”,这一点值得警惕。对于官商勾结办煤矿,并非今日才发觉,以前也曾屡屡禁止,如果禁令都严格执行,还会造成今日的局面吗?如今这种需要再发紧急通知来治理的局面,是不是由于不严格追究违规责任而导致了“破窗效应”呢?
所谓破窗效应,就是如果有人打破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繁荣。
因为屡有禁令被官员违反而没有得到追究的先例,所以就担心,在官员参股煤矿问题上,紧急通知会不会因为执行不严也成为日后的“破窗”?比如,虽然有这样的紧急通知,可是有些官员不当真,也有官员不从煤矿撤资,或是仅有极少数官员从煤矿撤资或部分撤资。如此“官员为煤矿股东者众”的局面,就会使紧急通知面临尴尬。倘若真的如此,是否还要再下紧急通知治理整顿呢?
广东兴宁等矿难事故发生后,官商勾结和腐败现象逐渐浮出水面。有关部门正在追查兴宁煤矿背后的“官员股东”,如果在通知发出后,在规定时间之内,兴宁煤矿那些隐藏的“官员股东”趁势撤资,追不追究?
本来官商勾结无论发生在哪个领域,都是应当被追究的,而对于官员投资煤矿,如果开了有条件豁免“原罪”的先例,那么,其他领域的官商勾结现象,如何惩处?(何向东)
期待每条生命都有安全保障
伴随着捷报频传的“神六”讯息,又传来了青茂铁路全线铺轨完工的喜讯。而且施工过程中,建设组织者提出“先生存,再生产”,工程沿线建立了三级医疗机构,每10公里一座医院,职工生病在半个小时内可以得到有效治疗。施工期间全线共抢救脑水肿、肺水肿等急性高原病近千例,成功率100%,未发生一例高原病死亡事故。青藏铁路在安全生产上取得的巨大成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恐怕不亚于“神六”飞行中的确保航天员“万无一失”的太空之旅。
之所以说青藏铁路建设创造无一人因高原病死亡的奇迹,能并列于“神六”这样的太空之旅,是因为其施工环境的艰难程度实在令人无法想像。民谚道:“到了昆仑山,两眼泪不干;到了五道梁,难见爹和娘;到了风火山,气息已奄奄;到了唐古拉,伸手把天抓。”青藏铁路横跨可可西里和唐古拉山千里无人区,在海拔4000米以上地区,其氧气含里仅为海平面氧气含量的一半,极端气温可达-40 ℃。如此恶劣的施工环境,使建设者随时都可能引发肺水肿、脑水肿等危及生命的高原病。
为此,青藏铁路沿线建立了17座制氧站,职工每人每天平均强制性吸氧不低于两小时,沿线还配置了25个高压氧舱。青藏铁路建设中如此“以人为本,保障健康”的施工理念,跟青藏铁路全线完工一样具有历史意义。它与当年“天当房、地当床”的豪情有着天壤之别。我们那时的口号是,“宁可少活二十年,也要拿下大油田”!两相对照,让人切实感受到了我们在人文地理上的进步。
“神六”研制中,设计者把安全放在了首要位置,并在应急生方面费尽心机,飞船上软件有三分之一是用于应急救生的。“神六”飞船在轨运行期间设计了150余种故障模式,且都逐一制定了相应的对策,以确保航天员在飞行中过程中万无一失。同样,“逃逸塔”作为飞船发射出现危及航天员生命安全的异常情况下才发挥作用的救生设施,尽管在正常飞行时会白白消耗运载火箭推力的无效载荷,但为了航天员的安全,宁愿为此支付昂贵代价。
对于生命安全的保障,不仅在于航天员或者者重点工程的建设者,它应该遍及所有行业。公民从事的工种有别,但生命却不分贵贱,在天上飞行的航天员的生命固然重要,在地下挖煤的矿工的生命也同样宝贵。纵观时下安全事故频发、车祸猛于虎等吞噬生命的悲剧,我国每年为此而伤亡的公民数量都大得惊人,而这些损失及公民生命的惨剧,只要我们给予充分的关注和投入,绝大多数是可以避免的。(周士君)
化工生产具有典型的高温、高压、易燃、易爆、腐蚀、剧毒等特点,与煤矿生产相比,同属于安全事故多发行业,化工事故与煤矿事故一样,往往都会造成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极易引起恐慌和影响稳定。今年上半年的化工行业,化工装置爆炸或化学危险品泄漏事故频发,反映出在安全管理上与煤矿存在着类似的问题。
利益之上,有令不行。目前,我国化工行业安全监管体制采取的是“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监管模式,在这种安全监管体制下,尽管上有国家监察和地方监管,但化工企业能否认真履行安全生产责任,仍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正因为一些化工企业对监管部门下达的整改意见和措施落实不力,或者不愿做必要的投入,放弃了自身的安全生产责任,从而导致了事故的频频发生。
安全条件不过关,违法生产。一些化工企业,尤其是一些中小化工企业,管理制度不全,设施不达标,隐患处处可见。日前有关部门公布的全国化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申报数据显示:有一半多的化工企业在国家《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颁布一年后没有按期申请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
心存侥幸,安全管理松懈。对化工企业来说,目前现有的安全管理法规、条例、制度不可谓不多。2002年以来,我国先后颁由和实施了《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办法》、《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定点生产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的安全法规。但是依然有一些企业我行我素,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管理粗放,口号喊得多,真正落实少。一些企业安全应急预案和安全制度中看不中用,花拳绣腿,一旦发生事故,手忙脚乱,无法及时处理,造成了事故的扩大和蔓延。(清海)
百姓需要的安全感不仅是在过节时
国庆节前,为了确保国庆期间消防安全保卫工作,青岛市1000多名干警、500余个检查组同时联动,进行大规模夜查。医院、集贸市场、超市、宾馆饭店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是此次检查的重点,当晚,检查人员共下达了整改通知书590份。
一个晚上就下达整改通知书590份,可谓成效显著,战果辉煌。可这却难以令人欣慰,反倒是后怕。医院、超市、宾馆等人流量极大的公共聚集场所,隐患重重。590多处隐患肯定不是一天冒出来的,难道在此之前,有关方面就毫无察觉吗,非要等到“集中行动”开始后才进行治理吗?
开展这样的集中行动是为了消除隐患,确保国庆期间消防安全工作万无一失。为人民群众营造祥和安宁的节日氛围,肯定是好事,但老百姓不仅仅是节日期间需要享受安宁,而是日日都渴望平安呀!有关部门一下子查处了如此多的问题,不能不让人对日常生活的安全状态担忧。
现在,不少部门进行的集中整顿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出了事故尤其是重大事故后进行的整顿,如发生重特大火灾后,迅速进行拉网式检查等。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平时监管不严,导致隐患重重,事后整顿纯属亡羊补牢。二是为迎接节日而进行的整顿。这看似给老百姓送节日礼物,可倘若日常工作做扎实了,这样的突击性行动实际上也无多大的必要性。突击检查反倒增强了惰性,平时不注意节前搞突击,等节日过后,各种不良现象是否又会死灰复燃?
当然,这590多处隐患或许不是第一次发现,但为何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治理?这固然与一些单位漠视消防安全有关,更重要的是有关部门的管理不到位,执法不严。消防安全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任何一丝疏忽都有可能在日后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灾难的发生,有其一定的偶然性,但是偶然中有其必然。平常工作做好了,节日前就无须急吼吼,更不用兴师动众。倘若平时疏于管理,就算采取突击法将节日应付过去了,恐怕早晚还是会出娄子。(朱慧松)
整顿官员参股煤矿要严防“破窗”
8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向全国发出了《关于坚决整顿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非法煤矿的紧急通知》。针对广东兴宁等矿难事故后逐渐浮出水面的官商勾结和腐败现象,《通知》特别规定,凡已经投资入股煤矿(依法购买上市公司股票的除外)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国有企业负责人,自《通知》下达之日起一个月内,即9月22日前,必须撤出投资,逾期不撤出投资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官员投资办煤矿这种官商勾结的方式,毫无疑问违反有关规定,也是一种腐败行为,国家曾“三令五申”禁止。如今,又专门下放通知,可见中央政府对此事的重视程度。但细读通知,不免有疑问:如果官员按期一个月内从煤矿撤资,是否就意味着豁免“原罪”,不予追究?如今,官员在煤矿参股的现象不是个别,如果严格追究,相关市县、部门的正常运行将有可能受到影响,但是不追究,违法者受不到惩处,将很难避免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利弊之间,需要审慎衡量。
如果有条件豁免投资煤矿官员的“原罪”,这一点值得警惕。对于官商勾结办煤矿,并非今日才发觉,以前也曾屡屡禁止,如果禁令都严格执行,还会造成今日的局面吗?如今这种需要再发紧急通知来治理的局面,是不是由于不严格追究违规责任而导致了“破窗效应”呢?
所谓破窗效应,就是如果有人打破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繁荣。
因为屡有禁令被官员违反而没有得到追究的先例,所以就担心,在官员参股煤矿问题上,紧急通知会不会因为执行不严也成为日后的“破窗”?比如,虽然有这样的紧急通知,可是有些官员不当真,也有官员不从煤矿撤资,或是仅有极少数官员从煤矿撤资或部分撤资。如此“官员为煤矿股东者众”的局面,就会使紧急通知面临尴尬。倘若真的如此,是否还要再下紧急通知治理整顿呢?
广东兴宁等矿难事故发生后,官商勾结和腐败现象逐渐浮出水面。有关部门正在追查兴宁煤矿背后的“官员股东”,如果在通知发出后,在规定时间之内,兴宁煤矿那些隐藏的“官员股东”趁势撤资,追不追究?
本来官商勾结无论发生在哪个领域,都是应当被追究的,而对于官员投资煤矿,如果开了有条件豁免“原罪”的先例,那么,其他领域的官商勾结现象,如何惩处?(何向东)
期待每条生命都有安全保障
伴随着捷报频传的“神六”讯息,又传来了青茂铁路全线铺轨完工的喜讯。而且施工过程中,建设组织者提出“先生存,再生产”,工程沿线建立了三级医疗机构,每10公里一座医院,职工生病在半个小时内可以得到有效治疗。施工期间全线共抢救脑水肿、肺水肿等急性高原病近千例,成功率100%,未发生一例高原病死亡事故。青藏铁路在安全生产上取得的巨大成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恐怕不亚于“神六”飞行中的确保航天员“万无一失”的太空之旅。
之所以说青藏铁路建设创造无一人因高原病死亡的奇迹,能并列于“神六”这样的太空之旅,是因为其施工环境的艰难程度实在令人无法想像。民谚道:“到了昆仑山,两眼泪不干;到了五道梁,难见爹和娘;到了风火山,气息已奄奄;到了唐古拉,伸手把天抓。”青藏铁路横跨可可西里和唐古拉山千里无人区,在海拔4000米以上地区,其氧气含里仅为海平面氧气含量的一半,极端气温可达-40 ℃。如此恶劣的施工环境,使建设者随时都可能引发肺水肿、脑水肿等危及生命的高原病。
为此,青藏铁路沿线建立了17座制氧站,职工每人每天平均强制性吸氧不低于两小时,沿线还配置了25个高压氧舱。青藏铁路建设中如此“以人为本,保障健康”的施工理念,跟青藏铁路全线完工一样具有历史意义。它与当年“天当房、地当床”的豪情有着天壤之别。我们那时的口号是,“宁可少活二十年,也要拿下大油田”!两相对照,让人切实感受到了我们在人文地理上的进步。
“神六”研制中,设计者把安全放在了首要位置,并在应急生方面费尽心机,飞船上软件有三分之一是用于应急救生的。“神六”飞船在轨运行期间设计了150余种故障模式,且都逐一制定了相应的对策,以确保航天员在飞行中过程中万无一失。同样,“逃逸塔”作为飞船发射出现危及航天员生命安全的异常情况下才发挥作用的救生设施,尽管在正常飞行时会白白消耗运载火箭推力的无效载荷,但为了航天员的安全,宁愿为此支付昂贵代价。
对于生命安全的保障,不仅在于航天员或者者重点工程的建设者,它应该遍及所有行业。公民从事的工种有别,但生命却不分贵贱,在天上飞行的航天员的生命固然重要,在地下挖煤的矿工的生命也同样宝贵。纵观时下安全事故频发、车祸猛于虎等吞噬生命的悲剧,我国每年为此而伤亡的公民数量都大得惊人,而这些损失及公民生命的惨剧,只要我们给予充分的关注和投入,绝大多数是可以避免的。(周士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