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我国道路路面的质量问题凸显,早期破坏的现象如开裂、剥落、等均很常见,这不仅使得道路正常维修期大大提前,直接影响了交通,也增大了养护管理资金的投入。本文就对一些常见的早期病害做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沥青;早期破坏;成因;防治
随着我国沥青道路建设的增多,交通量的日益增大,使目前我国道路路面的质量问题凸显,早期破坏的现象如开裂、泛油、剥落、车辙等均很常见,这不仅使得道路正常维修期大大提前,直接影响了交通,也增大了養护管理资金的投入。下面就对一些常见的早期病害做了简要论述。
1. 出现沥青路面早期病害的原因根据相关沥青规范的条文,我国公路沥青路面的设计使用寿命一般为15~20年,如果通车1~3年内就发生严重病害和较大面积损坏,可视为早期破坏。早期破坏类型归纳为:
1.1裂缝路面裂缝是路面早期破损最常见的病害之一,它的危害在于从裂缝中不断进入水份使基层甚至路基软化,导致路面承载能力下降,加速路面破坏。其中包括横向裂缝和纵向裂缝两部分。
1.1.1横向裂缝,横裂缝横向裂缝可分为荷载性裂缝和非荷载性裂缝两大类。荷载性裂缝是由于路面设计不当和施工质量低劣,或由于车辆严重超载,致使沥青面层或半刚性基层内产生的拉应力超过其疲劳强度而裂缝。非荷载性裂缝是横向裂缝的主要形式,它有两种情况:沥青面层温度收缩性裂缝和基层反射性裂。
1.1.2纵裂缝纵向裂缝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由于路基压实度不均匀,路面不均匀沉陷而引起的。另一种情况是沥青面层分幅摊铺时,两幅接茬未处理好,在行车载荷作用下,易形成纵缝。纵向裂缝,多发于半填半挖路基处,主要由路基的不均匀沉降造成。
1.2沉陷,一般是由基层局部成形不足,强度不够,在行车载荷和自然因素等作用下形成的。对于大面积沉陷往往是由于路基(高填方地段)不均匀沉降或局部滑移面引起的。主要原因是路基压实度不足引起。
1.3剥落,如果沥青混合料中使用了中性或酸性石料,将会造成集料与沥青之间的粘附性不足,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集料从路面剥落,使路面形成麻面,进而可能发展成为坑槽、松散等病害。
2. 沥青路面发生早期损坏的原因分析
沥青路面在运营期间出现早期损坏现象,影响正常运营。现在总结分析的原因可归纳为:
2.1车辆超载的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道路上的货车今天能够量增长非常快,某些部门从自身利益出发,超载严重,甚至达到了令人无法想象的程度。超载严重是造成早期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
2.2施工与养护因素的影响
2.2.1材料选择目前我国的公路大部分都选用优质进口沥青,上面层采用改性沥青,但在调查中发现,有些建设部门为了确保沥青的质量,在进行招标时将指标值定得过高,以至于有些沥青供应商为了迎合主管部门的需要,在沥青中加入某种成分以提高指标值,严重影响了沥青路面的寿命。
2.2.2混合料的拌和、摊铺和压实 摊铺和压实两项工作是路面施工的重要环节。摊铺质量不好往往伴随着裂缝、车辙等病害的发生。摊铺过程中除严格按《规范》要求施工外,还应着重控制摊铺温度、供料速度与前进速度相协调、防止大料滚动离析等环节。碾压过程应遵循少量喷水,保持高温,梯形迭进的原则。决不能片面追求平整度,进行低温碾压,降低压实度标准;低温碾压易造成空隙率多大,压实度不足,使路面渗水,导致早期破坏;过度碾压易造成构造深度偏小,甚至出现泛油病害,影响行车安全。碾压过程要及时、迅速,并要保持碾压要求。绝对不允许压路机中途急停、转向,一面发生推挤、拥包现象,从而影响平整.
2.2.3路基施工缺陷的影响 有些道路早期破坏与路基施工质量有关,特别是软土地区。路基软土地基不稳定、地基换填或挤淤处理不彻底、路基填筑压实度不足、路基填料的液限偏高、路堤不均匀沉降等都会导致路面的早期破坏。
2.2.4养护与管理 路面早期养护措施不及时、不完善等也是公路沥青路面产生早期破坏的原因。对超载车辆控制不严则更是早期破坏的直接原因.
3. 沥青路面出现早期损坏的施工防治措施
3.1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并严格控制公路沥青路面设计、施工各项指标,严把质量关,科学合理地安排工期,不搞献礼工程;
3.2将沥青路面科研工作与公路建设结合起来,改变科研与建设脱节的现状,特别是将科研结合在施工过程中,无疑将大大提高我国公路沥青路面的建设水平,有效防止出现早期破坏.
3.3强化施工管理,提高工序控制的科学性。
3.4重视并协调公路沥青路面的压实度、均匀度、平整度和构造深度等指标,特别处理好平整度与压实度的关系。不能过分追求平整度而牺牲压实度,而是要在保证压实度的基础上追求平整度,否则通车后的路面极易发生水破坏以及松散、车辙等早期病害。
3.6加强养护管理,提高养护管理水平。经验表明,科学有效的养护不但保证了公路沥青路面的服务性能,也是防止早期病害的进一步发展、节省养护资金的有效手段.
4. 沥青路面早期破损的技术防护
通过以上分析,可看出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破损与沥青混合料、路面设计施工、交通气候条件的全部或部分有联系,而交通气候条件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沥青路面病害防治技术应以路面设计、沥青混合料和施工三个方面考虑。
4.1合理设计路面结构
4.1.1尽可能减薄沥青面层厚度由于以下四方面原因,公路路面厚度可酌情减薄,控制在12~15cm之内。第一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的承载能力可由半刚性材料层(基层和底基层)来承担,无需用增厚面层来提高承载能力。第二是提高沥青路面使用性能不是用厚的沥青面层,而是用优质沥青。第三是沥青面层的裂缝不只是反射裂缝,在正常施工情况下,大部分是沥青面层本身的温缩裂缝。第四是一般来说厚的沥青面层易导致车辙的产生。
4.2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的质量
4.2.1沥青的选取选用具有良好的高低温性能、抗老化性能、含蜡量低、高粘度的优质国产或进口沥青。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在沥青中掺加各种类型的改性剂,以提高基性能指标.
4.2.2集料的选用骨料应选用表面粗糙、石质坚硬、耐磨性强、嵌挤作用好、与沥青粘附性能好的集料。如果骨料呈酸性则应添加一业数量的抗剥落剂或石灰粉,确保混合料的抗剥落性能,同时应尽量降低骨料的含水量。
4.3严格控制施工质量。
4.3.1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的拌和质量,拌合过程中发现“糊料”或“离析”等异常情况应立即进行处理;加大马歇尔试验频率,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的油石比、稳定度、流值等指标,必要时对混合料进行特殊配合比设计.
4.3.2保证基层顶面粗糙度。改善基层材料级配,增加粗骨料,提高大中粒径集料含量;控制最佳含水量,改进碾压方法,避免过振过湿,不能使基层顶面形成灰浆硬壳,不能用细料进行压实后找平。
结束语
作为沥青路面的优势,如行车舒适,路噪低,道路景观效果好等特点,而伴随着路面早期破损的情况却已严重地损害了这种优势,过早增加的养护成本,较差的行车环境,人们越来越高的居住环境要求等应给与足够重视。因此,要消灭沥青路面早期破坏这一质量通病,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周期,提高投资效益,需要设计、施工、养护管理各方主体各负其责,分头把关,按照行业规范标准,结合工程实际,严格履行各自职能,相信这一顽疾一定会得到根治。
【关键词】沥青;早期破坏;成因;防治
随着我国沥青道路建设的增多,交通量的日益增大,使目前我国道路路面的质量问题凸显,早期破坏的现象如开裂、泛油、剥落、车辙等均很常见,这不仅使得道路正常维修期大大提前,直接影响了交通,也增大了養护管理资金的投入。下面就对一些常见的早期病害做了简要论述。
1. 出现沥青路面早期病害的原因根据相关沥青规范的条文,我国公路沥青路面的设计使用寿命一般为15~20年,如果通车1~3年内就发生严重病害和较大面积损坏,可视为早期破坏。早期破坏类型归纳为:
1.1裂缝路面裂缝是路面早期破损最常见的病害之一,它的危害在于从裂缝中不断进入水份使基层甚至路基软化,导致路面承载能力下降,加速路面破坏。其中包括横向裂缝和纵向裂缝两部分。
1.1.1横向裂缝,横裂缝横向裂缝可分为荷载性裂缝和非荷载性裂缝两大类。荷载性裂缝是由于路面设计不当和施工质量低劣,或由于车辆严重超载,致使沥青面层或半刚性基层内产生的拉应力超过其疲劳强度而裂缝。非荷载性裂缝是横向裂缝的主要形式,它有两种情况:沥青面层温度收缩性裂缝和基层反射性裂。
1.1.2纵裂缝纵向裂缝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由于路基压实度不均匀,路面不均匀沉陷而引起的。另一种情况是沥青面层分幅摊铺时,两幅接茬未处理好,在行车载荷作用下,易形成纵缝。纵向裂缝,多发于半填半挖路基处,主要由路基的不均匀沉降造成。
1.2沉陷,一般是由基层局部成形不足,强度不够,在行车载荷和自然因素等作用下形成的。对于大面积沉陷往往是由于路基(高填方地段)不均匀沉降或局部滑移面引起的。主要原因是路基压实度不足引起。
1.3剥落,如果沥青混合料中使用了中性或酸性石料,将会造成集料与沥青之间的粘附性不足,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集料从路面剥落,使路面形成麻面,进而可能发展成为坑槽、松散等病害。
2. 沥青路面发生早期损坏的原因分析
沥青路面在运营期间出现早期损坏现象,影响正常运营。现在总结分析的原因可归纳为:
2.1车辆超载的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道路上的货车今天能够量增长非常快,某些部门从自身利益出发,超载严重,甚至达到了令人无法想象的程度。超载严重是造成早期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
2.2施工与养护因素的影响
2.2.1材料选择目前我国的公路大部分都选用优质进口沥青,上面层采用改性沥青,但在调查中发现,有些建设部门为了确保沥青的质量,在进行招标时将指标值定得过高,以至于有些沥青供应商为了迎合主管部门的需要,在沥青中加入某种成分以提高指标值,严重影响了沥青路面的寿命。
2.2.2混合料的拌和、摊铺和压实 摊铺和压实两项工作是路面施工的重要环节。摊铺质量不好往往伴随着裂缝、车辙等病害的发生。摊铺过程中除严格按《规范》要求施工外,还应着重控制摊铺温度、供料速度与前进速度相协调、防止大料滚动离析等环节。碾压过程应遵循少量喷水,保持高温,梯形迭进的原则。决不能片面追求平整度,进行低温碾压,降低压实度标准;低温碾压易造成空隙率多大,压实度不足,使路面渗水,导致早期破坏;过度碾压易造成构造深度偏小,甚至出现泛油病害,影响行车安全。碾压过程要及时、迅速,并要保持碾压要求。绝对不允许压路机中途急停、转向,一面发生推挤、拥包现象,从而影响平整.
2.2.3路基施工缺陷的影响 有些道路早期破坏与路基施工质量有关,特别是软土地区。路基软土地基不稳定、地基换填或挤淤处理不彻底、路基填筑压实度不足、路基填料的液限偏高、路堤不均匀沉降等都会导致路面的早期破坏。
2.2.4养护与管理 路面早期养护措施不及时、不完善等也是公路沥青路面产生早期破坏的原因。对超载车辆控制不严则更是早期破坏的直接原因.
3. 沥青路面出现早期损坏的施工防治措施
3.1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并严格控制公路沥青路面设计、施工各项指标,严把质量关,科学合理地安排工期,不搞献礼工程;
3.2将沥青路面科研工作与公路建设结合起来,改变科研与建设脱节的现状,特别是将科研结合在施工过程中,无疑将大大提高我国公路沥青路面的建设水平,有效防止出现早期破坏.
3.3强化施工管理,提高工序控制的科学性。
3.4重视并协调公路沥青路面的压实度、均匀度、平整度和构造深度等指标,特别处理好平整度与压实度的关系。不能过分追求平整度而牺牲压实度,而是要在保证压实度的基础上追求平整度,否则通车后的路面极易发生水破坏以及松散、车辙等早期病害。
3.6加强养护管理,提高养护管理水平。经验表明,科学有效的养护不但保证了公路沥青路面的服务性能,也是防止早期病害的进一步发展、节省养护资金的有效手段.
4. 沥青路面早期破损的技术防护
通过以上分析,可看出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破损与沥青混合料、路面设计施工、交通气候条件的全部或部分有联系,而交通气候条件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沥青路面病害防治技术应以路面设计、沥青混合料和施工三个方面考虑。
4.1合理设计路面结构
4.1.1尽可能减薄沥青面层厚度由于以下四方面原因,公路路面厚度可酌情减薄,控制在12~15cm之内。第一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的承载能力可由半刚性材料层(基层和底基层)来承担,无需用增厚面层来提高承载能力。第二是提高沥青路面使用性能不是用厚的沥青面层,而是用优质沥青。第三是沥青面层的裂缝不只是反射裂缝,在正常施工情况下,大部分是沥青面层本身的温缩裂缝。第四是一般来说厚的沥青面层易导致车辙的产生。
4.2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的质量
4.2.1沥青的选取选用具有良好的高低温性能、抗老化性能、含蜡量低、高粘度的优质国产或进口沥青。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在沥青中掺加各种类型的改性剂,以提高基性能指标.
4.2.2集料的选用骨料应选用表面粗糙、石质坚硬、耐磨性强、嵌挤作用好、与沥青粘附性能好的集料。如果骨料呈酸性则应添加一业数量的抗剥落剂或石灰粉,确保混合料的抗剥落性能,同时应尽量降低骨料的含水量。
4.3严格控制施工质量。
4.3.1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的拌和质量,拌合过程中发现“糊料”或“离析”等异常情况应立即进行处理;加大马歇尔试验频率,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的油石比、稳定度、流值等指标,必要时对混合料进行特殊配合比设计.
4.3.2保证基层顶面粗糙度。改善基层材料级配,增加粗骨料,提高大中粒径集料含量;控制最佳含水量,改进碾压方法,避免过振过湿,不能使基层顶面形成灰浆硬壳,不能用细料进行压实后找平。
结束语
作为沥青路面的优势,如行车舒适,路噪低,道路景观效果好等特点,而伴随着路面早期破损的情况却已严重地损害了这种优势,过早增加的养护成本,较差的行车环境,人们越来越高的居住环境要求等应给与足够重视。因此,要消灭沥青路面早期破坏这一质量通病,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周期,提高投资效益,需要设计、施工、养护管理各方主体各负其责,分头把关,按照行业规范标准,结合工程实际,严格履行各自职能,相信这一顽疾一定会得到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