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教师来说,有些时候自己的努力付出与回报并不成正比。比如,勤勤恳恳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却发现学生们的成绩并没有提高,这时候不免会心生抱怨。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是不是该反思一下,到底问题出在哪,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劳动有比较好的收获呢?本文针对这一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兴趣快乐魅力
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是学生探究某种事物从事某种活动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它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经济、最活跃的因素。卢梭在其《爱弥儿》一书中称:“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问题不在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们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们以研究学问的方法”。教师如何不失时机地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进入废寝忘食的境地是至关重要的。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亦生动地说明了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的重要影响。道理易懂,但是想达到这种境界实属不易,不可以操之过急,一概而论。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发挥教师的教学机智,可用多种方法激发兴趣,使学生热爱学习,潜心钻研。我的方法依旧是一边摸索,一边前进。
一、摸好底,备好学生
要解决问题,首先要知道问题出在哪。针对同学们不同的学习状况进行分析,通过他们的成绩、课堂表现、完成作业的情况以及课间表现等等,对他们进行综合评定,明确每一名同学的优势与不足分别是什么,对学习的兴趣有多少,应该怎样对其进行引导,做到因材施教。
二、立好标杆,树好典型
标杆,当然是班级里各方面表现最好的,倡导同学们把自己和标杆进行比较,这种比较不单纯是“我比标杆差多少”,而且要知道自己的哪一方面做的比标杆好,因为人无完人,所以每个人都会有或多或少的不足之处,每个人都需要进步。我认为这种比较比出来的是一种心态,就像《品德与社会》课里讲的,“我赢了冠军,因为我和乒乓球冠军比象棋,我赢了”。这种心态会让孩子们觉得自己和最优的差的并不多,我也有我的优势,我也是最棒的,要我努力,我也能做好。这就是一种自信心的培养。很多同学总会觉得自己很差,努力也没有用,这样一来,自己就把自己放弃了,外人再努力也不会有多少起色,只有调动起他们自己的动力,才能改变自身的状况,会生成你追我赶的竞争上游的局面。那么对于标杆呢,教师更不能忽视,应引导他们正视自己的位置,知道自己在班级中的重要作用,不骄不躁,扬长避短,不怕别人追,不能让别人追上,守住自己的标杆位置,这样,良好的学习氛围自然就形成了。
三、利用好教师的魅力
对于教师来说,要想学生爱上自己的课堂,除了要精心备课之外,还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展现个人的语言魅力来吸引学生,让自己的课堂变得不再枯燥,死板。要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去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轻松愉快的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理解和思考;利用谐音和顺口溜帮助学习记忆;用用富有这里的语言去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其次,变换方式,激发兴趣。上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状来随机调整,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我在教《搭石》一课时,我让孩子们以表演的方式来帮助理解课文的内容,没想到同学们的热情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争先到前面来表演,我适当的给予指导,帮助分析人物的心理,这节课很轻松的完成了,而且同学们对主题理解的非常好。课堂上要尽量给孩子们展示自己的机会,这样,不但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也锻炼了他们其它方面的能力。最后,要善于运用教学机智,面对课堂上随时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要灵活处理。比如,有一次校领导听课,一开始,我引入本课内容的方式是问“谁来告诉老师,我们今天学的课文的题目是什么?”随机提问了一名同学,他平时表现很好,可是不知为什么开口就答错了:“是《恐龙的灭绝》”。同学们哄堂大笑,因为应该是《飞向蓝天的恐龙》。我也笑了,随即说:“同学们给他一点掌声好不好,因为他很有创意,给我们的课文改了题目,只是改的不是太好,恐龙没有灭绝,是——”我故意拉长了声音,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飞向蓝天”!这样一来,老师和那名同学都不会有尴尬,而且也活跃了因为领导在而让孩子们感到的紧张气氛。
兴趣是需要慢慢培养的,而且需要坚持不懈,老子说,“志不坚者智不达”。因此,每个同学只有树立高远的理想、确定坚定的信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保证我们在学习态度上有一个正确的选择,才能让我们处在一种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的良好的学习状态中。但也别忘了提示孩子们方法要得当,小学阶段,没有必要给他们太多的压力,轻松面对即可。青年毛泽东在湖南长沙师范读书时自撰了一副对联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睡;最无益,只怕一日暴十日寒。这副对联可以与孩子们共勉。
传统的章回小说,或评书艺人,常在讲到关键时刻,突然停住:“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是卖关子,也就是设置悬念,引起听众对下情的探究。这对我们教学工作很有启发。
作为一个教师,如果也能使学生越听越想听,就说明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我们充分调动起来了,达到这种境界就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地创设“问题情境”,使教学过程变成一个设疑、激疑、解疑的过程。让孩子们对下一节的内容充满期待,对明天充满期待,这才是成功的教育 。
【关键词】兴趣快乐魅力
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是学生探究某种事物从事某种活动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它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经济、最活跃的因素。卢梭在其《爱弥儿》一书中称:“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问题不在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们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们以研究学问的方法”。教师如何不失时机地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进入废寝忘食的境地是至关重要的。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亦生动地说明了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的重要影响。道理易懂,但是想达到这种境界实属不易,不可以操之过急,一概而论。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发挥教师的教学机智,可用多种方法激发兴趣,使学生热爱学习,潜心钻研。我的方法依旧是一边摸索,一边前进。
一、摸好底,备好学生
要解决问题,首先要知道问题出在哪。针对同学们不同的学习状况进行分析,通过他们的成绩、课堂表现、完成作业的情况以及课间表现等等,对他们进行综合评定,明确每一名同学的优势与不足分别是什么,对学习的兴趣有多少,应该怎样对其进行引导,做到因材施教。
二、立好标杆,树好典型
标杆,当然是班级里各方面表现最好的,倡导同学们把自己和标杆进行比较,这种比较不单纯是“我比标杆差多少”,而且要知道自己的哪一方面做的比标杆好,因为人无完人,所以每个人都会有或多或少的不足之处,每个人都需要进步。我认为这种比较比出来的是一种心态,就像《品德与社会》课里讲的,“我赢了冠军,因为我和乒乓球冠军比象棋,我赢了”。这种心态会让孩子们觉得自己和最优的差的并不多,我也有我的优势,我也是最棒的,要我努力,我也能做好。这就是一种自信心的培养。很多同学总会觉得自己很差,努力也没有用,这样一来,自己就把自己放弃了,外人再努力也不会有多少起色,只有调动起他们自己的动力,才能改变自身的状况,会生成你追我赶的竞争上游的局面。那么对于标杆呢,教师更不能忽视,应引导他们正视自己的位置,知道自己在班级中的重要作用,不骄不躁,扬长避短,不怕别人追,不能让别人追上,守住自己的标杆位置,这样,良好的学习氛围自然就形成了。
三、利用好教师的魅力
对于教师来说,要想学生爱上自己的课堂,除了要精心备课之外,还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展现个人的语言魅力来吸引学生,让自己的课堂变得不再枯燥,死板。要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去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轻松愉快的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理解和思考;利用谐音和顺口溜帮助学习记忆;用用富有这里的语言去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其次,变换方式,激发兴趣。上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状来随机调整,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我在教《搭石》一课时,我让孩子们以表演的方式来帮助理解课文的内容,没想到同学们的热情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争先到前面来表演,我适当的给予指导,帮助分析人物的心理,这节课很轻松的完成了,而且同学们对主题理解的非常好。课堂上要尽量给孩子们展示自己的机会,这样,不但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也锻炼了他们其它方面的能力。最后,要善于运用教学机智,面对课堂上随时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要灵活处理。比如,有一次校领导听课,一开始,我引入本课内容的方式是问“谁来告诉老师,我们今天学的课文的题目是什么?”随机提问了一名同学,他平时表现很好,可是不知为什么开口就答错了:“是《恐龙的灭绝》”。同学们哄堂大笑,因为应该是《飞向蓝天的恐龙》。我也笑了,随即说:“同学们给他一点掌声好不好,因为他很有创意,给我们的课文改了题目,只是改的不是太好,恐龙没有灭绝,是——”我故意拉长了声音,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飞向蓝天”!这样一来,老师和那名同学都不会有尴尬,而且也活跃了因为领导在而让孩子们感到的紧张气氛。
兴趣是需要慢慢培养的,而且需要坚持不懈,老子说,“志不坚者智不达”。因此,每个同学只有树立高远的理想、确定坚定的信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保证我们在学习态度上有一个正确的选择,才能让我们处在一种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的良好的学习状态中。但也别忘了提示孩子们方法要得当,小学阶段,没有必要给他们太多的压力,轻松面对即可。青年毛泽东在湖南长沙师范读书时自撰了一副对联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睡;最无益,只怕一日暴十日寒。这副对联可以与孩子们共勉。
传统的章回小说,或评书艺人,常在讲到关键时刻,突然停住:“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是卖关子,也就是设置悬念,引起听众对下情的探究。这对我们教学工作很有启发。
作为一个教师,如果也能使学生越听越想听,就说明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我们充分调动起来了,达到这种境界就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地创设“问题情境”,使教学过程变成一个设疑、激疑、解疑的过程。让孩子们对下一节的内容充满期待,对明天充满期待,这才是成功的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