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思维 培养习惯 鼓励创新

来源 :语文周刊·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x_su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正本清源,变授为导,开启思路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这一规律为每一位教师所熟悉。可是,由于多年来一直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往往偏离主导地位而占据主体地位。“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已习惯成自然,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彻底改变这种教学方法。对于深知教育教学规律的教师,应该归还学生的主体地位,恢复教师主导面目,要立足于引导,开启学生思维,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不至于在教师的“催眠曲”中昏昏欲睡,而是精神振奋,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良师好比引路人,学问全在自己追寻。好的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想问题有“会想”和“不会想”的差别。“会想”就是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着力去自求解答。“不会想”就是习惯于接受既定秩序和现成答案,在自己面前似乎从来没有问题,一切都漠然视之。为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想问题,教会他们能联系地、辨证地思考问题,无论是阅读教学、写作教学,还是听说教学,其本质的、关键的环节是思维训练,是认识能力的训练,是学会想问题的训练。
  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1.观察习惯。观察是一切知识的门户。一切科学实验,一切科学的新发现、新规律,都是建立在周密、精确系统的观察基础之上的。巴甫洛夫一直把“观察、观察、再观察”作为座右铭,并告诫学生“不学会观察,你就永远当不了科学家”。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有指导的进行,让学生观察人、物、自然景色、社会现象,从而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2.阅读习惯。现代社会高速发展,文学百花园可谓“百花齐放”,但学生真正接触文学作品的可谓凤毛麟角。现在的学生积淀太少,缺乏语文功底,难怪越来越多的大学教授抱怨现在的学生文化积淀太少,文学感受力在下降,知识面越来越窄,无法和老师产生共鸣。即将实行的新语文教学大纲也对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作出了明确规定。
  3.写作习惯。现在的学生,特别是初中生的作文内容陈旧,写法单调,虚情假意,甚至相互抄袭。犹如枯枝败叶一般,毫无生气。这些跟学生平时观察少、阅读少、写作少是分不开的,所以语文教师应在培养观察习惯阅读习惯的同时,培养学生把观察阅读所得及时写下来的习惯,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写出很有创造性有见地的好文章。
  学生在写作中应养成以下几种良好习惯:一是留心观察的习惯。作文要写得具体形象、语言生动、准确,离不开对事物的细心观察。观察事物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有记录。还应查阅有关资料,才能对事物的本质特点,因果关系,以及发展规律有明确的认识,从而获得完整的、系统的知识。二是坚持写日记的习惯。有经验的语文教师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通过写日记把当天的见闻感受记下来,长期坚持,既积累了作文素材,也培养了作文能力。三是摘抄名言的习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养成摘抄名言警句、优美文段的习惯,既能积累知识,又能为作文提供材料,对提高作文能力很有帮助。四是自我修改的习惯。俗话说,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
  三、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素质教育的核心应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国在世纪之交已把教育的育人功能定在“培养创新人才”这个基点之上,这是具有战略眼光的重大决策,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观念陈旧、思想僵化,是很难立足于未来的。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要有思维品质优良的教师。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去研读的,是内容丰富多彩的课文;要求学生观察、分析和反映的是五光十色,不断发展更新的现实生活。因此,语文教师决不能成为照搬现成结论,把生吞活剥得来的知识原封不动地灌输给学生的教书匠,而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表独立见解,养成好思好问的习惯。所以语文教学中重视学生知识视野的开拓,注意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气氛,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其他文献
一、利用语文教师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和教育学生  我们学校有位语文教师,她那独特的嗓音深深吸引学生,同学们都爱上她的课。她利用自身的优势,精心准备每一堂课,使学生对语文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事实上,作为语文教师至少应有一两门“看家本领”——或一手漂亮的书法,或能笔下生花,或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总之要让学生崇敬你,崇敬你才能喜欢你,喜欢你才能亲近你,亲近你才能信任你,信任你才能跟你学,才能对你所教的语文感
期刊
一、如何合理选择电教媒体  恰当的媒体选择,其教学功能发挥与教学的需求相一致,可以使语文教学如虎添翼,产生积极的教学效应;不恰当的媒体选择,其教学功能发挥与教学的需求不一致,犹如画蛇添足,在语文教学中产生消极的教学效应。媒体的恰当选择,使获得媒体应用积极效应的重要前提条件。语文教学的电教媒体选择应立足以下两点:   1.掌握各类电教媒体的功能特点   电教媒体总体上来看具有形象、具体的特点,但各种
期刊
古人云:“情动于中,发乎于辞。”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传递知识、交流思想、沟通感情的一种言语活动。课堂教学的顺利展开,很大程度依赖于教师娴熟、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作为课堂教学语言,它指的是教师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在固定的时间内组织、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养成技能,情感,树立正确价值观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的语言。我们祖辈就曾说过:“两年胳膊三年腿,十年难磨一张嘴。”因此,课堂教学语言的给力,十分
期刊
长久以来,语文课堂浅薄、低级、呆板、滥情。给人的感觉是:语文课堂就是思想品德课,说到基础知识,就是字词句;语文老师犹如豆腐娘,犹如庖丁,作文教学就是样板戏;语文课改,如同“脑筋急转弯”;语文要审美性,那就朗读一下,最好再来点眼泪,到处是滥情……  在语文教学岗位上也已经有十来个年头了,见识了太多的墨守成规,见识了太多的矫情造作,见识了太多的陈词滥情,自己总是与现实不够合拍,跟不上形势。有同行问我,
期刊
一、激发兴趣,启迪学生自主阅读的内在动力  还记得刚刚给同学们上阅读课时,我没有告诉他们阅读是多么的精彩,只是随口说出了一部《红楼梦》就是一部史书,就是一部医学著作,就是一部诗集,就是一个人生大舞台,书中的宝黛爱情让我们可歌可泣。;一部《三国演义》就是一部历史画卷,几多英雄豪迈,几多儿女情长,忠孝仁厚的刘备、义薄云天的关羽、率直勇猛的张飞、神机妙算的孔明、阴险狡诈的曹操……一个个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
期刊
一、命题作文的审题  命题作文中的“题”,就是作文的标题,选材、立意、构思必须以此为依据展开。题目可以是一个词,如《尝试》;可以是一个短语,如《静静的夜晚》;也可以是一个句子,如《你讨厌这个世界吗》。除了标题以外,一般还有相关的提示、要求。我在日常教学中会给学生提出如下要求:  1、全面把握题目内涵。即从内容、语法结构、暗示的体裁、人称等多方面进行推敲、揣摩,全面把握题目的内涵和要求,不能只看一点
期刊
一、推荐书刊,提高学生阅读效率  在课内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发现个别学生有一些不良的阅读习惯。如有的学生将阅读课当成了休闲课,所看的杂志多是休闲类的,文学类杂志很少阅读,辅导类杂志更是视而不见;有的学生仅凭兴趣,想当然地拿上一本,走马观花,几下就翻完了。可见,学生阅读带有一定的倾向性和盲目性。高中生时间紧、任务重,低效的阅读会让他们蹉跎岁月,收获无几,所以教师就要介入,指导学生除了选择感
期刊
一、动口  教师在课堂中,不能自己一个人讲个不停,不能“填鸭”,也不能“灌输”,不然,学生难免会产生疲倦乃至厌倦,影响了教学的效果。教师除了必要的“说”以外,更多时间应拿给学生们,让他们动起口来。课文需要学生读,问题需要学生问和答,思想感情需要用语言来表达交流……这就必须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动口。我们虽然不要求学生将来都成为辩论家、演说家,但说这种口头表达能力已越来越成为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 
期刊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我认为创造力是个体在支持的环境下结合敏锐、流畅、变通、独创、精进的特性,通过思维的过程,对于事物产生分歧性观点,赋予事物独特新颖的意义“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因此,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为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精读课文,学习重点句、段——品读课文,走出文本,扩展视野。  一、阅读教
期刊
一、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的要求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学生的阅读提出了具体而翔实的规定,其内容是:  1、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2、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