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作文审题训练浅谈

来源 :语文周刊·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x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命题作文的审题
  命题作文中的“题”,就是作文的标题,选材、立意、构思必须以此为依据展开。题目可以是一个词,如《尝试》;可以是一个短语,如《静静的夜晚》;也可以是一个句子,如《你讨厌这个世界吗》。除了标题以外,一般还有相关的提示、要求。我在日常教学中会给学生提出如下要求:
  1、全面把握题目内涵。即从内容、语法结构、暗示的体裁、人称等多方面进行推敲、揣摩,全面把握题目的内涵和要求,不能只看一点,不及其余。如我们考试当中曾经考过的《童年生活两三事》,题目要求写发生在童年生活中的事情,而且至少是两件。如果事情不是发生在童年或者只写一件,就不切题了。从体裁看,写成记叙文比较合适。再如《由一则名言想起的》,提出了论述的问题、对象,还需要确定论点。要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的名言,根据对这则名言所想到的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展开议论。重在议论,而不是局限于解释名言的内涵。
  2、适当改造题目。有些题目,或涉及范围过大,或所暗示的态度模糊,或太过于抽象,乍一看不易下笔。如果对题目文字加以分析,进行适当的改造,就可以使抽象变具体,模糊变清晰,虚变实,实变虚,大化小,小见大,就可以捕捉到命题意图,确定适于自己写作的思维走向。简言之,就是“宽题窄做、窄题宽做、大题小作、小题大做”。
  二、材料作文的审题
  1、审清材料类型。材料作文的材料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事例型材料,是话题,取其原意,要求对材料本身所述事实阐明看法。如1992年全国高考作文题的材料——候车厅前关于玻璃瓶的一幕。
  要求就事件本身展开议论,不能用比喻意。一种是寄寓型材料,材料本身是喻体或象征体,取其隐含、影射的意义,要求对材料影射的意义进行议论。如1990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材料为玫瑰园里的花与刺,要求就花与刺展开议论。
  2、读懂材料,找出隐含信息。审清材料类型后,就要读懂材料,拟出角度,引出话题、观点。要注意所选角度应符合题意,主题、内容、文本应该与材料的限制性条件相一致,不能脱离材料。一般来说,材料多为寄寓类型的,是一个寄寓道理的载体,与社会生活中的人和事、道理、情趣往往有某些相似处,应该通过联系、分析、比较、联想,揭开题目表面的遮蔽,找出材料的隐含信息。
  三、话题作文的审题
  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是描述或者议论内容所涉及的范围或引子。话题作文,即就这个引子说事论理,抒情言志。
  话题作文不同于命题作文:话题作文的“题”指“话题”,命题作文的“题”即标题,不能变;而“话题”可作为文章的标题,也可以在“话题”范围内另拟题目。命题作文文体已事先规定,没有选择余地,而话题作文则可以自由选择文体。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也有区别:虽然大多数话题作文也有材料,但是话题作文的材料与材料作文的材料的作用有所不同。材料作文的“材料”是立意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提供的一般是中心意思,而这个中心意思往往是写作的根本依据,不能偏离;而话题作文提供的“材料”只是命题者所作的“作前指导”,并且题意较为直露,是对话题的一个说明、解释或者是启发学生思路的一个例子,是展开联想的一个比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话题,学生可以指根据话题要求而无需照顾材料的内容来作文。
  结合日常的总结,我给学生总结了几条技巧:
  1、立意要与话题有关系。话题作文虽然有明显的开放性,但是并不是完全没有写作限制,至少要求所写内容与话题有关。如2000年高考作文题就明确要求所写内容与“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有关,比如我们可以立意为对青春的诠释是丰富多彩的。
  2、读懂话题,辩证地分析话题。大千世界,古今中外,与话题相关的名言警句、诗歌辞赋、寓言漫画等无比丰富,所以应该注意关键词语的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注意逻辑关系,利用辩证思维分析话题所涉及的关系。关键词语理解有偏差甚至是错误,作文就会“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3、切分话题,大题小作。从小角度平常角度切入,利用集中主题,突破重点。
  4、选择最合适的文体。话题作文淡化文体要求并非不要文体,更不是说可以模糊文体界限,写成“四不像”的文章。而是说问题可以自定,一旦定下写某种文体,就必须写得像该种文体,二是考虑自己比较擅长写的文体。擅长构建情节、刻画人物的学生可以写小说;擅长剖析整理、哲理思辨的可以写议论文;擅长形象思维、情感细腻、文采斐然者可以写记叙文或散文。
其他文献
一、以读为本的意识  在新课程改革轰轰烈烈的今天,反观我们的语文课堂,识字、写字,运用多种方法和游戏来巩固,甚至很多老师开始关注汉字的文化,可以说在识字教学上有了很大的进步。而和识字平分天下的阅读却被很多老师冷落,事无巨细地剖析课文,把学生当成一个容器,对于教师的传授毫无选择地装.很多时候,我们会看到一个问题,千篇一律的回答,最终的结果却是抹杀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
期刊
一段时间以来,语文教学的时效问题一度引起众多教师的热议,从小学到高中,历时数载,很多学生在口语和书面表达方面收获甚微,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越来越凸显,而人文色彩却被无端的漠视。为了追求好成绩,教师总是强调机械训练,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虽然心中有怨气,却不得不埋头苦干。时间一长,学生自然对语文了无兴趣,致使语文教学遭遇瓶颈。  宋代陈颐说:“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古人一语中的,当头棒喝,直截了当指出当今语
期刊
良好的教师语言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功效。一个教师讲课若能声情并茂,那么,她的声音便会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潜入学生的心田,把学生带入艺术的境界,特别是语文教学。人们常说,“言传身教”。言传是第一位的,尽管教育的手段和途径丰富多样,但其中最常用、最便捷的仍是教师的课堂语言,这是任何教育手段都无法替代的,同时也是教师基本功是否扎实的体现。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教师的语言是无法替代的,课堂上教
期刊
一、预习之因  在日常教学生活中,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有的语文老师(包括我自己)总是忙着备自己上课的内容,却很少花时间去思考如何布置学生的课前预习,而只是笼统的一句“今天预习第几课”就算是布置预习了,这就导致学生不知从何下手,很多学生只是把课文读一遍就算是预习了。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是事倍功半,即使你备课再精心、再细致,如果课堂上没有学生的配合,那还不是唱独角戏?同时,许多学生对预习的重要性的认识
期刊
家校合作关系是指学校教育体系中,家长和学校之间的伙伴关系或合作关系。学校教育的开放力度不断加大,教育的各种矛盾也越来越多,学校与家庭之间的隔阂、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误会,阻碍了教育的发展。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合作,以人为本,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达到“教师用心、家长关心、学生开心”的三赢局面,努力建立起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建构一个科学的育人环境。  在家校联系的过
期刊
一、利用语文教师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和教育学生  我们学校有位语文教师,她那独特的嗓音深深吸引学生,同学们都爱上她的课。她利用自身的优势,精心准备每一堂课,使学生对语文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事实上,作为语文教师至少应有一两门“看家本领”——或一手漂亮的书法,或能笔下生花,或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总之要让学生崇敬你,崇敬你才能喜欢你,喜欢你才能亲近你,亲近你才能信任你,信任你才能跟你学,才能对你所教的语文感
期刊
一、如何合理选择电教媒体  恰当的媒体选择,其教学功能发挥与教学的需求相一致,可以使语文教学如虎添翼,产生积极的教学效应;不恰当的媒体选择,其教学功能发挥与教学的需求不一致,犹如画蛇添足,在语文教学中产生消极的教学效应。媒体的恰当选择,使获得媒体应用积极效应的重要前提条件。语文教学的电教媒体选择应立足以下两点:   1.掌握各类电教媒体的功能特点   电教媒体总体上来看具有形象、具体的特点,但各种
期刊
古人云:“情动于中,发乎于辞。”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传递知识、交流思想、沟通感情的一种言语活动。课堂教学的顺利展开,很大程度依赖于教师娴熟、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作为课堂教学语言,它指的是教师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在固定的时间内组织、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养成技能,情感,树立正确价值观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的语言。我们祖辈就曾说过:“两年胳膊三年腿,十年难磨一张嘴。”因此,课堂教学语言的给力,十分
期刊
长久以来,语文课堂浅薄、低级、呆板、滥情。给人的感觉是:语文课堂就是思想品德课,说到基础知识,就是字词句;语文老师犹如豆腐娘,犹如庖丁,作文教学就是样板戏;语文课改,如同“脑筋急转弯”;语文要审美性,那就朗读一下,最好再来点眼泪,到处是滥情……  在语文教学岗位上也已经有十来个年头了,见识了太多的墨守成规,见识了太多的矫情造作,见识了太多的陈词滥情,自己总是与现实不够合拍,跟不上形势。有同行问我,
期刊
一、激发兴趣,启迪学生自主阅读的内在动力  还记得刚刚给同学们上阅读课时,我没有告诉他们阅读是多么的精彩,只是随口说出了一部《红楼梦》就是一部史书,就是一部医学著作,就是一部诗集,就是一个人生大舞台,书中的宝黛爱情让我们可歌可泣。;一部《三国演义》就是一部历史画卷,几多英雄豪迈,几多儿女情长,忠孝仁厚的刘备、义薄云天的关羽、率直勇猛的张飞、神机妙算的孔明、阴险狡诈的曹操……一个个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