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木偶给她带来了童年的快乐,所以她也要把这种快乐传递给现在的小朋友。她创办工作室,将传统木偶艺术与现代表演技术有机结合,把木偶带进了教室,带进了社区,带到了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她就是上海85后女孩纪蒂雯。
为续“前缘”尽力一搏
出生在上海的纪蒂雯,是从小看木偶戏长大的。《阿凡提》《神笔马良》不知被她看了多少遍,台词都快能背下来了。为了看木偶戏她可以不吃饭,不睡觉。每每讲起那些童年里的“小伙伴”,纪蒂雯的眼睛就像阳光照耀下的湖水,泛着澄澈的光。
2003年,纪蒂雯刚上初二,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的木偶戏专业开始招生了。一想到有机会和自己钟爱的木偶长厢厮守,她就兴奋得手舞足蹈,所以义无反顾地报了名。可是,一听说报考的几百人中最终只能录取38个名额时,她又打起了退堂鼓:“我连吹拉弹唱都不会,可怎么办呢?”
“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尽力一搏。”父亲的一句话让纪蒂雯醍醐灌顶。是啊,为自己心爱的木偶,狠狠地拼一下,值得!
于是,纪蒂雯一心扑在了备考上。那段时间每天除了雷打不动的音乐与舞蹈等综合艺术方面的高强度训练外,其他的时间,她就用来恶补文化艺术常识知识。每当背题背到深夜,困倦企图来偷偷摧毁意志的时候,纪蒂雯就一边用冷水洗脸一边鼓励自己说,阿凡提正在前面等著你呢,你怎么敢停下脚步?
考场上,纪蒂雯看见大多数考生都循规蹈矩地先唱后跳,没有任何新意,她另辟蹊径卖了一个小关子,先舞动后发声,这让评委老师眼前一亮,她那一脸的阳光与真诚,也给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这样,纪蒂雯没有任何悬念地被录取了。
每天和木偶、舞台打交道的纪蒂雯,觉得童年的美好时光又回来了。她给自己定下了一个新目标———考上上海戏剧学院。于是,一只叫纪蒂雯的“书虫”诞生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她如愿考上了上海戏剧学院,实现了人生的又一个目标。
多少次偶然成就了必然
大学生活中,由于课业负担不很重,所以同学们有的一心打电游,有的忙着谈恋爱,而纪蒂雯则选择了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从大二开始,班上所有不愿意接戏的同学都会穷尽各种理由找到纪蒂雯,把戏交到她的手上。纪蒂雯向来都是照单全收,从不拒绝。在她看来这些都是锻炼自己、促进自己成长的机会,没多久,不论外事活动、组织活动,还是翻译演出,她都能够做到游刃有余。
有了这些宝贵的经验做基础,2008年,纪蒂雯萌生了打造一家具有影响力的木偶工作室的想法。
在同窗好友的帮助下,晞宇木偶艺术工作室终于创办起来了,师弟师妹成了工作室合作的演员。每每看见合作伙伴们与自己一起披荆斩棘时,纪蒂雯总是特别欣慰,因为这让她知道了在追求木偶艺术的道路上,自己并不孤独。天道酬勤,纪蒂雯深厚的专业素养与对木偶艺术的执著追求,让她赢得了2010年在世博会上演出的机会。
2011年大学毕业了,纪蒂雯就职于上海戏剧团,起初她很高兴,但当“白天演出+晚间排练”这样繁重的工作量压得她喘不过气来时,当卑微的收入与心力的投入严重失衡时,她开始追问自己:曾经带来快乐的木偶为什么如今只能让自己疲惫不堪?究竟还要不要坚持下去?
一天,在演出之前,纪蒂雯看见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不知什么原因正在号啕大哭。小家伙看来是真伤心了,连身边的妈妈递过来一根五彩的棒棒糖,他都没有让这哭声停下来。这时,纪蒂雯拿着一个小木偶出现在舞台上,小男孩的哭声戛然而止,他目不转睛地盯着小木偶看了很久。那时的他特别平静,泪水未干的眼睛里闪烁出了新奇与快乐的光,嘴角开始慢慢上扬。那一刻纪蒂雯特别感动,不为别的,就为了让孩子们能感受到自己童年里曾有的快乐,也一定要坚持下去。
走向教育走向公益
之后,纪蒂雯找到了创业方向———木偶舞台剧和少儿教育结合的模式,也开始参加各种相关的创业比赛。
在一次创业大赛上,一位评委毫不客气地对纪蒂雯说:“现代科技手段这么丰富,像木偶这种没有一丁点商业价值的古老的东西,就应该被放在博物馆里。”当时的纪蒂雯非常生气,但后来一想,既然大家不了解木偶文化,那我就有责任让它走进人们的生活。旧的艺术形式如果不能适应新的市场,就必须做出一些改良。
现代科技手段这么丰富,那么,将丰富的现代科技手段为我所用,为木偶艺术服务,将会怎样呢?于是,她立即捕捉到自己突如其来的灵感并应用于实践:以木偶艺术为载体,结合现代科技,探索空间、色彩、形状、肢体、音乐、声音、影像、装置、多媒体等一切引发大家兴趣的创新,用任何一种可能与木偶结合,产生非同寻常的表演形式,这样做的结果是惊艳了各种大小舞台。
因为纪蒂雯不放过任何一次宣传木偶文化的机会,所以机会也悄悄地在眷顾着她。在一次创业分享会上,她的想法受到了一位长者的关注,并将其引荐给了一所小学的教务处主任,从此,开启了纪蒂雯的木偶艺术走向校园的新征程。
“看完木偶戏再去写作文,感觉突然有许多话可说了。”一个平日里写起作文来不断抓耳挠腮、拼词凑句的同学说。
“有意思,有趣味,有主题,有知识。”纪蒂雯对自己的木偶课要求特别高,她希望木偶真正成为孩子们学习知识的好帮手,寓教于乐,化难为易。至今纪蒂雯的木偶课已被多所小学接纳。
晞宇工作室也积极和社区合作,成立了少儿文艺社团,通过手偶戏剧教育,让小朋友在玩中发展情商提高德育能力。一位家长说,自从孩子加入了手偶社团并参与了《木偶奇遇记》的表演以后,面对困难他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唉声叹气、叫苦不迭了,而是努力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真让人兴奋!
同时,纪蒂雯带领着晞宇工作室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公益演出、交流和文化活动,进入了中国慈善公益项目大赛社会创新百强。2017年1月,晞宇工作室更名为哈皮木偶戏剧社,已开发出的衍生品种类有亲子课程、手偶玩具、视频短剧、线下互动式体验剧、影视、教育绘本等,取得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多媒体木偶舞台剧和亲子平台,创作出适合青少年看的木偶剧,并把种类延伸到科普类、国学类等,这是哈皮木偶戏剧社的目标。
为续“前缘”尽力一搏
出生在上海的纪蒂雯,是从小看木偶戏长大的。《阿凡提》《神笔马良》不知被她看了多少遍,台词都快能背下来了。为了看木偶戏她可以不吃饭,不睡觉。每每讲起那些童年里的“小伙伴”,纪蒂雯的眼睛就像阳光照耀下的湖水,泛着澄澈的光。
2003年,纪蒂雯刚上初二,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的木偶戏专业开始招生了。一想到有机会和自己钟爱的木偶长厢厮守,她就兴奋得手舞足蹈,所以义无反顾地报了名。可是,一听说报考的几百人中最终只能录取38个名额时,她又打起了退堂鼓:“我连吹拉弹唱都不会,可怎么办呢?”
“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尽力一搏。”父亲的一句话让纪蒂雯醍醐灌顶。是啊,为自己心爱的木偶,狠狠地拼一下,值得!
于是,纪蒂雯一心扑在了备考上。那段时间每天除了雷打不动的音乐与舞蹈等综合艺术方面的高强度训练外,其他的时间,她就用来恶补文化艺术常识知识。每当背题背到深夜,困倦企图来偷偷摧毁意志的时候,纪蒂雯就一边用冷水洗脸一边鼓励自己说,阿凡提正在前面等著你呢,你怎么敢停下脚步?
考场上,纪蒂雯看见大多数考生都循规蹈矩地先唱后跳,没有任何新意,她另辟蹊径卖了一个小关子,先舞动后发声,这让评委老师眼前一亮,她那一脸的阳光与真诚,也给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这样,纪蒂雯没有任何悬念地被录取了。
每天和木偶、舞台打交道的纪蒂雯,觉得童年的美好时光又回来了。她给自己定下了一个新目标———考上上海戏剧学院。于是,一只叫纪蒂雯的“书虫”诞生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她如愿考上了上海戏剧学院,实现了人生的又一个目标。
多少次偶然成就了必然
大学生活中,由于课业负担不很重,所以同学们有的一心打电游,有的忙着谈恋爱,而纪蒂雯则选择了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从大二开始,班上所有不愿意接戏的同学都会穷尽各种理由找到纪蒂雯,把戏交到她的手上。纪蒂雯向来都是照单全收,从不拒绝。在她看来这些都是锻炼自己、促进自己成长的机会,没多久,不论外事活动、组织活动,还是翻译演出,她都能够做到游刃有余。
有了这些宝贵的经验做基础,2008年,纪蒂雯萌生了打造一家具有影响力的木偶工作室的想法。
在同窗好友的帮助下,晞宇木偶艺术工作室终于创办起来了,师弟师妹成了工作室合作的演员。每每看见合作伙伴们与自己一起披荆斩棘时,纪蒂雯总是特别欣慰,因为这让她知道了在追求木偶艺术的道路上,自己并不孤独。天道酬勤,纪蒂雯深厚的专业素养与对木偶艺术的执著追求,让她赢得了2010年在世博会上演出的机会。
2011年大学毕业了,纪蒂雯就职于上海戏剧团,起初她很高兴,但当“白天演出+晚间排练”这样繁重的工作量压得她喘不过气来时,当卑微的收入与心力的投入严重失衡时,她开始追问自己:曾经带来快乐的木偶为什么如今只能让自己疲惫不堪?究竟还要不要坚持下去?
一天,在演出之前,纪蒂雯看见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不知什么原因正在号啕大哭。小家伙看来是真伤心了,连身边的妈妈递过来一根五彩的棒棒糖,他都没有让这哭声停下来。这时,纪蒂雯拿着一个小木偶出现在舞台上,小男孩的哭声戛然而止,他目不转睛地盯着小木偶看了很久。那时的他特别平静,泪水未干的眼睛里闪烁出了新奇与快乐的光,嘴角开始慢慢上扬。那一刻纪蒂雯特别感动,不为别的,就为了让孩子们能感受到自己童年里曾有的快乐,也一定要坚持下去。
走向教育走向公益
之后,纪蒂雯找到了创业方向———木偶舞台剧和少儿教育结合的模式,也开始参加各种相关的创业比赛。
在一次创业大赛上,一位评委毫不客气地对纪蒂雯说:“现代科技手段这么丰富,像木偶这种没有一丁点商业价值的古老的东西,就应该被放在博物馆里。”当时的纪蒂雯非常生气,但后来一想,既然大家不了解木偶文化,那我就有责任让它走进人们的生活。旧的艺术形式如果不能适应新的市场,就必须做出一些改良。
现代科技手段这么丰富,那么,将丰富的现代科技手段为我所用,为木偶艺术服务,将会怎样呢?于是,她立即捕捉到自己突如其来的灵感并应用于实践:以木偶艺术为载体,结合现代科技,探索空间、色彩、形状、肢体、音乐、声音、影像、装置、多媒体等一切引发大家兴趣的创新,用任何一种可能与木偶结合,产生非同寻常的表演形式,这样做的结果是惊艳了各种大小舞台。
因为纪蒂雯不放过任何一次宣传木偶文化的机会,所以机会也悄悄地在眷顾着她。在一次创业分享会上,她的想法受到了一位长者的关注,并将其引荐给了一所小学的教务处主任,从此,开启了纪蒂雯的木偶艺术走向校园的新征程。
“看完木偶戏再去写作文,感觉突然有许多话可说了。”一个平日里写起作文来不断抓耳挠腮、拼词凑句的同学说。
“有意思,有趣味,有主题,有知识。”纪蒂雯对自己的木偶课要求特别高,她希望木偶真正成为孩子们学习知识的好帮手,寓教于乐,化难为易。至今纪蒂雯的木偶课已被多所小学接纳。
晞宇工作室也积极和社区合作,成立了少儿文艺社团,通过手偶戏剧教育,让小朋友在玩中发展情商提高德育能力。一位家长说,自从孩子加入了手偶社团并参与了《木偶奇遇记》的表演以后,面对困难他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唉声叹气、叫苦不迭了,而是努力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真让人兴奋!
同时,纪蒂雯带领着晞宇工作室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公益演出、交流和文化活动,进入了中国慈善公益项目大赛社会创新百强。2017年1月,晞宇工作室更名为哈皮木偶戏剧社,已开发出的衍生品种类有亲子课程、手偶玩具、视频短剧、线下互动式体验剧、影视、教育绘本等,取得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多媒体木偶舞台剧和亲子平台,创作出适合青少年看的木偶剧,并把种类延伸到科普类、国学类等,这是哈皮木偶戏剧社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