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我国中高职一体化的进程持续升温,成为了职业教育的主要教育模式和体系。但是,在中高职一体化的背景之下,其德育工作衔接中仍旧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如课程雷同、课时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本文中,笔者将分析在中高职一体化的背景之下,探究中高职德育衔接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中高职一体化 德育衔接 有效途径
中高职一体化是我国职业教育目前重要的形式之一,近年来我国五年制中高职一体化教育的发展进程不断加快,与传统的中职、高职或者是高中、高职两种人才培养模式不同的是,在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中,学生需要按照“3+2”的课程体系进行学习,因此中高职一体化模式中,德育工作是否能够做到有效衔接,直接影响到学生德育工作的质量和成果。在本文中,笔者首先分析在中高职一体化背景之下德育工作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其次针对不足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和方法,以期能够促进我国中高职德育衔接模式健康、快速发展。
一、中高职一体化背景之下德育工作衔接中存在问题分析
(一)课程雷同
学生拥有完善的政治思想,需要经过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需要反复对部分内容进行重复性学习,如爱国教育、人生观念、价值取向等,但是如果在德育工作的过程中不采用层层递进加深的理论,而只是采取简单重复的方式,会导致教育效果达不到预期。目前在中高职中存在着很多重复性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不到创新,无法对自身知识进行加深学习,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另外,在中高职德育工作的衔接过程中仍旧存在着一定的空白环节,如法制教育和心理教育等[1]。
(二)课时不足
在我国中高职德育课程的教学大纲中,中职德育课程一般学校安排其一学期为108课时,而在高职中一般德育课程的为64课时,因此在没有采取中高职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时,德育总课程为220课时左右,但是在中高职一体化之后,一般情况下会消减德育课程,一方面是因为在中高职一体化背景之下,学生学习时间会在原基础下减少一年学制,因此课时相对也要普遍降低;另一方面是中高职德育课程的重复,需要将重复内容进行删减。综上所述,德育课程的消减势在必行,因而学校针对课时不足的问题需要进行充分的研究分析,以便设定科学合理的德育课时安排[2]。
二、在中高职一体化背景下提高中高职德育衔接途径的方法
(一)调整课程
针对德育课程重复雷同的问题,需要调整中高职一体化德育课程的设计,主要可以通过德育课程的深入和拔高进行问题的解决,而不仅仅是简单重复。对于一体化教育而言,可以将德育课程中重复的内容去掉,其他的教学内容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安排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学习。举例而言,思想道德方面的学习内容,可以安排低年级学生学习,因为在这个年级阶段的学生可塑性较强,通过思想道德学习,可以对其未来的人生观产生巨大的影响,促进其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二)调整课时
中高职一体化教育模式不同于中职和高职的拼接,是在减少教学课时的情况下,尽最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因此需要对于一部分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处理,对于德育教育而言也是如此。考虑到德育教学在学生成长过程和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中所占据的重要位置,需要将其课时调整研究作为重点,一方面可以将中高职德育教学中重复的内容进行删减,以减少教学所用的课时;另一方面可以将不同课程之间进行灵活调整。举例而言,将外交关系或者国家统一等安排在政策课程中,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减少课时量,同时能够加强课程之间的联系,丰富课程内容,促进学生的德育学习。
(三)将职业教育融入到德育工作中
职业教育以培养“职业人”作为主要目标,因此德育教育应该始终围绕“职业人”的培养理念,不断根据社会中的用人要求和标准进行工作安排,将岗位对于人才的要求贯穿到德育教育中。中职阶段通过校企联合的方式,将企业文化引入学生思想中,通过安排学生走进企业的方式使学生逐渐熟悉企业,培养自身热爱职业的思想感情;在高职阶段的德育教育中,以就业为其主要指导思想,根据市场中对于人才的要求进行学生德育工作,在顶岗实习以及模拟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3]。
(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人的言行举止都受到心理活动的支配,心理素质是学生综合素质中的基础构成部分。在目前家庭教育中,很多学生都在溺爱的环境中长大,使其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这种心理状况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中高职德育工作中,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体而言,在中职阶段,学校需要解决学生的意志薄弱、抗挫折能力差、缺乏理想、厌学、不善交际等方面的心理状况;在高职阶段,学校需要加强学生在人力交往能力以及就业选择心理等方面的德育工作[2]。
(五)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
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对于德育工作能够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都处于校园之中,其思想心理受到校园文化的感染和影响。因此,中高职院校需要营造积极向上、科学健康的校园氛围,保证学生的日常言行举止受到健康校园文化的影响。将德育工作和智育、美育以及体育进行相互结合,促使学生在无意识的情况下,逐渐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
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高职一体化背景之下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途径加强德育工作的有效衔接,一是调整德育课程,二是调整德育课时,三是将职业教育融入到德育工作中,四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五是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希望能够通过本文为中高职德育工作衔接做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童清,贺民.中高职贯通专业学生德育工作的有效衔接[J].科教文汇,2015,(12):89-91.
[2]杨斌,程时用.论中高职德育工作的有效衔接[J].贺州学院学报,2013,29(2):115-118.
[3]罗海英.加强机制建设,促进大学与中学德育的有效衔接[J].教育探索,2012,(2):113-115.
【关键词】中高职一体化 德育衔接 有效途径
中高职一体化是我国职业教育目前重要的形式之一,近年来我国五年制中高职一体化教育的发展进程不断加快,与传统的中职、高职或者是高中、高职两种人才培养模式不同的是,在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中,学生需要按照“3+2”的课程体系进行学习,因此中高职一体化模式中,德育工作是否能够做到有效衔接,直接影响到学生德育工作的质量和成果。在本文中,笔者首先分析在中高职一体化背景之下德育工作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其次针对不足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和方法,以期能够促进我国中高职德育衔接模式健康、快速发展。
一、中高职一体化背景之下德育工作衔接中存在问题分析
(一)课程雷同
学生拥有完善的政治思想,需要经过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需要反复对部分内容进行重复性学习,如爱国教育、人生观念、价值取向等,但是如果在德育工作的过程中不采用层层递进加深的理论,而只是采取简单重复的方式,会导致教育效果达不到预期。目前在中高职中存在着很多重复性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不到创新,无法对自身知识进行加深学习,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另外,在中高职德育工作的衔接过程中仍旧存在着一定的空白环节,如法制教育和心理教育等[1]。
(二)课时不足
在我国中高职德育课程的教学大纲中,中职德育课程一般学校安排其一学期为108课时,而在高职中一般德育课程的为64课时,因此在没有采取中高职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时,德育总课程为220课时左右,但是在中高职一体化之后,一般情况下会消减德育课程,一方面是因为在中高职一体化背景之下,学生学习时间会在原基础下减少一年学制,因此课时相对也要普遍降低;另一方面是中高职德育课程的重复,需要将重复内容进行删减。综上所述,德育课程的消减势在必行,因而学校针对课时不足的问题需要进行充分的研究分析,以便设定科学合理的德育课时安排[2]。
二、在中高职一体化背景下提高中高职德育衔接途径的方法
(一)调整课程
针对德育课程重复雷同的问题,需要调整中高职一体化德育课程的设计,主要可以通过德育课程的深入和拔高进行问题的解决,而不仅仅是简单重复。对于一体化教育而言,可以将德育课程中重复的内容去掉,其他的教学内容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安排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学习。举例而言,思想道德方面的学习内容,可以安排低年级学生学习,因为在这个年级阶段的学生可塑性较强,通过思想道德学习,可以对其未来的人生观产生巨大的影响,促进其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二)调整课时
中高职一体化教育模式不同于中职和高职的拼接,是在减少教学课时的情况下,尽最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因此需要对于一部分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处理,对于德育教育而言也是如此。考虑到德育教学在学生成长过程和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中所占据的重要位置,需要将其课时调整研究作为重点,一方面可以将中高职德育教学中重复的内容进行删减,以减少教学所用的课时;另一方面可以将不同课程之间进行灵活调整。举例而言,将外交关系或者国家统一等安排在政策课程中,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减少课时量,同时能够加强课程之间的联系,丰富课程内容,促进学生的德育学习。
(三)将职业教育融入到德育工作中
职业教育以培养“职业人”作为主要目标,因此德育教育应该始终围绕“职业人”的培养理念,不断根据社会中的用人要求和标准进行工作安排,将岗位对于人才的要求贯穿到德育教育中。中职阶段通过校企联合的方式,将企业文化引入学生思想中,通过安排学生走进企业的方式使学生逐渐熟悉企业,培养自身热爱职业的思想感情;在高职阶段的德育教育中,以就业为其主要指导思想,根据市场中对于人才的要求进行学生德育工作,在顶岗实习以及模拟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3]。
(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人的言行举止都受到心理活动的支配,心理素质是学生综合素质中的基础构成部分。在目前家庭教育中,很多学生都在溺爱的环境中长大,使其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这种心理状况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中高职德育工作中,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体而言,在中职阶段,学校需要解决学生的意志薄弱、抗挫折能力差、缺乏理想、厌学、不善交际等方面的心理状况;在高职阶段,学校需要加强学生在人力交往能力以及就业选择心理等方面的德育工作[2]。
(五)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
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对于德育工作能够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都处于校园之中,其思想心理受到校园文化的感染和影响。因此,中高职院校需要营造积极向上、科学健康的校园氛围,保证学生的日常言行举止受到健康校园文化的影响。将德育工作和智育、美育以及体育进行相互结合,促使学生在无意识的情况下,逐渐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
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高职一体化背景之下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途径加强德育工作的有效衔接,一是调整德育课程,二是调整德育课时,三是将职业教育融入到德育工作中,四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五是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希望能够通过本文为中高职德育工作衔接做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童清,贺民.中高职贯通专业学生德育工作的有效衔接[J].科教文汇,2015,(12):89-91.
[2]杨斌,程时用.论中高职德育工作的有效衔接[J].贺州学院学报,2013,29(2):115-118.
[3]罗海英.加强机制建设,促进大学与中学德育的有效衔接[J].教育探索,2012,(2):1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