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从创新教育学的角度看,它是一种“自我实现的创造性”,学生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技能独立地“发现”未曾学习过的知识,未曾知晓的解题方法,未曾掌握的物理研究方法,乃至对某些实验的改进,知识运用的拓宽,实践能力的提高等这些对自身的超越均可以认为是一种创新。所以,物理教学中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育最重要、最根本的任务。物理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既是时代的要求,又是深化素质教育的需要。
【关键词】物理教学 学生 创新能力
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
新课程改革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施新课改的关键是创新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要凭借各种教育教学途径日积月累的熏陶和培养。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为了有效地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进行了以下探索:
1.培养师生情感,营造民主氛围。兴趣总是与人们对事物的情感态度紧密相联,当人接触事物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时,就会对它产生向往的心理,进而发生兴趣,没有这种情感,就不可能形成兴趣。因此,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同欢乐,共忧患,热爱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生打成一片,利用一切手段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爱之情。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热爱教师,听从教师的教诲,做到“亲其师,信其道”。创新,既需要智力的参与,也离不开情感的支持。学生的情感十分丰富,如热爱、美感、羡慕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创新的动机。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认知信息的交流,也是情感信息的交流,教学过程需要教师真挚情感的灌注。
2.鼓励学生质疑,培养挑战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民主、自由权利,使学生的心理和情感不受来自外界权威的管束和压制。教师要通过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积极创设物理教学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发现问题,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班门弄斧就是一件好事,可培养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学习钻研精神。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往往对一些现象不加思考就自以为是地下结论,如在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后讲解惯性时,我通过举例说明惯性由物体的质量决定,学生还很自然地提出了惯性与物体的运动速度也有关,这时我立即肯定了学生的疑问,然后反问,一个小孩和一个大人,他们以相同的速度在跑步,要你去拦截使他们立即停下,小孩和大人谁更容易,这时学生就会很容易理解惯性是由物体的质量决定,因为这个疑问是自己提出的,而且印象也特别的深刻。
3.重视学习习惯,培养学习能力。教师要抛弃应试教育那种重死记、轻理解,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效果的学习习惯,养成善于发问、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学习习惯。为此,在教学中我做到:凡是学生通过努力自己能看到的,都应该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看;凡是学生通过努力自己能够做到的,都应该让学生自己去创新、自己去做;在学习活动中,教师主要给予学生必要的启发、诱导、点拨,持之以恒,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形成,创新能力就会得到发展。
4.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化解教学疑、难点。物理教学离不开现实的物理情境。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错综复杂,有的太快或太慢,有的太大或太小,有的是現实生活中很难或不可能发生的,如平面镜成像原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磁感线的分布以及核的裂变与聚变等,必须借助想象才能理解,但是,学生的直接经验、学校的实验室条件,都是有限的,也不可能让学生做太多的现场参观,因此,切合学习实际的音像多媒体资料是十分必要的。在物理课的学习中提倡使用智能型软件,当输入条件后它按照科学规律自动给出正确的情境。例如,凸透镜的焦距由学生给定后,用鼠标拖动“物体”,计算机就按科学规律给出物体的像,其位置、大小、正倒、虚实都由机器正确地呈现出来。这种教学软件可以丰富学生对物理情境的感性认识,深化对科学规律的理解,对于中学实验室中不能完成的实验,这类软件、课件的作用就更为重要。
5.做好物理实验,激发创新火花。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主阵地,因此,动手做实验在整个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在动手做实验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实验的具体做法,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还要引导学生学会研究物理问题的探究方法,为培养他们的物理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可通过选择典型的实验,通过多种实验方案的设计、讨论和辨析来培养学生的物理创新能力。
如在探究“液体沸点与气压大小的关系”时,在实验前,我先让学生猜想可能出现的结果,提出观察目的,接着教师出色地完成实验,使原来停止沸腾的水浇冷水后重新沸腾,再让同学观察,对比想象到的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然后教师逐步解剖实验,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原来沸腾的水离开酒精灯后停止沸腾是因为不再吸热,浇冷水后,烧瓶温度会略降低一些,瓶内水蒸气遇冷液化,导致瓶内气压减小,使瓶内热水沸点降低,实际温度超过现在沸点而重新沸腾。这样,既激发了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同时观察、分析、实验能力也逐步得到了提高。
6.美化语言表达,激活课堂气氛。初中学生处在青春成长期,大脑容易疲劳,而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发挥着主导作用。教师抑扬顿挫的语音,形象生动的比喻表达,都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在紧张学习的同时,教师可不失时机地插入风趣的语言或故事,来激活课堂气氛,缓和紧张的情绪,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学习任务。
如在用“排水法”、量筒测量不规则小固体的体积时,应先在量筒中放入“适量”的水,许多学生不理解“适量”的标准,于是我就列举了我们生活中在脚盆中洗脚时加多少洗脚水为好时的情景(既不能太少,至少要把脚浸没,也不能太多,最多也不能使水溢出),从而间接地使学生真正理解了“适量”,即加的水既要把物体浸没,但又不能超过量筒的最大刻度线。
【关键词】物理教学 学生 创新能力
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
新课程改革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施新课改的关键是创新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要凭借各种教育教学途径日积月累的熏陶和培养。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为了有效地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进行了以下探索:
1.培养师生情感,营造民主氛围。兴趣总是与人们对事物的情感态度紧密相联,当人接触事物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时,就会对它产生向往的心理,进而发生兴趣,没有这种情感,就不可能形成兴趣。因此,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同欢乐,共忧患,热爱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生打成一片,利用一切手段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爱之情。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热爱教师,听从教师的教诲,做到“亲其师,信其道”。创新,既需要智力的参与,也离不开情感的支持。学生的情感十分丰富,如热爱、美感、羡慕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创新的动机。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认知信息的交流,也是情感信息的交流,教学过程需要教师真挚情感的灌注。
2.鼓励学生质疑,培养挑战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民主、自由权利,使学生的心理和情感不受来自外界权威的管束和压制。教师要通过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积极创设物理教学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发现问题,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班门弄斧就是一件好事,可培养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学习钻研精神。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往往对一些现象不加思考就自以为是地下结论,如在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后讲解惯性时,我通过举例说明惯性由物体的质量决定,学生还很自然地提出了惯性与物体的运动速度也有关,这时我立即肯定了学生的疑问,然后反问,一个小孩和一个大人,他们以相同的速度在跑步,要你去拦截使他们立即停下,小孩和大人谁更容易,这时学生就会很容易理解惯性是由物体的质量决定,因为这个疑问是自己提出的,而且印象也特别的深刻。
3.重视学习习惯,培养学习能力。教师要抛弃应试教育那种重死记、轻理解,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效果的学习习惯,养成善于发问、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学习习惯。为此,在教学中我做到:凡是学生通过努力自己能看到的,都应该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看;凡是学生通过努力自己能够做到的,都应该让学生自己去创新、自己去做;在学习活动中,教师主要给予学生必要的启发、诱导、点拨,持之以恒,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形成,创新能力就会得到发展。
4.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化解教学疑、难点。物理教学离不开现实的物理情境。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错综复杂,有的太快或太慢,有的太大或太小,有的是現实生活中很难或不可能发生的,如平面镜成像原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磁感线的分布以及核的裂变与聚变等,必须借助想象才能理解,但是,学生的直接经验、学校的实验室条件,都是有限的,也不可能让学生做太多的现场参观,因此,切合学习实际的音像多媒体资料是十分必要的。在物理课的学习中提倡使用智能型软件,当输入条件后它按照科学规律自动给出正确的情境。例如,凸透镜的焦距由学生给定后,用鼠标拖动“物体”,计算机就按科学规律给出物体的像,其位置、大小、正倒、虚实都由机器正确地呈现出来。这种教学软件可以丰富学生对物理情境的感性认识,深化对科学规律的理解,对于中学实验室中不能完成的实验,这类软件、课件的作用就更为重要。
5.做好物理实验,激发创新火花。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主阵地,因此,动手做实验在整个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在动手做实验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实验的具体做法,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还要引导学生学会研究物理问题的探究方法,为培养他们的物理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可通过选择典型的实验,通过多种实验方案的设计、讨论和辨析来培养学生的物理创新能力。
如在探究“液体沸点与气压大小的关系”时,在实验前,我先让学生猜想可能出现的结果,提出观察目的,接着教师出色地完成实验,使原来停止沸腾的水浇冷水后重新沸腾,再让同学观察,对比想象到的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然后教师逐步解剖实验,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原来沸腾的水离开酒精灯后停止沸腾是因为不再吸热,浇冷水后,烧瓶温度会略降低一些,瓶内水蒸气遇冷液化,导致瓶内气压减小,使瓶内热水沸点降低,实际温度超过现在沸点而重新沸腾。这样,既激发了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同时观察、分析、实验能力也逐步得到了提高。
6.美化语言表达,激活课堂气氛。初中学生处在青春成长期,大脑容易疲劳,而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发挥着主导作用。教师抑扬顿挫的语音,形象生动的比喻表达,都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在紧张学习的同时,教师可不失时机地插入风趣的语言或故事,来激活课堂气氛,缓和紧张的情绪,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学习任务。
如在用“排水法”、量筒测量不规则小固体的体积时,应先在量筒中放入“适量”的水,许多学生不理解“适量”的标准,于是我就列举了我们生活中在脚盆中洗脚时加多少洗脚水为好时的情景(既不能太少,至少要把脚浸没,也不能太多,最多也不能使水溢出),从而间接地使学生真正理解了“适量”,即加的水既要把物体浸没,但又不能超过量筒的最大刻度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