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闽南童谣教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dl00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童谣是伴随每一个少年儿童成长的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闽南语童谣充满了浓烈的闽南生活文化气息,不仅包含丰富的知识,还蕴含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人生智慧,具有传播知识和教育引导作用。作者把带有浓郁民族艺术特色和闽南地域特色的闽南童谣引入教学活动中,在幼儿幼小的心灵中播撒下民间艺术的种子,埋下爱乡爱国思想的种子。
  关键词: 闽南童谣教学 念童谣 画童谣 玩童谣 演童谣
  “天乌乌,卜落雨,海龙王,卜娶某。龟吹箫,鳖打鼓,水鸡扛桥目吐吐,田婴举旗叫辛苦,火萤担灯来照路,螳螂缀桥穿绿裤……”在自由活动时,不经意间听见幼儿们在念闽南童谣,风铃似的美妙动听,悄然勾起了我童年的美好记忆,也引起了我的兴趣和好奇:他们念的童谣是从哪里学来的?幼儿们又为什么念得那么开心?能否将闽南童谣引入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当中呢?于是我决定深入孩子们中间做一番调查和探索。
  经过了解,原来泉州电视台闽南语节目的“炮先”讲故事、猜谜和念闽南童谣等节目,深受幼儿和老年人喜欢,幼儿们念的闽南童谣正是从电视上或家长那里学来的。闽南童谣所反映的内容大多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形象,简短易读、易唱易记、朗朗上口,是孩子七彩生活的点缀,是促使孩子健康成长的音符,深受幼儿的喜爱。于是我决定将闽南童谣引入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当中,充分挖掘传统文化教育资源,让幼儿在亲近中接受,在兴趣中学习,在热爱中探索,在感受中成长,以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首先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所在和现有水平,查阅了广泛的资料,同时发动家长帮助我寻找素材,并与其他老师共同商讨,选择一些浅显易懂、贴近儿童生活的闽南民间童谣作为教学内容,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学到知识,得到乐趣,受到教育。
  其次,有了合适的教材,教学活动如何进行才能让幼儿得到乐趣、学到知识和提高幼儿的能力呢?艺术大师罗丹曾说:“在这个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有的童谣适合歌唱性教学,有的适合欣赏性教学,有的适合游戏性教学,还有的适合做角色表演,要依据不同童谣所具有的风格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于是我尝试着借助各种艺术手段展示闽南民间童谣中蕴涵的美,让幼儿去发现,去欣赏。
  念童谣:语言本身就具有音乐性,音乐性是指语言的节奏感和旋律美等富于音乐效果的特性。而童谣的音乐性几乎是自然天成的,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是方言歌谣加上谱子,在说唱的过程中保留了非常浓厚的地方特色,展示地域文化的魅力。闽南民间童谣以其跳跃、轻快的节奏吸引人,将其和音乐、节奏结合,能更淋漓尽致地表现它的特色。如《拍铁哥》,“拍铁哥,印铜锣,陈三哥,四婶婆,拁交椅,挽仙桃,仙桃甜,挽荔枝,荔枝树尾红,挽来请丈人……”朗朗上口,韵律十足,有自然的节奏美,而且句型结构相似,有反复叠诵之美。幼儿念唱时,凭着独特的音色和腔调及对词意的感受,无拘无束地自我表现,尽显活泼可爱,如他们或跺脚、或拍掌、或扭腰,一颦一笑中充满了无限童趣。
  画童谣: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美术是记载和传播文化最好的载体之一。画童谣,让孩子形象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拉近了文字与绘画的距离,激发了孩子对绘画表现题材的兴趣。孩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块广阔天地,用自己手中的画笔更加洒脱地画了出来。给孩子以自由表现的空间,哪怕是一个符号、几根线条、几块色彩,只要是发自孩子内心的感受,都要好好保护,要尊重幼儿自己的想象、创意。允许孩子夸张、离奇的想法,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独特想法。在这个基础上,再引导孩子用画笔画出来,拓展幼儿多方面的思维空间。
  如童谣《骑马》:“胖娃胖嘟嘟,骑马上成都。成都又好耍,胖娃骑白马。白马骑得高,胖娃耍关刀。关刀耍的圆,胖娃吃汤圆。汤圆掉了,把胖娃气吹了。”在画的过程中,既激发了幼儿学习童谣的兴趣,又让幼儿对童谣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发掘了幼儿的想象和创造潜能,加深了幼儿的记忆。又如《老鼠仔》:“老鼠仔,褪赤脚,一冥呣睏蛲蛲动。起来想偷食,人人看见都爱掠。”我引导幼儿按节奏边念边想象,鼓励幼儿大胆地用自己喜欢的色彩图画表现蠢蠢欲动的小老鼠形象,想象老鼠被捉的动作,并将幼儿的美术作品贴在美术墙上展览,一幅幅幽默诙谐的闽南童谣画《老鼠仔》让幼儿们在快乐的学习中明白人不可好逸恶劳的道理。
  玩童谣: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的快乐而自主的实践活动,游戏是幼儿的天性。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巧妙地将童谣的内容贯穿融于游戏中,让幼儿无拘无束地享受欢乐,这样的游戏教学有利于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和合作精神,还可以充分发展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自信心,从而让幼儿身心健康得到发展。例如:在游戏“跳房子”中,让幼儿边用脚夹着沙包跳,或者踢小石子,边念“草蜢公”的童谣,增强游戏的趣味性。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会了民间童谣,又把童谣融于游戏之中,这样童谣就成了幼儿游戏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演童谣:这些经久传唱,流传下来的闽南童谣,都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不仅可以念一念、唱一唱、画一画、玩一玩,还可以表演。于是我在让幼儿们口里念童谣的同时,口、脑、手、脚,全身都协调地动起来,在自然、轻松、愉快中编演童谣中的故事情节,感受童谣中蕴涵的美。例如童谣《蜜蜂仔》中让幼儿自由组合,说唱结合,将蜜蜂的外形特征和勤劳本色表现出来。又如《天黑黑》中“阿公仔欲煮咸,阿奶欲煮淡,俩人相打弄破鼎,依呀嘿都隆咚叱咚枪哇哈哈……”是嘲笑阿公、阿奶为煮鱼发生争吵的场面,语调诙谐,充满生活乐趣,而这种情况在生活中会常常遇到。我制作了形象生动的图谱,制作了锄头、老太婆帽、老爷爷的白胡须、图片泥鳅等丰富的表演道具,通过表演活动,把阿公、阿妈为煮鱼争执“弄破鼎”的诙谐场面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当然,在教学中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每当这时,幼儿们的欢笑总会成为我克服困难的动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幼儿们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胆小的幼儿也敢说话了。我在欣喜之余更明白,不管采用哪种教学方法,都不能停留在让幼儿记忆、念唱闽南童谣的层面,更不能重语言技巧,轻审美感受。因此在闽南童谣教学活动的不断尝试和积累中,我努力挖掘闽南童谣的审美教育功能,力争让孩子真正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当然,幼儿在学习闽南童谣的过程中,可能会受到认知水平的限制,暂时还不能完全理解闽南童谣所表现的民俗、意境等,还不能完全理解闽南童谣所传递给的全部内涵。但是,这些带有浓郁民族艺术特色和闽南地域特色的闽南童谣,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播撒下民间艺术的种子,埋下爱乡爱国思想的种子,会在他们未来成长的道路上潜移默化地发挥作用。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努力思考和探索,丰富闽南童謠的教学内容和手段,力争让幼儿在闽南童谣的摇篮中快乐成长。
其他文献
摘 要: 德育在教学工作中占首要位置,它是各科教学不可缺少的主题,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比起班级教育、团队活动、劳动教育和社会实践等其他间接途径,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关键词: 音乐教学 德育渗透 歌曲教学 音乐知识 音乐欣赏  德育在教学工作中占首要位置,它是各科教学不可缺少的主题,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比起班级教育、团队活动、劳动教育和社会实践等其他间接途径,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要想使音乐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必须探索音乐教学的训练方式。要想探索音乐教学的训练方式,就必须优化音乐艺术的认知结构。要想优化音乐艺术的认知结构,又必须先弄清音乐艺术最本质的特性。弄清音乐艺术最本质的特性,这是音乐教学的一切方法和步骤顺利实施和取得成效的关键所在。  关于音乐艺术最本质的特性,这一问题乍一看似乎很简单,然而,它却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涉及多领域的交叉学科。它涉及探究音乐本质问题的音乐学,
1886年,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的约翰·潘博顿创造出当今世界最著名的饮料——可口可乐。在可口可乐出现不久,其他可乐公司也蓬勃兴起,为客人们提供他们自己配制的可乐。  1、用化学药品将常规饮用水进一步纯化,使所有的微小颗粒都沉淀下去,再用过滤器将这些颗粒滤掉。  2、在水中混进少量的氯,杀死水里的细菌。  3、用碳过滤器除去氯和其他残余物。  4、使用糖和各种香精,按照生产商的保密配方,制作出糖浆
摘 要: 小学美术教育不同于专业美术教育。新时期的小学美术教育强调的是一种文化学习,注重培养人文素养与美术素养。小学美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现力、合作力及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小学美术教育 学习兴趣 培养方法  一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寻找快乐、体验快乐、获得快乐。绘画是每个孩子抒发自己情感最直接的途径之
素质教育,是一个探讨已久,而又言犹未尽的课题。为改变政治教师教条条,学生背条条,考条条,考后全忘掉的僵化模式,真正把政治课引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摸索,我认为,应把“说”引入政治课堂中。  许多名家都重视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其实,培养学生“说”的能力不单纯是语文教师的事,各科教师都应通力协作,共同担此大任。然而,“说”能力的训练,师生并未引起重视,教师认为“说”会拖长时间,影响
摘 要: 课堂教学是教书育人的一个重要环节,本应是一种注重人的兴趣、情感、精神、活力的整体行为过程,因而教师善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是形成活跃的课堂气氛的重要一环。课堂是教师引导学生探求真理的殿堂,好的课堂应充盈理性的精神,师生共同探求真理,作者针对初中美术开放性课堂教学进行了种种尝试。  关键词: 初中美术教学 开放性 美育  由于美术课处在新课改和应试教育双重要求的夹缝中,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了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