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光赋予万物以色彩,光线是人和一切昼行动物大部分生命活动赖以进行的条件,又是推动生命活动的热量的视觉对应物。有了光,世界才成为可视的,并进而产生视觉艺术。光在绘画艺术制作中的运用,某种程度上说一直贯穿始终,光色的表现也一直被不断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光线;亮度;绘画;表现特征
光线本身作为一种人类生命条件的自然现象,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深层心理及全部精神层面,而光又是绘画的核心,没有光,就没有色,不同的光源、构图和氛围,最终传达的情感思想以及画面效果都决然不同。绘画作品对物象的光感、立体感、空间感、质感、量感和色彩的表现都跟光线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为一件绘画作品上的用光处理,作为表达画家心绪的载体,不仅仅是明暗运用游戏法则,更是画家一种深层面的修养体现。
一、光和人眼中的光线
光不仅仅是在空间和时间中运动,空间和时间的结构也决定了光要如何运动。跟风推动帆船很类似,光像是在时空的风中航行。麦克斯韦(苏格兰物理学家)曾经发现,当磁场与电场被不断地相互转换,就会产生一种波,而这种波的速度恰恰就是光速。尔后,爱因斯坦认为,电场和磁场是一个四维光波的三维投影,就很像是你三维的身体因为阳光而投影成一个二维的影子。这不是《三体》中的降维打击,只是说明我们看到的尚不完全。
我们的眼睛只能看到那些恰好落入眼睛范围的光线。总的来说,任何恰好汇入我们瞳孔之中的光线都会呈放射状以扇形分布开来,每一条光线都好像是跟一个隐形球体的表面垂直的。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可能是无规则和变化的,但是从人类的知觉来说,我们恰好处在那个带有无规则事物信息的接收光子的球体中心。在远方:这幅奥克斯兄弟的作品《海洋纹理2》处理的是不断隐退的空间概念。“当我们用双眼观看真实世界时,事实上空间好像是向着深处不断收缩变小的,”他们解释说,“这个特点是由眼睛的球面结构造成的,同一个物体,放在眼前会比放在50码以外占据你的视野更大的部分。”
二、光线亮度和人的光线经验
物理学观点看,任何一个物理表面的亮度,都是这个表面的反射能力和照射到这个表面上的光线的强弱共同决定的。我们看到的眼前事物的亮度,主要取决于整个视域之内亮度值的分配状态,因为眼睛所感知到的总是它们两者的结合起来之后形成的亮度,而不是这两种成分在这一亮度中所占的比例,这就是相对亮度。简单的说,绝对亮度是它本身的亮度,是固定的;相对亮度是两个星体作比较它的相对度。要想使一件物体发出光芒,不仅物体本身需要具备一定的绝对亮度,而且还要使它的亮度超出周围一切物体的亮度水平。
光线是天空、大地以及一切拥有光线物体的固有特征,这些物体固有的光辉周期性地被黑暗吞没或掩盖。人对光线现象的反应变成了有选择的注意。比如对一次大爆炸或日蚀造成的黑暗的立即注意,甚至还能使自己的情绪久久不能平静下来;要想使眼睛在那些与他们的实用目的毫无关系的事物和事件中发现意义,就必须能够洞见火红的枫叶和阳光之间的因果关系,必须一眼看出,使苹果呈现出柔和的圆球状的光影层次。另一层面上,眼睛对黑暗的看法和对光线的看法是一致的,黑暗不是动物内在光线的消失,而是黑暗将发光的物体掩藏起来之后造成的。
三、光线在绘画中的运用
光线是帮助我们直觉空间的最重要的标志物,但通常情况下,我们并没有把它作为独立的视觉现象对待,而是把它跟我们的视觉对象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比如,为了把一个物体的凸起球状特征表现出来,特别是圆球的球体特征,先要在画面中加入阴影,这样使得表面看上去向轮廓线的位置退缩,明亮的部分看上去像是在向外凸出。
儿童画中,亮度值仅仅用来标志一个物体内各个部分之间的差别。把头发染成黑色,仅是为了与白色的面庞形成鲜明的对照;对灯和太阳这样的光源的描绘,仅是为了显示它们正在发射光线的事实,并不是标明只有受到这些光线的照射,物体才能显示出来。希腊古瓶上的画中,人物与背景是通过一种强烈的亮度对比分离开的,但这一对比看上去完全是客观亮度的作用,而不是照射光线的作用。中世纪画家们设计的对称构图中,左半部分人物身体的最明亮部分往往是在身体的左部,右半部份人物身体的明亮部分又在身体的右部;经过透视缩短的面部部分,较大的那一半总是画的明亮一些,较窄的那一半总是画的黑暗一些。这就是说,为了适应整个构图和形状的需要,亮度分布可以是“错误”的。文艺复兴初期,光线基本上被用来创造立体感。这一时期,人们认为世界是光明的,每一件物体的光辉都是它自己发出来的.而阴影的作用就是暗示物体的三度特征。直到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问世,才有“明暗对照”的概念,艺术史家乌尔富林把达芬奇称为“明暗对照法”之父。在他的画中,光线是作为一种主动的力量射入房间的,一旦进入房间后,就把其中所有的人物、桌面和墙壁全部照亮了。
伦勃朗的画,真正的把光线的那感人的象征性作用发挥出来了。伦勃朗的《脱离苦难》是一幅《圣经》中基督耶稣被钉十字架的宗教画。三角形构图法,其光的运用比较独到,完全是超出了自然写实的用光,而仅仅是从艺术l生思想性上加以考虑的。基督的身体以及缠播的白布形成了画中最明亮的区域,同样的强光也落在正在承接基督身体的犹太国的高官尼哥底母肩上,比较健壮的尼哥底母紧紧抱著耶稣的二只大腿。耶稣背面的暗处还有一人用一只手托著耶稣的右手胳膊处并贴著其胸,但是火把却被执火把的人用手遮住了,以致光线没有直接把在场帮忙的其他人照出来。伦勃朗只让光线照在画面中的重要部分。我们在画面上看到好几条梯子的横挡在阴影中浮现出来;看到从后面抱住耶稣一尸一体的人用力的腿为光线所强调;这些景像目的都在强调耶稣一尸一体的重量以及放下基督耶稣的仔细动作,也都被光线所照射到的布緣显明出来。由隐藏着的光源照亮了整个画面,象征仪式是在一个黑暗的世界偷偷进行,光线从下往上照的,使得那具毫无生气的尸体显得十分高大,生命的尊严便自然地传输到死者的身上。
伦勃朗为了加强物体的放射效果,往往将最明亮区域的一切细节都删除,表面的这种不确定性,进一步会使画具有变幻莫测性和非物质性。伦勃朗绘画的典型特征,呈现画面中的那种狭窄和黑暗的场景显示出来,明亮的光线射人寓意携带的是来自彼岸的生命信息,反射出一种神秘的和不可知性。
四、光线在绘画中的四维空间效果
奥克斯双胞胎兄弟艺术家使用凹形画布来创作和展示他们的画作,他们将作品中的细节作圆形像素化这一点更是令人着迷。这让人想起梵高在晚年作画时所使用的技巧,如色彩的光线反射,纹理深度上带来了额外维度的效果等。由画作的阴影部分,人们可以从二维的画布上感受到三维的信息。这对双胞胎提出这样的创见:当光的信息来自一个球面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个信息,不仅应该考虑光的物理性质,也应该考虑光的信息是如何被观察者接收的。他们创造了这样一种方法,在完全依靠自己的肉眼而沒有任何光学设备(没有透镜、没有针孔)辅助的情况下,将眼前的世界像相机显影一样显现出来”。
跟时间和空间一样,光本身也是一个四维的实体。从这个观点出发,爱因斯坦认识到电场和磁场是一个四维光波的三维投影,打个比方说,就很像是你三维的身体因为阳光而投影成一个二维的影子。想象一下往池塘里扔石子,每次只要扔一块石子就能看到从石头的落水点开始泛起的圆形波浪。水的表面是二维的,形成的圆形波浪会持续向外扩散一即便将这件事置于三维环境中,也是可以类比的——波会像一个不断变大的气泡一样向外扩散。在这个例子里面,石子击中水面可以跟光进入你的眼睛来类比。就像双胞胎兄弟准确地发现光会以一种球形的光波的样态从光源(画布上的每一点)散射开来那样。
五、结语
光线并不是由一个物体传送给另一个物体的,而是一种独立的现象,换言之,它是某物体自身具有的一种性质。正如引力是时空弯曲的结果,太阳扭曲了空间构造,就像睡觉的人压弯了床垫,包括地球在内的行星都沿着太阳制造的这个弯曲空间的轮廓运动。这个理论是揭示光的本质的重要见解。当我们熟知并把它运用在绘画中时,这种媒介会制造一种气氛,表达出一种情绪,使我们的作品升华到一种境界。
(作者单位:天津工业大学艺术与服装学院)
关键词:光线;亮度;绘画;表现特征
光线本身作为一种人类生命条件的自然现象,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深层心理及全部精神层面,而光又是绘画的核心,没有光,就没有色,不同的光源、构图和氛围,最终传达的情感思想以及画面效果都决然不同。绘画作品对物象的光感、立体感、空间感、质感、量感和色彩的表现都跟光线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为一件绘画作品上的用光处理,作为表达画家心绪的载体,不仅仅是明暗运用游戏法则,更是画家一种深层面的修养体现。
一、光和人眼中的光线
光不仅仅是在空间和时间中运动,空间和时间的结构也决定了光要如何运动。跟风推动帆船很类似,光像是在时空的风中航行。麦克斯韦(苏格兰物理学家)曾经发现,当磁场与电场被不断地相互转换,就会产生一种波,而这种波的速度恰恰就是光速。尔后,爱因斯坦认为,电场和磁场是一个四维光波的三维投影,就很像是你三维的身体因为阳光而投影成一个二维的影子。这不是《三体》中的降维打击,只是说明我们看到的尚不完全。
我们的眼睛只能看到那些恰好落入眼睛范围的光线。总的来说,任何恰好汇入我们瞳孔之中的光线都会呈放射状以扇形分布开来,每一条光线都好像是跟一个隐形球体的表面垂直的。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可能是无规则和变化的,但是从人类的知觉来说,我们恰好处在那个带有无规则事物信息的接收光子的球体中心。在远方:这幅奥克斯兄弟的作品《海洋纹理2》处理的是不断隐退的空间概念。“当我们用双眼观看真实世界时,事实上空间好像是向着深处不断收缩变小的,”他们解释说,“这个特点是由眼睛的球面结构造成的,同一个物体,放在眼前会比放在50码以外占据你的视野更大的部分。”
二、光线亮度和人的光线经验
物理学观点看,任何一个物理表面的亮度,都是这个表面的反射能力和照射到这个表面上的光线的强弱共同决定的。我们看到的眼前事物的亮度,主要取决于整个视域之内亮度值的分配状态,因为眼睛所感知到的总是它们两者的结合起来之后形成的亮度,而不是这两种成分在这一亮度中所占的比例,这就是相对亮度。简单的说,绝对亮度是它本身的亮度,是固定的;相对亮度是两个星体作比较它的相对度。要想使一件物体发出光芒,不仅物体本身需要具备一定的绝对亮度,而且还要使它的亮度超出周围一切物体的亮度水平。
光线是天空、大地以及一切拥有光线物体的固有特征,这些物体固有的光辉周期性地被黑暗吞没或掩盖。人对光线现象的反应变成了有选择的注意。比如对一次大爆炸或日蚀造成的黑暗的立即注意,甚至还能使自己的情绪久久不能平静下来;要想使眼睛在那些与他们的实用目的毫无关系的事物和事件中发现意义,就必须能够洞见火红的枫叶和阳光之间的因果关系,必须一眼看出,使苹果呈现出柔和的圆球状的光影层次。另一层面上,眼睛对黑暗的看法和对光线的看法是一致的,黑暗不是动物内在光线的消失,而是黑暗将发光的物体掩藏起来之后造成的。
三、光线在绘画中的运用
光线是帮助我们直觉空间的最重要的标志物,但通常情况下,我们并没有把它作为独立的视觉现象对待,而是把它跟我们的视觉对象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比如,为了把一个物体的凸起球状特征表现出来,特别是圆球的球体特征,先要在画面中加入阴影,这样使得表面看上去向轮廓线的位置退缩,明亮的部分看上去像是在向外凸出。
儿童画中,亮度值仅仅用来标志一个物体内各个部分之间的差别。把头发染成黑色,仅是为了与白色的面庞形成鲜明的对照;对灯和太阳这样的光源的描绘,仅是为了显示它们正在发射光线的事实,并不是标明只有受到这些光线的照射,物体才能显示出来。希腊古瓶上的画中,人物与背景是通过一种强烈的亮度对比分离开的,但这一对比看上去完全是客观亮度的作用,而不是照射光线的作用。中世纪画家们设计的对称构图中,左半部分人物身体的最明亮部分往往是在身体的左部,右半部份人物身体的明亮部分又在身体的右部;经过透视缩短的面部部分,较大的那一半总是画的明亮一些,较窄的那一半总是画的黑暗一些。这就是说,为了适应整个构图和形状的需要,亮度分布可以是“错误”的。文艺复兴初期,光线基本上被用来创造立体感。这一时期,人们认为世界是光明的,每一件物体的光辉都是它自己发出来的.而阴影的作用就是暗示物体的三度特征。直到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问世,才有“明暗对照”的概念,艺术史家乌尔富林把达芬奇称为“明暗对照法”之父。在他的画中,光线是作为一种主动的力量射入房间的,一旦进入房间后,就把其中所有的人物、桌面和墙壁全部照亮了。
伦勃朗的画,真正的把光线的那感人的象征性作用发挥出来了。伦勃朗的《脱离苦难》是一幅《圣经》中基督耶稣被钉十字架的宗教画。三角形构图法,其光的运用比较独到,完全是超出了自然写实的用光,而仅仅是从艺术l生思想性上加以考虑的。基督的身体以及缠播的白布形成了画中最明亮的区域,同样的强光也落在正在承接基督身体的犹太国的高官尼哥底母肩上,比较健壮的尼哥底母紧紧抱著耶稣的二只大腿。耶稣背面的暗处还有一人用一只手托著耶稣的右手胳膊处并贴著其胸,但是火把却被执火把的人用手遮住了,以致光线没有直接把在场帮忙的其他人照出来。伦勃朗只让光线照在画面中的重要部分。我们在画面上看到好几条梯子的横挡在阴影中浮现出来;看到从后面抱住耶稣一尸一体的人用力的腿为光线所强调;这些景像目的都在强调耶稣一尸一体的重量以及放下基督耶稣的仔细动作,也都被光线所照射到的布緣显明出来。由隐藏着的光源照亮了整个画面,象征仪式是在一个黑暗的世界偷偷进行,光线从下往上照的,使得那具毫无生气的尸体显得十分高大,生命的尊严便自然地传输到死者的身上。
伦勃朗为了加强物体的放射效果,往往将最明亮区域的一切细节都删除,表面的这种不确定性,进一步会使画具有变幻莫测性和非物质性。伦勃朗绘画的典型特征,呈现画面中的那种狭窄和黑暗的场景显示出来,明亮的光线射人寓意携带的是来自彼岸的生命信息,反射出一种神秘的和不可知性。
四、光线在绘画中的四维空间效果
奥克斯双胞胎兄弟艺术家使用凹形画布来创作和展示他们的画作,他们将作品中的细节作圆形像素化这一点更是令人着迷。这让人想起梵高在晚年作画时所使用的技巧,如色彩的光线反射,纹理深度上带来了额外维度的效果等。由画作的阴影部分,人们可以从二维的画布上感受到三维的信息。这对双胞胎提出这样的创见:当光的信息来自一个球面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个信息,不仅应该考虑光的物理性质,也应该考虑光的信息是如何被观察者接收的。他们创造了这样一种方法,在完全依靠自己的肉眼而沒有任何光学设备(没有透镜、没有针孔)辅助的情况下,将眼前的世界像相机显影一样显现出来”。
跟时间和空间一样,光本身也是一个四维的实体。从这个观点出发,爱因斯坦认识到电场和磁场是一个四维光波的三维投影,打个比方说,就很像是你三维的身体因为阳光而投影成一个二维的影子。想象一下往池塘里扔石子,每次只要扔一块石子就能看到从石头的落水点开始泛起的圆形波浪。水的表面是二维的,形成的圆形波浪会持续向外扩散一即便将这件事置于三维环境中,也是可以类比的——波会像一个不断变大的气泡一样向外扩散。在这个例子里面,石子击中水面可以跟光进入你的眼睛来类比。就像双胞胎兄弟准确地发现光会以一种球形的光波的样态从光源(画布上的每一点)散射开来那样。
五、结语
光线并不是由一个物体传送给另一个物体的,而是一种独立的现象,换言之,它是某物体自身具有的一种性质。正如引力是时空弯曲的结果,太阳扭曲了空间构造,就像睡觉的人压弯了床垫,包括地球在内的行星都沿着太阳制造的这个弯曲空间的轮廓运动。这个理论是揭示光的本质的重要见解。当我们熟知并把它运用在绘画中时,这种媒介会制造一种气氛,表达出一种情绪,使我们的作品升华到一种境界。
(作者单位:天津工业大学艺术与服装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