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陆谦是“逼”林冲“上梁山”的主要帮凶,他执着的欲置林冲于万劫不复之中。其人本是林冲好友,但因为嫉妒、人格卑下和背叛者的恐惧心理,千方百计的毒害林冲,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
【关键词】林冲 陆谦 嫉妒 小人 背叛
人教版第五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篇课文中有一个人物不得不说,那就是陆谦。陆谦本是林冲的好友,和林冲自幼交好,如兄若弟,但在陷害林冲的过程中却充当了一个急先锋的角色,一次次的向林冲伸出罪恶之手:拉林冲去吃酒,骗林夫人去家中为高衙内创造调戏条件,以此来满足花花太岁的淫欲的是陆谦;施放毒计,赚林冲买宝刀误入白虎堂的也是陆谦;重金收买威逼利诱董超、薛霸结果林冲性命的是陆谦;火烧大军草料场必欲置林冲于死地的还是陆谦。如果说陆谦第一次出卖林冲还可以辩解的话,那么后来三次出面谋害林冲就无法辩解了,因为第一次或许还有些不得已的成分,但后来的三次可都是他主动献计来害林冲的。即便这三次他不参与,高衙内也不会为难他,高太尉更不会为难他,但他执意要将林冲害死,而且死后见其尸骨才肯罢休。
“纠缠如毒蛇,执着如怨鬼”①,陆谦对林冲的陷害简直是到了丧心病狂的程度。作为曾经的好友,陆谦为什么“义”无反顾变本加厉一条道上走到黑呢?这种仇恨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作者研究文本后分析,原因有如下几点:
一、嫉妒
林冲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出头便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地位显赫,有一个贤惠漂亮的妻子,家庭美满。为人武艺高超,急公好义,济危扶困,因此人气高,朋友多,与鲁智深一见如故。但是陆谦呢,五短身材,白净面皮,没什髭须。约有三十余岁,除了心胸坦荡的林冲,无人认识,官位为虞候,低级武职,武艺不高。两人的地位悬殊,家世迥异无异让陆谦深恨不已,《水浒传》第七回里陆谦在酒楼上就语带嫉妒的对林冲说:“如今禁军中,虽有几个教头,谁人及得兄长的本事。太尉又看承地好。却受谁的气?”林冲的存在本身就伤害了陆虞侯的强烈的自尊心。因此当有机会陷害林冲,陆谦便毫不犹豫的行动起来。
二、陆谦本就是一个贪图富贵,人格卑下的小人
在富安和高衙内设计骗林冲夫人到陆谦家中时,我们注意到,富安在思索这条毒计时,丝毫不把陆谦可能的拒绝和勃然大怒考虑在内,而高衙内也同样对陆谦能听从他们而对朋友落井下石深信不疑:“就今晚着人去唤陆虞候来分付了。”时间就在今晚,态度则是唤,如唤一条狗,让陆谦做这样缺德的事,根本不怕他犹豫,更不会和他商量,直接是“分付了”即可。我们有没有注意到,这里面包含着富安、高衙内对陆谦个人道德的贬低与蔑视?对他良心与人格的卑视?假如陆谦是个有道德良知的人,他一定会为此感到愤怒!但是,富安与高衙内根本就对陆谦的配合深信不疑。因为,他们知道,陆谦既是林冲的好友,更是高太尉的门下知心腹之人。在朋友和势利之间,陆谦一定会毫不犹豫地抛弃朋友,投入权势的怀抱!陆谦会像他们想象的那样,做出这样下流又缺德的事吗?当富安把他的计策向陆谦和盘托出并要求他配合时,陆谦是答应,还是愤怒地拒绝?果然!陆谦几乎没有一刻的犹豫就答应了富安、高衙内交给他的这样卑鄙下流的任务。"陆虞候一时听见,也没奈何,只要衙内欢喜,却顾不得朋友交情。"而这一点,又正是高衙内富安的意料之中。这就证明了一点:小人往往比君子更能判断人性,从而利用人性的弱点来达成自己的目的。陆谦的官职是虞候,根据《水浒》的描写,他显然不是"都虞候"这样级别较高的职位,而只能是将虞候﹑院虞候等低级武职,大概相当于正科到处长这样的级别,甚至只是官僚雇用的侍从。在官言官,他要往上爬啊。富安高衙内知道,他们有着陆谦不能拒绝的东西,而林冲那边,不过是所谓的交情罢了。所以,这条计的最高明之处,就是对陆谦的判断,就是坚信陆谦不过是一个人格卑下的小人而已。
三、背叛者的恐惧心理
作为背叛者,一旦背叛了别人,良心不安,必定愧疚,背上沉重的道德包袱,深陷自责的深渊。这种人整日受到良心的谴责,而且他们深知,背叛是最令朋友痛恨的。陆谦知道,也许林冲不能拿高衙内怎么样,但是绝对不会放过他的。事实证明,林冲在被骗之后,不去找高衙内算账,不去寻富安的麻烦,而是拿着解腕尖刀去寻陆谦,要他的性命。
所以,陆谦认为,只有从肉体上消灭所背叛的人,才能换来自己的心安和身安。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有这样的一段话:“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数内一个道:‘这条计好么?’一个应道:‘端的亏管营、差拨两位用心。回到京师,禀过太尉,都保你二位做大官。这番张教头没的推故。’那人道:‘林冲今番直吃我们对付了。高衙内这病必然好了。’又一个道:‘张教头那厮,三回五次托人情去说:你的女婿殁了。张教头越不肯应承。因此衙内病患看看重了。太尉特使俺两个央浼二位干这件事。不想而今完备了。’又一个道:‘小人直爬入墙里去,四下草堆上点了十来个火把,待走那里去?’那一个道:‘这早晚烧个八分过了。’又听一个道:‘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又一个道:‘我们回城里去罢。’一个道:‘再看一看,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
分析这段对话发现,陆虞侯的话最多,这是一种借话来掩饰自己的解脱心理,他处处说太尉和高衙内的嘱托,透露出对林冲死了之后的美好前景的展望,但是实际上却是内心的如释重负。那个挺拔如山的人,那个让我的心理充满恐惧和愧疚的人,终于死了,从此以后我可以过上安稳日子,再也没有恐惧,再也没有担忧。我从此以后再也不用处于道德的山涧之下。
我们还注意到了这样的一个情节,当林冲最后发现他们三人,要将三人杀死时,富安“走不到十来步”,而陆谦“却才行了三四步”,这生死一刻,作为背叛者的陆谦的恐惧心理达到了极致,以至于比那“帮闲”富安表现得还不如。
施耐庵在《水浒传》里塑造的陆谦形象,坏到极致,坏得有水平,但是不是坏得毫无理由。陆谦在兄弟之情和自身前途的两难选择中,选择了自身前途,而后又出于恐惧的心理千方百计的欲置林冲于死地。陆谦的转变深刻的表现了人性的丑恶、人性的脆弱和人性的复杂。
参考文献
[1]鲁迅《华盖集·杂感》
【关键词】林冲 陆谦 嫉妒 小人 背叛
人教版第五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篇课文中有一个人物不得不说,那就是陆谦。陆谦本是林冲的好友,和林冲自幼交好,如兄若弟,但在陷害林冲的过程中却充当了一个急先锋的角色,一次次的向林冲伸出罪恶之手:拉林冲去吃酒,骗林夫人去家中为高衙内创造调戏条件,以此来满足花花太岁的淫欲的是陆谦;施放毒计,赚林冲买宝刀误入白虎堂的也是陆谦;重金收买威逼利诱董超、薛霸结果林冲性命的是陆谦;火烧大军草料场必欲置林冲于死地的还是陆谦。如果说陆谦第一次出卖林冲还可以辩解的话,那么后来三次出面谋害林冲就无法辩解了,因为第一次或许还有些不得已的成分,但后来的三次可都是他主动献计来害林冲的。即便这三次他不参与,高衙内也不会为难他,高太尉更不会为难他,但他执意要将林冲害死,而且死后见其尸骨才肯罢休。
“纠缠如毒蛇,执着如怨鬼”①,陆谦对林冲的陷害简直是到了丧心病狂的程度。作为曾经的好友,陆谦为什么“义”无反顾变本加厉一条道上走到黑呢?这种仇恨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作者研究文本后分析,原因有如下几点:
一、嫉妒
林冲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出头便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地位显赫,有一个贤惠漂亮的妻子,家庭美满。为人武艺高超,急公好义,济危扶困,因此人气高,朋友多,与鲁智深一见如故。但是陆谦呢,五短身材,白净面皮,没什髭须。约有三十余岁,除了心胸坦荡的林冲,无人认识,官位为虞候,低级武职,武艺不高。两人的地位悬殊,家世迥异无异让陆谦深恨不已,《水浒传》第七回里陆谦在酒楼上就语带嫉妒的对林冲说:“如今禁军中,虽有几个教头,谁人及得兄长的本事。太尉又看承地好。却受谁的气?”林冲的存在本身就伤害了陆虞侯的强烈的自尊心。因此当有机会陷害林冲,陆谦便毫不犹豫的行动起来。
二、陆谦本就是一个贪图富贵,人格卑下的小人
在富安和高衙内设计骗林冲夫人到陆谦家中时,我们注意到,富安在思索这条毒计时,丝毫不把陆谦可能的拒绝和勃然大怒考虑在内,而高衙内也同样对陆谦能听从他们而对朋友落井下石深信不疑:“就今晚着人去唤陆虞候来分付了。”时间就在今晚,态度则是唤,如唤一条狗,让陆谦做这样缺德的事,根本不怕他犹豫,更不会和他商量,直接是“分付了”即可。我们有没有注意到,这里面包含着富安、高衙内对陆谦个人道德的贬低与蔑视?对他良心与人格的卑视?假如陆谦是个有道德良知的人,他一定会为此感到愤怒!但是,富安与高衙内根本就对陆谦的配合深信不疑。因为,他们知道,陆谦既是林冲的好友,更是高太尉的门下知心腹之人。在朋友和势利之间,陆谦一定会毫不犹豫地抛弃朋友,投入权势的怀抱!陆谦会像他们想象的那样,做出这样下流又缺德的事吗?当富安把他的计策向陆谦和盘托出并要求他配合时,陆谦是答应,还是愤怒地拒绝?果然!陆谦几乎没有一刻的犹豫就答应了富安、高衙内交给他的这样卑鄙下流的任务。"陆虞候一时听见,也没奈何,只要衙内欢喜,却顾不得朋友交情。"而这一点,又正是高衙内富安的意料之中。这就证明了一点:小人往往比君子更能判断人性,从而利用人性的弱点来达成自己的目的。陆谦的官职是虞候,根据《水浒》的描写,他显然不是"都虞候"这样级别较高的职位,而只能是将虞候﹑院虞候等低级武职,大概相当于正科到处长这样的级别,甚至只是官僚雇用的侍从。在官言官,他要往上爬啊。富安高衙内知道,他们有着陆谦不能拒绝的东西,而林冲那边,不过是所谓的交情罢了。所以,这条计的最高明之处,就是对陆谦的判断,就是坚信陆谦不过是一个人格卑下的小人而已。
三、背叛者的恐惧心理
作为背叛者,一旦背叛了别人,良心不安,必定愧疚,背上沉重的道德包袱,深陷自责的深渊。这种人整日受到良心的谴责,而且他们深知,背叛是最令朋友痛恨的。陆谦知道,也许林冲不能拿高衙内怎么样,但是绝对不会放过他的。事实证明,林冲在被骗之后,不去找高衙内算账,不去寻富安的麻烦,而是拿着解腕尖刀去寻陆谦,要他的性命。
所以,陆谦认为,只有从肉体上消灭所背叛的人,才能换来自己的心安和身安。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有这样的一段话:“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数内一个道:‘这条计好么?’一个应道:‘端的亏管营、差拨两位用心。回到京师,禀过太尉,都保你二位做大官。这番张教头没的推故。’那人道:‘林冲今番直吃我们对付了。高衙内这病必然好了。’又一个道:‘张教头那厮,三回五次托人情去说:你的女婿殁了。张教头越不肯应承。因此衙内病患看看重了。太尉特使俺两个央浼二位干这件事。不想而今完备了。’又一个道:‘小人直爬入墙里去,四下草堆上点了十来个火把,待走那里去?’那一个道:‘这早晚烧个八分过了。’又听一个道:‘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又一个道:‘我们回城里去罢。’一个道:‘再看一看,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
分析这段对话发现,陆虞侯的话最多,这是一种借话来掩饰自己的解脱心理,他处处说太尉和高衙内的嘱托,透露出对林冲死了之后的美好前景的展望,但是实际上却是内心的如释重负。那个挺拔如山的人,那个让我的心理充满恐惧和愧疚的人,终于死了,从此以后我可以过上安稳日子,再也没有恐惧,再也没有担忧。我从此以后再也不用处于道德的山涧之下。
我们还注意到了这样的一个情节,当林冲最后发现他们三人,要将三人杀死时,富安“走不到十来步”,而陆谦“却才行了三四步”,这生死一刻,作为背叛者的陆谦的恐惧心理达到了极致,以至于比那“帮闲”富安表现得还不如。
施耐庵在《水浒传》里塑造的陆谦形象,坏到极致,坏得有水平,但是不是坏得毫无理由。陆谦在兄弟之情和自身前途的两难选择中,选择了自身前途,而后又出于恐惧的心理千方百计的欲置林冲于死地。陆谦的转变深刻的表现了人性的丑恶、人性的脆弱和人性的复杂。
参考文献
[1]鲁迅《华盖集·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