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许多体育教师忽略了基本的学情分析,鉴于此,教师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知识架构以及身体机能对体育训练的承受能力,并设置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和方案。结合教学实践,从体育学情分析入手并提出有针对性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初中体育;立足学情;教学目标;教学活动
体育学情顾名思义指的是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知识架构以及身体机能对体育训练的承受能力。初中生大概是13到16岁的年岁,恰好处于生长发育旺盛的青春期。这个时候是机体骨骼和肌肉飞速成长和加韧的特殊时期,机体技能亟待完善,这是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的现实状况,另外我们还要分析当前体育教学状况以及学生对体育课堂的心理接受能力。
如果我们不能正确认识这些学情,那么体育教学就是散漫的游戏活动,就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体育技能。鉴于此,笔者从当前的体育学情入手进行简析,并提出几点有针对性的策略建议。
一、体育学情简析及问题商榷
当前许多体育教师忽略了基本的学情分析,这样设置的体育课堂,看似整体划一,其实没有做到以生为本,没有认真分析学生的身体状况和训练接受能力,由此造成教学效率偏低。
鉴于此,笔者开文先对体育教学实情进行分析:(1)学生机体机能和运动协调能力存在差异;(2)有些学生对体育运动存在畏惧心理;(3)教学方法单一、呆板,没有针对性。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些实际学情,就不能掌握学生的认知需求和技能锻炼需要,就不能进行多元化的设计帮助学生克服畏惧心理,实现打造阳光体育、增强技能的教学目的。
二、立足学情,设计教学目标
立足体育现有学情才能有针对地设计教学目标。凡事得有目的性,没有目标的体育课堂不是一盘散沙就是漫无目的的自由活动,这样的课堂根本不能达到活跃身心、提高体育技能的目的。当今社会,许多学生都是家里的独生子,而许多体育锻炼比较辛苦,难度大,许多训练都是动作的重复,对于从小就没有吃过苦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基于这种情况,我们首先要根据实际学情设置对应的教学和训练目标,让学生有针对、有计划地训练,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技能,以达到锻炼身体、提升技能的目的。具体操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1)参照学生以往的运动成绩和最近的身体状况,作出相应的层次划分。(2)课前通过讲解和沟通,摸清学生对将要学习的运动技能的了解程度。(3)根据不同体能和认知能力的学生,适当调整分层教学目标。
概括地说,设计教学目标是进行有效教学的第一步。只有根据学生实情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我们才能对应各个层次的学生有针对地引导,这样才能保障课堂教学毫不客气摒弃与现实教学目标无关的内容、方式和形式,切实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服务。
三、基于学情,设计教学活动
以学情为基准分析学生的运动需求,就能够考虑学生的需求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具体的做法:
(1)问卷调查。例如,教学“篮球”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填写相应的问卷,为教师整个单元的教学活动设计提供帮助。
(2)课前访谈。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3-5名同学的访谈,然后分析学生的运动需求,设计教学活动。例如,教学《篮球原地运球》的过程中,通过问卷调查和课前访谈了解到学生希望快乐地进行运动,同时考虑到学生的跑步运动能力较弱,因此要进行相应的运动训练。从这些方面考虑,这节课设计了这样两方面的活动:(1)运动游戏。围绕篮球场端线绕篮球场由跑圆转变成跑篮球场内线再转变成蛇形跑。(2)传球游戏。将学生分成4组,分别围成一个圆,编好号,中间站一名学生,进行原地运球5次后报出一个数字,将球抛起,该数字的学生迅速接球,并继续进行游戏。
四、参照学情,构建合作学习
以学情为基准分析学生的合作需求,能够更好地设计合作学习活动。具体的做法:
(1)分析学生的合作伙伴选择。如,进行运动分组的过程中尽量要采取学生的主观意愿,让学生自发组成小组。(2)分析学生的合作活动需求。教师要利用访谈、课中观察等手段了解学生喜欢什么样的合作活动,这样能够让教师设计出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合作活动。如,教《侧手翻》的过程中,学生较为喜欢互相合作的动作训练,但是往往会对保护者有质疑,因此教师就可以设计双臂用力非常合适的“保护者”,降低学生的畏惧心理。然后,让保护者的右手臂跟随练习者的左髋部屈与体前,左手臂跟随练习者的右髋在右手的下方,形成保护者的双臂在练习者后阶段动作时交叉于体前,完成训练。
以上是笔者在多年的一线体育教学实践中对如何立足学情,有针对地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形式的探索与研究。总之,实际学情是我们开展教学的前提基础,体育教学中,我们一定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实际认知情感和身体机能,然后才能对症下药,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完善体育教学,达成三维目标。
(河北赵县第四中学)
参考文献:
[1]上官小烽。浅谈初中体育教学改革[J]。新课程:中,2011(10)。
[2]宋玉明。对初中体育新课程改革的几点体会[J]。考试与评价,2013(01)。
关键词:初中体育;立足学情;教学目标;教学活动
体育学情顾名思义指的是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知识架构以及身体机能对体育训练的承受能力。初中生大概是13到16岁的年岁,恰好处于生长发育旺盛的青春期。这个时候是机体骨骼和肌肉飞速成长和加韧的特殊时期,机体技能亟待完善,这是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的现实状况,另外我们还要分析当前体育教学状况以及学生对体育课堂的心理接受能力。
如果我们不能正确认识这些学情,那么体育教学就是散漫的游戏活动,就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体育技能。鉴于此,笔者从当前的体育学情入手进行简析,并提出几点有针对性的策略建议。
一、体育学情简析及问题商榷
当前许多体育教师忽略了基本的学情分析,这样设置的体育课堂,看似整体划一,其实没有做到以生为本,没有认真分析学生的身体状况和训练接受能力,由此造成教学效率偏低。
鉴于此,笔者开文先对体育教学实情进行分析:(1)学生机体机能和运动协调能力存在差异;(2)有些学生对体育运动存在畏惧心理;(3)教学方法单一、呆板,没有针对性。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些实际学情,就不能掌握学生的认知需求和技能锻炼需要,就不能进行多元化的设计帮助学生克服畏惧心理,实现打造阳光体育、增强技能的教学目的。
二、立足学情,设计教学目标
立足体育现有学情才能有针对地设计教学目标。凡事得有目的性,没有目标的体育课堂不是一盘散沙就是漫无目的的自由活动,这样的课堂根本不能达到活跃身心、提高体育技能的目的。当今社会,许多学生都是家里的独生子,而许多体育锻炼比较辛苦,难度大,许多训练都是动作的重复,对于从小就没有吃过苦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基于这种情况,我们首先要根据实际学情设置对应的教学和训练目标,让学生有针对、有计划地训练,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技能,以达到锻炼身体、提升技能的目的。具体操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1)参照学生以往的运动成绩和最近的身体状况,作出相应的层次划分。(2)课前通过讲解和沟通,摸清学生对将要学习的运动技能的了解程度。(3)根据不同体能和认知能力的学生,适当调整分层教学目标。
概括地说,设计教学目标是进行有效教学的第一步。只有根据学生实情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我们才能对应各个层次的学生有针对地引导,这样才能保障课堂教学毫不客气摒弃与现实教学目标无关的内容、方式和形式,切实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服务。
三、基于学情,设计教学活动
以学情为基准分析学生的运动需求,就能够考虑学生的需求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具体的做法:
(1)问卷调查。例如,教学“篮球”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填写相应的问卷,为教师整个单元的教学活动设计提供帮助。
(2)课前访谈。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3-5名同学的访谈,然后分析学生的运动需求,设计教学活动。例如,教学《篮球原地运球》的过程中,通过问卷调查和课前访谈了解到学生希望快乐地进行运动,同时考虑到学生的跑步运动能力较弱,因此要进行相应的运动训练。从这些方面考虑,这节课设计了这样两方面的活动:(1)运动游戏。围绕篮球场端线绕篮球场由跑圆转变成跑篮球场内线再转变成蛇形跑。(2)传球游戏。将学生分成4组,分别围成一个圆,编好号,中间站一名学生,进行原地运球5次后报出一个数字,将球抛起,该数字的学生迅速接球,并继续进行游戏。
四、参照学情,构建合作学习
以学情为基准分析学生的合作需求,能够更好地设计合作学习活动。具体的做法:
(1)分析学生的合作伙伴选择。如,进行运动分组的过程中尽量要采取学生的主观意愿,让学生自发组成小组。(2)分析学生的合作活动需求。教师要利用访谈、课中观察等手段了解学生喜欢什么样的合作活动,这样能够让教师设计出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合作活动。如,教《侧手翻》的过程中,学生较为喜欢互相合作的动作训练,但是往往会对保护者有质疑,因此教师就可以设计双臂用力非常合适的“保护者”,降低学生的畏惧心理。然后,让保护者的右手臂跟随练习者的左髋部屈与体前,左手臂跟随练习者的右髋在右手的下方,形成保护者的双臂在练习者后阶段动作时交叉于体前,完成训练。
以上是笔者在多年的一线体育教学实践中对如何立足学情,有针对地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形式的探索与研究。总之,实际学情是我们开展教学的前提基础,体育教学中,我们一定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实际认知情感和身体机能,然后才能对症下药,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完善体育教学,达成三维目标。
(河北赵县第四中学)
参考文献:
[1]上官小烽。浅谈初中体育教学改革[J]。新课程:中,2011(10)。
[2]宋玉明。对初中体育新课程改革的几点体会[J]。考试与评价,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