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了孩子以后,萧华格外关注食品安全。
有机食品是公认最安全的。然而,随着有机产业的发展,商业竞争激烈、少数企业缺乏诚信,一些问题也开始凸现,主要表现为夸大与虚假宣传行为、有机产品认证标志使用不规范、有机消费理念存在误区等。
于是,在哪儿能买到真正的有机食品,就成了萧华最关心的问题。
编码能信吗?
认证费用高昂,存在真空监管
价格高,是大多数消费者对有机蔬菜的直观印象,但并非价格高的蔬菜就等同于有机蔬菜。“有机”、“绿色”、“无公害”、“生态”、“精品”,超市里这些价格高于普通蔬菜近10倍的蔬菜各种称呼满天飞,在消费者肉眼无法辨别的情况下,有机蔬菜的可信度也大打折扣。
有机蔬菜居高不下的价格来源于其整个生产环节成本的叠加。有业内人士透露,为了取得有机认证,每年在土地培育上的投入就超过20万元,而之后一个产品的检测费用就需要4500元,认证整个过程,每个产品需要花费5万元左右。另外,认证有效期只有一年,每年都需要重新认证。
去年7月1日,被称为“史上最严标准”的有机认证新规由国家认监委发布并正式实施。国家认监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新版实施规则对有机产品的生产、认证要求都更加严格,并建立了有机产品追溯体系,这也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全球统一标志系统或称为编码系统,涵盖食品生产的整个链条。新规实施后,有机食品的外包装上应有“有机产品”标志,并同时标注17位数字的有机编码、认证机构名称或标志,消费者可通过“中国食品农产品认证信息”网络系统查询。
根据编码,在商场、超市或者网上购物平台,都能买到相关产品。但萧华对此并不放心。
有专家认为,这个系统需要建立食品供应链中包括原料、加工、包装、储藏、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的信息管理、传递和交换方案,任何环节出现问题,整个链条就会脱节。也难以解决标签丢失、反复记录过程中出现差错、标记图案模糊不清等现象。也有部分生产者受利益驱动,故意改换标签、甚至在电子芯片中去除或插入某些信息等。
有农户指出,国外的有机认证是土地认证,只要通过认证,这个农场生产的所有产品都是有机的。但国内的有机认证是产品认证,即使同一块土地上种出来的产品,只要品种不同,就要单独认证,而且每年均需重新认证。这使得有机认证费用成倍增加。之前单一品种的有机认证收费在两三万元,目前则需要四五万元,加之认证程序繁复,不少中小企业和农户不堪重负,干脆就放弃了。
一位小企业负责人无奈地说,有机蔬菜正在遭遇信任危机。因为生产、认证等环节存在“真空”监管情况,导致农药菜冒充有机菜的情况很多。有机菜种植成本高,价格上竞争不过冒牌菜。而为了避开不公平竞争,一些坚持生产有机食品的企业则实行会员制,直接供给客户。
农夫能信吗?
推广对农夫的人品认证
基于对监管的疑虑,萧华觉得,仅有编码并不能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随后,她找到了很受追捧的北京有机农夫市集。
北京有机农夫市集诞生于2010年9月,是一群长居北京的外国人发起的。最早发起人是日本女艺术家植村绘美,初衷是从艺术的角度关注食品生产和安全问题。
也许因为由艺术家发起和主导,前两届市集充满了艺术气息,选的地点都是艺术空间。第一次是在草场地的维他命空间,第二次是在方家胡同的Studio X,来的也都是跟文化和艺术沾边的人,以至于《艺术界》杂志直接就把这个活动作为一个艺术行为作品来解读。
随着常天乐、齐大福等中国志愿者的加入,北京有机农夫市集才从原来的小众高端逐渐向大众社区发展起来。如今,北京有机农夫市集已经发展为一个火爆的安全食品交易平台。但也有人质疑,有机市集上的食品,并没有经过官方有机认证,“怎么保证你的东西是有机的?”
齐大福说:“有机农夫是一个词,然后才是市集。我们推崇的是用有机方式种植的农夫。”北京有机农夫市集,首先是对人品认证,最重要的是“农夫”。
有机农夫市集的产品不一定是市面上最好的,但市集推广的理念是,在消费者和农夫之间建立联系。在信任缺失的大环境下,市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种交流,重建信任,生产者能够得到一个合理的回报,消费者也能用合理的价格买到健康、放心的食品。
齐大福坦言,市集上的产品只有个别获得了有机认证。近年来,齐大福等人也不断跟合作的农夫说,你这个产品,没有通过有机认证,就不要叫有机,但要告诉消费者,你是怎么种的。
萧华最终选择相信自己的口感,什么东西就该有什么味道,比如蔬果本身都有自身的香味儿,香味儿越浓烈,也就越好。
如今,对于知名品牌的产品或者农夫自产自销的东西,萧华都会亲自品尝,好的继续支持,不好的就拉入黑名单。
市集如何选农夫?
消费者可直面或参与生产过程
齐大福介绍,先要和农户认识,了解他为什么要做有机农业。“做有机农业的人一般都会有些想法和理念在后面支撑着他,去听他的故事后去判断这个人值不值得信任。”
对农户有了初步感性认识后,市集就会派人去进行“理性技术考察”,看农户有没有技术方面的支持,有机种植、养殖的状况如何。“比如挖开泥土看看里面有没有蚯蚓,泥土的湿润松软情况,农户周边的环境等。”
期间,市集也会组织农户相互串门和监督。“农户一般都比较有经验,他们一看,就知道对方种植水平怎么样。”
我们也推荐消费者去看,去了解农夫用什么方式种植。市集的农场全部是对外开放的,消费者可以随时去看,有时也会有消费者直接去农场租地自己种植。这种深入了解和直观认知也使得消费者对于有机农夫的信任度比对第三方认证更高。
其实,像萧华这种越来越重视有机产品的人已不在少数,但是大多数消费者对有机产品的概念认识很模糊,对有机、绿色、无公害产品之间的区别不清楚或者只知道一点儿皮毛。购买有机食品时,大部分主要看包装上是否有“有机”字样或者依赖销售人员的介绍。 据吉农沃尔特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魏先生表示,有机农业不仅能为人们提供安全的产品,更能减少农业污染,创造一个良好的健康的生态环境。有机食品通常指来自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标准生产加工,作物本身没有经过基因改造,在种植过程中没有使用非天然的化学物质或有机物质,加工过程没有使用化学添加物,通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产品。魏先生介绍,有机食品比常规食品更具优势,除口感更加自然外,从种子到食物的每一个环节都经过了一系列严格要求,并需要获得国家权威机构认证。最后,他还为广大消费者支招如何辨认有机食品:选购前认清产品的注册商标,尽量选购口碑好、具有认证机构出具的认证标识的产品;有机产品往往品相较差,比如个头小、有虫洞;有些蔬果生吃起来口感更好,更加自然;相比普通食品,有机食品更耐腐,且储存时间会更长。
链接>>>
有机食品营养未必高于普通食品
从有机农业的理念上来讲,欧盟最早开始提出的初衷是从环境、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而不是现在更多提到的食品安全的角度。有机食品与非有机食品的主要差别也并不是体现在营养成分差异。其实有机蔬菜和普通蔬菜的区别是在栽培方法上,它们最大的不同就是有机蔬菜使用自然肥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土地的浪费。但是从安全和营养方面上看,它和普通蔬菜没有很大区别。
科学家认为,有机食品同传统食品相比,二者的具体差异实际上是体现在微营养素上,例如铜元素、铁元素、锰元素以及叶酸。不过,目前的研究结果却出现了很大分歧。
美国化学协会(ACS)主办的《农业和食品化学》期刊公布了一项最新研究成果:在有机田地里种植的蔬菜类的黄酮水平会成倍增加。类黄酮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天然有机化合物,最新的科学研究证实,类黄酮可以有效预防癌症、心脏病和其他与年龄有关的疾病。但由于其在体内不蓄积,需要在饮食中补充。研究发现,有机蔬菜中的黄酮水平较高。另外,美国学术机构“有机中心”(Organic Center)通过研究发现,以有机方式生产出来的食品酚酸及抗氧化剂含量要比以传统方式生产出来的食品高出25%。
也有调查发现,实际上以有机农业生产出的食品同以传统方式生产出的食品相比,二者营养差别并不大。2009年,《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曾刊登的一篇研究报告称,有机食品同以传统方式生产出的食品相比,二者只是在三类维他命的含量上不同,而其他食品成分则完全一样。此外,即使在这三类维他命的含量上,以传统方式生产出的食品也有一种维他命含量要高于有机食品。
农作物的生长环境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出物的品质及味道。目前,有关有机作物是否更加美味、更加新鲜这一论题也还存在诸多争议。此外,因个人口味不同,也许同一种食品对不同的人来说味道可能存在巨大差别,而在食品生产的整个流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微小变化可能都会最终导致食品味道发生改变,因而包括土壤、气候以及其他环境也只能说是影响食品质量的一个部分。
有机食品是公认最安全的。然而,随着有机产业的发展,商业竞争激烈、少数企业缺乏诚信,一些问题也开始凸现,主要表现为夸大与虚假宣传行为、有机产品认证标志使用不规范、有机消费理念存在误区等。
于是,在哪儿能买到真正的有机食品,就成了萧华最关心的问题。
编码能信吗?
认证费用高昂,存在真空监管
价格高,是大多数消费者对有机蔬菜的直观印象,但并非价格高的蔬菜就等同于有机蔬菜。“有机”、“绿色”、“无公害”、“生态”、“精品”,超市里这些价格高于普通蔬菜近10倍的蔬菜各种称呼满天飞,在消费者肉眼无法辨别的情况下,有机蔬菜的可信度也大打折扣。
有机蔬菜居高不下的价格来源于其整个生产环节成本的叠加。有业内人士透露,为了取得有机认证,每年在土地培育上的投入就超过20万元,而之后一个产品的检测费用就需要4500元,认证整个过程,每个产品需要花费5万元左右。另外,认证有效期只有一年,每年都需要重新认证。
去年7月1日,被称为“史上最严标准”的有机认证新规由国家认监委发布并正式实施。国家认监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新版实施规则对有机产品的生产、认证要求都更加严格,并建立了有机产品追溯体系,这也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全球统一标志系统或称为编码系统,涵盖食品生产的整个链条。新规实施后,有机食品的外包装上应有“有机产品”标志,并同时标注17位数字的有机编码、认证机构名称或标志,消费者可通过“中国食品农产品认证信息”网络系统查询。
根据编码,在商场、超市或者网上购物平台,都能买到相关产品。但萧华对此并不放心。
有专家认为,这个系统需要建立食品供应链中包括原料、加工、包装、储藏、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的信息管理、传递和交换方案,任何环节出现问题,整个链条就会脱节。也难以解决标签丢失、反复记录过程中出现差错、标记图案模糊不清等现象。也有部分生产者受利益驱动,故意改换标签、甚至在电子芯片中去除或插入某些信息等。
有农户指出,国外的有机认证是土地认证,只要通过认证,这个农场生产的所有产品都是有机的。但国内的有机认证是产品认证,即使同一块土地上种出来的产品,只要品种不同,就要单独认证,而且每年均需重新认证。这使得有机认证费用成倍增加。之前单一品种的有机认证收费在两三万元,目前则需要四五万元,加之认证程序繁复,不少中小企业和农户不堪重负,干脆就放弃了。
一位小企业负责人无奈地说,有机蔬菜正在遭遇信任危机。因为生产、认证等环节存在“真空”监管情况,导致农药菜冒充有机菜的情况很多。有机菜种植成本高,价格上竞争不过冒牌菜。而为了避开不公平竞争,一些坚持生产有机食品的企业则实行会员制,直接供给客户。
农夫能信吗?
推广对农夫的人品认证
基于对监管的疑虑,萧华觉得,仅有编码并不能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随后,她找到了很受追捧的北京有机农夫市集。
北京有机农夫市集诞生于2010年9月,是一群长居北京的外国人发起的。最早发起人是日本女艺术家植村绘美,初衷是从艺术的角度关注食品生产和安全问题。
也许因为由艺术家发起和主导,前两届市集充满了艺术气息,选的地点都是艺术空间。第一次是在草场地的维他命空间,第二次是在方家胡同的Studio X,来的也都是跟文化和艺术沾边的人,以至于《艺术界》杂志直接就把这个活动作为一个艺术行为作品来解读。
随着常天乐、齐大福等中国志愿者的加入,北京有机农夫市集才从原来的小众高端逐渐向大众社区发展起来。如今,北京有机农夫市集已经发展为一个火爆的安全食品交易平台。但也有人质疑,有机市集上的食品,并没有经过官方有机认证,“怎么保证你的东西是有机的?”
齐大福说:“有机农夫是一个词,然后才是市集。我们推崇的是用有机方式种植的农夫。”北京有机农夫市集,首先是对人品认证,最重要的是“农夫”。
有机农夫市集的产品不一定是市面上最好的,但市集推广的理念是,在消费者和农夫之间建立联系。在信任缺失的大环境下,市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种交流,重建信任,生产者能够得到一个合理的回报,消费者也能用合理的价格买到健康、放心的食品。
齐大福坦言,市集上的产品只有个别获得了有机认证。近年来,齐大福等人也不断跟合作的农夫说,你这个产品,没有通过有机认证,就不要叫有机,但要告诉消费者,你是怎么种的。
萧华最终选择相信自己的口感,什么东西就该有什么味道,比如蔬果本身都有自身的香味儿,香味儿越浓烈,也就越好。
如今,对于知名品牌的产品或者农夫自产自销的东西,萧华都会亲自品尝,好的继续支持,不好的就拉入黑名单。
市集如何选农夫?
消费者可直面或参与生产过程
齐大福介绍,先要和农户认识,了解他为什么要做有机农业。“做有机农业的人一般都会有些想法和理念在后面支撑着他,去听他的故事后去判断这个人值不值得信任。”
对农户有了初步感性认识后,市集就会派人去进行“理性技术考察”,看农户有没有技术方面的支持,有机种植、养殖的状况如何。“比如挖开泥土看看里面有没有蚯蚓,泥土的湿润松软情况,农户周边的环境等。”
期间,市集也会组织农户相互串门和监督。“农户一般都比较有经验,他们一看,就知道对方种植水平怎么样。”
我们也推荐消费者去看,去了解农夫用什么方式种植。市集的农场全部是对外开放的,消费者可以随时去看,有时也会有消费者直接去农场租地自己种植。这种深入了解和直观认知也使得消费者对于有机农夫的信任度比对第三方认证更高。
其实,像萧华这种越来越重视有机产品的人已不在少数,但是大多数消费者对有机产品的概念认识很模糊,对有机、绿色、无公害产品之间的区别不清楚或者只知道一点儿皮毛。购买有机食品时,大部分主要看包装上是否有“有机”字样或者依赖销售人员的介绍。 据吉农沃尔特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魏先生表示,有机农业不仅能为人们提供安全的产品,更能减少农业污染,创造一个良好的健康的生态环境。有机食品通常指来自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标准生产加工,作物本身没有经过基因改造,在种植过程中没有使用非天然的化学物质或有机物质,加工过程没有使用化学添加物,通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产品。魏先生介绍,有机食品比常规食品更具优势,除口感更加自然外,从种子到食物的每一个环节都经过了一系列严格要求,并需要获得国家权威机构认证。最后,他还为广大消费者支招如何辨认有机食品:选购前认清产品的注册商标,尽量选购口碑好、具有认证机构出具的认证标识的产品;有机产品往往品相较差,比如个头小、有虫洞;有些蔬果生吃起来口感更好,更加自然;相比普通食品,有机食品更耐腐,且储存时间会更长。
链接>>>
有机食品营养未必高于普通食品
从有机农业的理念上来讲,欧盟最早开始提出的初衷是从环境、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而不是现在更多提到的食品安全的角度。有机食品与非有机食品的主要差别也并不是体现在营养成分差异。其实有机蔬菜和普通蔬菜的区别是在栽培方法上,它们最大的不同就是有机蔬菜使用自然肥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土地的浪费。但是从安全和营养方面上看,它和普通蔬菜没有很大区别。
科学家认为,有机食品同传统食品相比,二者的具体差异实际上是体现在微营养素上,例如铜元素、铁元素、锰元素以及叶酸。不过,目前的研究结果却出现了很大分歧。
美国化学协会(ACS)主办的《农业和食品化学》期刊公布了一项最新研究成果:在有机田地里种植的蔬菜类的黄酮水平会成倍增加。类黄酮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天然有机化合物,最新的科学研究证实,类黄酮可以有效预防癌症、心脏病和其他与年龄有关的疾病。但由于其在体内不蓄积,需要在饮食中补充。研究发现,有机蔬菜中的黄酮水平较高。另外,美国学术机构“有机中心”(Organic Center)通过研究发现,以有机方式生产出来的食品酚酸及抗氧化剂含量要比以传统方式生产出来的食品高出25%。
也有调查发现,实际上以有机农业生产出的食品同以传统方式生产出的食品相比,二者营养差别并不大。2009年,《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曾刊登的一篇研究报告称,有机食品同以传统方式生产出的食品相比,二者只是在三类维他命的含量上不同,而其他食品成分则完全一样。此外,即使在这三类维他命的含量上,以传统方式生产出的食品也有一种维他命含量要高于有机食品。
农作物的生长环境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出物的品质及味道。目前,有关有机作物是否更加美味、更加新鲜这一论题也还存在诸多争议。此外,因个人口味不同,也许同一种食品对不同的人来说味道可能存在巨大差别,而在食品生产的整个流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微小变化可能都会最终导致食品味道发生改变,因而包括土壤、气候以及其他环境也只能说是影响食品质量的一个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