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机制有待完善

来源 :商品与质量·消费视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xian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当前全球经济低迷和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事业单位相对稳定的就业岗位无疑是稀缺的资源,竞争激烈程度有目共睹。实行公开招聘较好地解决了新进人员信息不对称、程序不透明、就业竞争不公平、政府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受到社会各方的好评。然而在各地事业单位职员公开招考过程中,个别环节仍可能存在一些弊端,不公平的因素依然存在,需要有更透明、更完善的机制去约束和监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平公正。
  关键词: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机制;完善
  2005年底国家人事部出台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人事部令第6号),从2006年1月起,全国各地事业单位逐步开始实行公开招聘制度。深圳市走在全国的前头,从2003年开始探索、实行公开招聘模式,2005年1月创造性地率先出台了《深圳市事业单位职员聘用聘任实施细则》。湖南省从2006年开始,全省各级各类事业单位全部实行公开招聘人员制度,本着“公开、公正、透明、择优”的原则,采取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并对公开招聘的范围、条件、程序、权限、方式等作出了明确规定,改变了事业单位进人不规范、不严格的状况,扩大选人视野,提高人员素质。公开招考由湖南省人事主管部门统一发布招考公告、组织笔试,行政主管部门或事业单位根据有关规定组织面试、体检、考核,逐步形成了一套相对公平和成熟的机制。公开招考工作处于良好、有序状态,所取得的经验值得推广和借鉴。但这套机制并非完美无暇,在用人单位申报拟聘岗位和面试等环节可能存在暗箱操作的问题,考试内容、形式单一,容易产生忽视考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弊端;公开招考机制看上去很美,实质上仍隐存着不公平的因素,公开招考要真正做到“公开、公正、透明、择优”,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对于刚开始实行事业单位公开招考的地方,尤为重要。
  一、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存在的问题
  (1)事业单位成为个别领导干部家属的“准自留地”。绕开回避制度,个别行政主管部门及下属事业单位领导人的亲属,仍可报考该行政主管部门管辖下的若干直属事业单位。在面试由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情况下,此类考生笔试成绩一旦入围,随后进行的面试则是走过场而已,其他笔试入围考生则成为陪衬。
  (2)用人单位以考生个人条件设置拟公开招聘职位的任职条件。个别单位在申报个别拟聘职位时,依据考生的个人条件度身定做来设置职位条件,所设置的职位名称或专业与职位相关的其他条件不匹配。比如非特殊专业的一般性行政管理职位要求具有多年行政管理经历、经济专业职称、工程师资格等;与汽车行业无关的技术职位要求具备汽车专业技术与销售专业;非保密岗位需党员;不跑外勤的要求持有驾驶证;还有性别要求等。这些人为制定的条条框框,限制了一部分考生报考个别职位的资格,减低了岗位的竞争激烈程度,为个别人员内定岗位找到了借口。
  (3)政府人事主管部门对申报招考职位类别的比例限制少,用人单位有过多的自主权。有的事业单位行政管理人员本来就多,依然招考行政管理人员,十多人的单位已有会计,亦可能再申请招考会计。人员比例不合理,其工作效率肯定受影响,否则说明该单位编制富余,甚至人浮于事。
  (4)笔试内容一刀切。除护理、医疗和教育类外,其他不同行业的职位同归于一般类。一般类考试内容限于综合知识与职业能力测试,综合知识主要考行政能力和基本法律知识,职业能力测试对不同的专业过于笼统。笔试忽视了对考生实际工作能力及专业水平的考核,存在以偏概全等问题。虽然通过面试可了解考生部分情况,但参加面试的毕竟只有1∶3,择优的范围很有限。
  (5)考试形式单一。单一的考试模式不利于对不同行业和不同专业的考生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的考核,笔试的分数并不完全代表知识水平和专业技术工作能力的高低,按部就班的考试模式难免会让一些应试能力较强,或经过多次报考已对考题的形式和基本内容非常熟悉的考生,在多次的磨炼中冲入前三甲而获得参加面试。所谓“择优原则”失去了意义。
  (6)面试内定人选。面试由各行政主管人事部门组织、考官和面试题目亦自行决定,是人为主观因素多,最容易出现“暗箱操作”的关键环节。可能出现情形有二:一是目标考生入围,即便笔试成绩处于末位,就算较前二名落后一截,亦可通过打压前二名的面试成绩,提升未位的面试成绩,甚至将考题和答案提前泄露给目标考生,使其面试成绩遥遥领先,达到总成绩第一的目的;二是目标考生因笔试成绩差而未进入面试,则可让入围考生的面试成绩不合格,使此职位的招考工作流产,以便来年该目标考生有机会再次报考该职位,并达到录用该目标考生的目的。
  (7)面试未按职位专业类别设置考场。有的考场将不同职位的考生集中在同一考场面试,回答相同的题目。如自我介绍、一生中最难忘或最成功的事、一生中影响最大的书或人、对本单位有何了解等,大多是一些空泛的大众化内容。笔者在一面试考场做工作人员,无论是行政管理、文秘或各专业技术职位的考生,回答“一生中影响最大的书”的问题时,绝大部分答案是《三国演义》。这种面试的方式看上去对考生很公平,但公平仅流于形式,难以考核不同职位考生的专业水平。
  (8)新晋职人员的使用问题。高端人才不必公开招考,公开招考的一般是中低端人员,特别是对专业技术要求不是太高的一般性岗位,新晋职人员如果没有“关系”,很可能被长期委以较低水平的一般性工作。如非行政管理专业的硕士被安排在办公室从事一般性的行政工作,甚至打杂、跑腿,工作积极性缺失,造成专业技术人才的专业知识荒废,造成极大的人才浪费。
  (9)人员招聘中的关系网。甲单位领导的子女或亲属报考乙单位的职位,乙单位领导的子女或亲属报考甲单位的职位,招聘过程中互相打招呼,形成默契,最终甲乙领导皆大欢喜,其它考生则被蒙在鼓里,沦为陪衬而不知。貌似程序合法、过程公开,实则用公共资源做人情,以权谋私。
  二、不断完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相关机制
  (1)回避对象应包括从事属于同一行政主管部门及直属事业单位领导人领导下的岗位。   (2)政府人事主管部门应严格限制招考职位的个性化条件设置和职位类别的比例,在事业单位实行岗位管理之前,对招考行政管理职位有所约束。
  (3)加强对招考全过程的监管,特别是面试环节的监管工作。经过多年的实践来看,公务员招考机制比较完善,相对公平,使得平民家庭的子女有机会进人政府机关工作。湖南省从2008年开始,由省人事厅统一组织公务员公开招考的资格初审及面试,考官由人事厅组织选派,集中进行面试。事业单位公开招考职员,同样可采用上述行之有效的办法,借鉴公务员招考的成功经验,面试分专业大类分片进行,并将面试全程录像,以便监督,进一步体现公开招考工作的公平及公正原则。
  (4)政府人事主管部门公开遴选专家组建立职员招聘专家评委库。进入考官库的人员需德才兼备,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平并经过专门培训,每次公开招考时政府人事部门组织并在考官库内随机抽取选派考官。此外,专家库的考官还可与各系列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会的专家库资源共享。
  (5)笔试增加专业知识内容。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比重约占三分之二,单纯考综合知识及职业能力未必合适,甚至考核专业技术水平比考核综合知识更为重要。根据行业专业需要,全面考核考生的专业知识水平、综合素质和能力,可参照专业技术职称考试,增加经济、会计、审计、统计、外语、计算机、法律、工程系列等专业知识的考查。
  (6)考试形式多样化。通过增加案例分析等内容,着重考查考生发现、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采取新的面试方式招考职员、采用有针对性的科学命题,并进行考后效果评估,争取让考生、考官、用人单位、人事部门四方满意、皆大欢喜。
  (7)针对不同行业的专业分类公开招考,也许更适合不同行业职员的录用。
  (8)政府人事主管部门有必要加强对公开招考后续工作的跟踪。对用人单位和新晋职人员进行跟踪,重点跟踪专业技术岗位人员的到位情况以及工作适应性问题,及时发现公开招考存在的问题,根据所发现的问题调整相关政策,同时规范用人单位随意设置岗位或用人问题。
  (9)坚决杜绝人员招聘工作中的关系网。政府人事主管部门应加强对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工作的监督和指导,用人单位应自觉接受媒体及社会各界的监督和批评。发现问题,一经查实,坚决从严处理,绝不姑息。
  三、完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机制可操作性分析
  专业知识可采用标准化试题,评卷操作难度不大。可将综合知识、专业知识和案例分析成绩按一定比例(例如3:3:4)合成笔试成绩。为减少操作难度,取得综合知识和专业知识成绩合格之后,进入案例分析考试,前三名进入面试,或考虑将案例分析纳入面试。
  专业知识命题较之单纯的综合知识考试难度相对较大,工作量也将加大。随着各地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竞争激烈程度越来越高,其社会影响力随之增强,较之于增加考试内容或形式所产生的难度,实际效率以及社会效益更高,意义会更加深远。
  四、结语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一环,是否公平、公正、透明,机制是否完善,是社会各方面共同关注的问题,也是政府形象的体现。如何体现真正的公平、公正、透明、择优原则,让考生放心,群众满意,不断完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机制,把好人员“入口”关,对确保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国家人事局,《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人事部令第6号)
  [2] 湖南省人事厅,湘人发[2005]171号
  [3] 湖南人事编制网、湖南人事考试网
  [4] 深圳市人事局,《深圳市事业单位职员聘用聘任实施细则》、历次《公开招考职员公告》,深圳市人事局网站.
  [5] 侯福兴,《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用“人”制度率先规范》,2007.2.7.新华网.
其他文献
摘 要:许霆案是中国法治进程中的经典案例,引发了社会各界和学术界的广泛讨论,本案也对中国法治现状进行了综合的考评,而新闻媒体的介入和影响案件发展是探讨的关键。  关键词:许霆案;盗窃;媒体;法律争议    一、案情简介  2006年4月21日晚21时许,许霆到广州市商业银行自动柜员机(ATM)取款。许霆持自己不具备透支功能、余额为176.97元的借记卡准备取款100元。当晚21时56分,许霆无意中
期刊
摘 要: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源自证据的合法性特征,也是现代诉讼制度中一项具有普适性意义的证据规则。本文将从非法证据的范围、非法证据的判断标准、非法证据规则的例外等着手进行相应的论述,以期对将来我国的立法提供参考。  关键词:民事诉讼 非法证据排除 使用范围 适用标准 例外    一、非法证据的范围  《证据规定》第68条规定:"以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者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
期刊
摘 要:2011年初,最高院出台了关于法官任职回避的规定,将我国司法反腐倡廉的问题推向高潮。本文从回避制度的基本法理出发,结合我国回避制度的现状,提出了贯彻实施该规定所需注意的若干问题,以期对该规定的施行有所帮助。  关键词:司法廉政 回避制度 任职回避     2011年2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对配偶子女从事律师职业的法院领导干部和审判执行岗位法官实行任职回避的规定(试行)》(以下简
期刊
摘 要:我国民事诉讼的合议制度与法院的审判委员会制度都是民主集中制在司法制度中的体现,两者设置的目的都在于保障诉讼的公正性。但在实际的运作中,审判委员会的决定往往会干预合议庭的正常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诉讼的公正性。因而,找出两种制度之间的冲突并积极寻求协调和改善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字:合议制度;审判委员会;冲突与协调     一、民事诉讼合议制度  合议制度,是指人民法院审判民事案件实
期刊
摘 要:近年来,留守青少年越来越多,由于多方面的因素,留守青少年的犯罪问题越来越严重,已经引起社会的关注,究其原因,可以从家庭、社会、学校和法制这几个方面分析,并且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留守青少年 犯罪 原因 对策      随着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其子女进城学习要交昂贵的学费和借读费,所以大部分将其子女留在农村,从而形成大量的留守青少年,其成长环境的变化对心理和身体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期刊
摘 要:承诺对合同的成立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合同法第30条和31条把对承诺的判断标准建立在对要约进行实质性变更和非实质性变更的定性和划分上,但看似具体和明确的划分并未使实务操作变得容易。相比之下,美国《统一商法典》第2 - 207 条关于原则上认可承诺有效、补充条款与承诺效力相分离的规定,明显更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关键字:美国商法 承诺 中国合同法    中国合同法将对要约的修改分为实质性变
期刊
摘要:审判委员会(以下简称"审委会")制度是中国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审委会作为法院内部的最高审判组织,对于中国法治化进程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作为一种计划经济时代下的产物,审委会的很多弊端也为人们广为诟病和反思。本文的使命在于对于审委会制度的性质和运作过程中的特点做出阐释,讨论这一制度在中国的"语境化"合理性,分析这一制度的局限性和缺陷,并试图对这一制度的改革作一些有意义的思考。
期刊
摘要:成本与效益分析本是经济学的基本范畴,但在立法中引入成本效益分析这一重要概念有很大的必要性及其特殊意义。本文基于成本效益的相关理论,提出了立法成本效益的内涵,分析了我国立法现状中的障碍并根据成本效益理论提出对策,最后指出立法成本应当以最合理而不是最小的投入来衡量,涉及公共利益的法律的正义价值应当始终优位于效益价值。  关键词:立法成本;立法效益;成本效益分析    成本与效益分析本是经济学的核
期刊
摘要:清代民法能够被研究法制史的人们所知悉,多半是从清代官方的表达中得以了解。而黄宗智先生的《清代的法律、社会与文化: 民法的表达与实践》就是通过对具体的民事法律制度和司法实践的观察研究,把握清代的法律、社会与文化的基本思维,论证出清代法律制度的实际运作与清代官方表达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即实践与表达的背离。这一结论的得出,使研究法制史的学者们不得不对清代民法进行再认识。当然,不可避免的是,这会引起新
期刊
摘要:文物流失是历史问题,同时也是严肃的现实问题。我国追索流失海外文物主要是通过现今关于文化财产非法流转的追索的国际公约的规定,而这些公约所存在的缺陷又造成了追索过程中所面临的法律困境。在这种情况下,思考采取何种更加有效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就显得尤其重要。  关键词: 文物追索 国际公约 法律困境 可行途径    文物与普通财产是不同的,在我国,文物通常称为"文化财产"。人们对待文物与普通财产的态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