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就是倡导“发现性学习”,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改变原有的过分强调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按照新课程标准,将课程内容、教材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把发现、探讨、研究等认识过程突显出来,让学生在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中形成獨特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初中语文 “问题意识” 培养
新课程标准指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就是倡导“发现性学习”,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改变原有的过分强调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按照新课程标准,将课程内容、教材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把发现、探讨、研究等认识过程突显出来,让学生在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中形成独特的学习方式。
一、从观念上正确引导学生对待问题意识,让学生成为问问题的主体
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曾说过:“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原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传统课程的“满堂灌”与新课程标准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严重背离,由于参与性不够,学生常常充当听者的角色,在课堂上自主发言的机会不多。加上学生自身年龄因素的影响,知识水平有限,在课堂上,学生是配角,课堂提出的问题多数是教师精心设计的,学生的思维基本是围绕着教师提出的问题一步步展开。这样的课堂组织性较强,容易展开教学活动,但往往也容易限制学生的思维,影响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长久下去,学生的依赖性会加强,易造成“等”和“靠”的局面,从而扼杀他们爱问的天性,故很难做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学过程体现为孩子们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教学中,为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要引导学生提问,要特意为学生们的“疑”创设空间。课堂不再是教师一味地设问,牵着学生走,而是学生饶有兴趣地提出问题,并在一个个问题的生成和解决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学生也不再表现为没有问题或不敢提出问题。让学生学会主动地提出问题,这是他们学会学习的第一步。惟其如此,才能充分挖掘孩子们的潜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提问是学生个体获取知识的心理能力的外部体现。学习是从发问开始的,没有自己的问题,就永远没有创造,敢于提问、善于提问是积极思维、富有创造性的表现。由此可见,课堂上教师再精妙的提问也无法替代学生独立思考,只有真正把提问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才能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促使其勇于探索、追求创新,所以唯有更新教育观念、重视学生的问题,才能维护学生提问的尊严,不让他产生挫折感、畏惧感,从而让他们敢问、乐问。
二、从方法上进行及时的点拨和指点
由于长期形成的教师主导理念,仍然是以教师提问为主、学生提问为辅,因而阻碍了学生生成问题的可能性。头脑风暴法应遵守如下原则:延迟判断原则,对各种意见、方案的评判必须放到最后阶段,此前不能对别人的意见提出批评和评价。认真对待任何一种设想,而不管其是否适当和可行;欢迎各抒己见、自由鸣放,创造一种自由的气氛,激发参加者提出各种荒诞的想法;追求数量,意见越多,产生好意见的可能性越大;探索取长补短和改进办法,除提出自己的意见外,鼓励参加者对他人已经提出的设想进行补充、改进和综合。除了在程序上的要求之外,更为关键的是探讨方式、心态上的转变,概言之,即充分、非评价性的、无偏见的自由畅谈、延迟评判、禁止批评、追求数量;从内容上可以是预习中遇到的语言文字上的困难、题目与内容的扣题方面、主题思想及作者的观点立场、作者的创新之处和值得学习的地方、写作方法上的选择出于哪些考虑等等,不一而足。
三、从数量过渡到质量
新课程呼唤教师教学观念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化地学习,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学生提问问题是一个过程,不能急功近利,一开始,只要学生能问出来即可,之后再从质量从精彩程度、思维含量、挑战性上加以划分,加以评判鼓励。还可以由小组共同提出问题,再过渡到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尤其是有个性的问题。
四、从评价方式上肯定学生的努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精心备课,提出每一堂课的核心问题。这个问题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能够囊括本课的教学内容,成为课堂学习的主线;这个问题应从学生的问题总结修正出来,于是课堂上绝大多数学生可以体会到学习提问的快乐,因为他们总能从课堂问题解决中看到自己所提问题的影子。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营造民主的氛围,鼓励学生提问并进行适当的奖励。课上你创设了民主氛围,学生才能放言,民主的关键在于允许学生说错话。即使说错话,教师也应在指出错误时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表扬,从而维护他们的面子。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新课程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的特点,制定了提问奖励制度,在学生学习过程评价上一周设定100分奖励,一节课提问五次即得满分,由于门坎低,大多数学生能完成,除了极少数在初中、小学就留下了提问心理阴影的同学(他们回答问题时没有答好,曾被老师批评,以后害怕回答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最佳问题,还有适当的奖励,学生会因为这不起眼的奖励而获得“荣耀”。这样的课堂常常是师生互动自然而热烈,学生也能够因提问感觉到学习的乐趣,这样就能够提高语文的教学效果,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探究能力,直至培养出充满“问题意识”的学生,进而真正落实新课标精神。
关键词:初中语文 “问题意识” 培养
新课程标准指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就是倡导“发现性学习”,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改变原有的过分强调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按照新课程标准,将课程内容、教材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把发现、探讨、研究等认识过程突显出来,让学生在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中形成独特的学习方式。
一、从观念上正确引导学生对待问题意识,让学生成为问问题的主体
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曾说过:“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原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传统课程的“满堂灌”与新课程标准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严重背离,由于参与性不够,学生常常充当听者的角色,在课堂上自主发言的机会不多。加上学生自身年龄因素的影响,知识水平有限,在课堂上,学生是配角,课堂提出的问题多数是教师精心设计的,学生的思维基本是围绕着教师提出的问题一步步展开。这样的课堂组织性较强,容易展开教学活动,但往往也容易限制学生的思维,影响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长久下去,学生的依赖性会加强,易造成“等”和“靠”的局面,从而扼杀他们爱问的天性,故很难做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学过程体现为孩子们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教学中,为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要引导学生提问,要特意为学生们的“疑”创设空间。课堂不再是教师一味地设问,牵着学生走,而是学生饶有兴趣地提出问题,并在一个个问题的生成和解决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学生也不再表现为没有问题或不敢提出问题。让学生学会主动地提出问题,这是他们学会学习的第一步。惟其如此,才能充分挖掘孩子们的潜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提问是学生个体获取知识的心理能力的外部体现。学习是从发问开始的,没有自己的问题,就永远没有创造,敢于提问、善于提问是积极思维、富有创造性的表现。由此可见,课堂上教师再精妙的提问也无法替代学生独立思考,只有真正把提问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才能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促使其勇于探索、追求创新,所以唯有更新教育观念、重视学生的问题,才能维护学生提问的尊严,不让他产生挫折感、畏惧感,从而让他们敢问、乐问。
二、从方法上进行及时的点拨和指点
由于长期形成的教师主导理念,仍然是以教师提问为主、学生提问为辅,因而阻碍了学生生成问题的可能性。头脑风暴法应遵守如下原则:延迟判断原则,对各种意见、方案的评判必须放到最后阶段,此前不能对别人的意见提出批评和评价。认真对待任何一种设想,而不管其是否适当和可行;欢迎各抒己见、自由鸣放,创造一种自由的气氛,激发参加者提出各种荒诞的想法;追求数量,意见越多,产生好意见的可能性越大;探索取长补短和改进办法,除提出自己的意见外,鼓励参加者对他人已经提出的设想进行补充、改进和综合。除了在程序上的要求之外,更为关键的是探讨方式、心态上的转变,概言之,即充分、非评价性的、无偏见的自由畅谈、延迟评判、禁止批评、追求数量;从内容上可以是预习中遇到的语言文字上的困难、题目与内容的扣题方面、主题思想及作者的观点立场、作者的创新之处和值得学习的地方、写作方法上的选择出于哪些考虑等等,不一而足。
三、从数量过渡到质量
新课程呼唤教师教学观念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化地学习,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学生提问问题是一个过程,不能急功近利,一开始,只要学生能问出来即可,之后再从质量从精彩程度、思维含量、挑战性上加以划分,加以评判鼓励。还可以由小组共同提出问题,再过渡到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尤其是有个性的问题。
四、从评价方式上肯定学生的努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精心备课,提出每一堂课的核心问题。这个问题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能够囊括本课的教学内容,成为课堂学习的主线;这个问题应从学生的问题总结修正出来,于是课堂上绝大多数学生可以体会到学习提问的快乐,因为他们总能从课堂问题解决中看到自己所提问题的影子。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营造民主的氛围,鼓励学生提问并进行适当的奖励。课上你创设了民主氛围,学生才能放言,民主的关键在于允许学生说错话。即使说错话,教师也应在指出错误时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表扬,从而维护他们的面子。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新课程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的特点,制定了提问奖励制度,在学生学习过程评价上一周设定100分奖励,一节课提问五次即得满分,由于门坎低,大多数学生能完成,除了极少数在初中、小学就留下了提问心理阴影的同学(他们回答问题时没有答好,曾被老师批评,以后害怕回答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最佳问题,还有适当的奖励,学生会因为这不起眼的奖励而获得“荣耀”。这样的课堂常常是师生互动自然而热烈,学生也能够因提问感觉到学习的乐趣,这样就能够提高语文的教学效果,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探究能力,直至培养出充满“问题意识”的学生,进而真正落实新课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