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机电缆自动拖拽系统设计与试验

来源 :煤矿机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longke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矿用圆环链传动及PLC变频控制设计了一种采煤机电缆自动拖拽系统,主要由机械传动系统和电气控制系统构成.井下工业性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在提高安全性的同时,实现减人增效,进一步提升综采设备的智能化水平.
其他文献
吊车臂架的回转机构通常采用大齿圈和小齿轮的啮合来实现其回转运动.利用KISSsoft建立回转机构组件及齿轮副模型,在考虑齿轮轴组件受力和变形对齿轮副啮合的影响下,以降低齿轮副间隙差值和齿向载荷分布系数,以及提高齿轮的传动性能为目标,对啮合的小齿轮首次采用了固定的鼓形修形值和变化的螺旋线修形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修形.并提出了全新的迭代试凑法来确定螺旋线修形值,使得齿轮副齿面峰值应力下降,缓解了应力沿齿宽方向分布不均现象.解决了大型回转机构齿轮副的断齿问题,减小了偏载对齿轮传动的影响,不仅提高了齿轮的传动性能,
针对落料点不正引起的带式输送机跑偏问题,通过跑偏机理分析,提出2种漏槽挡板改造方案.通过提高漏槽挡板使用效率,使物料往输送带中心下落,解决落料点不正问题,从根本上避免了带式输送机落料点不正引起的跑偏,提高了带式输送机的使用效率,稳定了安全生产,降低了使用成本.
为了提高螺旋式上料机螺杆的强度,设计了一种整体加工成形的螺杆,螺杆用成形铣刀进行加工.依据螺杆成形铣刀加工螺杆时必然与螺旋面形成一条接触线的切削条件,通过计算获得刀具齿形数据和刀盘半径参数,按照获得的数据和参数设计出刀片和刀盘,然后进行装配,完成螺旋式上料机螺杆成形铣刀的设计.
通过对煤矿井下重载支架搬运车轮边减速器的斜齿行星轮啮合区进行分析,研究斜齿行星轮轴向力产生的机理,并建立滚针轴承所受负荷的数学计算模型.使用MATLAB软件对其进行数值分析,得到斜齿行星轮轴向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变化规律,为斜齿行星排行星齿轮的研究改进提供了依据,进而提升轮边减速器的使用寿命.
针对向心涡轮存在叶顶间隙泄漏问题,通过改变间隙来提高涡轮的气动性能.使用ANSYS-CFX对向心涡轮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求解,分析了0~10%固定的间隙高度与变尺寸的间隙高度对涡轮泄漏的影响.结果 表明:间隙高度越大,间隙泄漏越多,对等熵效率的影响越明显.使用变尺寸的间隙高度可以有效控制泄漏,涡轮等熵效率可提高5%左右.研究成果可以为涡轮的优化提供参考.
基于欧拉-拉格朗日框架,采用开源软件OpenFOAM和LIGGGHTS对转载溜槽内气固两相流动进行了CFD-DEM耦合数值模拟,标定了恢复系数,并分析讨论了不同曳力模型对转载溜槽流场模拟的适应性.结果 表明,对于大尺度矿物颗粒恢复系数为0.75得到的结果与实验值吻合较好.在3种常用的曳力模型中,Di Felice曳力模型对此类大尺度的转载溜槽具有较好的适应性.研究结果为在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大尺度颗粒转载溜槽粉尘问题的研究和设计中确定合适的恢复系数数值和选择曳力模型提供了参考.
圆锥滚子轴承零件的运动形态比较复杂,因此,研究其在不同工作时段下的动态响应、各零件的冲击以及零件间相互运动关系,对于圆锥滚子轴承的设计具有重要实际工程价值,并可作为轴承优化设计的参考依据.以煤矿机械常用的SKF 32968圆锥滚子轴承为研究对象,构造了该轴承的多柔性体有限元显式动力学计算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轴承零件的动力学特性以及滚子与保持架的碰撞特性进行了研究.
为了解决在操作过程中因磕碰使壳体零件受到损坏、工作效率低、作业人员环境恶劣等问题,设计开发一种变速箱轴系插装机械手结构.使用改进D-H法建立坐标系和运动学方程,通过MATLAB软件中的Robotics Toolbox对变速箱轴系插装机械手的运动学模型进行仿真,验证仿真分析计算结果与实际运动情况完全符合,证明其变速箱轴系插装手运动学模型的正确性,验证了机械手本体结构的合理性,为机械手进一步研发提供参考.
设计一种自走式露天采煤机器人,采用AI智能控制系统,结合远程干预、北斗定位、5G网络RTK差分、5G通信系统等,以实现露天采煤机器人全自动采煤路线规划、精准、智能、高效的露采工作.智能化、机械化、高效化的露天开采机器人将大大提升煤炭产出量,智能化无人开采成为必然趋势.
针对目前煤矿井下排水系统存在自动化程度低、设备运行能耗大、水泵启停频繁的问题,对矿井自动排水系统和控制策略进行研究,设计了正压给水方式下以PLC控制为主、三维模糊控制为辅的煤矿排水系统,同时介绍了系统硬件组成以及三维模糊控制器的设计过程.在MATLAB中建立模型仿真验证了三维模糊控制器的响应速度优于二维模糊控制器.井下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新的控制策略后,水位变化呈现更加理想的W形,水泵启停次数较改进前也有所减少,在节约电能的同时延长了水泵的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