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反思初探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king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何一个教师,不论其教学能力起点如何,都有必要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教学反思有着极其现实的意义.
  
  一、 通过教学反思,教师能够建立科学的、现代的教学理念,指导数学教学
  
  反思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师自我教学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并能冲破经验的束缚,不断对教学诊断、纠错、创新.能适应当今教育改革的需要,逐步成长学会教学.从“操作型”教师队伍中走出来,走向“科研合理型”.从教师的培养角度看,教学反思不失为一条经济有效的途径.作为教学变革与创新的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数学教育最优化.
  
  二、通过教学反思,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
  
  通过数学教学反思的研究,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试图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桥梁.将反思理论指导实践,融于实践,反过来,通过实践的检验进一步提升理论.
  
  三、通过教学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意识
  
  良好的教学素质要求教师必须参加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对教学中发生的诸多事件能予以关注,并把他们作为自己的教学研究对象,是当代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一个经常地并自觉地对自己教学进行反思的教师,就有可能发现许多教学中的问题,越是发现问题,就越是有强烈的愿望想去解决这些问题.关注问题并去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教师树立自己的科研意识,并潜心参与教学研究的过程.
  
  四、通过教学反思,可推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学反思不单是指向个人的,它也可指向团体.后面谈到的说课、听课与评课都可是团体的.在这种团体的教学观摩、教学评比、教学经验的切磋与交流中,每一个参与者都提供了自己独特的教学经验,同时也从别人的经验中借鉴到有益的经验.多种经验的对照比较,就可使每位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全方位的反思.这样做的结果是,普遍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从整体上推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如教研组教师对教学实录1的评议,气氛热烈,意见中肯,共同提出修正措施.这是教师集体进行反思,从而产生新的教学思想,这不仅对上课教师而且对未上课的教师来讲都是一种提高.
  
  五、教学反思是反思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索和解决自身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学习”与“学会教学”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及教学效益.其主要特征表现为:(1)以教学实践为逻辑起点,并以教学实践为归宿.(2)以探究和解决问题为基本点,在教学反思中,反思不是一般的回顾教学情况,而是探究教学过程中不合理的行为和思维方式,并针对问题重新设计教学方案.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3)教学反思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动力,作为提高数学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水平的一种方略.(4)以两个学会为目标,要求教师教学生学会学习的同时,自身学会教学,并获得进一步的发展.作为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自身成长的一种途径.反思的过程不断循环,教学能力是螺旋上升的过程.
  教学反思强调教师是主要的直接参与者.因为中学数学教师直接置身于现实的动态教学情境中,能够及时观察教学活动、背景以及相关现象,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不断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能够依据自己丰富的工作经验自觉地对假设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作出判断,这是中学数学教师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学反思对象为教师所处的直接事件,充分考虑当时当地的特殊因素.强调研究结果的直接指导意义;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形成一种“行动中的思想”;强调既有个体反思,也有群体反思,通过备课组、教研组的参与,协作反思,讨论形成反思群体,产生新的思想;强调实证研究,但不排斥思辩,既有描述,又有分析.
  一个教师是否具有反思意识,具备反思能力决定着这个教师的自身素养的高低.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师德高尚、讲究奉献精神的教师对自身的要求较高,不会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对数学教学精益求精.这样的教师不会因循守旧,他们的敬业精神使他们渴望成功,这种实现自我的需求会成为他们不断进行教学反思的原动力.他们清醒地知道数学教师的素质必须通过不断的学习、在更新发展的过程中得以形成与继续提高.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数学教师必须通过实践的过程,从经验中不断地学习,不断的积累,才能不断增长知识,充实主观,从而能对数学教学这一复杂的客观背景应付自如,也才能真正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数学实践,从而成长为自觉的、善于思考的、富于创造性的数学教师.
  从一定程度上讲,反思就是“自我揭短“,这对一般人来讲是痛苦的行为.缺乏毅力者即使反思技能再强,反思也难以顺利进行.因此,教学反思呼唤那些具有批评与自我批评、勇于进取的勇士.
其他文献
人生真正的起点,应该是从认识死亡开始。对于我来说,关于死亡的认识来自两个层面,一是故乡人对魂灵的敬畏,一是那个逝去的他留给我的一个微笑。  故乡人对魂灵的敬畏历历在目,而那个早已远去的微笑,更多的是留在记忆中的一道模糊影像。  人生到底有没有魂灵?这好像是个问题,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  之前,自信是不折不扣的无神论者,至少不迷信。后来,想象着一次次与逝者的遭遇,信仰便也受到动摇。  鲁迅《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