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乙妍,来自四川的女子,从小就有绘画的爱好,但她在大学选择专业时却选了中文。1999年,乙妍放弃了老家的工作,跟着男朋友来到北京。“他是美院毕业生,老想重新回北京画画,然后两个人就一起去了宋庄。”此后,她便与绘画真正结缘。
她最终用了“莫名其妙”这四个字来总结自己的宋庄生活。因为在她看来,在那个地方,女人的角色往往是尴尬的。“男画家居多,女性往往以朋友、家人的身份出现,并不独立。似乎就应该是男人去外面打拼,女人过散漫的居家生活。而想画画的女人,往往花很多精力照顾家庭。”她目睹过一些情侣为此陷入争吵,而一些女人也渐渐放弃了自己的创作。
两年的宋庄生活随着恋爱的结束而画上句号。“那段时间比较郁闷,画了一些有立体派影子的作品。颜色很凝重。”这些画的图片能在乙妍家里找到,不过画都被她早早地卖掉了。
之后她去中央美院上学,这一待就是四年,白天在学校画学院里的东西,晚上搞自己的创作。乙妍坦言学校里的很多东西跟自己的想法还是有抵触的,但收获也是有的。
2006年乙妍创作了“被删除的内存”系列作品。所谓内存即是身体,画面上留下的只是一套女性内衣。这些作品在一次四位女性艺术家的联展上出现。后来的作品里,人物——也就是“内存”重新登场,不过乙妍指出,“内存”一开始出现的时候是没有面部的,直到去年初才演变为现在我们常看到的那些在玫瑰花丛的簇拥下,一两个大眼睛的女孩出现,带几分卡通的味道,色彩梦幻艳丽。
乙妍说她更喜欢一些砰片式的感觉、感受。那些冷暖自知的、一时半会说不清的东西,在她看来,恐怕更接近自己,更接近真实。
著名画家、批评家贾方舟先生这样评价乙妍的作品:“自性”的“隐迹”与心灵的显像。贾方舟说乙妍的作品画出了当代女性深沉的精神状态,这里既有对青春和爱情的美好向往、对生命和性的热烈拥抱,更有美丽动人掩盖下的伤痛。乙妍不仅揭示出女人生存的困境,也清晰地看到她们能够超越自我的能力和韧性:“也许所有的道路都荆棘丛生,但所有的路她们都能涉足,也都可以通过”。伤感却不悲观,“她存在,就是所有的可能!”乙妍终于在对女性生存的困惑和身体的尴尬中找到解惑的方案
“没有必要在意她是从属还是支配,她是经验的表述也是理论的申诉,她四肢百骸,都有脑垂体的移民,她每个毛孔,都是神识的寓所。她应该——想飞就飞,方式,是随心所欲”。
“在感情的征途中,也许我们唯一做过的,是把欲望中潜在的动力变为现实。”“自性”的“隐迹”终于被“自性”的阳光所普照。
“我是女性体验者,也是女性观察者。”
——乙妍
现代青年:最近在忙些什么?
乙妍:主要画画,偶尔有冲动做做其它类型的艺术。比如做过几块玻璃砖,叫“乙妍”。前一阵还做了一个行为艺术,名叫“一根红线的入侵”。有感受的时候我会写点东西,还经常上微博记录下偶发的心情。最近不怎么念经咒了,有更多闲暇看看喜欢的书。
现代青年:贾方舟老师说你的作品是对自己的身份和生存空间的自觉意识,特别是对自己所属的性别和身体的自省,你是怎么看待自己的作品的?
乙妍:我的画偏于感性的情感张扬,却也不失理性的自省表达,所以,贾老师的理解是概括的,也是敏锐的。我写过一些文字,阐述性别属性与生存空间的遭遇,虽然是感性的文字,但观点是清晰的也不失相对准确性。我的绘画,就是跟着自己的领会和体验一天天在继续。
现代青年:你的作品中,个人情感和记忆占了多少比重?
乙妍:这个问题好难回答。如果把情感和记忆量化的话,感觉难以说清楚。本来情感就是变动的,热爱的时候也许占据整个身心,不爱的时候可能形同陌路,而记忆更是随着时间的流逝难以把握好真相。时间好像是把玩万花筒的手,记忆如同万花筒里的碎片,至于展现什么花样,就听任时间的魔手了。我觉得,在表达这些变动的情感与记忆时,不会进入刻意的构想状态,那样,似乎不像画画了。画画,是即兴的、当下感觉的、经验累积的(包括手感经验、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等等)。要说情感和记忆占了多少比重,只能看具体的画面。
现代青年:从色彩、绘画手法和内涵看,你作品中女性特色确实很明显,这样的话会不会让人感觉女性主义特点太浓郁?你是不是在刻意刻画性别?
乙妍:色彩与心理确实有些关联的,画的内容和手法让很多人一看也认为是女性画的,以及表达的内涵和画的气息都可看出画家性别。作为女性,有可能我内心女性心理的特质比较重,关于女性主义这个理念我已经不感兴趣。说到性别,尤其不能够以僵固的思维去概念性理解,所以我做作品不是那种完全知性的、抑制情绪的表述(当然这与我的个人气质有关),而且我也不可能是那些赤裸裸的申述性的张扬——令概念能简陋对应的表达。身为女性,我能体验我,也能解释我。如果说刻画性别,那还真可以这么说,因为我是女性体验者,也是女性观察者。
现代青年:你是怎么看待当代女性在这个社会中所处的位置?怎么看待女性艺术家的身份问题?
乙妍:当下的经济社会,已经改变了很多传统的性别定义,以及女性的价值观。这样的环境给女性提供了更宽广的存在价值,也增加了更多的压力和不安。能选择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固然好,但很多人都在不断调整和挣扎,生活总是这样,不能让它来适应你。女性艺术家跟男性艺术家相比,社会性面目少一些,相对自我。艺术这条路比较艰辛,艺术圈生态对女艺术家提供的土壤也相对少,所以,女性艺术家我比较理解,要做好,需要更多的努力。
现代青年:看到你博客中最近更新的《镜花缘》图集。《镜花缘》创作灵感源于什么,画里面那一双双茫然空洞的大眼睛的卡通娃娃有什么隐喻?
乙妍:我最近一年用了较多的时间修习佛法,佛法的理念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的生活态度,不仅仅是世界观。镜、花、缘这几个字也可以窥见法的虚空、变幻和随顺等性质。画里面的眼睛其实已经没有以前画的那么夸张和空洞了,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灵魂的表征,用来表现画中人,会起到醒目的作用。
现代青年:你在之前曾说过会考虑做一些图片和绘画相结合的作品。那么这些作品会在什么时候展示出来?
乙妍:顺其自然吧,我在工作之余喜欢用Photoshop做东西,这给我带来一些灵感和触动,所以我想结合布面绘画做一些东西,但需要时间。
“我是一个复杂的,错乱了感情逻辑的人。”
——乙妍
现代青年:有没有特别喜欢的艺术家?他对你的作品起到了哪些影响?
乙妍:我以前喜欢过克利,他的冥想、幻觉、诗意、音乐一般的抽象画面吸引我。还喜欢过奠奈,他的一幅池塘是我最早临摹的西方名画,当时完全不知道他是谁,也没接触过油画,好像是在一本文 摘的封面发现那幅画的,当时很惊讶,继而发呆,然后有点发疯的用刷油漆的板刷在墙上照着涂了一宿。还为梵高哭过,他的画曾经很感染我,不仅仅是他的经历感染我,我感觉他的画是辐射着狂热的偏执到让人伤感的热量,才刺激到我的感觉。其他艺术家就泛泛的喜欢,但已不会太关注,因为后来我开始自己创作了,我只关心自己了。
乙妍:你的作品里,尽管有时出现伤口、流血,但也是在克制地表达。那你生活中是不是也会时常去克制自己的情感?
乙妍:我也有几幅画是完全流露自己疯狂一面的表达,没有拿出来给别人看过。生活中我比较难以界定吧,对情感,有时候很热烈地直抒心意,有时候玩捉迷藏的游戏,有时候反着来,故作冷漠。也许,我是一个复杂的,错乱了感情逻辑的人。别人很难理解我。
现代青年:你是怎么看待生活和爱情的?
乙妍:爱情是最美好的,可遇不可求。生活是珍贵的,不可复制。不论生活或爱情,我们都应该用心珍惜。
现代青年:你除了绘画,还喜欢写诗。在你看来诗歌与绘画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如果给自己的身份定位,是更喜欢大家叫你诗人还是画家?
乙妍:很多人不见得写诗,但他们一样拥有诗性。绘画是很多思维方式通过手感表达而出的。如果一个人的画而给人感觉有更多的诗意,那是对感性和直觉的敏感流露。诗歌也是很感性、很直觉的,意象再翻飞也不能脱离其准确性。两种表达方式都带给我超脱生活的体验。对于身份定位,我是无所谓的,不过我知道我是靠画画生活的人。
现代青年:新的一年你对自己有怎样的规划?给我们的读者朋友说些什么,送以新年的祝福!
乙妍:我现在越来越对生活没有具体规划,只不过是些简单期待。人与人的相遇都是缘分,与你们《现代青年》结缘也是如此,我希望读者朋友们新的一年身体健康,平安喜乐。邢增仪 归去,亦有风雨亦有晴
赵晶
如果在海南的城市名片上画上一些成功人士作为注脚,那么邢增仪必是众多注脚中最令人津津乐道的闪亮的一抹色彩。
集商人、作家、社会活动家等众多头衔于一身的海南省“十佳女杰”邢增仪,并非只是武装了一身徒有虚表的闪亮盔甲。她的可贵在于她对社会、时代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她关注并服务的内容远远超过自己的企业。她涉及社会公益、文化、体育、教育、文学各个方面,不仅有建树,而且创造了“横渡琼州海峡游泳大奖赛”和“海南爱乐女子合唱团”两个具有中国乃至世界影响力的品牌。
曾有人问:“你是不是一个成功的人?”然后她在仓促中对此作了回答,但事后想想她对自己的回答极不满意:“那好像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答复,又好像一种公式化的悼词可以安放在任何一个逝去的人身上。”
作为一位成功的杰出女性,竟然没有去想过自己的人生是否成功。这么多年来她一直在用心应对生活中迎面而来的所有问题,唯独没有时间来检索自己。或许说她也曾想过有那么一天,她肯定会坐下来认真地想一想自己,想一想这个叫“邢增仪”的女人,一个连自己都难以把握,矛盾重重,难以评说的女人,但绝对不是现在。
“你这一辈子是诚实的吗?”“大体是!”“你这一辈子是勇敢的吗?”“也算是!”“你这一辈子是勤奋的吗?”“肯定是!除了我的上辈人,在我同辈和下一辈人中,我还没有发现比我更勤奋的人。”“你这一辈子是认真、负责的吗?”“绝对是!只要我甘心承担的工作和义务,我的认真、负责达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程度。”“你这一辈子是真诚的吗?”“我小时候看过马克思和女儿燕妮的对话,燕妮问父亲最欣赏什么品质?马克思答‘真诚’,就是这句话影响,指导了我一生。”
所有接触过邢增仪的人大都知道她是个特别认真的人,她不会马马虎虎放过任何一个她能力之内的问题,对话亦如此。
“我就是想拥有葡萄园的那只狐狸。”
——邢增仪
现代青年:还是从第一个问题开始,你认为自己是否成功?对自己是否满意呢?
邢增仪我非常赞赏中国有句极富哲理的话,那就是:“不以成败论英雄”。一个人的成功是由多种因素组成的。有人运气好,一阵好风来就送他上青天,有人运道不济,一生挣扎仍陷在泥潭里。所以先不说我是否自认为成功,但我对自己基本是满意的。不光满意,我对自己还充满了骄傲和自豪,我当然有理由,有任何人不得不承认的理由。
这些理由并非完全来自外界以及社会的评价——当然这是一个重要的参照体系也让我感到非常的温暖,但并非就是这些,重要的是,所有的底气缘由自己对自己的审视,就像一个高在云端,不给任何情面的法官审讯的结果。
现代青年:你同时扮演着许多角色,除了女儿、母亲、妻子外,还有商人、作家、社会活动家,如果给后者角色作个评价,你会如何打分?
邢增仪:作为商人,那可能是我最勉为其难的一项工作。经商十几年来,我从没找到作为商人的感觉。1992年我下海,那是因为一个机缘,一个命运中不可抗拒的机缘,还有就是一个寓言:狐狸和葡萄的寓言。不论狐狸说的是否事实,就因为它吃不着葡萄,就成了一个阿Q式的嘲讽。但如果它是那葡萄园的主人呢?那么狐狸再说什么还会有人置疑吗?而我就是想拥有葡萄园的那只狐狸。
再说社会活动家,这可以说是我的强项。因为我与人为善,乐于并长于助人为乐,敢于负责,加上从小锻炼的组织、协调能力,使我在这个领域里可说是长袖善舞。
虽然在外人眼里,我已经是做得不错了,但我仍对自己不满意。因为做这一切都并非我天性,也并非我蓄意为之,从文学人的本质讲,我还是崇尚独居、清静、一切随其自然。
比如说“海南爱乐女子合唱团”,当初我是坚决不干的,但一旦组建,我就感到像是穿上了“红舞鞋”,再也脱不下来。我多少次或试探或坚决地想脱下这双“红舞鞋”,但试的结果不光是脚疼——鞋已嵌入骨里,心也苦不堪言,而且不仅自己痛,也牵累许多人都和我一样疼痛不已。
我认为一个公众人物、社会活动家应该是能对自己从事的工作安之如素,从中感到甘之如饴,并视这种工作为一生的目标和追求。
“我认为写作是我终身的情人,是生命的另一种存在形式。”
——邢增仪
现代青年:剩下的便是文学了,怎么看待自己作家这个身份?
邢增仪:文学是我这一生做得最心甘情愿、最无怨无悔的一件事。我发表过的作品不多,因为我从不刻意去为发表用心,甚至我从不认为写作是为了发表。对于书写,我认为那和每天吃饭、睡觉是一类事情,是每天非完成不可的。我每天写日记,二十多年来现有日记几百万字,发表过和没有发表过的作品近百万字。我发表的作品不多,在文坛也没有什么太大影响,我自认称不上是作家,但我的作品却能打动人,我有许多因文而结识的朋友,有许多因文而发生的轶事。
现代青年:很多人说文人是不能经商的,也不乏失败的例证,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邢增仪:所谓文人不能经商,大概是说文化人有太多理想化的东西,太多浪漫的色彩,适应不了商场的险恶和人性的善变吧。在十几年的经商中,我最矛盾、最痛苦的可能也在这儿,挣斗、拼搏得最苦的也在这儿。
现代青年:一人承担那么多角色,你不累吗?
邢增仪:我常想这人活在世上,怎么都是累,一个女人纯粹是家庭妇女,一天围着老公、孩子转也是个累,同样是累,与其这样,不如累点大事出来。再说累有心累、身累之说,心累是无所事事,徒叹光阴如水,不被人需要,看不到自身的任何价值,这才是真累。所以我宁愿身累,做一些对他人、对社会有益的事,这样哪怕再累,心里也是充实的。
现代青年:你是个宽容、大气的人,你最不能忍受的是什么呢?
邢增仪:最不能忍受的是平庸和甘于平庸,特别是对自己。还不能忍受生活永远是重复,今天是昨天的翻版,明天是今天的克隆,“明日复明日”,天天一个样,月月一个样,年年一个样。干是当沿海开发风起云涌时,我义无反顾踏了进去,就此一步步到了海南,到了今天。
现代青年:如果要你总结一下自己过去的时光,你会怎么定论?
邢增仪苏轼有一句千年名句叫“回首向来箫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我想借用一下此句,理解为“回首向来箫瑟处,亦是风雨亦是晴”,来概括我这半生就非常贴切了。
她最终用了“莫名其妙”这四个字来总结自己的宋庄生活。因为在她看来,在那个地方,女人的角色往往是尴尬的。“男画家居多,女性往往以朋友、家人的身份出现,并不独立。似乎就应该是男人去外面打拼,女人过散漫的居家生活。而想画画的女人,往往花很多精力照顾家庭。”她目睹过一些情侣为此陷入争吵,而一些女人也渐渐放弃了自己的创作。
两年的宋庄生活随着恋爱的结束而画上句号。“那段时间比较郁闷,画了一些有立体派影子的作品。颜色很凝重。”这些画的图片能在乙妍家里找到,不过画都被她早早地卖掉了。
之后她去中央美院上学,这一待就是四年,白天在学校画学院里的东西,晚上搞自己的创作。乙妍坦言学校里的很多东西跟自己的想法还是有抵触的,但收获也是有的。
2006年乙妍创作了“被删除的内存”系列作品。所谓内存即是身体,画面上留下的只是一套女性内衣。这些作品在一次四位女性艺术家的联展上出现。后来的作品里,人物——也就是“内存”重新登场,不过乙妍指出,“内存”一开始出现的时候是没有面部的,直到去年初才演变为现在我们常看到的那些在玫瑰花丛的簇拥下,一两个大眼睛的女孩出现,带几分卡通的味道,色彩梦幻艳丽。
乙妍说她更喜欢一些砰片式的感觉、感受。那些冷暖自知的、一时半会说不清的东西,在她看来,恐怕更接近自己,更接近真实。
著名画家、批评家贾方舟先生这样评价乙妍的作品:“自性”的“隐迹”与心灵的显像。贾方舟说乙妍的作品画出了当代女性深沉的精神状态,这里既有对青春和爱情的美好向往、对生命和性的热烈拥抱,更有美丽动人掩盖下的伤痛。乙妍不仅揭示出女人生存的困境,也清晰地看到她们能够超越自我的能力和韧性:“也许所有的道路都荆棘丛生,但所有的路她们都能涉足,也都可以通过”。伤感却不悲观,“她存在,就是所有的可能!”乙妍终于在对女性生存的困惑和身体的尴尬中找到解惑的方案
“没有必要在意她是从属还是支配,她是经验的表述也是理论的申诉,她四肢百骸,都有脑垂体的移民,她每个毛孔,都是神识的寓所。她应该——想飞就飞,方式,是随心所欲”。
“在感情的征途中,也许我们唯一做过的,是把欲望中潜在的动力变为现实。”“自性”的“隐迹”终于被“自性”的阳光所普照。
“我是女性体验者,也是女性观察者。”
——乙妍
现代青年:最近在忙些什么?
乙妍:主要画画,偶尔有冲动做做其它类型的艺术。比如做过几块玻璃砖,叫“乙妍”。前一阵还做了一个行为艺术,名叫“一根红线的入侵”。有感受的时候我会写点东西,还经常上微博记录下偶发的心情。最近不怎么念经咒了,有更多闲暇看看喜欢的书。
现代青年:贾方舟老师说你的作品是对自己的身份和生存空间的自觉意识,特别是对自己所属的性别和身体的自省,你是怎么看待自己的作品的?
乙妍:我的画偏于感性的情感张扬,却也不失理性的自省表达,所以,贾老师的理解是概括的,也是敏锐的。我写过一些文字,阐述性别属性与生存空间的遭遇,虽然是感性的文字,但观点是清晰的也不失相对准确性。我的绘画,就是跟着自己的领会和体验一天天在继续。
现代青年:你的作品中,个人情感和记忆占了多少比重?
乙妍:这个问题好难回答。如果把情感和记忆量化的话,感觉难以说清楚。本来情感就是变动的,热爱的时候也许占据整个身心,不爱的时候可能形同陌路,而记忆更是随着时间的流逝难以把握好真相。时间好像是把玩万花筒的手,记忆如同万花筒里的碎片,至于展现什么花样,就听任时间的魔手了。我觉得,在表达这些变动的情感与记忆时,不会进入刻意的构想状态,那样,似乎不像画画了。画画,是即兴的、当下感觉的、经验累积的(包括手感经验、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等等)。要说情感和记忆占了多少比重,只能看具体的画面。
现代青年:从色彩、绘画手法和内涵看,你作品中女性特色确实很明显,这样的话会不会让人感觉女性主义特点太浓郁?你是不是在刻意刻画性别?
乙妍:色彩与心理确实有些关联的,画的内容和手法让很多人一看也认为是女性画的,以及表达的内涵和画的气息都可看出画家性别。作为女性,有可能我内心女性心理的特质比较重,关于女性主义这个理念我已经不感兴趣。说到性别,尤其不能够以僵固的思维去概念性理解,所以我做作品不是那种完全知性的、抑制情绪的表述(当然这与我的个人气质有关),而且我也不可能是那些赤裸裸的申述性的张扬——令概念能简陋对应的表达。身为女性,我能体验我,也能解释我。如果说刻画性别,那还真可以这么说,因为我是女性体验者,也是女性观察者。
现代青年:你是怎么看待当代女性在这个社会中所处的位置?怎么看待女性艺术家的身份问题?
乙妍:当下的经济社会,已经改变了很多传统的性别定义,以及女性的价值观。这样的环境给女性提供了更宽广的存在价值,也增加了更多的压力和不安。能选择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固然好,但很多人都在不断调整和挣扎,生活总是这样,不能让它来适应你。女性艺术家跟男性艺术家相比,社会性面目少一些,相对自我。艺术这条路比较艰辛,艺术圈生态对女艺术家提供的土壤也相对少,所以,女性艺术家我比较理解,要做好,需要更多的努力。
现代青年:看到你博客中最近更新的《镜花缘》图集。《镜花缘》创作灵感源于什么,画里面那一双双茫然空洞的大眼睛的卡通娃娃有什么隐喻?
乙妍:我最近一年用了较多的时间修习佛法,佛法的理念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的生活态度,不仅仅是世界观。镜、花、缘这几个字也可以窥见法的虚空、变幻和随顺等性质。画里面的眼睛其实已经没有以前画的那么夸张和空洞了,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灵魂的表征,用来表现画中人,会起到醒目的作用。
现代青年:你在之前曾说过会考虑做一些图片和绘画相结合的作品。那么这些作品会在什么时候展示出来?
乙妍:顺其自然吧,我在工作之余喜欢用Photoshop做东西,这给我带来一些灵感和触动,所以我想结合布面绘画做一些东西,但需要时间。
“我是一个复杂的,错乱了感情逻辑的人。”
——乙妍
现代青年:有没有特别喜欢的艺术家?他对你的作品起到了哪些影响?
乙妍:我以前喜欢过克利,他的冥想、幻觉、诗意、音乐一般的抽象画面吸引我。还喜欢过奠奈,他的一幅池塘是我最早临摹的西方名画,当时完全不知道他是谁,也没接触过油画,好像是在一本文 摘的封面发现那幅画的,当时很惊讶,继而发呆,然后有点发疯的用刷油漆的板刷在墙上照着涂了一宿。还为梵高哭过,他的画曾经很感染我,不仅仅是他的经历感染我,我感觉他的画是辐射着狂热的偏执到让人伤感的热量,才刺激到我的感觉。其他艺术家就泛泛的喜欢,但已不会太关注,因为后来我开始自己创作了,我只关心自己了。
乙妍:你的作品里,尽管有时出现伤口、流血,但也是在克制地表达。那你生活中是不是也会时常去克制自己的情感?
乙妍:我也有几幅画是完全流露自己疯狂一面的表达,没有拿出来给别人看过。生活中我比较难以界定吧,对情感,有时候很热烈地直抒心意,有时候玩捉迷藏的游戏,有时候反着来,故作冷漠。也许,我是一个复杂的,错乱了感情逻辑的人。别人很难理解我。
现代青年:你是怎么看待生活和爱情的?
乙妍:爱情是最美好的,可遇不可求。生活是珍贵的,不可复制。不论生活或爱情,我们都应该用心珍惜。
现代青年:你除了绘画,还喜欢写诗。在你看来诗歌与绘画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如果给自己的身份定位,是更喜欢大家叫你诗人还是画家?
乙妍:很多人不见得写诗,但他们一样拥有诗性。绘画是很多思维方式通过手感表达而出的。如果一个人的画而给人感觉有更多的诗意,那是对感性和直觉的敏感流露。诗歌也是很感性、很直觉的,意象再翻飞也不能脱离其准确性。两种表达方式都带给我超脱生活的体验。对于身份定位,我是无所谓的,不过我知道我是靠画画生活的人。
现代青年:新的一年你对自己有怎样的规划?给我们的读者朋友说些什么,送以新年的祝福!
乙妍:我现在越来越对生活没有具体规划,只不过是些简单期待。人与人的相遇都是缘分,与你们《现代青年》结缘也是如此,我希望读者朋友们新的一年身体健康,平安喜乐。邢增仪 归去,亦有风雨亦有晴
赵晶
如果在海南的城市名片上画上一些成功人士作为注脚,那么邢增仪必是众多注脚中最令人津津乐道的闪亮的一抹色彩。
集商人、作家、社会活动家等众多头衔于一身的海南省“十佳女杰”邢增仪,并非只是武装了一身徒有虚表的闪亮盔甲。她的可贵在于她对社会、时代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她关注并服务的内容远远超过自己的企业。她涉及社会公益、文化、体育、教育、文学各个方面,不仅有建树,而且创造了“横渡琼州海峡游泳大奖赛”和“海南爱乐女子合唱团”两个具有中国乃至世界影响力的品牌。
曾有人问:“你是不是一个成功的人?”然后她在仓促中对此作了回答,但事后想想她对自己的回答极不满意:“那好像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答复,又好像一种公式化的悼词可以安放在任何一个逝去的人身上。”
作为一位成功的杰出女性,竟然没有去想过自己的人生是否成功。这么多年来她一直在用心应对生活中迎面而来的所有问题,唯独没有时间来检索自己。或许说她也曾想过有那么一天,她肯定会坐下来认真地想一想自己,想一想这个叫“邢增仪”的女人,一个连自己都难以把握,矛盾重重,难以评说的女人,但绝对不是现在。
“你这一辈子是诚实的吗?”“大体是!”“你这一辈子是勇敢的吗?”“也算是!”“你这一辈子是勤奋的吗?”“肯定是!除了我的上辈人,在我同辈和下一辈人中,我还没有发现比我更勤奋的人。”“你这一辈子是认真、负责的吗?”“绝对是!只要我甘心承担的工作和义务,我的认真、负责达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程度。”“你这一辈子是真诚的吗?”“我小时候看过马克思和女儿燕妮的对话,燕妮问父亲最欣赏什么品质?马克思答‘真诚’,就是这句话影响,指导了我一生。”
所有接触过邢增仪的人大都知道她是个特别认真的人,她不会马马虎虎放过任何一个她能力之内的问题,对话亦如此。
“我就是想拥有葡萄园的那只狐狸。”
——邢增仪
现代青年:还是从第一个问题开始,你认为自己是否成功?对自己是否满意呢?
邢增仪我非常赞赏中国有句极富哲理的话,那就是:“不以成败论英雄”。一个人的成功是由多种因素组成的。有人运气好,一阵好风来就送他上青天,有人运道不济,一生挣扎仍陷在泥潭里。所以先不说我是否自认为成功,但我对自己基本是满意的。不光满意,我对自己还充满了骄傲和自豪,我当然有理由,有任何人不得不承认的理由。
这些理由并非完全来自外界以及社会的评价——当然这是一个重要的参照体系也让我感到非常的温暖,但并非就是这些,重要的是,所有的底气缘由自己对自己的审视,就像一个高在云端,不给任何情面的法官审讯的结果。
现代青年:你同时扮演着许多角色,除了女儿、母亲、妻子外,还有商人、作家、社会活动家,如果给后者角色作个评价,你会如何打分?
邢增仪:作为商人,那可能是我最勉为其难的一项工作。经商十几年来,我从没找到作为商人的感觉。1992年我下海,那是因为一个机缘,一个命运中不可抗拒的机缘,还有就是一个寓言:狐狸和葡萄的寓言。不论狐狸说的是否事实,就因为它吃不着葡萄,就成了一个阿Q式的嘲讽。但如果它是那葡萄园的主人呢?那么狐狸再说什么还会有人置疑吗?而我就是想拥有葡萄园的那只狐狸。
再说社会活动家,这可以说是我的强项。因为我与人为善,乐于并长于助人为乐,敢于负责,加上从小锻炼的组织、协调能力,使我在这个领域里可说是长袖善舞。
虽然在外人眼里,我已经是做得不错了,但我仍对自己不满意。因为做这一切都并非我天性,也并非我蓄意为之,从文学人的本质讲,我还是崇尚独居、清静、一切随其自然。
比如说“海南爱乐女子合唱团”,当初我是坚决不干的,但一旦组建,我就感到像是穿上了“红舞鞋”,再也脱不下来。我多少次或试探或坚决地想脱下这双“红舞鞋”,但试的结果不光是脚疼——鞋已嵌入骨里,心也苦不堪言,而且不仅自己痛,也牵累许多人都和我一样疼痛不已。
我认为一个公众人物、社会活动家应该是能对自己从事的工作安之如素,从中感到甘之如饴,并视这种工作为一生的目标和追求。
“我认为写作是我终身的情人,是生命的另一种存在形式。”
——邢增仪
现代青年:剩下的便是文学了,怎么看待自己作家这个身份?
邢增仪:文学是我这一生做得最心甘情愿、最无怨无悔的一件事。我发表过的作品不多,因为我从不刻意去为发表用心,甚至我从不认为写作是为了发表。对于书写,我认为那和每天吃饭、睡觉是一类事情,是每天非完成不可的。我每天写日记,二十多年来现有日记几百万字,发表过和没有发表过的作品近百万字。我发表的作品不多,在文坛也没有什么太大影响,我自认称不上是作家,但我的作品却能打动人,我有许多因文而结识的朋友,有许多因文而发生的轶事。
现代青年:很多人说文人是不能经商的,也不乏失败的例证,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邢增仪:所谓文人不能经商,大概是说文化人有太多理想化的东西,太多浪漫的色彩,适应不了商场的险恶和人性的善变吧。在十几年的经商中,我最矛盾、最痛苦的可能也在这儿,挣斗、拼搏得最苦的也在这儿。
现代青年:一人承担那么多角色,你不累吗?
邢增仪:我常想这人活在世上,怎么都是累,一个女人纯粹是家庭妇女,一天围着老公、孩子转也是个累,同样是累,与其这样,不如累点大事出来。再说累有心累、身累之说,心累是无所事事,徒叹光阴如水,不被人需要,看不到自身的任何价值,这才是真累。所以我宁愿身累,做一些对他人、对社会有益的事,这样哪怕再累,心里也是充实的。
现代青年:你是个宽容、大气的人,你最不能忍受的是什么呢?
邢增仪:最不能忍受的是平庸和甘于平庸,特别是对自己。还不能忍受生活永远是重复,今天是昨天的翻版,明天是今天的克隆,“明日复明日”,天天一个样,月月一个样,年年一个样。干是当沿海开发风起云涌时,我义无反顾踏了进去,就此一步步到了海南,到了今天。
现代青年:如果要你总结一下自己过去的时光,你会怎么定论?
邢增仪苏轼有一句千年名句叫“回首向来箫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我想借用一下此句,理解为“回首向来箫瑟处,亦是风雨亦是晴”,来概括我这半生就非常贴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