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认知学习论是指导教学的基础性理论之一,本文将分析认知学习论中的格式塔学习论、建构主义学习论、信息加工学习论的核心内涵和基本理念,结合当前声乐教育模式的实际问题,探讨新形势下的大学声乐教育新模式。
关键词:认知学习论;声乐教育
一、认知学习论的内涵与特点
认知泛指全部认识过程的总称,认知论就是指导人类认识过程的方法。认知派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简单地在强化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而是有机体积极主动地形成新的完形或认知结构。因此,该派别认为,有机体获得经验的过程,是通过积极主动的内部信息加工活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莫雷的《教育心理学》一书中将认知学派理论的共同点归纳为三点:(1)从学习的过程来看,他们都把学习看成是复杂的内部心理加工过程,重视人在学习活动中的准备状态。换言之,一个人学习的效果不仅取决于外部刺激和个体的主观努力,还取决于一个人已有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和非认知因素。(2)从学习的结果来看,他们都主张学习的结果是形成反映事物整体联系与关系的认知结构。(3)从学习的条件来看,他们都注重学习的内部条件,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
二、认知学习论与声乐教育的关系
1.格式塔学习论与声乐教育
格式塔学习论是学习论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分支,格式塔心理学家们通过对似动现象的研究,提出了整体与部分理论,整體与部分理论认为系统中各个部分是以一种能动的方式相互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仅根据各分离的部分无法推断出整体,并且整体不仅仅是部分之和。同时通过“图形与背景”的研究表明格式塔心理学家们认为的整体是一个可分离的整体,他们承认整体的可分离性。
声乐教育其实也是一个整体,它是由各个小的部分构成的,在目前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教学模式中,有些教师只注重声音技巧的训练,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作用,这种只求局部不讲整体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声乐整体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强调把声乐学习中的每一个环节看成一个整体来对待,尽管在教学过程中每一层次的每个阶段的学习都有步骤、有计划及侧重点,但是却不能把各个部分分割开来单独进行。片面强调单方面声乐表现,往往会阻碍声乐教育的效果和进度,这是不可取的。
2.建构主义学习论与声乐教育
建构主义认为人的认知发展受三个过程的影响:同化、顺化和平衡。同化就是个体在感受到刺激时,把它们纳入头脑中原有的图式之内,使其成为自身的一部分,就像消化系统吸收营养一样。顺化是与同化伴随而行的,当个体遇到不能用原有图式来同化新的刺激时,便要对原有图式加以修改或重建,以适应环境,这就是顺化的过程。平衡是指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种较高的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
现有声乐教育模式往往过于强调教师的知识经验,而个体的经验和思维方式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忽视学生主体性的教学,容易造成学生认识和理解上的差异。运用同化和顺化的原理促进学生新旧知识的联系,构成学生内部知识的重组,从而达到新的认识水平,是新的教育模式的着眼点。建构主义提出的的教学观、学习观、知识观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对于进一步推动声乐教学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信息加工学习论与声乐教育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把人看作是信息加工的机制,把认知看作是对信息的加工。通过对选择性注意、编码、贮存和提取等信息加工过程的分析和对记忆的研究,有利于我们对声乐学习过程的了解,这些都是传统的认知学派不能比拟的。我们主要是通过对信息加工过程和信息加工学习原理的研究,从而进一步了解人类学习的内部过程,掌握知识的输出的条件和信息贮存的方法。对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认识不仅能提高教师教学的效果,还能使学生用更快捷有效的方法掌握声乐知识与技能,改善学生声乐记忆的能力。
三、声乐教育新模式的基本原则
1.“整体与部分”原则
我们将声乐学习的整体划分为三个层次,声乐演唱为第一级,它是一个大的整体;发声技巧、情感表达划分为第二级,他们是声乐演唱的主要组成部分;第三级为生理、心理以及学生的知识范围这三个部分,他们影响技巧的形成和情感的表达。整体与部分理论指导下的声乐教学要求我们做到把声乐学习中的每一个环节看成一个整体来对待。尽管在教学过程中每一层次的每个阶段的学习都有步骤、有计划及侧重点,但是却不能把演唱者的声音、语言、情感分割开来单独进行训练,声乐演唱中学生的心理、生理、知识结构、歌唱技巧、情感表达是相互渗透的,每一部分都不能脱离整体而单独存在。教师应将这些部分进行结合培养,才能提高艺术的整体把握能力,学生才能恰当的运用声音技巧、准确地把握歌曲的风格和积极地投入情感,声音才会更优美,音乐形象才能塑造得更加的完美和生动,才能实现歌唱艺术的整体。
2. “同化、顺应”原则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的指导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强硬的从外部对学生实施“灌输”,要重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把原有的正确观念作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生长点,使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对新知识形成意义地建构,这样才有利于知识的同化和顺应。同时,为了获得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学习者必须能组织和调节自己的认知过程,也就是在知识的同化和顺应的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有效地使用元认知策略,使学生学会思考和认识他们的思维过程,监控自己的认知过程,从而掌握有效地学习策略,促进新旧知识内容的重组,顺利实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使新知识成为学生自身认知结构的一部分,从而形成新的认知体系,这样学生的学习才能达到质的飞跃。
3.“信息加工”原则
我们可以将声乐学习的信息加工主过程主要分为信息的输入、信息的编码与储存、信息的提取三个方面。在信息输入的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到新知识与学生原有知识的联系,新知识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需求,同时还要注意到学生短时间记忆加工信息能量的有限,那么输入的知识才有益于学生的理解和吸收。在编码和存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精致性编码策略和组块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有意识的扩大识记材料的单位,学会把音乐材料加以归类或系统化,提高音乐识记的容量和效率,将信息贮存在长时记忆之中。完成了信息的编码与贮存只实现了对知识记忆的一部分,信息的提取才是编码的最终目的。通过对所学内容的回忆与新知识的学习,技能才能不断的得以提高。提取或恢复这些记忆痕迹,主要取决于记忆痕迹的强度和教师语言的表达有利于信息的提取这两个方面来实现。学生歌唱记忆的提高是掌握声乐学习中繁多技能技巧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掌握信息加工声乐教学原则对于提高声乐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记忆的保持和形成是大有裨益的。
实现认知学习论与声乐教学的有机结合,是当前声乐教育模式的一项基础性探索。我们相信,通过更全面深入的研究和实践,它势必将对声乐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声乐教育模式的科学创新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施良方:《学习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雷莫《教育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0月版。
[3]B.M.捷普洛夫:《音乐能力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4]黄希庭:《心理学导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5]教育部人事司:《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6]皮连生著,卢濬选译:《皮亚杰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关键词:认知学习论;声乐教育
一、认知学习论的内涵与特点
认知泛指全部认识过程的总称,认知论就是指导人类认识过程的方法。认知派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简单地在强化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而是有机体积极主动地形成新的完形或认知结构。因此,该派别认为,有机体获得经验的过程,是通过积极主动的内部信息加工活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莫雷的《教育心理学》一书中将认知学派理论的共同点归纳为三点:(1)从学习的过程来看,他们都把学习看成是复杂的内部心理加工过程,重视人在学习活动中的准备状态。换言之,一个人学习的效果不仅取决于外部刺激和个体的主观努力,还取决于一个人已有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和非认知因素。(2)从学习的结果来看,他们都主张学习的结果是形成反映事物整体联系与关系的认知结构。(3)从学习的条件来看,他们都注重学习的内部条件,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
二、认知学习论与声乐教育的关系
1.格式塔学习论与声乐教育
格式塔学习论是学习论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分支,格式塔心理学家们通过对似动现象的研究,提出了整体与部分理论,整體与部分理论认为系统中各个部分是以一种能动的方式相互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仅根据各分离的部分无法推断出整体,并且整体不仅仅是部分之和。同时通过“图形与背景”的研究表明格式塔心理学家们认为的整体是一个可分离的整体,他们承认整体的可分离性。
声乐教育其实也是一个整体,它是由各个小的部分构成的,在目前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教学模式中,有些教师只注重声音技巧的训练,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作用,这种只求局部不讲整体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声乐整体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强调把声乐学习中的每一个环节看成一个整体来对待,尽管在教学过程中每一层次的每个阶段的学习都有步骤、有计划及侧重点,但是却不能把各个部分分割开来单独进行。片面强调单方面声乐表现,往往会阻碍声乐教育的效果和进度,这是不可取的。
2.建构主义学习论与声乐教育
建构主义认为人的认知发展受三个过程的影响:同化、顺化和平衡。同化就是个体在感受到刺激时,把它们纳入头脑中原有的图式之内,使其成为自身的一部分,就像消化系统吸收营养一样。顺化是与同化伴随而行的,当个体遇到不能用原有图式来同化新的刺激时,便要对原有图式加以修改或重建,以适应环境,这就是顺化的过程。平衡是指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种较高的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
现有声乐教育模式往往过于强调教师的知识经验,而个体的经验和思维方式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忽视学生主体性的教学,容易造成学生认识和理解上的差异。运用同化和顺化的原理促进学生新旧知识的联系,构成学生内部知识的重组,从而达到新的认识水平,是新的教育模式的着眼点。建构主义提出的的教学观、学习观、知识观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对于进一步推动声乐教学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信息加工学习论与声乐教育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把人看作是信息加工的机制,把认知看作是对信息的加工。通过对选择性注意、编码、贮存和提取等信息加工过程的分析和对记忆的研究,有利于我们对声乐学习过程的了解,这些都是传统的认知学派不能比拟的。我们主要是通过对信息加工过程和信息加工学习原理的研究,从而进一步了解人类学习的内部过程,掌握知识的输出的条件和信息贮存的方法。对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认识不仅能提高教师教学的效果,还能使学生用更快捷有效的方法掌握声乐知识与技能,改善学生声乐记忆的能力。
三、声乐教育新模式的基本原则
1.“整体与部分”原则
我们将声乐学习的整体划分为三个层次,声乐演唱为第一级,它是一个大的整体;发声技巧、情感表达划分为第二级,他们是声乐演唱的主要组成部分;第三级为生理、心理以及学生的知识范围这三个部分,他们影响技巧的形成和情感的表达。整体与部分理论指导下的声乐教学要求我们做到把声乐学习中的每一个环节看成一个整体来对待。尽管在教学过程中每一层次的每个阶段的学习都有步骤、有计划及侧重点,但是却不能把演唱者的声音、语言、情感分割开来单独进行训练,声乐演唱中学生的心理、生理、知识结构、歌唱技巧、情感表达是相互渗透的,每一部分都不能脱离整体而单独存在。教师应将这些部分进行结合培养,才能提高艺术的整体把握能力,学生才能恰当的运用声音技巧、准确地把握歌曲的风格和积极地投入情感,声音才会更优美,音乐形象才能塑造得更加的完美和生动,才能实现歌唱艺术的整体。
2. “同化、顺应”原则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的指导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强硬的从外部对学生实施“灌输”,要重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把原有的正确观念作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生长点,使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对新知识形成意义地建构,这样才有利于知识的同化和顺应。同时,为了获得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学习者必须能组织和调节自己的认知过程,也就是在知识的同化和顺应的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有效地使用元认知策略,使学生学会思考和认识他们的思维过程,监控自己的认知过程,从而掌握有效地学习策略,促进新旧知识内容的重组,顺利实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使新知识成为学生自身认知结构的一部分,从而形成新的认知体系,这样学生的学习才能达到质的飞跃。
3.“信息加工”原则
我们可以将声乐学习的信息加工主过程主要分为信息的输入、信息的编码与储存、信息的提取三个方面。在信息输入的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到新知识与学生原有知识的联系,新知识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需求,同时还要注意到学生短时间记忆加工信息能量的有限,那么输入的知识才有益于学生的理解和吸收。在编码和存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精致性编码策略和组块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有意识的扩大识记材料的单位,学会把音乐材料加以归类或系统化,提高音乐识记的容量和效率,将信息贮存在长时记忆之中。完成了信息的编码与贮存只实现了对知识记忆的一部分,信息的提取才是编码的最终目的。通过对所学内容的回忆与新知识的学习,技能才能不断的得以提高。提取或恢复这些记忆痕迹,主要取决于记忆痕迹的强度和教师语言的表达有利于信息的提取这两个方面来实现。学生歌唱记忆的提高是掌握声乐学习中繁多技能技巧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掌握信息加工声乐教学原则对于提高声乐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记忆的保持和形成是大有裨益的。
实现认知学习论与声乐教学的有机结合,是当前声乐教育模式的一项基础性探索。我们相信,通过更全面深入的研究和实践,它势必将对声乐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声乐教育模式的科学创新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施良方:《学习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雷莫《教育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0月版。
[3]B.M.捷普洛夫:《音乐能力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4]黄希庭:《心理学导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5]教育部人事司:《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6]皮连生著,卢濬选译:《皮亚杰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