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家团圆的确是幸福的,在上海每逢节日喜庆合家团圆的日子,宴桌就必会有一道烩制菜肴,也称全家福,这道菜肴将家庭的欢聚带入了更热烈的氛围。
“全家福”在上海早就享有盛誉,此菜上至宫廷御厨下至各地菜馆都会调制,但究竟始于何时,无从考证。这道菜的来历有三种传说
焚书坑儒说 在秦始皇大举焚书坑儒时,有位叫方财的儒生侥幸逃了出来,隐姓埋名,流落他乡。秦始皇驾崩后。秦二世登基,方财才敢回家。可是由于两年前发大水,他的家乡只剩下一片残垣断壁,妻子儿子亦外出逃难,不知下落。方财悲愤欲绝,跳进河中,被一渔夫救起,问他投河原因。当他将自己的遭遇哭诉后,渔夫笑了:“老弟,我曾救起一少年,收他为婿,据他讲也是姓方,你不妨也去看看”。于是方财随同渔夫来到家中一看,渔夫的女婿正是自己的儿子,父子相见抱头痛哭。半年后方财正在街上卖鱼,从人群中挤来一妇女正是他的妻子,几经磨难,方财一家终得团聚。那天渔夫特意请了当地名厨为方家举行家宴庆贺团圆之喜。厨师煞费苦心,精选禽、畜、鱼及时鲜烹制了一道头菜,寓意全家团团圆圆,取名“全家福”,从此,全家福象征幸福的菜肴,便四处传开,流传至今。
明成祖朱棣说 明永乐年问,明成祖朱棣到市曹观赏元宵夜花灯,回到宫中腹感饥饿,遂令御厨供膳,此时,御膳早已冰冷,重新制作又来不及,厨师们急中生智,将冷膳烩入一锅,加上鲜香调料,很快就烹制出一盆色、香、味俱佳的御膳来。皇帝、皇后、太子吃了觉得可口,皇上令太监问曰:“此菜何名?”御厨们一时惊慌起来,其中一位御厨急中生智,连忙回旨曰:“此乃全家福也”,皇上闻奏大喜赏赐厨师,从此这道菜名便流传开来。
乾隆说 乾隆六次下江南时,首次来到南京,驻守南京的两江总督一面率领地方官员迎接圣驾,一面命厨师制作精美丰盛的筵席进奉。上席时,鸡鸭鱼肉、山珍海味样样俱全,乾隆并不爱吃,因为没有江南风味的好菜而感到扫兴。总督见此情景,连忙与厨师商量,再做一些好菜,厨师们使用海参、鸡脯肉、海米、肚丝、火腿等20多种原料,加调味烹调,于是一大碗热气腾腾的大杂烩端上了筵席,乾隆用勺一尝,觉得滋味鲜美,笑着说:“这菜鲜美”。当乾隆问菜名时,厨师回答说:“海内福分儿,让皇上占全了,所以我们来了个全来到,这就叫做全……”话音未落乾隆便大笑道:“就叫他全家福吧!”从此,这道菜就流传于大江南北。
《清宫及满汉菜点集萃》记载:清代中期,辽宁地区曾经流行了“三套碗席”,席上头案为“翅唱全家福”。说明在清初此菜已经有了,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此菜曾登上开国大典的国宴,可见人们对它的重视。
全家福的用料丰富多样,口味和质感极佳,更因有吉祥幸福,全家团圆之寓意,深受人们喜爱,常常作为中、高档宴席的头菜。全家福还有全家有福,锦上添花,什锦杂烩,包罗万象等俗称,皆是因为选材高档,用料多而杂得名。在喜庆节日时刻享用全家福菜肴,尤其给人们的宴饮添光增彩。
原料:油发鱼肚150g,水发海参225g,水发玉兰片、水发香菇、鲜虾仁各75g,熟鸡片、猪腰各50g,熟火腿25g,虾米20g,虾子10g,鱼肉150g,鸡蛋1个,猪油125g,豆粉75g,酱油40g,葱、味精各5g,姜汁20g,料酒15g,鸡汤400g,胡椒粉少许。
制法:1.将海参,鱼肚片切成2~7cm长,1~3cm宽的象眼片;玉兰片片成2~7cm宽的片:猪腰片薄片:火腿切成片;虾仁放碗内,加少许盐、蛋清、蛋黄、豆粉抓匀上浆。
2.锅上火、放猪油25g烧热,再放入葱段、姜汁炝锅,加鸡汤300g,盐、料酒、酱油、虾子、海参、鱼肚、香菇、玉兰片、火腿、鸡片、虾米烧开,撇净浮沫,找好口,加味精,用豆粉勾芡,边淋边搅动,见芡汁稠浓,淋少许猪油,盛入大汤钵中。
3.净锅上火,放猪油250g,烧80℃左右时,放入虾仁、鱼片滑透捞出:再放入腰片滑透捞出。
4.原锅放火上。再放鸡汤100g、料酒、姜汁、盐、酱油、虾仁、鱼片、腰片烧沸。加味精勾芡,淋猪油,浇在烩好的海参上面,撒上少许胡椒粉即成。
特点:色彩艳丽,脆嫩爽滑,原料多样,馨香浓郁,营养丰富,风味独特。
“全家福”在上海早就享有盛誉,此菜上至宫廷御厨下至各地菜馆都会调制,但究竟始于何时,无从考证。这道菜的来历有三种传说
焚书坑儒说 在秦始皇大举焚书坑儒时,有位叫方财的儒生侥幸逃了出来,隐姓埋名,流落他乡。秦始皇驾崩后。秦二世登基,方财才敢回家。可是由于两年前发大水,他的家乡只剩下一片残垣断壁,妻子儿子亦外出逃难,不知下落。方财悲愤欲绝,跳进河中,被一渔夫救起,问他投河原因。当他将自己的遭遇哭诉后,渔夫笑了:“老弟,我曾救起一少年,收他为婿,据他讲也是姓方,你不妨也去看看”。于是方财随同渔夫来到家中一看,渔夫的女婿正是自己的儿子,父子相见抱头痛哭。半年后方财正在街上卖鱼,从人群中挤来一妇女正是他的妻子,几经磨难,方财一家终得团聚。那天渔夫特意请了当地名厨为方家举行家宴庆贺团圆之喜。厨师煞费苦心,精选禽、畜、鱼及时鲜烹制了一道头菜,寓意全家团团圆圆,取名“全家福”,从此,全家福象征幸福的菜肴,便四处传开,流传至今。
明成祖朱棣说 明永乐年问,明成祖朱棣到市曹观赏元宵夜花灯,回到宫中腹感饥饿,遂令御厨供膳,此时,御膳早已冰冷,重新制作又来不及,厨师们急中生智,将冷膳烩入一锅,加上鲜香调料,很快就烹制出一盆色、香、味俱佳的御膳来。皇帝、皇后、太子吃了觉得可口,皇上令太监问曰:“此菜何名?”御厨们一时惊慌起来,其中一位御厨急中生智,连忙回旨曰:“此乃全家福也”,皇上闻奏大喜赏赐厨师,从此这道菜名便流传开来。
乾隆说 乾隆六次下江南时,首次来到南京,驻守南京的两江总督一面率领地方官员迎接圣驾,一面命厨师制作精美丰盛的筵席进奉。上席时,鸡鸭鱼肉、山珍海味样样俱全,乾隆并不爱吃,因为没有江南风味的好菜而感到扫兴。总督见此情景,连忙与厨师商量,再做一些好菜,厨师们使用海参、鸡脯肉、海米、肚丝、火腿等20多种原料,加调味烹调,于是一大碗热气腾腾的大杂烩端上了筵席,乾隆用勺一尝,觉得滋味鲜美,笑着说:“这菜鲜美”。当乾隆问菜名时,厨师回答说:“海内福分儿,让皇上占全了,所以我们来了个全来到,这就叫做全……”话音未落乾隆便大笑道:“就叫他全家福吧!”从此,这道菜就流传于大江南北。
《清宫及满汉菜点集萃》记载:清代中期,辽宁地区曾经流行了“三套碗席”,席上头案为“翅唱全家福”。说明在清初此菜已经有了,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此菜曾登上开国大典的国宴,可见人们对它的重视。
全家福的用料丰富多样,口味和质感极佳,更因有吉祥幸福,全家团圆之寓意,深受人们喜爱,常常作为中、高档宴席的头菜。全家福还有全家有福,锦上添花,什锦杂烩,包罗万象等俗称,皆是因为选材高档,用料多而杂得名。在喜庆节日时刻享用全家福菜肴,尤其给人们的宴饮添光增彩。
原料:油发鱼肚150g,水发海参225g,水发玉兰片、水发香菇、鲜虾仁各75g,熟鸡片、猪腰各50g,熟火腿25g,虾米20g,虾子10g,鱼肉150g,鸡蛋1个,猪油125g,豆粉75g,酱油40g,葱、味精各5g,姜汁20g,料酒15g,鸡汤400g,胡椒粉少许。
制法:1.将海参,鱼肚片切成2~7cm长,1~3cm宽的象眼片;玉兰片片成2~7cm宽的片:猪腰片薄片:火腿切成片;虾仁放碗内,加少许盐、蛋清、蛋黄、豆粉抓匀上浆。
2.锅上火、放猪油25g烧热,再放入葱段、姜汁炝锅,加鸡汤300g,盐、料酒、酱油、虾子、海参、鱼肚、香菇、玉兰片、火腿、鸡片、虾米烧开,撇净浮沫,找好口,加味精,用豆粉勾芡,边淋边搅动,见芡汁稠浓,淋少许猪油,盛入大汤钵中。
3.净锅上火,放猪油250g,烧80℃左右时,放入虾仁、鱼片滑透捞出:再放入腰片滑透捞出。
4.原锅放火上。再放鸡汤100g、料酒、姜汁、盐、酱油、虾仁、鱼片、腰片烧沸。加味精勾芡,淋猪油,浇在烩好的海参上面,撒上少许胡椒粉即成。
特点:色彩艳丽,脆嫩爽滑,原料多样,馨香浓郁,营养丰富,风味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