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泰安市高级技工学校271000)
【中图分类号】G254.36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078-01
素质教育,是针对现代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应试教育倾向而提出的一种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是一种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及其他素质,以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充分发挥个性潜能为宗旨的教育。其核心是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现代社会的高质量人才。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环节。贯彻素质教育,就必须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大胆进行教学创新。技工学校与基础教育相比有其特殊性,本文就技工学校中普遍开展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教学层面如何贯彻素质教育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 素质教育与教学理念的转变
教学理念是教学组织和实施的灵魂。要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必须建立新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是贯彻素质教育应树立的新理念。我们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实践中,除了引导学生扎实掌握基本概念、理论和技能外,还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理论教学与实习操作的结合,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努力把技能培养与素质教育、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倡导个性品质与个性发展、全面素质与综合能力协调发展,形成全新的创新型教学理念。
二、 素质教育与教学手段的变革
一线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把直观、形象、生动的多媒体应用于课堂教学,是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手段创新的重要途径。我们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为核心,以多媒体投影为中心,采取问题引导,精讲启发,视听组合,讲习结合,讲练结合方式,对静态知识进行动态加工,对动态知识进行分层分析,化难为易,使抽象问题具体化,枯燥的理论趣味化,复杂的知识条理化,有效地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思维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了教学效率,减少了教学难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在应用中,多媒体一定要适时、适量和适当。
三、素质教育与教学方法的创新
探讨适应技工学校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方法,是广大教师需要积极探索的课题。
3.1引导学生多动手操作,培养自主创新能力。
计算机不同于其他文化课教学,其操作性极强,让学生熟练操作是首要目的。我们在实践中注重把重心放在学生上,充分考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学生的反应、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等,不满足于学生学会,更要引导学生会学,突出学生参与,突出学法指导,突出自主学习,通过案例教学,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式讲解,充分创设问题情境,以观察思考、重复描述、发言讨论等形式,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迁徙和扩展。通过学生自已动手、自我学习,提高自学能力,增强趣味性,把“苦学”变为“乐学”、“愿学”。
3.2注重发现式教学,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传统教学的主要弊端是学生个性发展不足,创新能力差。而素质教育则强调学生个性品质与个性发展。从教学角度看,个性教育本质上是差异教育。我们的教学应承认差异,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因势利导,扬长补短。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中,注重开展发现式教学,即在教师引导、启发和激励下,将理论知识的讲授和案例实际需求有机结合起来,从实际操作入手,引导学生主动、自主地进行探究性学习。强化问题意识,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即席思考并用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性的解说和实践。
3.3注重创新思维训练。
我们注意培养类比、发散、求异、逆向和转化等创新思维能力。类比思维即把某一事物或观念与另一熟悉的事物观念相比较, 借以建立一种具有相似意义的新关系。发散思维是面临问题时思路由一条扩展到多条,由一个方面转移到多个方面的思维方式。转化思维是探索新关系的生成,主要障碍是思维定势。例如,我们每次课都会提出具有一定创意性的题目或案例,让学生边看边思考。在学完《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后,我们要求学生就所感兴趣的内容能提出一个有深度但不一定能回答的问题。
3.4 探索专业相关课程的有机交叉与组合。
技工学校开设的很多专业课程之间都是相辅相成、密切联系的,在实际工作中常需要同时应用不同课程的相关知识,《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起到重要的作用。比如在《CAD制图》的学习上,《CAD制图》主要讲授图样的识读和绘制,而《计算机应用基础》则主要涉及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及常见软件的操作。在传统的教学实践中,它们是分别独立组织教学的。而在实际工作中,要读懂某个图样,除了需要了解《CAD制图》的相关知识,通过零件的各种视图明确其具体的结构,也要熟练运用《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相关知识。为此,我们根据实际应用,尝试将专业相关的课程重新进行有机的交叉与组合,使课堂教学的讲授与实际操作需求更贴近,有利于技校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
四、 素质教育与教学内容的更新
就技工教育而言,专业素质是核心。贯彻素质教育,必须使教学内容与高素质人才培养要求同步。作为学科教师,要以专业基本素质为中心,对传统的教学内容乃至课程体系加以变革和补充,体现教学内容超前性和新颖性,一方面对那些“老”问题要尽可能从新的角度去讲授,另一方面,要多涉猎与本课程相关的新进展、新理论和新成果。通过各种渠道及时收集和整理相关教学资源,适时更新,并对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再加工,使课堂教学保持新颖性、趣味性和多样性。其次,要精选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有效信息量,有的放矢。
五、素质教育与教学考核的改革
传统考试是将知识规格化,以计量的方法来测定和划分学生优劣。考试方式单一,考试内容主要考核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考试成绩往往掩盖了学生在技能、能力及兴趣等方面的差别,不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个性发展。为了适应素质教育要求,将传统的闭卷式和标准化考试题目加以改革,尽可能少出纯知识性的内容,应含有一定比例没有标准答案、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充分表现学生自己创见的题目。评分的主要依据不是看答案是否与教材一致,而是看是否言之有理、持之有据,是否具有一定的创见。更多地采用以综合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试题,采取多种多样的考试形式,如笔试、口试、作业、课堂讨论、回答问题、开卷考试和实践能力考查等。
以上仅是笔者根据技工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特点,从素质教育与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手段的变革、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考核的改革等方面进行的一些初步的探索,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强调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与综合能力,如何真正贯彻素质教育,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方法,才能培养更多符合今后社会发展的实用技能人才。
【中图分类号】G254.36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078-01
素质教育,是针对现代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应试教育倾向而提出的一种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是一种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及其他素质,以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充分发挥个性潜能为宗旨的教育。其核心是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现代社会的高质量人才。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环节。贯彻素质教育,就必须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大胆进行教学创新。技工学校与基础教育相比有其特殊性,本文就技工学校中普遍开展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教学层面如何贯彻素质教育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 素质教育与教学理念的转变
教学理念是教学组织和实施的灵魂。要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必须建立新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是贯彻素质教育应树立的新理念。我们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实践中,除了引导学生扎实掌握基本概念、理论和技能外,还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理论教学与实习操作的结合,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努力把技能培养与素质教育、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倡导个性品质与个性发展、全面素质与综合能力协调发展,形成全新的创新型教学理念。
二、 素质教育与教学手段的变革
一线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把直观、形象、生动的多媒体应用于课堂教学,是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手段创新的重要途径。我们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为核心,以多媒体投影为中心,采取问题引导,精讲启发,视听组合,讲习结合,讲练结合方式,对静态知识进行动态加工,对动态知识进行分层分析,化难为易,使抽象问题具体化,枯燥的理论趣味化,复杂的知识条理化,有效地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思维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了教学效率,减少了教学难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在应用中,多媒体一定要适时、适量和适当。
三、素质教育与教学方法的创新
探讨适应技工学校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方法,是广大教师需要积极探索的课题。
3.1引导学生多动手操作,培养自主创新能力。
计算机不同于其他文化课教学,其操作性极强,让学生熟练操作是首要目的。我们在实践中注重把重心放在学生上,充分考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学生的反应、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等,不满足于学生学会,更要引导学生会学,突出学生参与,突出学法指导,突出自主学习,通过案例教学,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式讲解,充分创设问题情境,以观察思考、重复描述、发言讨论等形式,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迁徙和扩展。通过学生自已动手、自我学习,提高自学能力,增强趣味性,把“苦学”变为“乐学”、“愿学”。
3.2注重发现式教学,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传统教学的主要弊端是学生个性发展不足,创新能力差。而素质教育则强调学生个性品质与个性发展。从教学角度看,个性教育本质上是差异教育。我们的教学应承认差异,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因势利导,扬长补短。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中,注重开展发现式教学,即在教师引导、启发和激励下,将理论知识的讲授和案例实际需求有机结合起来,从实际操作入手,引导学生主动、自主地进行探究性学习。强化问题意识,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即席思考并用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性的解说和实践。
3.3注重创新思维训练。
我们注意培养类比、发散、求异、逆向和转化等创新思维能力。类比思维即把某一事物或观念与另一熟悉的事物观念相比较, 借以建立一种具有相似意义的新关系。发散思维是面临问题时思路由一条扩展到多条,由一个方面转移到多个方面的思维方式。转化思维是探索新关系的生成,主要障碍是思维定势。例如,我们每次课都会提出具有一定创意性的题目或案例,让学生边看边思考。在学完《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后,我们要求学生就所感兴趣的内容能提出一个有深度但不一定能回答的问题。
3.4 探索专业相关课程的有机交叉与组合。
技工学校开设的很多专业课程之间都是相辅相成、密切联系的,在实际工作中常需要同时应用不同课程的相关知识,《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起到重要的作用。比如在《CAD制图》的学习上,《CAD制图》主要讲授图样的识读和绘制,而《计算机应用基础》则主要涉及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及常见软件的操作。在传统的教学实践中,它们是分别独立组织教学的。而在实际工作中,要读懂某个图样,除了需要了解《CAD制图》的相关知识,通过零件的各种视图明确其具体的结构,也要熟练运用《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相关知识。为此,我们根据实际应用,尝试将专业相关的课程重新进行有机的交叉与组合,使课堂教学的讲授与实际操作需求更贴近,有利于技校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
四、 素质教育与教学内容的更新
就技工教育而言,专业素质是核心。贯彻素质教育,必须使教学内容与高素质人才培养要求同步。作为学科教师,要以专业基本素质为中心,对传统的教学内容乃至课程体系加以变革和补充,体现教学内容超前性和新颖性,一方面对那些“老”问题要尽可能从新的角度去讲授,另一方面,要多涉猎与本课程相关的新进展、新理论和新成果。通过各种渠道及时收集和整理相关教学资源,适时更新,并对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再加工,使课堂教学保持新颖性、趣味性和多样性。其次,要精选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有效信息量,有的放矢。
五、素质教育与教学考核的改革
传统考试是将知识规格化,以计量的方法来测定和划分学生优劣。考试方式单一,考试内容主要考核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考试成绩往往掩盖了学生在技能、能力及兴趣等方面的差别,不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个性发展。为了适应素质教育要求,将传统的闭卷式和标准化考试题目加以改革,尽可能少出纯知识性的内容,应含有一定比例没有标准答案、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充分表现学生自己创见的题目。评分的主要依据不是看答案是否与教材一致,而是看是否言之有理、持之有据,是否具有一定的创见。更多地采用以综合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试题,采取多种多样的考试形式,如笔试、口试、作业、课堂讨论、回答问题、开卷考试和实践能力考查等。
以上仅是笔者根据技工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特点,从素质教育与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手段的变革、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考核的改革等方面进行的一些初步的探索,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强调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与综合能力,如何真正贯彻素质教育,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方法,才能培养更多符合今后社会发展的实用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