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族自豪感催生创新动力
《青年心理》:3、4号机组设备国产化达到70%,较之1、2号机组的设备国产化比率55%又有了大幅提高,最大的原因在于什么?
杨兰和:在自主创新。
3、4号机组相对于1、2号机组,有900多项技术改进,其中重大改进有十项,很大程度上弥补了1、2号机组的不足。而做到这一点,靠的就是创新。因为我们无法照抄国际的,而国内之前也没有基础,所以只能突破,自主创新。
从前我提过,核电国产化必须完成四个“自主化”,即设计自主化、建设自主化、运营自主化、管理自主化。现在我要说,要想加快核电国产化的步伐,那就要在这四个“自主化”上下功夫,实现设计自主创新、建设自主创新、运营自主创新、管理自主创新。
《青年心理》:作为一个企业,最大的职责在于盈利。但是,我们花费重大人力财力在设计、管理的创新上,动力何在?
杨兰和:从一开始,秦山二核就背负着核电国产化的使命。这种民族使命感,以及对国产核电事业的自豪感,是敦促我们不断尝试、不断创新的动力。
举个例子:2号机组做流致振动实验的时候,很多人不能理解。原因是这项实验风险太高,发达国家的核电站都很少做。但是,不做,核电站未来的使用寿命、稳定性、控制保障等都存在隐患;做,承担的风险又太大,万一失败了,整个核电站都要报废,一百多亿就打了水漂。
当时为了到底做不做引起了很大争议:有人说不能做,危险性太高;但也有人说,为了给国家提供数据,应该做。最后公司领导拍板:做!原因很简单,那就是站在为国家开创核电未来的角度上,这个实验必须做,耗资几千万也得做。做实验的时候,我们领导班子全都站在旁边,没有一个不流汗的。
所以,如果说企业利益与民族使命感中间有个分水岭的话,那么我们必然选择后者。
创新是一种人格
《青年心理》:从心理学角度讲,勇于创新的人都有爱冒险的特质,属于T+型人格。就您个人来说,这种性格特点明显吗?
杨兰和:我想,应该是每个人都有这种性格潜质,只是我的工作和经历更好地挖掘了它,让它体现出来,发挥作用。
清华大学毕业,我去了西北某核军工厂;后来整个核工业体系战略调整,我又成了秦山二核拓荒者的一员;43岁的时候我从头学习,跟年轻人一起上课,一起考试,当一名核电站操纵员。现在,我的每一个决策也都可以说是一种冒险,一次创新的体验。
但我不认为这是个人独有的特质。我们的员工提出一个技术意见,或者改进策略,都是创新性格的表现。
《青年心理》:创新者必然能体会到常人所没有的高峰体验。
杨兰和:那是必然的。比如我刚才提到的2号机组流致振动实验,完成之后,那种自豪感和成就感是非常大的。再比如关系到核电站控制关键的控制棒落棒时间上,国际法规要求控制在2.4秒内,即控制棒从堆顶落到底不能超过2.4秒。而我们自主设计的控制棒时间只有1.5秒,远远优于国际标准。这些都是我们的创新,而这些成果必然带来自豪感,成为支持我们创新下去的动力之一。
《青年心理》:但是创新者往往也必须承受失败,以及被否定的压力。
杨兰和:当然,这个过程中也有挫折失败。比如,我们的一家兄弟公司承担主管道的焊接。我们国家在这项技术上都是手工焊接,而法国、美国都是自动焊,速度快、均匀、质量好。为了攻克这个难关,这家公司集结了全公司优秀的焊接专家和技术人员,搞了两年多科研攻关。后来经费不够,搞不下去了,我们就主动支持他们几百万的科研经费,我们的领导层多次参加北京的技术攻关会。然而,最后还是失败了。
再比如2号机组的压力容器制造上。当时我们可以引进国外的,那么进度、质量都不用操心。但是,我们把2号机组的压力容器交给国内厂家制造,先要攻克技术难关,今天这儿出问题,明天那儿等进度,北京的会议室我们包了大半年,为的就是开会研究。因为技术问题,时间耽误了半年,花了700万美金,公司每天还要担着200万元的贷款利息,发电推迟一天就相当于损失1300万元,这些钱足够买多少个压力容器了。那时候心理压力确实很大,公司的领导层整天就像坐在火山上一样,一旦出问题,整个工程都得被颠覆,就这么严重。所幸,我们承担了压力和损失,但是也推动了核电国产化的进程,带动了核工业领域的发展。
创新靠的是团队
《青年心理》:您认为秦山二核未来的创新之路,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杨兰和:当然是一个充满创新精神的团队。没有哪个天才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只有依靠团队才能把路走得更远,更稳健。作为领导者,我宁愿要一群能够合作的高素质人才,也不要一个能解决一切问题的孤僻天才。
《青年心理》:那么,您是如何培养员工的团队精神的?
杨兰和:公司的做法就是,给每个人提供足够大的平台,让你发挥最大潜能,帮助你找到自己的位置。我曾经有个做法后来被推广,就是让他们每个人当一次班长,负责十几二十个人,干上半年到一年的时间。这段时间里你有处理班内任何事务的权力:业务你管,考勤你记,出差你派,奖金你分配……只要你有本事就尽管使出来。这逼着他发挥出潜能,展现最大的能力。在这个平台上,人人平等,只要你有能力就有机会。这样既让所有人展示了自己,帮助领导了解员工,同时也让“不公平”这类事情从公司里加以克服。
事实上,员工能够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在这里工作靠个人是不行的,团队合作非常重要,我们要发挥合力,要让1+1>2。
《青年心理》:秦山二核从事的是高风险、高责任的工作,压力肯定比较大。同时又必须保证团队的创造力、稳定性。在这方面公司有哪些措施?
杨兰和:在我读EMBA的第一堂课上,老师就给我读了一篇文章,讲的是许多精英人士因为压力过大而早逝。这一点已经引起我们企业的高度重视:我们必须为员工减压。公司很注重员工的业余生活,比如组织篮球赛、足球赛,让员工参与放松。我们还聘请企业外的人来做讲座,包括请心理专家来讲婚恋心理,当时整个会场爆满,站着的人都是脚尖顶脚跟,可见大家很欢迎。去年,我们还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集体婚礼,很多人当场都感动到落泪。我想,这些人文关怀是我们为员工减压做的一些事情。
另外我觉得,一个积极的、被认同的企业文化,也是减压的有效方式。关于这一点,我们已经努力了多年,并且会继续把它做得更成型,更完善。
编辑/张鸣
《青年心理》:3、4号机组设备国产化达到70%,较之1、2号机组的设备国产化比率55%又有了大幅提高,最大的原因在于什么?
杨兰和:在自主创新。
3、4号机组相对于1、2号机组,有900多项技术改进,其中重大改进有十项,很大程度上弥补了1、2号机组的不足。而做到这一点,靠的就是创新。因为我们无法照抄国际的,而国内之前也没有基础,所以只能突破,自主创新。
从前我提过,核电国产化必须完成四个“自主化”,即设计自主化、建设自主化、运营自主化、管理自主化。现在我要说,要想加快核电国产化的步伐,那就要在这四个“自主化”上下功夫,实现设计自主创新、建设自主创新、运营自主创新、管理自主创新。
《青年心理》:作为一个企业,最大的职责在于盈利。但是,我们花费重大人力财力在设计、管理的创新上,动力何在?
杨兰和:从一开始,秦山二核就背负着核电国产化的使命。这种民族使命感,以及对国产核电事业的自豪感,是敦促我们不断尝试、不断创新的动力。
举个例子:2号机组做流致振动实验的时候,很多人不能理解。原因是这项实验风险太高,发达国家的核电站都很少做。但是,不做,核电站未来的使用寿命、稳定性、控制保障等都存在隐患;做,承担的风险又太大,万一失败了,整个核电站都要报废,一百多亿就打了水漂。
当时为了到底做不做引起了很大争议:有人说不能做,危险性太高;但也有人说,为了给国家提供数据,应该做。最后公司领导拍板:做!原因很简单,那就是站在为国家开创核电未来的角度上,这个实验必须做,耗资几千万也得做。做实验的时候,我们领导班子全都站在旁边,没有一个不流汗的。
所以,如果说企业利益与民族使命感中间有个分水岭的话,那么我们必然选择后者。
创新是一种人格
《青年心理》:从心理学角度讲,勇于创新的人都有爱冒险的特质,属于T+型人格。就您个人来说,这种性格特点明显吗?
杨兰和:我想,应该是每个人都有这种性格潜质,只是我的工作和经历更好地挖掘了它,让它体现出来,发挥作用。
清华大学毕业,我去了西北某核军工厂;后来整个核工业体系战略调整,我又成了秦山二核拓荒者的一员;43岁的时候我从头学习,跟年轻人一起上课,一起考试,当一名核电站操纵员。现在,我的每一个决策也都可以说是一种冒险,一次创新的体验。
但我不认为这是个人独有的特质。我们的员工提出一个技术意见,或者改进策略,都是创新性格的表现。
《青年心理》:创新者必然能体会到常人所没有的高峰体验。
杨兰和:那是必然的。比如我刚才提到的2号机组流致振动实验,完成之后,那种自豪感和成就感是非常大的。再比如关系到核电站控制关键的控制棒落棒时间上,国际法规要求控制在2.4秒内,即控制棒从堆顶落到底不能超过2.4秒。而我们自主设计的控制棒时间只有1.5秒,远远优于国际标准。这些都是我们的创新,而这些成果必然带来自豪感,成为支持我们创新下去的动力之一。
《青年心理》:但是创新者往往也必须承受失败,以及被否定的压力。
杨兰和:当然,这个过程中也有挫折失败。比如,我们的一家兄弟公司承担主管道的焊接。我们国家在这项技术上都是手工焊接,而法国、美国都是自动焊,速度快、均匀、质量好。为了攻克这个难关,这家公司集结了全公司优秀的焊接专家和技术人员,搞了两年多科研攻关。后来经费不够,搞不下去了,我们就主动支持他们几百万的科研经费,我们的领导层多次参加北京的技术攻关会。然而,最后还是失败了。
再比如2号机组的压力容器制造上。当时我们可以引进国外的,那么进度、质量都不用操心。但是,我们把2号机组的压力容器交给国内厂家制造,先要攻克技术难关,今天这儿出问题,明天那儿等进度,北京的会议室我们包了大半年,为的就是开会研究。因为技术问题,时间耽误了半年,花了700万美金,公司每天还要担着200万元的贷款利息,发电推迟一天就相当于损失1300万元,这些钱足够买多少个压力容器了。那时候心理压力确实很大,公司的领导层整天就像坐在火山上一样,一旦出问题,整个工程都得被颠覆,就这么严重。所幸,我们承担了压力和损失,但是也推动了核电国产化的进程,带动了核工业领域的发展。
创新靠的是团队
《青年心理》:您认为秦山二核未来的创新之路,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杨兰和:当然是一个充满创新精神的团队。没有哪个天才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只有依靠团队才能把路走得更远,更稳健。作为领导者,我宁愿要一群能够合作的高素质人才,也不要一个能解决一切问题的孤僻天才。
《青年心理》:那么,您是如何培养员工的团队精神的?
杨兰和:公司的做法就是,给每个人提供足够大的平台,让你发挥最大潜能,帮助你找到自己的位置。我曾经有个做法后来被推广,就是让他们每个人当一次班长,负责十几二十个人,干上半年到一年的时间。这段时间里你有处理班内任何事务的权力:业务你管,考勤你记,出差你派,奖金你分配……只要你有本事就尽管使出来。这逼着他发挥出潜能,展现最大的能力。在这个平台上,人人平等,只要你有能力就有机会。这样既让所有人展示了自己,帮助领导了解员工,同时也让“不公平”这类事情从公司里加以克服。
事实上,员工能够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在这里工作靠个人是不行的,团队合作非常重要,我们要发挥合力,要让1+1>2。
《青年心理》:秦山二核从事的是高风险、高责任的工作,压力肯定比较大。同时又必须保证团队的创造力、稳定性。在这方面公司有哪些措施?
杨兰和:在我读EMBA的第一堂课上,老师就给我读了一篇文章,讲的是许多精英人士因为压力过大而早逝。这一点已经引起我们企业的高度重视:我们必须为员工减压。公司很注重员工的业余生活,比如组织篮球赛、足球赛,让员工参与放松。我们还聘请企业外的人来做讲座,包括请心理专家来讲婚恋心理,当时整个会场爆满,站着的人都是脚尖顶脚跟,可见大家很欢迎。去年,我们还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集体婚礼,很多人当场都感动到落泪。我想,这些人文关怀是我们为员工减压做的一些事情。
另外我觉得,一个积极的、被认同的企业文化,也是减压的有效方式。关于这一点,我们已经努力了多年,并且会继续把它做得更成型,更完善。
编辑/张鸣